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逢蒙學射于羿
關燈
小
中
大
逢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
君親師傅并宜隆,技藝相傳報亦同。
愛業不堪成嫉妒,及門甯可伏兵戎。
戈矛頓起宮牆内,殘忍偏加恩義中。
展卷每懷千古恨,迄今惟有一逢蒙。
這首詩是說人生世上有君、有親、有師,三者不能偏廢。
夫君臣合以分義,父子聯于性天,自不必說的了。
至于師之為道,假如後生小子從了先生讀書,小則通文達理,能寫會算,大則希聖希賢,發科發甲,無不經繇師範,當思圖報。
就是百工技藝随了師父,傳習其業若得成功,也是養身之法,須加愛敬。
還有術業中間超群而絕世者,果能盡其所長而教誨之,使受業之人,亦得出神入聖,售其術于當代,這便是座主門生一般,恩聯義結,報效無窮。
豈可反因技藝高下,辄懷忌刻之心,陡起謀害之意,究至兵刃相加而無悔呢?那是千古來隻有一個逢蒙,其為師弟中之罪人也,可勝道哉。
今且未說他的事實根繇,且把一個也是個習射的師弟試說一遍。
學射場中藉有師,習成貫虱又心癡。
援弓思擅當年美,矢發窮時悔也遲。
話說列國時有一人姓紀名昌,為人剛心猛氣,好耍閑遊,或是三朋四友打拳頑戲,或是單身獨自提墩試力,欲要拔劍起舞,更愁尚未經師,又要學舞大刀,還慮無門傳習,終日納憂抱悶,長思一藝成名。
一日與妻子道:“今日無事,我到城外閑走便來。
”出得門去信腳行來,已至城門。
趱步而出,約莫有一裡之地,看見一夥人,挨挨擠擠在一塊空地上。
紀昌上前仔細看時,隻見前邊豎着一副靶子,靶子上挂了一個大銀錢。
人叢裡邊另有一個人,左手持弓,右手拈箭,弓弦一響,應手便中銀錢孔裡。
一連看他射了十來箭,并無半矢落實,衆人齊聲喝采,個個稱高。
連紀昌也看得眼熱,就在衆人裡面問道:“這個射箭的是那個?卻是這等射得好。
”那衆人中有等口快的便道:“這叫做飛衛,是有名善射的,你還不知道哩!”紀昌便暗想道:“我一向要學些技藝,若是學了劍,也隻是一人敵;若是學了刀,也隻好就近殺人;我若學得他的射,便好殺人于百步之外了。
倘能夠到得他的地位,卻不把我紀昌出個名兒麼?恨不得霎時間便要拜為師父。
飛衛射罷,吩咐童子拾箭收靶,衆人見他歇手,漸漸走散。
紀昌隻是站住腳跟,一眼瞧着那童子收拾已完,跟随飛衛同去。
紀昌也起身,尾至兩箭之地,左右并無人影,似箭一般飛奔上前,唱一個大喏道:“老師善射,世上無雙。
弟子雖則不材,願拜門下,不識肯見許否?”正是: 慕道虔誠須禮拜,肯将奧妙向身傳。
飛衛連忙回禮問道:“足下高居何處?上姓大名?何故要傳小技?”紀昌道:“弟子名喚紀昌,住居城中,向來頗想習些技藝,未得從師習學。
今見老師妙技,心中愛慕,若蒙不棄,即當執贽拜從也。
”飛衛道:“足下欲傳此術,果能專心緻志,何患業之不精?”紀昌道:“老師不吝訓誨,乞示潭府何處,明日便好登堂。
”飛衛道:“我家住無争村,離此不過三裡,既承相契下顧便了。
”兩人拱手而别,紀昌到家見了妻子,把看射情繇與那要從飛衛的意思備說一番。
妻子道:“學得成功也是好事,隻恐你心不堅,翻成畫餅。
”紀昌道:“說那裡話,若用工夫深,鐵杵磨作針。
