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節
關燈
小
中
大
候,想象着蘇走出門來接他的光景。
在這世界上,不論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誰也沒像費樂生那樣隻為出自一番好心讓蘇離開他,因而鬧得麻煩不可開交。
正人君子們對他的打擊之大,實在超出了人類承受力的極限;他被逼得走投無路,瀕于餓死,就是現在在這個鄉村小學掙到的那點微薄報酬也隻是差可糊口而已(當地那位牧師還因為對他關照而備遭非議)。
他常常想起阿拉貝拉的話:他應該對她嚴厲點,那樣她的犟勁兒用不了多久就垮了。
但是他這人是個死心眼兒,對别人的意見有理沒理都聽不進去,再搭上他受教育時接受的原則,所以他認為自己對妻子的處置,無可訾議,這個信念,他從來就沒動搖過。
原則這玩意兒誠然可以由于某種心理傾向而置諸腦後,但換了另一種心理傾向,說不定也會輕而易舉地同樣釀成無窮禍害。
從前既是本能促使他給了蘇自由,現在也能叫他把蘇和裘德同居看成無傷大雅。
要是說他并不愛她,他也還可以按他的特異方式對她抱希望,而且很快就感到,且不說如何對付外界,單是她願意回來,把她再弄上手,那可是謝天謝地的好事了。
不過他已經懂得,要對付那班鐵石心腸的人不惜傷天害理對他的肆意污蔑,他非得要手段不可。
而且這可以就地取材,信手拈來。
一巳把她弄回來了,而且光明磊落地宣告他從前把她看錯了,所以離婚也就離錯了,所以要和她重結連理,再續良緣。
這樣一來他大概可以得到若幹補償,得以重理舊業,也許還能回沙氏頓小學,說不定教會還能讓他當特準傳教士哩。
他想寫封信征詢季令安的意見,看他對寫信給她這一手作如何想。
季令安當然回了信,說她既經離去,最好聽之任之;他認為她既為人婦,自應屬與之生男青女、患難相共之人,更何況他對她一往情深,非同一般,說不定再過若幹日子,他們這對古怪夫婦的結合會辦法律手續,此後當可萬事大吉,既得體,又如意了。
“可他們才不幹哪,蘇才不幹哪!”他自己一個人大呼小叫的。
“季令安真是就事論事啊。
蘇這是接受了基督堂的感情和教導才到這一步啊。
她認為婚姻是絕對解除不了的,這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也清楚她怎麼有了這樣的想法。
她的想法跟我并不一樣,不過我得利用她的想法,促我的想法實現。
” 他給季令安回了封短信。
“我自知全盤錯誤,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至于說她與那個男人同居,生男青女,我認為(雖然我無法按古老成規從邏輯上或倫理上提出辯解)那也不過使她得以完成自己的教育而已。
我要寫信給她,以證實那個女人的話是真是假。
” 他給朋友寫信之前本就立意如此,所以寫不寫原來無所謂,費樂生為人做事大抵如此。
于是他經過一番仔細推敲,給蘇寫了信。
既然知道她的氣質易于激動,他在信裡邊随時都擺出一副拉德曼舍①式正顔厲色;還小心翼翼地避免流露有悖教義的感情,兔得她看了害怕。
他聲稱就他見聞所及,得悉她的思想大有改變,所以他深感不可不說,自他們仳離後,曆經世事,他的見解也頗有變化。
他願坦陳無隐,他寫此信殊與熱烈的愛情無涉,而是因為他切望使他們的生活即使不算成功,至少不緻重演因他當初自以為根據公正、仁善和理性的原則所作所為而造成的令人痛心的結局的危險。
①引自《新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他已恍然大悟,身處他們這種古老文明之中,誰若不顧一切任憑自己生而有之的正義感和公平心而無所節制,勢必碰得頭破血流。
你若一心想混到手你那份舒适和體面,你一切行為非遵循你經教導而養成的正義感和公平心不可。
至于什麼樸質純真的愛人之心,那就去它的吧。
他提議說,他目前住在馬利格林,她無妨來此。
寫完了,轉念一想,他把倒數第二段删掉了;重抄一遍,立即發出;多少有點心癢難撓地等待下回分解。
幾天後,有個人影穿過為茫茫霧氣籠罩的基督堂郊區别是巴,往裘德在同蘇分居後所賃的住所走去;乍着膽子在他門上敲了敲。
已經是晚上了,所以他在家。
他似乎有某種預感,一躍而起,趕快開門。
“你跟我出來一下好不好?我不想進去。
我想——跟你談談——跟你一塊兒上公墓去。
” 蘇是聲音顫抖着把這幾句話說出來的。
裘德戴上了帽子。
“你這時候跑到外邊來,太苦啦。
不過你要是真不想進來,我也不勉強。
” “我不想進去。
我不會耽誤你多大工夫。
