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體仁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管理戶部事務上書房總師傅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随帶加五級紀錄十八次臣賈桢總裁官經筵講官吏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管理新營房城内官房大臣稽察内七倉大臣稽察會同四譯館事務加一級随帶加六級軍功加三級紀錄五次臣花沙納經筵講官文淵閣提舉閣事兵部尚書總管内務府大臣鑲白旗滿洲都統稽察内七倉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左翼幼官學甯壽宮圓明園等處精捷營禦茶膳房禦藥房太醫院造辦處事務随帶加十八級臣阿靈阿副總裁官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随帶加六級紀錄二十次臣周祖培等奉敕修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六月。
己亥。
谕内閣、巴裡善現赴天津。
所有南苑牧放馬匹。
着添派賽什雅勒泰與培成、貴成、輪班照料。
○谕軍機大臣等、逆夷闖入大江。
鎮江失守。
江甯揚州等處防堵宜嚴。
所有江北一帶地方。
已谕令麟慶帶兵堵禦。
惟瓜洲口為軍船回空必由之路。
若屆時不能前進。
水手纖夫聚集一處。
恐滋事端。
不可不早為籌及。
現在南糧抵通。
軍船已有陸續回空者。
着朱樹不必押運北上。
無論行抵何處。
即行折回。
沿途察看情形。
除江北各幫就近可以歸次外。
所有各省回空軍船。
着于黃河南北一帶。
酌量寬闊地方。
分幫寄泊。
并剀切曉谕。
妥為安置。
仍随時認真查察。
俾無恃衆滋弊之事。
其如何嚴密防範之處。
着該漕督悉心妥議具奏。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奕經等奏、調撥兵勇。
設法牽制一摺。
現在逆船已入大江。
江甯省城危急。
浙省進兵牽制之說。
恐已無及。
該将軍仍遵前旨。
暫行駐紮王江泾一帶。
聽候消息。
傥江甯事仍緊急。
即着星馳前往。
酌量堵剿。
其所奏撥調壽春鎮兵五百名。
迅赴江蘇聽候。
該督差遣之處。
着照所議辦理。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朕思陸路與逆夷接仗。
當以大小炮位為先。
以擡炮擡槍。
又繼以鳥槍。
若至短兵相接。
必先能禦其火槍為要。
欲禦其火槍。
我兵人各執兩層藤牌。
夾以牛皮。
複用水浸透。
可以抵禦火槍。
一手執鈎連槍。
蜂擁前進。
有藤牌以敵其槍箭。
複以鈎連槍鈎取逆匪足胫。
令其颠仆。
又繼以刀矛手奮勇砍紮似能得力。
而又有馬隊相機沖剿。
着賽尚阿。
讷爾經額即仿照前說。
認真演試練習。
以資得力。
将此谕令知之。
○庚子。
遣官祭火神廟。
○谕内閣、棍楚克策楞等奏參、擅自放回卡倫兵丁人員一摺。
俄羅斯界卡倫。
關系緊要。
佐領諾木保。
因馬甲那木薩口□賴等往取盤費。
擅自給假。
辄離卡倫。
殊屬不知慎重。
諾木保着交部議處。
嗣後着嚴谕卡倫各官兵等。
務須慎重邊疆。
○又谕、前據禦史黃銘先奏、山西平定州民人窦計小子。
被毆身死一案。
窦計小子現在存活。
當降旨交梁萼涵派員将該民人訪獲。
奏聞候旨。
茲據奏稱、将窦計小子獲案。
是死者究系何人。
并是否楊穩毆斃。
人命所關甚钜。
亟應徹底根究。
着梁萼涵親提人證卷宗。
秉公嚴審确情。
按律定拟具奏。
毋許稍存徇隐。
緻有不實不盡。
○谕軍機大臣等、麟慶奏、籌防江北河道。
以杜夷船内竄情形一摺。
覽奏均悉。
逆船入江滋擾。
江北兵單。
清江浦為水陸咽喉。
五方雜處。
今又添運庫移貯銀兩。
時屆大汛。
河湖長水。
修防吃緊。
在在均關緊要。
麟慶即在彼彈壓調度。
不能遠離。
自系實在情形。
前有旨谕令狼山鎮總兵順保。
