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八十

關燈
駛一摺。

    據稱草鞋夾江面。

    前留夷船十二隻。

    上月二十八日早。

    全數開行。

    其口□佛口□蘭哂夷船亦随同駛去等語。

    附省江面。

    現無夷船停泊。

    其開行夷船。

    究竟駛往何所。

    至口□佛口□蘭哂夷船駛至江甯。

    究因何事。

    現又随同<?口英>夷開駛。

    又屬因何。

    着該大臣等确切查明。

    俟夷船全出大江時。

    一并詳細具奏。

    再八月二十日。

    有旨令耆英等将該夷所請嗣後商欠。

    呈明地方官着追一節。

    剀切曉谕。

    仍遵前旨。

    由該夷自為清理。

    斷不能代為追讨。

    該将軍等接奉此旨。

    自已與之定議。

    何以此次摺内。

    未據聲明。

    即着查明迅行覆奏。

    将此由六百裡加緊谕令知之。

     ○又谕、有人奏、候選直隸州知州鄂雲原名聯璧、因有堂弟聯芳在将軍幕下辦事。

    途次引進。

    自稱将軍随員。

    到處需索供應。

    往來江蘇浙江。

    诓騙欺朦。

    無弊不作。

    又自雲能勾引漢奸。

    作為内應。

    濫支軍饷。

    任意揮霍。

    而臨陣皆為賊反間。

    并無内應之事。

    甯波之敗。

    首為厲階。

    該員冒領已多。

    既敗之後。

    仍以領不足數為詞。

    複求補給。

    局員以其在将軍幕下。

    不敢不給。

    又該員将家眷搬住杭城。

    招搖撞騙各等語。

    劣員夤緣軍營。

    招搖撞騙。

    甚且濫支軍饷。

    贻誤軍機。

    若不嚴行懲辦。

    何以儆官邪而伸法紀。

    劉韻珂久在省城。

    于該員沿途來往。

    撞騙作弊。

    必有見聞。

    其冒領軍饷。

    臨陣失機之事。

    尤難掩人耳目。

    着該撫破除情面。

    将所指各款逐一密查。

    得其确據。

    斷不準意存消弭。

    代為掩飾彌縫。

    緻有不實不盡。

    将來别經發覺。

    朕惟該撫是問。

    不值代人受過也。

    懔之。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禧恩奏、請循例補打冬圍一摺。

    上年盛京因籌辦防堵事宜。

    所有進圍打鮮。

    降旨饬令停止一年。

    本年該官兵等久駐防所。

    戍役勞苦。

    此時甫經撤回。

    若再令照例出圍。

    不足以示體恤。

    所有本年小雪後打圍。

    着再停止一年。

    一切均照上年章程辦理。

    俟明年将屆冬圍時。

    該将軍先期奏明。

    請旨定奪。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據孟保等奏、廓爾喀國王呈進表文一摺。

    此次廓爾喀差赍表貢到藏。

    表文内添叙該國屢被披楞欺淩。

    求賜銀兩。

    發兵堵禦。

    并請易換藏屬地方等情。

    又另有該國王之子呈進表文一道。

    現據該大臣等明白開導。

    谕以大義。

    反覆駁斥。

    并将所呈披楞原信擲還。

    所辦俱好。

    該國求賞銀兩。

    上次曾經饬駁。

    此次複行求賞。

    實屬無厭。

    至因披楞欺淩。

    求請發兵救援。

    并懇易換藏地。

    更屬無此體制。

    必應逐一指駁。

    以杜妄念。

    該大臣所拟檄谕該國底稿。

    着即遵照朱筆改定處繕發。

    其該國王之子。

    向無呈進表文之例。

    着暫為存貯前藏。

    俟噶箕等回國時。

    仍令帶回。

    将此谕令知之。

     ○實授禧恩盛京将軍。

     ○賞撤回駐劄盛京蒙古官兵銀币。

