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
元顯寵幸張法順,每宴會,坐起無别。
尚之入朝,正色謂元顯曰:“張法順驅走小人,有何才異,而暴被拔擢。
當今聖世,不宜如此。
”元顯默然。
尚之又曰:“宗室雖多,匡谏者少,王者尚納刍荛之言,況下官與使君骨肉不遠,蒙眷累世,何可坐視得失而不盡言。
”因叱法順令下。
舉坐失色,尚之言笑自若,元顯深銜之。
後符下西府,令出勇力二千人。
尚之不與,曰:“西籓濱接荒餘,寇虜無常,兵止數千,不足戍衛,無複可分徹者。
”元顯尤怒,會欲伐桓玄,故無他。
及元顯稱诏西伐,命尚之為前鋒,尚之子文仲為甯遠将軍、宣城内史。
桓玄至姑熟,遣馮該等攻曆陽,斷洞浦,焚尚之舟艦。
尚之率步卒九千陣于浦上,先遣武都太守楊秋屯橫江。
秋奔于玄軍,尚之衆潰,逃于塗中十餘日。
谯國人韓連、丁元等以告玄,玄害之于建康市。
玄上疏以闵王不宜絕嗣,乃更封尚之從弟康之為谯縣王。
安帝反正,追贈尚之衛将軍,以休之長子文思為尚之嗣,襲封谯郡王。
文思性兇暴,每違軌度,多殺弗辜。
好田獵,燒人墳墓,數為有司所糾,遂與群小謀逆。
劉裕聞之,誅其黨與,送文思付父休之,令自訓厲。
後與休之同怨望稱兵,為裕所敗而死,國除。
恢之字季明,曆官骠騎司馬、丹楊尹。
尚之為桓玄所害,徙恢之等于廣州,而于道中害之。
安帝反正,追贈撫軍将軍。
休之字季預。
少仕清塗,以平王恭、庾楷功,拜龍骧将軍、襄城太守,鎮曆陽。
桓玄攻曆陽,休之嬰城固守。
及尚之戰敗,休之以五百人出城力戰,不捷,乃還城,攜子侄奔于慕容超。
聞義軍起,複還京師。
大将軍武陵王令曰:“前龍骧将軍休之,才幹貞審,功業既成。
曆陽之戰,事在機捷。
及至勢乖力屈,奉身出奔,猶鸠集義徒,崎岖險阻。
既應親賢之舉,宜委分陝之重。
可監荊益梁甯秦雍六州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假節。
”到鎮無幾,桓振複襲江陵,休之戰敗,出奔襄陽。
甯朔将軍張暢之、高平相劉懷肅自沔攻振,走之。
休之還鎮,禦史中丞王桢之奏休之失戍,免官。
朝廷以豫州刺史魏詠之代之,征休之還京師,拜後将軍、會稽内史。
禦史中丞阮歆之奏休之與尚書虞嘯父犯禁嬉戲,降号征虜将軍,尋複為後将軍。
及盧循作逆,加督漸江東五郡軍事,坐公事免。
劉毅誅,複以休之都督荊雍梁秦甯益六州軍事、平西将軍、荊州刺史、假節。
以子文思為亂,上疏謝曰:“文思不能聿修,自贻罪戾,憂懼震惶,惋愧交集。
臣禦家無方,威訓不振,緻使子侄愆法,仰負聖朝。
悚赧兼懷,胡顔自處,請解所任,歸罪阙庭。
”不許。
後以文思事怨望,遂結雍州刺史魯宗之,将共誅執政。
時休之次子文寶及兄子文祖并在都,收付廷尉賜死。
劉裕親自征之,密使遺休之治中韓延之書曰:“文思事意,遠近所知。
去秋遣康之送還司馬君者,推至公之極也。
而了無愧心,久絕表疏,此是天地所不容。
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
彼土僑舊,為之驅逼,一無所問。
往年郗僧施、謝劭、任集之等交構積歲,專為劉毅規謀,所以至此。
今卿諸人一時逼迫,本無纖釁。
吾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在近路,是諸賢濟身之日。
若大軍相臨,交鋒接刃,蘭艾雜揉,或恐不分。
故白此意,并可示同懷諸人。
” 延之報曰:“聞親率戎馬,遠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恇駭。
何者?莫知師出之名故也。
辱來疏,始委以谯王前事,良增歎息。
司馬平西體國忠貞,款懷待物。
以君有匡複之勳,家國蒙賴,推德委誠,每事詢仰。
谯王往以微事見劾,猶自遜位,況以大過,而當默然也!但康之前言,有所不盡,故重使胡道,申白所懷,道未及反,已表奏廢之,所不盡者命耳。