但是,贽見禮物,一時無措。
奈何?”妻子道:“前日織下幾匹棉布在此,可用得麼?”紀昌道:“正是,有布在此,何愁贽禮?”妻子轉身就進卧房開了箱,取出五匹布來,随手遞與紀昌,拿了出門,剛賣得一兩紋銀,走到家裡,恰好妻子在機上織布,就把銀子與他收拾。
當夜安歇,巴不到天明,早早起來梳洗畢,妻子做飯吃了,把這銀子封好,再寫一個帖子拿了,一徑出城。
打從昨日射箭的所在經過,又行了二、三裡,隻見一村人家,也有幾家大戶,紀昌立住凝望。
适有一人荷鋤而來,向前問道:“此間可是無争村麼?”那人道:“正是。
”紀昌又問道:“飛衛在那一家?”那人道:“路口進去第三家,黑牆門裡邊便是。
”紀昌謝聲竟走,果然見一所黑牆門,進了門一直進去。
但見: 第一個牌匾上寫着“弧父真傳”,第二個牌匾上寫着“三候神術”。
堂上朱欄紅映日,檐前粉壁白凝霜。
糜鹿當階,出入自由知避箭。
鳴禽兢獸,去來任意不驚弓。
允矣威嚴,果然整肅。
走到廳前對一童子道:“昨日在城外相約的,煩你通報一聲。
”童子進去,紀昌走到廳上,拱立一旁。
飛衛自内走出相見,一個要行賓主之禮,一個要行師弟之禮,各相推遜,畢竟讓紀昌在大手作了揖,然後取出帖子銀封,雙手送與飛衛道:“薄贽奉上,望乞見收。
若得成功,必當重謝,弟子參拜。
”即便倒頭四拜,飛衛也回兩禮,起來依師生禮坐下。
飛衛道:“射之一法雖是要力,但其中全憑在巧。
必須内正心,外正己,目不轉睫,視小如大,方可持弓挾矢,以希命中之技。
若是工力未到,未可以僥幸得也!足下欲得其道,先要打從目不轉睛處做成工夫,方可演習。
恐足下立志未堅耳!”紀昌道:“弟子立心頗堅,當請從目不轉睫便了。
”就立起身來一揖而别,飛衛送出大門。
紀昌一徑回到家中
君親師傅并宜隆,技藝相傳報亦同。
愛業不堪成嫉妒,及門甯可伏兵戎。
戈矛頓起宮牆内,殘忍偏加恩義中。
展卷每懷千古恨,迄今惟有一逢蒙。
這首詩是說人生世上有君、有親、有師,三者不能偏廢。
夫君臣合以分義,父子聯于性天,自不必說的了。
至于師之為道,假如後生小子從了先生讀書,小則通文達理,能寫會算,大則希聖希賢,發科發甲,無不經繇師範,當思圖報。
就是百工技藝随了師父,傳習其業若得成功,也是養身之法,須加愛敬。
還有術業中間超群而絕世者,果能盡其所長而教誨之,使受業之人,亦得出神入聖,售其術于當代,這便是座主門生一般,恩聯義結,報效無窮。
豈可反因技藝高下,辄懷忌刻之心,陡起謀害之意,究至兵刃相加而無悔呢?那是千古來隻有一個逢蒙,其為師弟中之罪人也,可勝道哉。
今且未說他的事實根繇,且把一個也是個習射的師弟試說一遍。
學射場中藉有師,習成貫虱又心癡。
援弓思擅當年美,矢發窮時悔也遲。
話說列國時有一人姓紀名昌,為人剛心猛氣,好耍閑遊,或是三朋四友打拳頑戲,或是單身獨自提墩試力,欲要拔劍起舞,更愁尚未經師,又要學舞大刀,還慮無門傳習,終日納憂抱悶,長思一藝成名。
一日與妻子道:“今日無事,我到城外閑走便來。
”出得門去信腳行來,已至城門。
趱步而出,約莫有一裡之地,看見一夥人,挨挨擠擠在一塊空地上。
紀昌上前仔細看時,隻見前邊豎着一副靶子,靶子上挂了一個大銀錢。
人叢裡邊另有一個人,左手持弓,右手拈箭,弓弦一響,應手便中銀錢孔裡。
一連看他射了十來箭,并無半矢落實,衆人齊聲喝采,個個稱高。
