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宣五王平原王榦琅邪王伷子觐澹繇漼清惠亭侯京扶風王駿子暢歆梁王肜文六王
宣帝九男,穆張皇後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幹,伏夫人生汝南文成王亮、琅邪武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風武王駿,張夫人生梁王肜,柏夫人生趙王倫。
亮及倫别有傳。
平原王榦,字子良。
少以公子魏時封安陽亭侯,稍遷撫軍中郎将,進爵平陽鄉侯。
五等建,改封定陶伯。
武帝踐阼,封平原王,邑萬一千三百戶,給鼓吹、驸馬二匹,加侍中之服。
鹹甯初,遣諸王之國,幹有笃疾,性理不恆,而頗清虛靜退,簡于情欲,故特诏留之。
太康末,拜光祿大夫,加侍中,特假金章紫绶,班次三司。
惠帝即位,進左光祿大夫,侍中如故,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榦雖王大國,不事其務,有所調補,必以才能。
雖有爵祿,若不在己,秩奉布帛,皆露積腐爛。
陰雨則出犢車而内露車,或問其故,對曰:“露者宜内也。
”朝士造之,雖通姓名,必令立車馬于門外,或終夕不見。
時有得觀,與人物酬接,亦恂恂恭遜,初無阙失。
前後愛妾死,既斂,辄不釘棺,置後空室中,數日一發視,或行淫穢,須其屍壞乃葬之。
趙王倫輔政,以榦為衛将軍。
惠帝反正,複為侍中,加太保。
齊王冏之平趙王倫也,宗室朝士皆以牛酒勞冏,榦獨懷百錢,見冏乂之,曰:“趙王逆亂,汝能義舉,是汝之功,今以百錢賀汝。
雖然,大勢難居,不可不慎。
”冏既輔政,榦詣之,冏出迎拜。
榦入,踞其床,不命冏坐,語之曰:“汝勿效白女兒,”其意指倫也。
及冏誅,榦哭之恸,謂左右曰:“宗室日衰,唯此兒最可,而複害之,從今殆矣!” 東海王越興義,至洛陽,往視幹,幹閉門不通。
越駐車良久,幹乃使人謝遣,而自于門間窺之。
當時莫能測其意,或謂之有疾,或以為晦迹焉。
永嘉五年薨,時年八十。
會劉聰寇洛,不遑贈谥,有二子,世子廣早卒,次子永以太熙中封安德縣公,散騎常侍,皆為善士。
遇難,合門堙滅。
琅邪武王伷,字子将,正始初封南安亭侯。
早有才望,起家為甯朔将軍,監守鄴城,有綏懷之稱。
累遷散騎常侍,進封東武鄉侯,拜右将軍、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
五等初建,封南皮伯。
轉征虜将軍、假節,。
武帝踐阼,封東莞郡王,邑萬六百戶。
始置二卿,特诏諸王自選令長。
伷表讓,不許。
入為尚書右仆射、撫軍将軍,出為鎮東大将軍、假節、徐州諸軍事,代衛瓘鎮下邳。
伷鎮禦有方,得将士死力,吳人憚之。
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封琅邪王,以東莞益其國。
平吳之役,率衆數萬出塗中,孫皓奉箋送玺绶,詣伷請降,诏曰:“琅邪王伷督率所統,連據塗中,使賊不得相救。
又使琅邪相劉弘等進軍逼江,賊震懼,遣使奉僞玺绶。
又使長史王恆率諸軍渡江,破賊邊守,獲督蔡機,斬道降附五六萬計,諸葛靓、孫奕皆歸命請死,功勳茂著。
其封子二人為亭侯,各三千戶,賜絹六千匹。
”頃之,并督青州諸軍事,加侍中之服。