推寄相與,正當如此,有何不可,便及兵戈。
自義旗以來,方伯誰敢不先相谘疇,而徑表天子,可謂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劉裕足下,海内之人,誰不見足下此心。
而複欲诳國士,‘天地所不容。
’在彼不在此矣。
來言‘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謂‘虛懷期物,自有由來’矣!劉籓死于阊阖之門,諸葛弊于左右之手。
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靡款懷之士,阃外無自信諸侯。
以是為得算,良可恥也。
吾誠鄙劣,嘗聞道于君子。
以平西之至德,甯可無授命之臣乎!假令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遊于地下耳。
”裕得書歎息,以示諸佐曰:“事人當應如此!” 宗之聞裕向荊州,自襄陽就休之共屯江陵。
使文思及宗之子軌以兵距裕,戰于江津。
休之大敗,遂與宗之俱奔于姚興。
裕平姚泓,休之将奔于魏,未至,道死。
允之字季度,出後叔父愔,襲爵廣晉伯,曆位輔國将軍、吳國宣城谯梁内史。
王恭、庾楷、桓玄等内伐也,會稽王道子命允之兄弟距楷,破之。
元興初,與兄恢之同徙廣州,于道被害。
義軍起,追贈太常卿。
從弟康之以子文惠襲爵。
宋受禅,國除。
韓延之,字顯宗,南陽赭陽人,魏司徒暨之後也。
少以分義稱。
安帝時為建威将軍、荊州治中,轉平西府錄事參軍。
以劉裕父名翹字顯宗,延之遂字顯宗,名兒為翹,以示不臣劉氏。
與休之俱奔姚興。
劉裕入關,又奔于魏。
愔字敬王,初封廣晉伯。
早卒,無子,兄恬以子允之嗣。
高陽王睦,字子友,谯王遜之弟也。
魏安平亭侯,曆侍禦史。
武帝受禅,封中山王,邑五千二百戶。
睦自表乞依六蓼祀臯陶,鄫杞祀相立廟。
事下太常,依禮典平議。
博士祭酒劉憙等議:“《禮記·王制》,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而五。
是則立始祖之廟,謂嫡統承重,一人得立耳。
假令支弟并為諸侯,始封之君不得立廟也。
今睦非為正統,若立祖廟,中山不得并也。
後世中山乃得為睦立廟,為後世子孫之始祖耳。
”诏曰:“禮文不明,此制度大事,宜令詳審,可下禮官博議,乃處當之。
” 鹹甯三年,睦遣使募徙國内八縣受逋逃、私占及變易姓名、詐冒複除者七百餘戶,冀州刺史杜友奏睦招誘逋亡,不宜君國。
有司奏,事在赦前,應原。
诏曰:“中山王所行何乃至此,覽奏甚用怃然。
廣樹親戚,将以上輔王室,下惠百姓也。
豈徒榮崇其身,而使民逾典憲乎!此事當大論得失,正臧否所在耳。
苟不宜君國,何論于赦令之間耶。
其貶睦為縣侯。
”乃封丹水縣侯。
及吳平,太康初诏複爵。
有司奏封江陽王,帝曰:“睦退靜思愆,改修其德,今有爵土,不但以赦。
江陽險遠,其以高陽郡封之。
”乃封為高陽王。
元康元年,為宗正。
薨于位,世子蔚早卒,孫毅立。
拜散騎侍郎,永嘉中沒于石勒。
隆安元年,诏以谯敬王恬次子恢之子文深繼毅後。
立五年,薨,無嗣,複以高密王純之子法蓮繼之。
宋受禅,國除。
任城景王陵,字子山,宣帝弟魏司隸從事安城亭侯通之子也。
初拜議郎。
泰始元年封北海王,邑四千七百戶。
三年,轉封任城王,之國。
鹹甯五年薨,子濟立。
拜散騎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輔國将軍。
随東海王越在項,為石勒所害,二子俱沒。
有二弟:順、斌。
順字子思,初封習陽亭侯。
及武帝受禅,順歎曰:“事乖唐虞,而假為禅名!”遂悲泣。
由是廢黜,徙武威姑臧縣。
雖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卒。
西河缪王斌,字子政,魏中郎。
