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
關燈
小
中
大
無金星砂。
上古高仙,皆煉服其真丹砂而道成也。
其上品光明砂者,即是真砂也。
賢明之者,須在意采索其真精,然可合還丹耳。
且伏火丹砂出寒泉了,可便熔鼓,令見真寶。
《熔鼓訣》:每一兩伏火丹砂可用鹽花半兩,置鹽花于鍋底,次入伏砂于鍋中,候鍋及砂與火同赤,然後鼓之千下,即金汁流注,名曰白銀,而面上黃花漠漠潤澤,光芒可愛,是天地之中至真之寶也。
如将服餌,分抽取一兩,作三百六十丸,丸用棗肉和之為丸,每日服一兩丸。
欲服此丹砂,先須潔齋七日,然以晨朝東向,虔心叩請告: 三清紫微真君、太一真人、先師仙官、水火之靈,願服此靈砂丹于五内,永保形神,合于至真。
咒畢,禮拜七拜,然後服之。
凡服丹砂後,不得吃臭穢陳積之物,及諸生血家屬之肉,生死之穢,尤不可觀。
故經雲:陽精好潔,陰屍好穢。
常須虛和其志,澡雪其形,以助陽靈之真氣也。
自然神怡體清,而神仙可俟也。
△第二返寶砂篇 《本經》曰:煉真合于秘妙,煉妙合于至靈,煉靈合于至神,至神者合于至道,道合則升騰玉清,而為高仙矣。
且煉砂而得寶者,是至真之藥;化寶而生砂者,即成立感之靈丹也。
《化寶成丹訣》曰:将其丹砂中白銀四兩打作鍋子,安一通油瓷瓶子中,其瓶中可受一升,其寶鍋子可瓶子底大小。
先将此銀鍋子着北庭砂一兩、石鹽一兩、麒麟竭一分,三物和研,以苦酒調如膏,塗于鍋子四面,令幹,以黃土為泥包裹之,可厚一寸二分,便于糠火中燒三七日,然後白炭武火燒三日,去泥,取寶鍋子安瓶子中,入真汞,須是本色丹砂中抽得者,同類感其氣,而轉轉生砂。
故上仙真經秘而不洩者,為此子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見知也。
然入真汞于瓶子中後,即着水五合,常須添瓶子中至五合,莫令增少,文火養一七日後,令幹,固濟其口,便以武火迫之三日,而紅黃沙湧出于寶鍋子之上,将其砂又依前添汞,常令有汞八兩在瓶子中,不得增減,亦依前用文武火候養迫,令生砂出,即收之。
每四兩寶計收砂一斤,其寶即枯幹焦脆,而精盡化為砂,瓶子中每隻餘二兩青黑灰耳。
将其砂依前篇入藥,煮三十日後,淘取入鼎中,還以陰陽火候飛伏,五日為一候,一百日足,其砂伏火矣。
火候加炭兩多少,一依前篇。
飛伏五日,為其砂伏了,不用着鹽,包裹燒之,便可。
熔鼓訣,亦依前篇,鹽為使,引令金汁流注。
此寶砂一斤,修煉而得十五兩,伏火鼓得黃花銀十三兩,色黃光浮,容體潤澤,而内外黃,名曰黃花銀也。
如将此砂服餌,入寒泉,出火毒。
寒泉法:入土深埋三十日,出後淘研,用棗肉為丸,每兩亦作三百六十丸,每日清晨東向,虔心服一丸,服此寶砂丹後,自然慮靜神清,濁氣不入,而志不擾,則漸證于神仙之階也。
△第三返英砂篇 《本經》曰:楊元積習,而英氣自會于真精,真精感化,而神丹可得耳。
故曰煉真緻華,真華通應,而化為金英之玄砂也。
化寶砂中白金而生英砂訣曰:将其寶砂中黃花銀四兩打作鍋子,還依前篇作用,可瓶子底大小為之。
