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十

關燈
根本重地。

    現在雖已撤防。

    而武備不可稍弛。

    總在平日認真講求。

    臨事方可制勝。

    該處大小炮位甚多。

    斷難一律擺列海口。

    着即擇地妥為存貯。

    勿令捐壞。

    至于臨陣摧堅。

    以數百斤小炮為宜。

    既可用人扛擡。

    并可以車載運。

    遇有緩急。

    随營調撥。

    自無笨重之虞。

    可期得力。

    旅順口舊有水師戰船。

    兵數是否敷用。

    船隻是否合宜。

    總以輕靈便捷為主。

    方可牽制敵船。

    不可拘泥舊章。

    徒飾外觀。

    以緻有名無實。

    總當細心酌核。

    務期适用。

    盛京向無步隊。

    應否量為變通。

    馬隊槍箭。

    如何練習。

    水師兵勇。

    如何操演。

    施放炮位。

    如何緻遠有準。

    各要口防守戰兵。

    如何聲勢聯絡。

    互為應援。

    一呼即至。

    不緻顧此失彼。

    有誤事機。

    着禧恩體察情形。

    或派委妥員。

    分往相度。

    或親赴履勘。

    因地制宜。

    不必拘以時日。

    務須通籌全局。

    悉心妥議章程具奏。

    此外善後事宜。

    有應慮及者。

    亦着詳晰周妥。

    加意熟籌。

    以副朕望。

    将此谕令知之。

     ○山東巡撫托渾布等奏、遵查兖沂等屬。

    素多枭販及掖刀兇匪。

    此時将屆深秋。

    海上氣候較早。

    寒威漸厲。

    度夷船未必遽敢北駛。

    沿海留駐多兵。

    徒滋糜費。

    而内地處處兵單。

    易啟匪徒窺伺。

    拟将前奏明之兖沂等八營官兵。

    酌核遠近。

    分起撤回。

    各守要隘。

    協防匪類。

    一面密咨兖曹兩鎮。

    并責成該管官嚴密堵禦。

    以期消患未形。

    從之。

     ○癸醜。

    谕軍機大臣等、劉韻珂奏、夷務漸平。

    分别裁撤節費一摺。

    又另片奏、辦理諸務情形等語。

    所辦均屬得宜。

    <?口英>夷業經受撫。

    自應将該省防剿各務。

    陸續裁撤。

    以節糜費。

    該撫現将所雇民船。

    盡數給還原主領回。

    水手鄉勇。

    一并遣散。

    其炮位柴草等物。

    設法分貯備用。

    勿令毀壞。

    被難民人。

    準其資遣回籍。

    自謀生計。

    并照議酌給銀兩。

    修葺房屋。

    以資栖止。

    乍浦十五村莊。

    着饬令該縣查明戶口。

    撫恤一月口糧。

    旗民修建房屋之費。

    着俟該旗人回乍浦時。

    該撫會同杭州将軍乍浦副都統等商酌辦理。

    其鄞縣鎮海兩處。

    難民一萬九千餘名口。

    着遣赴紹興。

    金華。

    衢州。

    嚴州等府屬各縣安插。

    所留數千名。

    準其大口日給錢四十文。

    小口二十文。

    俾資養贍。

    所用錢文。

    即在軍需項下支銷。

    俟夷船全退之後。

    分别核辦。

    惟良民不可不撫。

    而莠民不可不除。

    如歸安縣匪徒嵇祖堂等、抗官滋事一案。

    叛迹顯然。

    豈可令其逃匿漏網。

    除桐鄉安吉兩縣已将吳庭發、童禹甸、首從要犯。

    緝獲懲辦外。

    其歸安縣之嵇祖堂等、及秀水縣之匪徒虞阿南等、均着該撫分饬各屬員弁。

    摉捕務獲。

    從嚴懲治。

    并将附和黨羽究出。

    分别辦理。

    以儆兇頑。

    第居民不乏善良。

    其有實被匪徒威脅者。

    亦應查明分晰核辦。

    勿任玉石俱焚。

    緻滋擾累。

    是為至要。

    至江内巡船。

    并各台站人夫船隻。