武帝受禅,封陳王,邑千七百一十戶。
三年,改封西河。
鹹甯四年薨,子隐立。
薨,子LE立。
史臣曰:泰始之初,天下少事,革魏餘弊,遵周舊典,并建宗室,以為籓翰。
諸父同虞虢之尊,兄弟受魯衛之祉,以為曆紀長久,本支百世。
安平風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義,外闡忠貞。
洎高貴薨殂,則枕屍流恸;陳留就國,則拜辭隕涕。
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
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範,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笃其慶。
高密風監清遠,簡素寡欲,孝以承親,忠以奉上,方諸枝庶,實謂國桢。
新蔡、南陽,俱莅方嶽。
值王室多難,中原蕪梗,表義甄節,效績艱危。
于時醜類實繁,兇威日逞,勢懸衆釁,相繼淪亡,悲夫!谯闵沈雄壯勇,作鎮南服。
屬奸回肆亂,稱兵内侮。
懷忠憤發,建義湘州,荊沔響應,群才緻力。
雖元勳不立,而誠節克彰,垂裕後昆,奕世貞烈,豈不休哉!勳托末屬,禀性兇暴。
仍荷朝寄,推觳梁?民,遂棄親背主,負恩放命。
憑庸蜀之饒,苞藏不逞;恃江山之固,奸謀日深。
是以搢紳切齒,摅積憤之志;義士思奮,厲忘身之節。
天道禍淫,應時蕩定。
昔汲黯猶在,淮南寝謀,周撫若存,兇渠未發,以邪忌正,異代同規。
《詩》雲“自贻伊戚”,其勳之謂矣。
習陽憑慶枝葉,守約懷逸,栖情塵外,希蹤物表,顧匹夫之獨善,貴達節之弘規,言出身播,猶為幸也。
贊曰: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高密含和,宗室之望。
新蔡遇禍,忠全元喪。
谯闵徇義,力屈志揚。
勳自贻戚,名隕身亡。
順不恤忌,流播遐方。
元顯寵幸張法順,每宴會,坐起無别。
尚之入朝,正色謂元顯曰:“張法順驅走小人,有何才異,而暴被拔擢。
當今聖世,不宜如此。
”元顯默然。
尚之又曰:“宗室雖多,匡谏者少,王者尚納刍荛之言,況下官與使君骨肉不遠,蒙眷累世,何可坐視得失而不盡言。
”因叱法順令下。
舉坐失色,尚之言笑自若,元顯深銜之。
後符下西府,令出勇力二千人。
尚之不與,曰:“西籓濱接荒餘,寇虜無常,兵止數千,不足戍衛,無複可分徹者。
”元顯尤怒,會欲伐桓玄,故無他。
及元顯稱诏西伐,命尚之為前鋒,尚之子文仲為甯遠将軍、宣城内史。
桓玄至姑熟,遣馮該等攻曆陽,斷洞浦,焚尚之舟艦。
尚之率步卒九千陣于浦上,先遣武都太守楊秋屯橫江。
秋奔于玄軍,尚之衆潰,逃于塗中十餘日。
谯國人韓連、丁元等以告玄,玄害之于建康市。
玄上疏以闵王不宜絕嗣,乃更封尚之從弟康之為谯縣王。
安帝反正,追贈尚之衛将軍,以休之長子文思為尚之嗣,襲封谯郡王。
文思性兇暴,每違軌度,多殺弗辜。
好田獵,燒人墳墓,數為有司所糾,遂與群小謀逆。
劉裕聞之,誅其黨與,送文思付父休之,令自訓厲。
後與休之同怨望稱兵,為裕所敗而死,國除。
恢之字季明,曆官骠騎司馬、丹楊尹。
尚之為桓玄所害,徙恢之等于廣州,而于道中害之。
安帝反正,追贈撫軍将軍。
休之字季預。
少仕清塗,以平王恭、庾楷功,拜龍骧将軍、襄城太守,鎮曆陽。
桓玄攻曆陽,休之嬰城固守。
及尚之戰敗,休之以五百人出城力戰,不捷,乃還城,攜子侄奔于慕容超。
聞義軍起,複還京師。
大将軍武陵王令曰:“前龍骧将軍休之,才幹貞審,功業既成。
曆陽之戰,事在機捷。
及至勢乖力屈,奉身出奔,猶鸠集義徒,崎岖險阻。
既應親賢之舉,宜委分陝之重。
可監荊益梁甯秦雍六州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假節。
”到鎮無幾,桓振複襲江陵,休之戰敗,出奔襄陽。
甯朔将軍張暢之、高平相劉懷肅自沔攻振,走之。