用蒲州石膽一兩,石鹽一兩,?岡砂一兩,共三物,和苦酒研調如膏,塗其鍋子四面,令藥盡為候。
候幹,以黃泥為球包裹,于糠火中燒二七日後,用白炭武火燒之一七日,去泥,出鍋子,依前安入通油瓶子中,入真汞四兩,清水五合,文火養之二七日後,更添汞四兩,又文火養一七日,候幹,緊固濟,武火迫之一日,其砂湧出于寶鍋之上,而紅黃映徹,光耀不可言。
而乃收砂添汞,計取砂可得一斤,則數足。
便将其砂入于鼎中,依前篇用火候飛伏,亦五日為一轉,内二日用坎卦,即水煮之,三日用離卦,即陽火飛之三日,初起陽火,可用炭七兩,每一轉後即增炭二兩,至七轉後,有汞霜飛出,可二兩來,其色黃赫,紫光爍爍,飛在鼎蓋之下。
收其霜于缽中,用蒲州石膽一錢,重和苦酒及砂,以玉槌輕手熟研之,相入後,卻入鼎中飛伏,伏經十八候,九十日足,其英砂伏火畢,分毫無少,便可熔鑄,亦依前篇。
用鹽花引鼓之,即寶汁流下,而清英光潤,名曰青金。
青金者,是陽精漸着,從兌見震,然坤歸離,此是陽精變轉巡曆之終始也。
如将此英砂服食,每兩先用餘甘子半兩,生甘草二兩煎取汁,于白銀器中煮二七日後,澄取砂,入安淡竹筒中,入土深埋,三十日後出,以棗肉和為丸,每兩亦分為三百六十丸,每日清晨東向,叩告。
三清上聖仙官,然後服,服此英丹後,自然嗜欲無嬰,葷血不入,端居淨室,而神和體輕,與真人為俦矣。
△第四返妙砂篇 本經曰:乾體陽曜,離精漸明,艮雪輕鮮,陰魄消化,乃是青金精液,感汞而生砂,英氣相因,集而為妙,名曰妙化砂。
《妙化砂訣》曰:将青金四兩還打為鍋子,用赤鹽半兩、石硫黃半兩、大硼砂半兩、北庭砂一
上古高仙,皆煉服其真丹砂而道成也。
其上品光明砂者,即是真砂也。
賢明之者,須在意采索其真精,然可合還丹耳。
且伏火丹砂出寒泉了,可便熔鼓,令見真寶。
《熔鼓訣》:每一兩伏火丹砂可用鹽花半兩,置鹽花于鍋底,次入伏砂于鍋中,候鍋及砂與火同赤,然後鼓之千下,即金汁流注,名曰白銀,而面上黃花漠漠潤澤,光芒可愛,是天地之中至真之寶也。
如将服餌,分抽取一兩,作三百六十丸,丸用棗肉和之為丸,每日服一兩丸。
欲服此丹砂,先須潔齋七日,然以晨朝東向,虔心叩請告: 三清紫微真君、太一真人、先師仙官、水火之靈,願服此靈砂丹于五内,永保形神,合于至真。
咒畢,禮拜七拜,然後服之。
凡服丹砂後,不得吃臭穢陳積之物,及諸生血家屬之肉,生死之穢,尤不可觀。
故經雲:陽精好潔,陰屍好穢。
常須虛和其志,澡雪其形,以助陽靈之真氣也。
自然神怡體清,而神仙可俟也。
△第二返寶砂篇 《本經》曰:煉真合于秘妙,煉妙合于至靈,煉靈合于至神,至神者合于至道,道合則升騰玉清,而為高仙矣。
且煉砂而得寶者,是至真之藥;化寶而生砂者,即成立感之靈丹也。
《化寶成丹訣》曰:将其丹砂中白銀四兩打作鍋子,安一通油瓷瓶子中,其瓶中可受一升,其寶鍋子可瓶子底大小。
先将此銀鍋子着北庭砂一兩、石鹽一兩、麒麟竭一分,三物和研,以苦酒調如膏,塗于鍋子四面,令幹,以黃土為泥包裹之,可厚一寸二分,便于糠火中燒三七日,然後白炭武火燒三日,去泥,取寶鍋子安瓶子中,入真汞,須是本色丹砂中抽得者,同類感其氣,而轉轉生砂。