    着一并全數裁汰。

    封禁鹵船。

    全行開放。

    分案核實報銷。

    所有将軍參贊等曆次支提銀兩。

    已谕令自行造冊。

    歸入總局報部核銷。

    又另摺奏、軍需銀兩。

    現存無多等語。

    已有旨令戶部如數撥給矣。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昨據齊慎奏、夷船全數退出鎮江。

    江面肅清。

    拟即與奕經會商分别撤留兵勇等語。

    當降旨依議行矣。

    現在逆夷已經就撫。

    船隻盡行出江。

    自無庸多設防兵。

    虛糜帑項。

    所有徵調各省官兵。

    着該将軍等酌量地方遠近。

    陸續分起撤回歸伍。

    其招募鄉勇。

    亦着次第遣散。

    仍嚴饬帶兵員弁。

    及沿途地方官妥為彈壓。

    毋許滋擾。

    至江浙兩省本營派防官兵。

    何處應暫留差遣。

    何處應先撤歸伍。

    并着會同該督撫酌量情形。

    妥籌辦理。

    以節勞費。

    至該将軍參贊前後所提軍需局銀兩。

    着仍遵前旨。

    于事竣之日。

    饬令經管之員詳晰造冊。

    報部核銷。

    将此由四百裡谕令奕經。

    特依順。

    文蔚。

    齊慎知之。

     ○撥戶部銀六十萬兩。

    解赴浙江。

    以濟軍需。

     ○甲寅。

    谕内閣、前據耆英等奏、海齡殉難屬實。

    有旨仍照都統例賜恤。

    并将部議恤典。

    照議辦理。

    本日複據耆英等奏、尋獲海齡及伊妻伊孫屍骸。

    并京口副都統印信。

    又查明道員禀揭各款。

    并京口打仗陣亡受傷官兵各一摺。

    原任京口副都統海齡。

    于鎮江城陷時。

    自缢殉難。

    前據耆英等詢取旗員确供。

    并阖營押結。

    複據該城紳士等衆口一詞。

    其為臨難捐軀。

    已無疑義。

    茲複尋獲屍骸。

    眼同伊子宜琛泰。

    檢明認領。

    并獲海齡原着葛紗袍襟。

    及伊妻所帶玉環。

    确鑿有據。

    且摉獲漢奸。

    亦祇處斬十三人。

    其餘訊系平民。

    均經釋放。

    是周項原禀各款。

    系屬得自傳聞。

    而海齡見危授命。

    大節無虧。

    允宜特為宣布。

    以息浮言。

    前有旨準照部議入祀京師昭忠祠。

    并于該地方建立專祠。

    所有随同殉難之伊妻伊孫。

    俱着附祀專祠。

    海齡靈柩。

    着耆英等派員護送回旗。

    至骁騎校祥雲。

    先将副都統印信投入井中。

    旋亦投水自盡。

    其父馬甲長松、業已陣亡。

    其妻邬琅罕濟勒們氏、慮遭污辱。

    先将二女刺死。

    複自戕盡節。

    伊母蔔氏、懷抱伊幼子廷耀投塘遇救。

    不知下落等情。

    阖門殉難。

    忠節兼全。

    可嘉可憫。

    祥雲前已有旨附祀海齡祠内。

    伊父馬甲長松、除歸入陣亡兵丁案内照例賜恤外。

    着與祥雲妻女。

    一并附祀。

    以慰忠貞。

    其母蔔氏、其子廷耀、仍着耆英等确切訪查。

    務得實在下落。

    無任流離失所。

    常鎮道周顼、所禀失實。

    着與該處城陷後未經殉難文武各員。

    一并查明。

    再行嚴參。

    所有各處陣亡官兵。

    着即交部照例賜恤。

     ○谕軍機大臣等、麟慶奏、查明黃水歸海處所。

    流行未定。

    議堵議改。

    驟難決計等語。

    着敬徵、廖鴻荃、于到工後會同履勘。

    悉心籌度。

    是否必須将漫口趕緊興堵。

    挽黃歸故。

    抑或可乘機改道。

    以期變通之處。

    務須統計全局。

    熟權利害。

    妥速定議具奏。

    該處被水災黎。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