休之還鎮,禦史中丞王桢之奏休之失戍,免官。
朝廷以豫州刺史魏詠之代之,征休之還京師,拜後将軍、會稽内史。
禦史中丞阮歆之奏休之與尚書虞嘯父犯禁嬉戲,降号征虜将軍,尋複為後将軍。
及盧循作逆,加督漸江東五郡軍事,坐公事免。
劉毅誅,複以休之都督荊雍梁秦甯益六州軍事、平西将軍、荊州刺史、假節。
以子文思為亂,上疏謝曰:“文思不能聿修,自贻罪戾,憂懼震惶,惋愧交集。
臣禦家無方,威訓不振,緻使子侄愆法,仰負聖朝。
悚赧兼懷,胡顔自處,請解所任,歸罪阙庭。
”不許。
後以文思事怨望,遂結雍州刺史魯宗之,将共誅執政。
時休之次子文寶及兄子文祖并在都,收付廷尉賜死。
劉裕親自征之,密使遺休之治中韓延之書曰:“文思事意,遠近所知。
去秋遣康之送還司馬君者,推至公之極也。
而了無愧心,久絕表疏,此是天地所不容。
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
彼土僑舊,為之驅逼,一無所問。
往年郗僧施、謝劭、任集之等交構積歲,專為劉毅規謀,所以至此。
今卿諸人一時逼迫,本無纖釁。
吾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在近路,是諸賢濟身之日。
若大軍相臨,交鋒接刃,蘭艾雜揉,或恐不分。
故白此意,并可示同懷諸人。
” 延之報曰:“聞親率戎馬,遠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恇駭。
何者?莫知師出之名故也。
辱來疏,始委以谯王前事,良增歎息。
司馬平西體國忠貞,款懷待物。
以君有匡複之勳,家國蒙賴,推德委誠,每事詢仰。
谯王往以微事見劾,猶自遜位,況以大過,而當默然也!但康之前言,有所不盡,故重使胡道,申白所懷,道未及反,已表奏廢之,所不盡者命耳。
推寄相與,正當如此,有何不可,便及兵戈。
自義旗以來,方伯誰敢不先相谘疇,而徑表天子,可謂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劉裕足下,海内之人,誰不見足下此心。
而複欲诳國士,‘天地所不容。
’在彼不在此矣。
來言‘虛懷期物,自有由來’;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謂‘虛懷期物,自有由來’矣!劉籓死于阊阖之門,諸葛弊于左右之手。
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靡款懷之士,阃外無自信諸侯。
以是為得算,良可恥也。
吾誠鄙劣,嘗聞道于君子。
以平西之至德,甯可無授命之臣乎!假令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遊于地下耳。
”裕得書歎息,以示諸佐曰:“事人當應如此!” 宗之聞裕向荊州,自襄陽就休之共屯江陵。
使文思及宗之子軌以兵距裕,戰于江津。
休之大敗,遂與宗之俱奔于姚興。
裕平姚泓,休之将奔于魏,未至,道死。
允之字季度,出後叔父愔,襲爵廣晉伯,曆位輔國将軍、吳國宣城谯梁内史。
王恭、庾楷、桓玄等内伐也,會稽王道子命允之兄弟距楷,破之。
元興初,與兄恢之同徙廣州,于道被害。
義軍起,追贈太常卿。
從弟康之以子文惠襲爵。
宋受禅,國除。
韓延之,字顯宗,南陽赭陽人,魏司徒暨之後也。
少以分義稱。
安帝時為建威将軍、荊州治中,轉平西府錄事參軍。
以劉裕父名翹字顯宗,延之遂字顯宗,名兒為翹,以示不臣劉氏。
與休之俱奔姚興。
劉裕入關,又奔于魏。
愔字敬王,初封廣晉伯。
早卒,無子,兄恬以子允之嗣。
高陽王睦,字子友,谯王遜之弟也。
魏安平亭侯,曆侍禦史。
武帝受禅,封中山王,邑五千二百戶。
睦自表乞依六蓼祀臯陶,鄫杞祀相立廟。
事下太常,依禮典平議。
博士祭酒劉憙等議:“《禮記·王制》,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而五。
