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十七

關燈
令裕泰、趙炳言、吳其浚、在湖北湖南兩省内酌量挑兵一千名。

    以備程楙采咨調。

    至所請軍需銀兩。

    準其在工赈節省項下酌提銀二十萬兩。

    另立專款。

    撙節支用。

    毋稍冒濫。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程矞采奏、防守蘇州一帶情形一摺。

    覽奏均悉。

    據稱逆夷退出鎮江。

    仍任意往來各情節。

    昨已降旨饬令耆英等曉谕軍民。

    暫緩複業。

    免堕該逆奸計。

    伊裡布此時已抵無錫。

    與耆英會商妥辦一切。

    程矞采惟當督饬文武員弁。

    分路嚴守要隘。

    勿令逆船竄入。

    江浙米販稀少。

    仍當設法招徕。

    源源接濟。

    本日據程楙采奏、已派員赴上遊采買米四萬石。

    由蕪湖進口。

    曆高淳縣東壩解蘇。

    着程矞采曉谕官紳。

    令其傳知軍民人等鎮靜以待。

    紳耆勸捐團練。

    經吳廷琛等召募壯丁。

    關廂一帶。

    聲勢聯絡。

    務當同心協力。

    認真堵禦。

    并嚴防土匪搶掠。

    為國出力。

    即所以自衛身家。

    昨經降旨饬令奕經在王江泾駐劄。

    靜候耆英等商辦消息。

    吳淞口夷船未退。

    尤渤現在松江府防堵。

    着谕令嚴密防守。

    遇有逆船入口滋擾。

    即着設伏攻擊。

    傥逆<?舟宗>連幫而來。

    勢難抵敵。

    着臨時酌量情形。

    飛速知會奕經。

    趕緊撥兵應援。

    又另摺奏、現将摺報等項設法改道遄行等語。

    着照所議辦理。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據程楙采奏、因防堵江路。

    已咨會湖北督撫先行豫備精兵一千名。

    以備該撫咨調等語。

    着該督撫等于湖北湖南兩省内酌量挑選精兵一千名。

    俟程楙采咨調時。

    迅速派員管帶。

    馳赴應援。

    毋稍遲誤。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庚戌。

    谕内閣、奕經等奏、查明乍浦接仗實情一摺。

    此次陣亡員弁。

    業經降旨賜恤。

    其先經潰散。

    自行投回之兵丁張九臯等六十二名。

    着刑部定地發遣。

    充當苦差。

    太湖營署把總沈大熊。

    于退敗後未随大隊行走。

    先到平湖。

    着即革職。

    發往新疆充當苦差。

    太湖營遊擊已升廣東新會營參将洪應逵、定海左營遊擊張紹廷、中營水師守備朱昌熾、嘉興協右營守備李繩淦、雖均帶有傷痕。

    惟未能督催弁兵。

    奮勇禦敵。

    着一并革職。

    降為兵丁。

    以觀後效。

    杭嘉湖道宋國經、駐劄乍浦。

    半載有餘。

    辦理未能妥協。

    着交部議處。

    漢中鎮總兵德坤、帶兵策應。

    擊殺逆夷甚多。

    甘肅中衛協副将哈拉吉那、往來策應。

    腿受矛傷。

    尚非怯敵退避。

    着加恩免其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奕經等奏、查明乍浦接仗情形一摺。

    已明降谕旨。

    将陣亡員弁賜恤矣。

    此次接仗。

    滿洲陝甘官兵。

    最為出力。

    嘉湖乍太四營兵丁。

    聞聲驚怯。

    竟多潰散。

    不知下落。

    現據查出兵丁邱永福、朱甫田前行。

    前尚未歸隊兵丁五十三名。

    着即嚴饬查拏。

    務獲究辦。

    其接仗出力。

    受傷最重之官兵德克登額等各員名。

    自應酌量恩施。

    惟乍浦既已失守。

    此時礙難辦理。

    着該将軍等分别存記。

    俟軍務告竣時。

    酌拟如何獎勵。

    另行奏明請旨。

    并着先将此旨曉谕德克登額等俾共知悉。

    至另摺另片所保之知府王用賓等、已交軍機大臣存記。

    統俟軍務告竣。

    再行降旨。

    其投回之兵丁張九臯等、已着該部定地發遣。

    把總沈大熊等。

    均已分别革職。

    所有千總朱大烈、署德總程鶴齡、即由該将軍咨部降革。

    以示懲儆。

    此次乍浦失事文武各員。

    現已查明懲辦。

    其甯波定海鎮海失事各員弁。

    亦着趕緊查明。

    定拟究辦。

    毋稍遲延。

    将此由四百裡各谕令知之。

     ○命署盛京将軍禧恩、會同盛京戶部侍郎惟勤、監收盛京官莊糧石。

     ○阿克蘇辦事大臣常恒、因病解任。

    賞烏噜木齊領防大臣輯瑞、頭等侍衛。

    為阿克蘇辦事大臣。

    已革馬蘭鎮總兵官琦琛藍翎侍衛。

    為烏噜木齊領隊大臣。

     ○予浙江乍浦剿辦逆夷陣亡佐領英登布、隆福、防禦貴順、額特赫、骁騎校伊勒哈本、根順、該杭阿、千總李廷貴、張淮泗、把總韓大榮、王榮、孫登霄、馬芝榮、署外委藍翎馬兵朱朝貴、額外外委馬成功、祭葬世職。