     ○命陝甘總督富呢揚阿撥銀六萬四千八百五十一兩。

    解赴葉爾羌。

    巴爾楚克。

    八萬八千九百一兩。

    解赴喀什噶爾、英吉沙爾。

    備道光二十四年經費。

     ○庚戌。

    上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江蘇巡撫程矞采奏、夷船全數出江。

    鎮江避難民人。

    漸次遷回複業。

    已于鹽義倉碾谷一千石。

    運往散放。

    其土匪乘機竊發。

    經委員各處巡查。

    現已均知斂戢。

    至丹徒縣驿站監獄。

    已饬酌撥銀兩。

    次第興修。

    惟上海寶山一切事宜。

    應俟夷船駛出大洋。

    再行分别辦理。

    其各處調防弁兵。

    先後撤退歸伍。

    并于各州縣已經撤兵之處。

    仍饬實力巡防。

    不敢稍形松懈。

    得旨、俱着依議妥辦。

     ○轉理藩院右侍郎恩華、為左侍郎。

    以内閣學士連貴、為理藩院右侍郎。

     ○辛亥。

    上禦洞明堂。

    勾到上年奉天陝西甘肅情實罪犯。

    停決奉天斬犯二人。

    絞犯三人。

    陝西斬犯四人。

    餘五十五人予勾。

     ○谕軍機大臣等、前據讷爾經額奏、請續撥直隸軍需銀三十萬兩。

    當交戶部核議。

    茲據奏稱如數動撥。

    已降旨依議行矣。

    現在調防官兵。

    陸續撤回。

    一切支銷。

    自可逐漸減省。

    所有此次籌撥銀兩。

    着該督撙節支放。

    核實報銷。

    以重帑項。

    其調防之山西陝西官兵。

    着即撤回歸伍。

    山西官兵。

    即着善祿管帶分起行走。

    陝西官兵。

    即着胡超派員先行管帶行走。

    胡超着即來京陛見。

    仍俟出京時。

    兼程馳赴前途。

    親自帶兵回省。

    以資彈壓。

    将此谕知讷爾經額、并谕胡超、善祿知之。

     ○又谕、但明倫奏、夷船全數退出圌山關外。

    淮揚水陸肅清一摺。

    覽奏均悉。

    大幫夷船。

    已于九月初一日全數退出大江。

    南北運道肅清。

    瓜洲招徕人民。

    業經撫恤。

    所有鎮江被難窮黎。

    着麟慶等即饬但明倫動碾倉谷。

    交地方官分别散給。

    毋任一夫失所。

    鹽枭頭目。

    既知悔罪。

    即着曉谕夥黨。

    改過自新。

    仍暗為防範。

    潛消反側。

    其編入保甲者。

    務當随時稽查。

    毋令遊手滋事。

    其情願回籍者。

    即逐程資遣。

    交原籍州縣嚴加管束。

    不得複任外出。

    至外省調防官兵。

    均即陸續撤回。

    江都。

    甘泉。

    兩縣所屬及北鄉等處所募義勇。

    如果得力。

    可資巡緝。

    現當驚惶甫定之際。

    自應暫留驅使。

    事竣設法遣散。

    所有善後一切事宜。

    着但明倫随時禀商麟慶、李湘棻等、次第興辦。

    其揚州儀徵防堵出力文武員弁。

    及紳商局内董事出力各員名。

    着麟慶、李湘棻、核實保奏。

    候朕施恩。

    将此谕知麟慶、李湘棻、并傳谕但明倫知之。

     ○廣州将軍阿精阿、因病休緻。

    以廣州滿洲副都統裕瑞、暫署将軍。

     ○賞在浙陣亡江南壽春鎮總兵官王錫朋子監生承泗、生員承瀚、文舉人。

    一體會試。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滄州民傅十妻邵氏。

     ○壬子。

    谕軍機大臣等、禧恩等奏、遵旨賞給吉林黑龍江官兵銀兩。

    酌拟分起撤回。

    并開單呈覽一摺。

    覽奏均悉。

    依議頒賞。

    妥為料理。

    惟盛京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