故上仙真經秘而不洩者,為此子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見知也。
然入真汞于瓶子中後,即着水五合,常須添瓶子中至五合,莫令增少,文火養一七日後,令幹,固濟其口,便以武火迫之三日,而紅黃沙湧出于寶鍋子之上,将其砂又依前添汞,常令有汞八兩在瓶子中,不得增減,亦依前用文武火候養迫,令生砂出,即收之。
每四兩寶計收砂一斤,其寶即枯幹焦脆,而精盡化為砂,瓶子中每隻餘二兩青黑灰耳。
将其砂依前篇入藥,煮三十日後,淘取入鼎中,還以陰陽火候飛伏,五日為一候,一百日足,其砂伏火矣。
火候加炭兩多少,一依前篇。
飛伏五日,為其砂伏了,不用着鹽,包裹燒之,便可。
熔鼓訣,亦依前篇,鹽為使,引令金汁流注。
此寶砂一斤,修煉而得十五兩,伏火鼓得黃花銀十三兩,色黃光浮,容體潤澤,而内外黃,名曰黃花銀也。
如将此砂服餌,入寒泉,出火毒。
寒泉法:入土深埋三十日,出後淘研,用棗肉為丸,每兩亦作三百六十丸,每日清晨東向,虔心服一丸,服此寶砂丹後,自然慮靜神清,濁氣不入,而志不擾,則漸證于神仙之階也。
△第三返英砂篇 《本經》曰:楊元積習,而英氣自會于真精,真精感化,而神丹可得耳。
故曰煉真緻華,真華通應,而化為金英之玄砂也。
化寶砂中白金而生英砂訣曰:将其寶砂中黃花銀四兩打作鍋子,還依前篇作用,可瓶子底大小為之。
用蒲州石膽一兩,石鹽一兩,?岡砂一兩,共三物,和苦酒研調如膏,塗其鍋子四面,令藥盡為候。
候幹,以黃泥為球包裹,于糠火中燒二七日後,用白炭武火燒之一七日,去泥,出鍋子,依前安入通油瓶子中,入真汞四兩,清水五合,文火養之二七日後,更添汞四兩,又文火養一七日,候幹,緊固濟,武火迫之一日,其砂湧出于寶鍋之上,而紅黃映徹,光耀不可言。
而乃收砂添汞,計取砂可得一斤,則數足。
便将其砂入于鼎中,依前篇用火候飛伏,亦五日為一轉,内二日用坎卦,即水煮之,三日用離卦,即陽火飛之三日,初起陽火,可用炭七兩,每一轉後即增炭二兩,至七轉後,有汞霜飛出,可二兩來,其色黃赫,紫光爍爍,飛在鼎蓋之下。
收其霜于缽中,用蒲州石膽一錢,重和苦酒及砂,以玉槌輕手熟研之,相入後,卻入鼎中飛伏,伏經十八候,九十日足,其英砂伏火畢,分毫無少,便可熔鑄,亦依前篇。
用鹽花引鼓之,即寶汁流下,而清英光潤,名曰青金。
青金者,是陽精漸着,從兌見震,然坤歸離,此是陽精變轉巡曆之終始也。
如将此英砂服食,每兩先用餘甘子半兩,生甘草二兩煎取汁,于白銀器中煮二七日後,澄取砂,入安淡竹筒中,入土深埋,三十日後出,以棗肉和為丸,每兩亦分為三百六十丸,每日清晨東向,叩告。
三清上聖仙官,然後服,服此英丹後,自然嗜欲無嬰,葷血不入,端居淨室,而神和體輕,與真人為俦矣。
△第四返妙砂篇 本經曰:乾體陽曜,離精漸明,艮雪輕鮮,陰魄消化,乃是青金精液,感汞而生砂,英氣相因,集而為妙,名曰妙化砂。
《妙化砂訣》曰:将青金四兩還打為鍋子,用赤鹽半兩、石硫黃半兩、大硼砂半兩、北庭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