    兵丁文秀等三十一名賞恤如例。

     ○以催趱漕船出力。

    賞江蘇同知王國佐等藍翎。

    餘加銜升補有差。

     ○命陝甘總督富呢揚阿、撥銀八千兩。

    解赴庫車。

    備道光二十四年經費。

     ○修築庫車堤壩各工。

    從辦事大臣紮拉芬泰請也。

     ○辛亥。

    谕軍機大臣等、耆英等奏、逆夷披猖情形。

    覽奏忿恨之至。

    前有旨谕知該大臣等妥籌商辦。

    現據奏稱、已由無錫前赴丹陽。

    如該酋業已西駛。

    即可趕赴江甯。

    善定大局等語。

    兩載以來。

    沿海生民。

    突遭蹂躏。

    朕心實有所不忍。

    與其兵連禍結。

    何如息事安民。

    設法羁縻。

    以全民命。

    此朕萬不得已之苦衷。

    諒該大臣等必能善體朕意。

    期于有成。

    着即遵照前旨。

    妥為籌辦。

    另片奏、逆焰方張。

    豫為籌備。

    此亦不得不然之事。

    現已由六百裡加緊谕知安徽江西湖北各省。

    趕備兵勇。

    密造船筏。

    聽候該大臣等調遣。

    并谕知奕經将所帶官兵。

    先由王江泾不動聲色。

    前赴常州一帶。

    聯絡聲勢。

    奕經仍駐王江泾。

    聽候耆英消息。

    妥商防剿事宜。

    其所請密派鄭鼎臣等、于江海彙流處所。

    相機攔截一節。

    亦已谕知奕經照辦。

    仍着耆英詳細飛咨。

    萬勿遲誤。

    傥陳志剛回報。

    該酋已就範圍。

    即着善議妥辦。

    如詭谲披猖。

    該大臣等度非情理所能喻。

    即一面奏聞。

    一面飛咨江西安徽湖北等省。

    各集重兵。

    整備船筏火攻炮械。

    順流壓下。

    并迅即知照奕經馳赴江蘇。

    會同剿辦。

    再前有旨令潮州鎮總兵李廷钰迅赴江蘇。

    交耆英差委。

    建昌鎮總兵桂明迅赴安徽。

    随同程楙采辦理防堵。

    着即飛咨李廷钰速行來蘇。

    酌量何處緊要。

    即相機調遣。

    耆英務即斟酌萬全。

    妥慎辦理。

    将此由六百裡加緊谕令知之。

     ○又谕、前有旨谕令奕經帶領得力将弁兵勇。

    駐劄王江泾。

    聽候耆英消息。

    本日據耆英等奏、現在逆焰方張。

    必須豫為籌備。

    常州雖有防兵四百五十名。

    聲勢究不能聯絡。

    無錫路通江陰。

    地方緊要。

    必應揀派官兵。

    俾資防守等語。

    着奕經即将所派将弁兵勇。

    不動聲色。

    密行移至常州一帶。

    妥為安置。

    該将軍仍駐劄王江泾。

    聽候耆英消息。

    一經接到耆英咨會。

    即飛速管帶前往。

    相機防剿。

    再該逆在江肆擾。

    聯<?舟宗>船駛。

    本日已饬湖北江西安徽各督撫密備船筏。

    豫為将來順流壓下。

    縱火焚燒之計。

    如該逆複由福山竄出。

    着即密令鄭鼎臣等在于江海彙流處所。

    隐藏火攻船隻。

    攔截痛剿。

    該将軍務當先事豫籌。

    嚴密妥辦。

    張稍張皇。

    亦無誤機宜。

    是為至要。

    如能堵剿成功。

    豈非奕經之懋績欤。

    将此由六百裡加緊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據耆英奏、逆船西駛。

    漸至浦口儀徵等語。

    現在逆焰方張。

    傥竟泝流而上。

    深恐擾及沿江各省。

    因思江面究非海洋可比。

    若從安徽之安慶。

    江西之九江。

    湖北之武昌漢陽。

    各集重兵。

    多備船隻槍炮及火攻器具。

    順流壓下。

    則逆在下風。

    其勢易于焚擊。

    着安徽江西湖北各督撫接奉此旨。

    即迅就該處情形酌量。

    或備船隻。

    或用木筏。

    及一切火攻器具。

    派委得力文武員弁。

    統領兵勇。

    随時确探逆夷蹤迹。

    一經接到耆英咨會。

    即行順流放下。

    層層接應。

    多備槍炮。

    合力攻剿。