是則立始祖之廟,謂嫡統承重,一人得立耳。
假令支弟并為諸侯,始封之君不得立廟也。
今睦非為正統,若立祖廟,中山不得并也。
後世中山乃得為睦立廟,為後世子孫之始祖耳。
”诏曰:“禮文不明,此制度大事,宜令詳審,可下禮官博議,乃處當之。
” 鹹甯三年,睦遣使募徙國内八縣受逋逃、私占及變易姓名、詐冒複除者七百餘戶,冀州刺史杜友奏睦招誘逋亡,不宜君國。
有司奏,事在赦前,應原。
诏曰:“中山王所行何乃至此,覽奏甚用怃然。
廣樹親戚,将以上輔王室,下惠百姓也。
豈徒榮崇其身,而使民逾典憲乎!此事當大論得失,正臧否所在耳。
苟不宜君國,何論于赦令之間耶。
其貶睦為縣侯。
”乃封丹水縣侯。
及吳平,太康初诏複爵。
有司奏封江陽王,帝曰:“睦退靜思愆,改修其德,今有爵土,不但以赦。
江陽險遠,其以高陽郡封之。
”乃封為高陽王。
元康元年,為宗正。
薨于位,世子蔚早卒,孫毅立。
拜散騎侍郎,永嘉中沒于石勒。
隆安元年,诏以谯敬王恬次子恢之子文深繼毅後。
立五年,薨,無嗣,複以高密王純之子法蓮繼之。
宋受禅,國除。
任城景王陵,字子山,宣帝弟魏司隸從事安城亭侯通之子也。
初拜議郎。
泰始元年封北海王,邑四千七百戶。
三年,轉封任城王,之國。
鹹甯五年薨,子濟立。
拜散騎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輔國将軍。
随東海王越在項,為石勒所害,二子俱沒。
有二弟:順、斌。
順字子思,初封習陽亭侯。
及武帝受禅,順歎曰:“事乖唐虞,而假為禅名!”遂悲泣。
由是廢黜,徙武威姑臧縣。
雖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卒。
西河缪王斌,字子政,魏中郎。
武帝受禅,封陳王,邑千七百一十戶。
三年,改封西河。
鹹甯四年薨,子隐立。
薨,子LE立。
史臣曰:泰始之初,天下少事,革魏餘弊,遵周舊典,并建宗室,以為籓翰。
諸父同虞虢之尊,兄弟受魯衛之祉,以為曆紀長久,本支百世。
安平風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義,外闡忠貞。
洎高貴薨殂,則枕屍流恸;陳留就國,則拜辭隕涕。
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
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範,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笃其慶。
高密風監清遠,簡素寡欲,孝以承親,忠以奉上,方諸枝庶,實謂國桢。
新蔡、南陽,俱莅方嶽。
值王室多難,中原蕪梗,表義甄節,效績艱危。
于時醜類實繁,兇威日逞,勢懸衆釁,相繼淪亡,悲夫!谯闵沈雄壯勇,作鎮南服。
屬奸回肆亂,稱兵内侮。
懷忠憤發,建義湘州,荊沔響應,群才緻力。
雖元勳不立,而誠節克彰,垂裕後昆,奕世貞烈,豈不休哉!勳托末屬,禀性兇暴。
仍荷朝寄,推觳梁?民,遂棄親背主,負恩放命。
憑庸蜀之饒,苞藏不逞;恃江山之固,奸謀日深。
是以搢紳切齒,摅積憤之志;義士思奮,厲忘身之節。
天道禍淫,應時蕩定。
昔汲黯猶在,淮南寝謀,周撫若存,兇渠未發,以邪忌正,異代同規。
《詩》雲“自贻伊戚”,其勳之謂矣。
習陽憑慶枝葉,守約懷逸,栖情塵外,希蹤物表,顧匹夫之獨善,貴達節之弘規,言出身播,猶為幸也。
贊曰: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高密含和,宗室之望。
新蔡遇禍,忠全元喪。
谯闵徇義,力屈志揚。
勳自贻戚,名隕身亡。
順不恤忌,流播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