連紀昌也看得眼熱,就在衆人裡面問道:“這個射箭的是那個?卻是這等射得好。
”那衆人中有等口快的便道:“這叫做飛衛,是有名善射的,你還不知道哩!”紀昌便暗想道:“我一向要學些技藝,若是學了劍,也隻是一人敵;若是學了刀,也隻好就近殺人;我若學得他的射,便好殺人于百步之外了。
倘能夠到得他的地位,卻不把我紀昌出個名兒麼?恨不得霎時間便要拜為師父。
飛衛射罷,吩咐童子拾箭收靶,衆人見他歇手,漸漸走散。
紀昌隻是站住腳跟,一眼瞧着那童子收拾已完,跟随飛衛同去。
紀昌也起身,尾至兩箭之地,左右并無人影,似箭一般飛奔上前,唱一個大喏道:“老師善射,世上無雙。
弟子雖則不材,願拜門下,不識肯見許否?”正是: 慕道虔誠須禮拜,肯将奧妙向身傳。
飛衛連忙回禮問道:“足下高居何處?上姓大名?何故要傳小技?”紀昌道:“弟子名喚紀昌,住居城中,向來頗想習些技藝,未得從師習學。
今見老師妙技,心中愛慕,若蒙不棄,即當執贽拜從也。
”飛衛道:“足下欲傳此術,果能專心緻志,何患業之不精?”紀昌道:“老師不吝訓誨,乞示潭府何處,明日便好登堂。
”飛衛道:“我家住無争村,離此不過三裡,既承相契下顧便了。
”兩人拱手而别,紀昌到家見了妻子,把看射情繇與那要從飛衛的意思備說一番。
妻子道:“學得成功也是好事,隻恐你心不堅,翻成畫餅。
”紀昌道:“說那裡話,若用工夫深,鐵杵磨作針。
但是,贽見禮物,一時無措。
奈何?”妻子道:“前日織下幾匹棉布在此,可用得麼?”紀昌道:“正是,有布在此,何愁贽禮?”妻子轉身就進卧房開了箱,取出五匹布來,随手遞與紀昌,拿了出門,剛賣得一兩紋銀,走到家裡,恰好妻子在機上織布,就把銀子與他收拾。
當夜安歇,巴不到天明,早早起來梳洗畢,妻子做飯吃了,把這銀子封好,再寫一個帖子拿了,一徑出城。
打從昨日射箭的所在經過,又行了二、三裡,隻見一村人家,也有幾家大戶,紀昌立住凝望。
适有一人荷鋤而來,向前問道:“此間可是無争村麼?”那人道:“正是。
”紀昌又問道:“飛衛在那一家?”那人道:“路口進去第三家,黑牆門裡邊便是。
”紀昌謝聲竟走,果然見一所黑牆門,進了門一直進去。
但見: 第一個牌匾上寫着“弧父真傳”,第二個牌匾上寫着“三候神術”。
堂上朱欄紅映日,檐前粉壁白凝霜。
糜鹿當階,出入自由知避箭。
鳴禽兢獸,去來任意不驚弓。
允矣威嚴,果然整肅。
走到廳前對一童子道:“昨日在城外相約的,煩你通報一聲。
”童子進去,紀昌走到廳上,拱立一旁。
飛衛自内走出相見,一個要行賓主之禮,一個要行師弟之禮,各相推遜,畢竟讓紀昌在大手作了揖,然後取出帖子銀封,雙手送與飛衛道:“薄贽奉上,望乞見收。
若得成功,必當重謝,弟子參拜。
”即便倒頭四拜,飛衛也回兩禮,起來依師生禮坐下。
飛衛道:“射之一法雖是要力,但其中全憑在巧。
必須内正心,外正己,目不轉睫,視小如大,方可持弓挾矢,以希命中之技。
若是工力未到,未可以僥幸得也!足下欲得其道,先要打從目不轉睛處做成工夫,方可演習。
恐足下立志未堅耳!”紀昌道:“弟子立心頗堅,當請從目不轉睫便了。
”就立起身來一揖而别,飛衛送出大門。
紀昌一徑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