與該河督籌商扼要防堵。
複饬令河南南陽鎮總兵都勒豐阿。
先帶練習親兵前來策應。
本日複降旨饬令鄂順安挑選精兵數百名。
又谕令托渾布。
麟魁。
挑選曹州兖州兩鎮兵丁一千名。
或數百名。
均攜帶擡槍擡炮前來。
交麟慶調度差遣。
各路兵丁到齊。
已敷調撥。
揚州為清江浦門戶。
且為江北藩籬。
必須将該處保住。
江北始獲安全。
着麟慶即将河标所轄。
及河南山東陸續已到各兵丁分撥揚州各口岸。
嚴密防範勿令逆船駛入。
所有揚州府防堵事宜。
着即責成但明倫督辦。
并饬令淮揚道恩齡。
淮海道趙廷熙。
各就所管地方。
分頭堵禦要隘。
毋稍疏虞。
所奏夷船入河。
趕即啟壩。
使水陡落以膠其舟。
着随時體察。
相機酌辦。
至京口儀徵為文報必經之路。
牛鑒現在守衛江甯省城勢難遠及清江浦至儀徵尚近。
其應如何接遞。
或改道行走。
俾無贻誤之處。
着迅與程矞采會商妥議。
嗣後有關軍務摺件。
着由六百裡馳奏。
賽尚阿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禧恩奏嚴防海疆。
并深穵濠溝。
杜絕夷馬路徑一摺。
據查錦州複州兩處海口。
距城較遠。
惟金州最為近海。
其西南面距城自二三裡至十數裡不等。
在在皆可登陸。
逼近城垣。
現将炮械軍火。
運至距海較遠之處并于海口可通陸路地方。
穵掘濠溝。
排釘木樁。
散布蒺藜等語。
所辦俱屬周妥。
惟金州老水貼岸。
在在皆可登陸。
傥能曉谕居民。
早為遷徙。
既系空城。
仍可相機設法埋伏。
後路又有伏兵剿殺。
當更得力。
各處馬隊。
現已足敷調遣。
恐步隊兵力尚單。
如有警報。
着該署将軍酌量奏調。
或團練義勇以資防剿。
朕聞陸路與逆夷接仗。
當以大小炮位為先。
繼以擡炮擡槍。
又繼以鳥槍。
若至短兵相接。
必先能禦其火槍為要。
我兵各執兩層藤牌。
夾以牛皮。
複用水浸透。
可以抵禦火槍。
一手執鈎連槍。
鈎取逆匪足胫。
令其颠仆。
繼以刀矛手砍紮。
又繼以馬隊沖突。
似能得力。
着即仿照前說。
認真演試。
又另片奏、該逆糾集天竺、佛喃、呂宋等夷。
請曉谕解散。
斷其接濟。
所言不為無見。
俟相機酌量施行。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前有旨令都勒豐阿迅赴清江浦。
會同麟慶協力守禦。
并着鄂順安挑選精銳兵丁數百名。
豫備精良器械。
聽候麟慶等調撥。
計此時都勒豐阿定已起程前往矣。
該逆攻陷鎮江。
江北情形極為吃緊。
着鄂順安即将所挑精銳兵丁數百名。
派令曾經出師之員。
迅速管帶前赴清江浦。
并着多備擡槍擡炮。
一并帶往。
交麟慶等撥用。
毋稍遲誤。
将
壬寅。
六月。
己亥。
谕内閣、巴裡善現赴天津。
所有南苑牧放馬匹。
着添派賽什雅勒泰與培成、貴成、輪班照料。
○谕軍機大臣等、逆夷闖入大江。
鎮江失守。
江甯揚州等處防堵宜嚴。
所有江北一帶地方。
已谕令麟慶帶兵堵禦。
惟瓜洲口為軍船回空必由之路。
若屆時不能前進。
水手纖夫聚集一處。
恐滋事端。
不可不早為籌及。
現在南糧抵通。
軍船已有陸續回空者。
着朱樹不必押運北上。
無論行抵何處。
即行折回。
沿途察看情形。
除江北各幫就近可以歸次外。
所有各省回空軍船。
着于黃河南北一帶。
酌量寬闊地方。
分幫寄泊。
并剀切曉谕。
妥為安置。
仍随時認真查察。
俾無恃衆滋弊之事。
其如何嚴密防範之處。
着該漕督悉心妥議具奏。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奕經等奏、調撥兵勇。
設法牽制一摺。
現在逆船已入大江。
江甯省城危急。
浙省進兵牽制之說。
恐已無及。
該将軍仍遵前旨。
暫行駐紮王江泾一帶。
聽候消息。
傥江甯事仍緊急。
即着星馳前往。
酌量堵剿。
其所奏撥調壽春鎮兵五百名。
迅赴江蘇聽候。
該督差遣之處。
着照所議辦理。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朕思陸路與逆夷接仗。
當以大小炮位為先。
以擡炮擡槍。
又繼以鳥槍。
若至短兵相接。
必先能禦其火槍為要。
欲禦其火槍。