進拜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伷既戚屬尊重,加有平吳之功,克己恭儉,無矜滿之色,僚吏盡力,百姓懷化。
疾笃,賜床帳、衣服、錢帛、秔梁等物,遣侍中問焉。
太康四年薨,時年五十七。
臨終表求葬母太妃陵次,并乞分國封四子,帝許之。
子恭王觐立。
又封次子澹為武陵王,繇為東安王,漼為淮陵王。
觐字思祖,拜冗從仆射。
太熙元年薨,時年三十五。
子睿立,是為元帝。
中興初,以皇子裒為琅邪王,奉恭王祀。
裒早薨,更以皇子煥為琅邪王。
其日薨,複以皇子昱為琅邪王。
鹹和之初,既徙封會稽,成帝又以康帝為琅邪王,康帝即位,封成帝長子哀帝為琅邪王。
哀帝即位,以廢帝為琅邪王。
廢帝即位,以會稽王攝行琅邪國祀。
簡文帝登阼,琅邪王無嗣。
及帝臨崩,封少子道子為琅邪王。
道子後為會稽王,更以恭帝為琅邪王。
帝既即位,琅邪國除。
武陵莊王澹字思弘。
初為冗從仆射,後封東武公,邑五千二百戶。
轉前将軍、中護軍。
性忌害,無孝友之行。
弟東安王繇有令名,為父母所愛,澹惡之如仇,遂谮繇于汝南王亮,亮素與繇有隙,奏廢徙之。
趙王倫作亂,以澹為領軍将軍。
澹素與河内郭俶、俶弟侃親善。
酒酣,俶等言張華之冤,澹性酗酒,因并殺之,送首于倫,其酗虐如此。
澹妻郭氏,賈後内妹也。
初恃勢,無禮于澹母。
齊王冏輔政,澹母諸葛太妃表澹不孝,乞還繇,由是澹與妻子徙遼東。
其子禧年五歲,不肯随去,曰:“耍當為父求還,無為俱徙。
”陳訴曆年,太妃薨,繇被害,然後得還。
拜光祿大夫、尚書、太子太傅,改封武陵王。
永嘉末為石勒所害,子哀王喆立。
喆字景林,拜散騎常侍,亦為勒所害。
無子,其後元帝立皇子晞為武陵王,以奉澹祀焉。
東安王繇字思玄。
初拜東安公,曆散騎黃門侍郎,遷散騎常侍。
美須髯,性剛毅,有威望,博學多才,事親孝,居喪盡禮。
誅楊駿之際,繇屯雲龍門,兼統諸軍,以功拜右衛将軍,領射聲校尉,進封郡王,邑二萬戶,加侍中,兼典軍大将軍,領右衛如故。
遷尚書右仆射,加散騎常侍。
是日誅賞三
亮及倫别有傳。
平原王榦,字子良。
少以公子魏時封安陽亭侯,稍遷撫軍中郎将,進爵平陽鄉侯。
五等建,改封定陶伯。
武帝踐阼,封平原王,邑萬一千三百戶,給鼓吹、驸馬二匹,加侍中之服。
鹹甯初,遣諸王之國,幹有笃疾,性理不恆,而頗清虛靜退,簡于情欲,故特诏留之。
太康末,拜光祿大夫,加侍中,特假金章紫绶,班次三司。
惠帝即位,進左光祿大夫,侍中如故,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榦雖王大國,不事其務,有所調補,必以才能。
雖有爵祿,若不在己,秩奉布帛,皆露積腐爛。
陰雨則出犢車而内露車,或問其故,對曰:“露者宜内也。
”朝士造之,雖通姓名,必令立車馬于門外,或終夕不見。
時有得觀,與人物酬接,亦恂恂恭遜,初無阙失。
前後愛妾死,既斂,辄不釘棺,置後空室中,數日一發視,或行淫穢,須其屍壞乃葬之。
趙王倫輔政,以榦為衛将軍。
惠帝反正,複為侍中,加太保。
齊王冏之平趙王倫也,宗室朝士皆以牛酒勞冏,榦獨懷百錢,見冏乂之,曰:“趙王逆亂,汝能義舉,是汝之功,今以百錢賀汝。
雖然,大勢難居,不可不慎。
”冏既輔政,榦詣之,冏出迎拜。
榦入,踞其床,不命冏坐,語之曰:“汝勿效白女兒,”其意指倫也。
及冏誅,榦哭之恸,謂左右曰:“宗室日衰,唯此兒最可,而複害之,從今殆矣!” 東海王越興義,至洛陽,往視幹,幹閉門不通。
越駐車良久,幹乃使人謝遣,而自于門間窺之。
當時莫能測其意,或謂之有疾,或以為晦迹焉。