    并饬令互相應援。

    毋分彼此。

    不但自固藩籬。

    即鄰境亦藉資保衛。

    傥逆夷得受大創。

    不緻天塹有阻梗之虞。

    該督撫等之功甚偉也。

    勉之慎之。

    将此由六百裡加緊谕令知之。

     ○又谕、怡良等奏、探明台灣情形。

    并鼓浪嶼留船隻數一摺。

    據奏嘉義之樹苓湖外。

    夷船勾結草鳥匪船。

    在口外窺伺。

    經代理縣易金杓等督兵開炮。

    擊破草鳥船二隻。

    夷船開駛北去。

    續有草鳥船八隻。

    在樹苓湖外。

    亦經千總李瑞麟等出洋圍捕。

    擊沈三隻。

    生捦匪犯林山一名。

    撈獲夷人盔帽鳥槍。

    現在探報該處并無夷船駛入。

    其鼓浪嶼夷船。

    現在仍留七隻等語。

    覽奏均悉。

    着怡良。

    劉鴻翺。

    嚴密防範。

    遇有可乘之隙。

    即行相機進剿。

    其台灣夷船。

    仍着随時确切探報。

    并饬知該鎮道等加意嚴防。

    毋以天險人心。

    兩者可恃。

    稍存大意。

    其前次由六百裡加緊覆奏逆船情形。

    均已覽悉。

    着即附此次報便發還。

    将此谕令知之。

     ○以鑲白旗護軍參領慶住、為鑲白旗漢軍副都統。

     ○河南布政使張晉熙、因病解任。

    以四川按察使張日晸、為河南布政使。

    福建興泉永道劉耀椿、為四川按察使。

     ○福建建甯鎮總兵官曾大觀、以年老休緻。

    以四川維州協副将兆麟、為建甯鎮總兵官。

     ○廣西左江鎮總兵官文哲珲、因病解任。

    以浔州協副将盛筠、為左江鎮總兵官。

     ○壬子。

    上詣绮春園問皇太後安。

     ○谕内閣、昨據禦史安詩奏、阜城門外城牆。

    有人穿穴睡卧。

    請饬查禁一摺。

    當派玉明。

    載增。

    前往查勘。

    茲據查明阜城門北城牆。

    有橫穿一穴。

    穴内平坦可容睡卧等情。

    城垣小有缺損。

    即當随時修治。

    何得任令陶穵睡卧。

    毫無覺察。

    步軍統領。

    及左右兩翼總兵。

    着交部察議。

    并着将該管員弁指名參奏。

    其穿穴處所。

    着即趕緊繕修。

    務令完固。

    此外各門城牆。

    如查有缺損之處。

    亦着一律繕治。

    經此次訓谕之後。

    傥再玩從事。

    緻城牆有掏穵情形。

    别經查出。

    定将該管各官從重懲處。

    至街道設立栅攔。

    用資偵察。

    并着轉饬查明。

    如有脫損曹□少朽。

    随時報明修整。

    毋得視為具文。

     ○又谕、德珠布奏、鎮江失守。

    自請嚴議一摺。

    德珠布着交部嚴加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祁<?土貢>奏、臬司宣封越南禮成一摺。

    覽奏已悉。

    此次廣西臬司寶清。

    至越南宣封谕祭。

    來往有無騷擾驿站。

    需索該國饋送。

    收受禮物等事。

    着祁<?土貢>密行查訪。

    務得實情。

    遇有報便摺便。

    附片登覆。

    毋庸專摺具奏。

    将此密谕知之。

     ○又谕、齊慎奏、夤夜摸樁。

    擊殺逆夷多名一摺。

    據奏六月二十七夜。

    随營從九品郭藩。

    會同縣丞齊在镕等、帶領精兵。

    潛入鎮江府城。

    分伏暗襲。

    擊斃騎馬夷目一名。

    刀砍棒擊。

    傷斃逆夷。

    不計其數。

    偵探逆夷較場點人。

    連前共打斃八百餘名等語。

    覽奏欣悅。

    可嘉之至。

    此次出力員弁兵丁。

    準其查明保奏。

    候朕一并施恩。

    其帶傷兵丁。

    查明撫恤。

    現在京口夷船。

    尚有二十二隻。

    如有可乘之機。

    仍着随時妥辦。

    其代理寶山縣張元揆所禀黑鬼五六人。

    登岸丈量小沙背迤北至顧隆墩一帶海塘。

    意欲何為。

    至該逆所稱定海開行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