我兵人各執兩層藤牌。
夾以牛皮。
複用水浸透。
可以抵禦火槍。
一手執鈎連槍。
蜂擁前進。
有藤牌以敵其槍箭。
複以鈎連槍鈎取逆匪足胫。
令其颠仆。
又繼以刀矛手奮勇砍紮似能得力。
而又有馬隊相機沖剿。
着賽尚阿。
讷爾經額即仿照前說。
認真演試練習。
以資得力。
将此谕令知之。
○庚子。
遣官祭火神廟。
○谕内閣、棍楚克策楞等奏參、擅自放回卡倫兵丁人員一摺。
俄羅斯界卡倫。
關系緊要。
佐領諾木保。
因馬甲那木薩口□賴等往取盤費。
擅自給假。
辄離卡倫。
殊屬不知慎重。
諾木保着交部議處。
嗣後着嚴谕卡倫各官兵等。
務須慎重邊疆。
○又谕、前據禦史黃銘先奏、山西平定州民人窦計小子。
被毆身死一案。
窦計小子現在存活。
當降旨交梁萼涵派員将該民人訪獲。
奏聞候旨。
茲據奏稱、将窦計小子獲案。
是死者究系何人。
并是否楊穩毆斃。
人命所關甚钜。
亟應徹底根究。
着梁萼涵親提人證卷宗。
秉公嚴審确情。
按律定拟具奏。
毋許稍存徇隐。
緻有不實不盡。
○谕軍機大臣等、麟慶奏、籌防江北河道。
以杜夷船内竄情形一摺。
覽奏均悉。
逆船入江滋擾。
江北兵單。
清江浦為水陸咽喉。
五方雜處。
今又添運庫移貯銀兩。
時屆大汛。
河湖長水。
修防吃緊。
在在均關緊要。
麟慶即在彼彈壓調度。
不能遠離。
自系實在情形。
前有旨谕令狼山鎮總兵順保。
與該河督籌商扼要防堵。
複饬令河南南陽鎮總兵都勒豐阿。
先帶練習親兵前來策應。
本日複降旨饬令鄂順安挑選精兵數百名。
又谕令托渾布。
麟魁。
挑選曹州兖州兩鎮兵丁一千名。
或數百名。
均攜帶擡槍擡炮前來。
交麟慶調度差遣。
各路兵丁到齊。
已敷調撥。
揚州為清江浦門戶。
且為江北藩籬。
必須将該處保住。
江北始獲安全。
着麟慶即将河标所轄。
及河南山東陸續已到各兵丁分撥揚州各口岸。
嚴密防範勿令逆船駛入。
所有揚州府防堵事宜。
着即責成但明倫督辦。
并饬令淮揚道恩齡。
淮海道趙廷熙。
各就所管地方。
分頭堵禦要隘。
毋稍疏虞。
所奏夷船入河。
趕即啟壩。
使水陡落以膠其舟。
着随時體察。
相機酌辦。
至京口儀徵為文報必經之路。
牛鑒現在守衛江甯省城勢難遠及清江浦至儀徵尚近。
其應如何接遞。
或改道行走。
俾無贻誤之處。
着迅與程矞采會商妥議。
嗣後有關軍務摺件。
着由六百裡馳奏。
賽尚阿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禧恩奏嚴防海疆。
并深穵濠溝。
杜絕夷馬路徑一摺。
據查錦州複州兩處海口。
距城較遠。
惟金州最為近海。
其西南面距城自二三裡至十數裡不等。
在在皆可登陸。
逼近城垣。
現将炮械軍火。
運至距海較遠之處并于海口可通陸路地方。
穵掘濠溝。
排釘木樁。
散布蒺藜等語。
所辦俱屬周妥。
惟金州老水貼岸。
在在皆可登陸。
傥能曉谕居民。
早為遷徙。
既系空城。
仍可相機設法埋伏。
後路又有伏兵剿殺。
當更得力。
各處馬隊。
現已足敷調遣。
恐步隊兵力尚單。
如有警報。
着該署将軍酌量奏調。
或團練義勇以資防剿。
朕聞陸路與逆夷接仗。
當以大小炮位為先。
繼以擡炮擡槍。
又繼以鳥槍。
若至短兵相接。
必先能禦其火槍為要。
我兵各執兩層藤牌。
夾以牛皮。
複用水浸透。
可以抵禦火槍。
一手執鈎連槍。
鈎取逆匪足胫。
令其颠仆。
繼以刀矛手砍紮。
又繼以馬隊沖突。
似能得力。
着即仿照前說。
認真演試。
又另片奏、該逆糾集天竺、佛喃、呂宋等夷。
請曉谕解散。
斷其接濟。
所言不為無見。
俟相機酌量施行。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前有旨令都勒豐阿迅赴清江浦。
會同麟慶協力守禦。
并着鄂順安挑選精銳兵丁數百名。
豫備精良器械。
聽候麟慶等調撥。
計此時都勒豐阿定已起程前往矣。
該逆攻陷鎮江。
江北情形極為吃緊。
着鄂順安即将所挑精銳兵丁數百名。
派令曾經出師之員。
迅速管帶前赴清江浦。
并着多備擡槍擡炮。
一并帶往。
交麟慶等撥用。
毋稍遲誤。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