第8章 督政府和拿破侖

關燈
嫌。

    盡管法軍在意大利海岸的洛阿諾赢得了勝利,但對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來說,運氣已經大不如前。

    讓-巴普蒂斯特·儒爾當和讓-維克多·馬利·莫羅指揮下的兩支大軍在萊茵河中遊兵分兩路,大肆入侵神聖羅馬帝國西部。

    還有一支軍隊被交給了年輕的拿破侖,這支軍隊由約四萬精兵組成,但物資奇缺。

    從熱那亞到尼斯的海岸早已被拿破侖占領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這裡,拿破侖遭遇了更強大的奧地利和皮埃蒙特的軍隊。

    萊茵河周邊成了主要戰場。

    然而,天才的力量改變了戰況。

    1796年4月初,拿破侖獲得了法軍的指揮權,并在随後的行動中顯示了出衆的才華。

    通過佯動成功迷惑對手後,拿破侖迅速突破了對方過于龐大的主力軍,并在一系列精彩的交戰中将奧地利軍隊和皮埃蒙特軍隊分散開,分别擊破并迫使他們按自己所設定的路線撤退。

    正如拿破侖本人所說的,他&ldquo推翻了熱那亞的阿爾卑斯山&rdquo。

    幾天後,拿破侖就成功抵達了都靈。

    如今,他與撒丁國王維克托·阿瑪迪斯三世達成了休戰協議,不僅把皮埃蒙特要塞緊握在手中,而且還能保證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刻保持聯系。

    雖然可能會對法蘭西政策有利,但拿破侖拒絕将撒丁王國革命化。

    之後,拿破侖立即全力對抗奧地利軍隊。

    顯然,拿破侖認為奧地利是法蘭西在意大利境内唯一真正重要的敵人。

    拿破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在對手約翰·彼得·博利厄前面占領了波河。

    在洛迪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後,拿破侖進入米蘭,越過了倫巴第。

    奧地利的指揮官根本無法抗衡這樣勇猛的對手,更何況在每次戰鬥中奧軍都處于寡不敵衆的劣勢。

    在米蘭,拿破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米蘭公民厭惡奧地利的枷鎖,并傾向于新的法則。

    但拿破侖留下來的目的隻是壯大法軍力量。

    成功脅迫驚恐的帕爾馬公爵費迪南和摩德納公爵埃爾克雷三世投降後,拿破侖率軍直奔阿迪傑河沿線。

    憑着真正的軍事洞察力,拿破侖将此地規劃為對抗奧地利軍隊的真正戰區,以實現奪取意大利的目的。

    拿破侖将約翰·彼得·博利厄逼至明喬河以外,迫使他撤回到提洛爾以北,并于1796年6月初圍攻了曼圖亞。

    拿破侖行事謹慎、态度堅定,拒絕服從拉紮爾·卡諾所下達的進攻羅馬的命令,因為這将給法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進而引發無法挽回的災難。

     法軍在意大利海岸的洛阿諾赢得勝利 拿破侖在洛迪指揮作戰 帕爾馬公爵費迪南 摩德納公爵埃爾克雷三世 雖然拿破侖的這次勝利是偉大的,但維也納内閣并沒有為此感到不知所措,而是竭盡全力修複失敗所造成的後果。

    衆所周知,意大利境内的法軍人數很少,人們并未認識到法軍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由于偉大的指揮官的領導才華。

    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注定要發生的災難,就像曼圖亞一樣,意大利似乎是被某種力量推向了危險中。

    約翰·彼得·博利厄的殘兵敗将得到了萊茵河地區的奧地利軍隊的大力支援。

    1796年7月的最後幾天,著名老将維爾姆澤帶着一支軍隊&mdash&mdash這支軍隊的實力強大到足以解放曼圖亞&mdash&mdash試圖打敗法軍。

    然而,偉大戰争領袖的獨特标志之一就是反應迅速。

    拿破侖搶占先機,阻止了奧地利軍隊的行動,片刻間便解除了曼圖亞之圍。

    就在這時,拿破侖遇到了正沿着加爾達湖兩岸發動襲擊的奧地利軍隊。

    于是,拿破侖介入對手的兩路部隊之間,在洛納托和卡斯蒂莫納将對手擊敗。

    然後,他回過頭來,追趕潰敗的襲擊者,大膽地邁向了提洛爾邊境,并通過一次大膽而迅速的出兵将維爾姆澤趕入了布倫塔隘口。

    盡管頑強的維爾姆澤以迂回之術進入了曼圖亞,但他所領導的這支英勇的軍隊卻損失大半。

    奧地利政府仍然堅持不懈,派約瑟夫·阿爾溫奇指揮着一支新部隊再次對準拿破侖的軍隊,并堅定地認為在這樣不懈的努力下,拿破侖終将失敗。

    這次襲擊非常危險,奧地利軍隊雖然力量分散,卻突破了法軍的一個主要陣地。

    而拿破侖所率領的法軍主力部隊,幾乎是從阿迪傑河中艱難地走出來的。

    然而,約瑟夫·阿爾溫奇在這一決定性的時刻停了下來。

    拿破侖靈活地繞到約瑟夫·阿爾溫奇的後方,顯示出了極大的智慧。

    雙方在阿爾科萊的堤壩進行了一場艱難的持久戰。

    最終,勝利落在法軍手中。

    不過,這場戰争還沒有結束。

    約瑟夫·阿爾溫奇招募新兵,重整旗鼓,再次進軍阿迪傑河。

    決定性的沖突發生在1797年1月14日。

    奧地利軍隊再次被分裂阻擋,在加爾達湖東岸的裡沃利被擊潰。

    這場戰役結束後,戰争暫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