永嘉五年薨,時年八十。
會劉聰寇洛,不遑贈谥,有二子,世子廣早卒,次子永以太熙中封安德縣公,散騎常侍,皆為善士。
遇難,合門堙滅。
琅邪武王伷,字子将,正始初封南安亭侯。
早有才望,起家為甯朔将軍,監守鄴城,有綏懷之稱。
累遷散騎常侍,進封東武鄉侯,拜右将軍、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
五等初建,封南皮伯。
轉征虜将軍、假節,。
武帝踐阼,封東莞郡王,邑萬六百戶。
始置二卿,特诏諸王自選令長。
伷表讓,不許。
入為尚書右仆射、撫軍将軍,出為鎮東大将軍、假節、徐州諸軍事,代衛瓘鎮下邳。
伷鎮禦有方,得将士死力,吳人憚之。
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封琅邪王,以東莞益其國。
平吳之役,率衆數萬出塗中,孫皓奉箋送玺绶,詣伷請降,诏曰:“琅邪王伷督率所統,連據塗中,使賊不得相救。
又使琅邪相劉弘等進軍逼江,賊震懼,遣使奉僞玺绶。
又使長史王恆率諸軍渡江,破賊邊守,獲督蔡機,斬道降附五六萬計,諸葛靓、孫奕皆歸命請死,功勳茂著。
其封子二人為亭侯,各三千戶,賜絹六千匹。
”頃之,并督青州諸軍事,加侍中之服。
進拜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伷既戚屬尊重,加有平吳之功,克己恭儉,無矜滿之色,僚吏盡力,百姓懷化。
疾笃,賜床帳、衣服、錢帛、秔梁等物,遣侍中問焉。
太康四年薨,時年五十七。
臨終表求葬母太妃陵次,并乞分國封四子,帝許之。
子恭王觐立。
又封次子澹為武陵王,繇為東安王,漼為淮陵王。
觐字思祖,拜冗從仆射。
太熙元年薨,時年三十五。
子睿立,是為元帝。
中興初,以皇子裒為琅邪王,奉恭王祀。
裒早薨,更以皇子煥為琅邪王。
其日薨,複以皇子昱為琅邪王。
鹹和之初,既徙封會稽,成帝又以康帝為琅邪王,康帝即位,封成帝長子哀帝為琅邪王。
哀帝即位,以廢帝為琅邪王。
廢帝即位,以會稽王攝行琅邪國祀。
簡文帝登阼,琅邪王無嗣。
及帝臨崩,封少子道子為琅邪王。
道子後為會稽王,更以恭帝為琅邪王。
帝既即位,琅邪國除。
武陵莊王澹字思弘。
初為冗從仆射,後封東武公,邑五千二百戶。
轉前将軍、中護軍。
性忌害,無孝友之行。
弟東安王繇有令名,為父母所愛,澹惡之如仇,遂谮繇于汝南王亮,亮素與繇有隙,奏廢徙之。
趙王倫作亂,以澹為領軍将軍。
澹素與河内郭俶、俶弟侃親善。
酒酣,俶等言張華之冤,澹性酗酒,因并殺之,送首于倫,其酗虐如此。
澹妻郭氏,賈後内妹也。
初恃勢,無禮于澹母。
齊王冏輔政,澹母諸葛太妃表澹不孝,乞還繇,由是澹與妻子徙遼東。
其子禧年五歲,不肯随去,曰:“耍當為父求還,無為俱徙。
”陳訴曆年,太妃薨,繇被害,然後得還。
拜光祿大夫、尚書、太子太傅,改封武陵王。
永嘉末為石勒所害,子哀王喆立。
喆字景林,拜散騎常侍,亦為勒所害。
無子,其後元帝立皇子晞為武陵王,以奉澹祀焉。
東安王繇字思玄。
初拜東安公,曆散騎黃門侍郎,遷散騎常侍。
美須髯,性剛毅,有威望,博學多才,事親孝,居喪盡禮。
誅楊駿之際,繇屯雲龍門,兼統諸軍,以功拜右衛将軍,領射聲校尉,進封郡王,邑二萬戶,加侍中,兼典軍大将軍,領右衛如故。
遷尚書右仆射,加散騎常侍。
是日誅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