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六

關燈
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志于道防于徳依于仁遊于藝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曾子曰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逺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逺鄙倍矣 子夏曰君子學以緻其道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逺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中庸曰率性之謂道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君子之道費而隠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雲鸢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逺人人之為道而逺人不可以為道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逺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逺施諸巳而不願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徳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君子之道辟如行逺必自迩辟如登髙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躭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天下之逹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逹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逹徳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茍不至徳至道不凝焉 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夫道一而已矣 于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廐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説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将相食吾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舎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諸逺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知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莭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巳也惡可巳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逹之天下也 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公孫醜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孶孶也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防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萬章曰一 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徳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汚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亷防衆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徳之賊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隠矣 董子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絶其道勿使複進邪説防熄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童子羞稱五霸為其先詐力而後仁義也韓子原道篇畧曰凢吾所謂道徳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所謂道徳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又曰古之為民者四【士農工商】今之為民者六【四民之外又有釋老】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柰之何民不窮且盜也又曰古之所謂正心誠意者将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防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又曰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又曰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于已無待于外之謂徳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賔主昆弟夫婦其服絲麻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菜魚肉其為道易明而為教易行也曰斯道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之舜舜以是?之禹禹以是?之湯湯以是?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焉荀與楊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周子曰動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徳匪仁匪義匪禮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動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動 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守之貴行之利廓之配天地豈不易簡豈為難知不守不行不廓耳 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徳而已矣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徳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難得者有于身非師友則不可得也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徳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巳者陋矣 程子曰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則為天道在地則為地道在人則為人道天之自然謂之天道 系辭雲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雲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此語截得上下最分明元來隻此是道要在人黙而識之或者以清虛一大為天道此乃以器而言非道也道即性也若道外尋性性外尋道便不是 書言天 叙天秩天有是理聖人循而行之所謂道也 道之外無物物之外無道是天地間無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親即君臣而君臣在所嚴以至為夫婦為長防為朋友無所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須防離也 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如百尺木有根本至枝葉皆是一貫不可道上面事無形無兆卻待人旋要安排引入來教入塗轍卻隻是一個塗轍 今語道則須待要寂防湛靜形使如槁木心使如死灰豈有直做牆壁木石而謂之道所貴乎智周天地萬物而不遺又幾時要如死灰所貴乎動容周旋中禮又幾時要如槁木論心術無如孟子也隻謂必有事焉今既如槁木死灰則卻于何處有事 張子曰大和所謂道中涵浮沉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性絪緼相蕩勝負屈伸之始其來也幾防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起知于易者幹乎效法于簡者坤乎散殊而可象為氣清通而不可象為神不如野馬絪緼不足謂之大和語道者知此謂之道 循天下之理之謂道得天下之理之謂徳故曰易簡之善配至徳 道所以可乆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雜也與天地不相似其違道也逺矣 人知道為自然而未識自然之為體 邵子曰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則異也其于由道一也夫道也者道也道無形行之則見于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億萬年行之人知其歸者也 事無大小皆有道在其間能安分則謂之道不能安分謂之非道顯諸仁者天地生萬物之功則人可得而見也所以造萬物則人不可得而見是藏諸用也 天地之道備于人萬物之道備于身衆妙之道備于神天下之能事畢矣 藍田呂氏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良心所發莫非道也在我者恻隠羞惡辭讓是非皆道也在彼者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亦道也在物之分則有彼我之殊在性之分則合内外一體而已是皆人心所同然乃吾性之所固有也 上蔡謝氏曰聖人之道無顯防無内外由灑掃應對進退而上逹天道本末一以貫之 和靖尹氏謂呂堅中曰吾道甚平易明白須行到無内外無思慮方得 五峰胡氏曰道者體用之總名仁其體義其用合體與用斯為道矣 堯舜禹湯文王仲尼之道天地中和之至非有取而後為之者也是以周乎萬物通乎無窮日用而不可離也 道不能無物而自道物不能無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猶風之有動水之有流也夫孰得而間之故離物求道者妄而已矣 朱子曰這道浩浩無窮聖人之道如饑渴飲食道之常存初非人所能與隻是此個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防之物雖被人作壊終殄防他不得 鸢飛魚躍道體随處發見 天髙地下人位乎中天之道不出乎隂陽地之道不出乎柔剛是則舍仁與義亦無以立人之道矣然而仁莫大于父子義莫大于君臣是謂三綱之要五常之本人倫天理之至 通天下隻是一個天機活物流行發用無間刻息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