” 裘德因為覺得非常不自然,一時沒再把話說下去;她呢,好像思緒亂結,一點主動說話的能耐都沒了。
他們如同陰曹地府的鬼魂,在濃霧中走了好久,沒出聲,也沒做什麼表示。
“我
在這世界上,不論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誰也沒像費樂生那樣隻為出自一番好心讓蘇離開他,因而鬧得麻煩不可開交。
正人君子們對他的打擊之大,實在超出了人類承受力的極限;他被逼得走投無路,瀕于餓死,就是現在在這個鄉村小學掙到的那點微薄報酬也隻是差可糊口而已(當地那位牧師還因為對他關照而備遭非議)。
他常常想起阿拉貝拉的話:他應該對她嚴厲點,那樣她的犟勁兒用不了多久就垮了。
但是他這人是個死心眼兒,對别人的意見有理沒理都聽不進去,再搭上他受教育時接受的原則,所以他認為自己對妻子的處置,無可訾議,這個信念,他從來就沒動搖過。
從前既是本能促使他給了蘇自由,現在也能叫他把蘇和裘德同居看成無傷大雅。
要是說他并不愛她,他也還可以按他的特異方式對她抱希望,而且很快就感到,且不說如何對付外界,單是她願意回來,把她再弄上手,那可是謝天謝地的好事了。
不過他已經懂得,要對付那班鐵石心腸的人不惜傷天害理對他的肆意污蔑,他非得要手段不可。
而且這可以就地取材,信手拈來。
一巳把她弄回來了,而且光明磊落地宣告他從前把她看錯了,所以離婚也就離錯了,所以要和她重結連理,再續良緣。
這樣一來他大概可以得到若幹補償,得以重理舊業,也許還能回沙氏頓小學,說不定教會還能讓他當特準傳教士哩。
他想寫封信征詢季令安的意見,看他對寫信給她這一手作如何想。
季令安當然回了信,說她既經離去,最好聽之任之;他認為她既為人婦,自應屬與之生男青女、患難相共之人,更何況他對她一往情深,非同一般,說不定再過若幹日子,他們這對古怪夫婦的結合會辦法律手續,此後當可萬事大吉,既得體,又如意了。
“可他們才不幹哪,蘇才不幹哪!”他自己一個人大呼小叫的。
“季令安真是就事論事啊。
蘇這是接受了基督堂的感情和教導才到這一步啊。
她認為婚姻是絕對解除不了的,這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也清楚她怎麼有了這樣的想法。
她的想法跟我并不一樣,不過我得利用她的想法,促我的想法實現。
” 他給季令安回了封短信。
“我自知全盤錯誤,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至于說她與那個男人同居,生男青女,我認為(雖然我無法按古老成規從邏輯上或倫理上提出辯解)那也不過使她得以完成自己的教育而已。
我要寫信給她,以證實那個女人的話是真是假。
” 他給朋友寫信之前本就立意如此,所以寫不寫原來無所謂,費樂生為人做事大抵如此。
于是他經過一番仔細推敲,給蘇寫了信。
既然知道她的氣質易于激動,他在信裡邊随時都擺出一副拉德曼舍①式正顔厲色;還小心翼翼地避免流露有悖教義的感情,兔得她看了害怕。
他聲稱就他見聞所及,得悉她的思想大有改變,所以他深感不可不說,自他們仳離後,曆經世事,他的見解也頗有變化。
他願坦陳無隐,他寫此信殊與熱烈的愛情無涉,而是因為他切望使他們的生活即使不算成功,至少不緻重演因他當初自以為根據公正、仁善和理性的原則所作所為而造成的令人痛心的結局的危險。
①引自《新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他已恍然大悟,身處他們這種古老文明之中,誰若不顧一切任憑自己生而有之的正義感和公平心而無所節制,勢必碰得頭破血流。
你若一心想混到手你那份舒适和體面,你一切行為非遵循你經教導而養成的正義感和公平心不可。
至于什麼樸質純真的愛人之心,那就去它的吧。
他提議說,他目前住在馬利格林,她無妨來此。
寫完了,轉念一想,他把倒數第二段删掉了;重抄一遍,立即發出;多少有點心癢難撓地等待下回分解。
已經是晚上了,所以他在家。
他似乎有某種預感,一躍而起,趕快開門。
“你跟我出來一下好不好?我不想進去。
我想——跟你談談——跟你一塊兒上公墓去。
” 蘇是聲音顫抖着把這幾句話說出來的。
裘德戴上了帽子。
“你這時候跑到外邊來,太苦啦。
不過你要是真不想進來,我也不勉強。
” “我不想進去。
我不會耽誤你多大工夫。
” 裘德因為覺得非常不自然,一時沒再把話說下去;她呢,好像思緒亂結,一點主動說話的能耐都沒了。
他們如同陰曹地府的鬼魂,在濃霧中走了好久,沒出聲,也沒做什麼表示。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