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
關燈
小
中
大
生色如未開紅蓮華,光明耀日,亦有九枚、七枚、五枚、三枚、一枚為床座者,十二枚、九枚者最靈,七枚、五枚生者其次。
每一座當中有一大珠,可重十餘兩,為主君;四面小者亦重八九兩,亦有六七兩已下者,為臣,週繞朝揖中心大者于座四面。
又有雜砂一二鬥,回抱其玉座硃床于其座外,雜砂中揀得芙蓉頭成,夜安紅絹中,光明通徹者,亦入上品。
又有如馬牙成白浮光明者,是上品。
白馬牙砂有如雲母片白光者,是中品。
白馬牙砂圓長似筍,生而紅紫色者,即上品。
紫靈砂若是白片棱角生青光者,是下品。
紫靈砂。
如交桂所出,但是座生及打石中得者,形如芙蓉頭,而光明者,亦入上品。
如顆粒成三四枚,重一斤,通明者,為中品。
片段成明徹者,為下品。
如衡邵所出,總是紫砂,打破石中得紅光者,亦是下品之砂。
如溪砂有顆粒成而通明者,伏煉餌之,亦得長生留世,未得為上仙矣。
如土砂生于土穴之中,溪砂養于溪水之内,而土石相雜,故不中入上藥服食使用。
如座生者是最上品之砂,若得其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煉入于五藏,則功勳便着,名上丹台,正氣長存,超然絕累。
更服至七返九還,自然魄煉屍滅,神怡體清,陰氣都消,則合而輕舉,永為上真之飛仙也。
故知陽之真精降氣,而圓光週滿,無有偏邪。
但是伏煉之砂,作芙蓉頭成而圓光通明者,即是上品神仙服餌之藥。
經言:丹砂者,自然之還丹也。
世俗莫測其元。
隻如玉座之砂,世人總知之。
如金座、天座,是太上紫龍玄華之丹,非世俗凡夫之所見知也。
其玉座則俗流志士,積功修煉,服之緻仙;其金座則宿有仙骨,清虛練神,隐之岩穴,則其神仙采與食之,便當羽化升騰高清矣;其天座則天上天仙真官,而所收采服餌,非下仙之藥也。
其玉座砂受得六千年陽靈之清精,則化為金座,黃堂中有五枚層層生,四面四十五小珠,珠週繞金座,受一萬六千年,則化為天座。
天座則座碧,當中有九枚層層而生,四面七十二枚週抱,在于飄飄太虛之中,常有太一之神護持。
上元之日,真官下采,其山忽開,光明照一山如火,其天座砂,真官收之,其世人不可得而取采也。
故丹砂之元深秘,賢明之士,志慕輕舉者,切須辯其藥品高下,然可調其火候,合其陰陽,伏制自然而契于高真矣。
陰陽制伏及火候飛伏法: 經言:陽精火也,陰精水也,陰陽伏制,水火相持,故知冰炭不同處,勝負終有歸。
且丹砂是陽精,而須陰制。
陰制者,水也;當用石鹽、馬牙消、玄英、化石是也。
如玉座光明砂一斤,制之用石鹽六兩、黃英、化石各二兩。
座外生光明砂一斤,可用石鹽及馬牙消各四兩,黃英、化石各一兩。
白馬牙砂一斤,用石鹽、馬牙消各二兩,黃英化石各三分;紫靈砂一斤,石鹽、馬牙消各二兩,黃英、化石各三分;如溪土雜類之砂力小,每一斤可用石鹽及馬牙消各二兩制之。
其所用石鹽和黃英化石,細研為粉,入鍋,以文火養一日,即鼓成汁。
後和馬牙消,重燒令赤。
先用砂鹽鼓成汁後,方入前藥用之。
其光明砂大者,須打碎如江豆大小,然後入于土釜中。
先下石鹽,次下馬牙消,和水,文武火晝夜煮三十日,不得火絕。
日滿淘澄,取砂入于鼎中,用陰陽火候飛伏,其鼎可受一升。
且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銀鼎,三曰銅鼎,四曰鐵鼎,五曰土鼎。
土鼎者,瓷器是也。
入砂于鼎中,用陰陽火候飛伏之。
《飛伏法訣》曰: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用八氣、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週而砂伏火畢。
每一候飛伏法: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離卦。
坎卦者水煮四日,離卦者陽火飛之一日。
初起陽火,用炭七兩,豎安,鼎下須熟炭七兩,不得增減。
每一轉後,卻增炭一兩飛之,增炭至五轉後,忽有黑氣和汞霜飛出。
則收霜,和鼓了石鹽半錢,重于缽中,以玉槌輕手研之,令汞入盡,即依前卻安鼎中,用坎離火候飛伏。
至十二轉後,每轉加炭二兩,使入鼓了石鹽半分,作粉鋪安面上,合有汞霜可二兩來飛出,其霜虛光,鼎中藥色漸欲黃紫。
收其霜及汞,和石鹽一錢,重于缽中熟研了,入鼎,依前火候飛伏。
伏至十八轉,加炭三兩,其藥色欲赤。
至二十轉後,每轉增炭四兩,隻有半兩已下汞霜飛出,其霜堅硬如青金片,黃白光明,亦和石鹽于缽中研之,入鼎飛伏。
伏至二十四轉,其砂候足,伏火畢矣,而色紅赤,光明可觀。
其砂伏了,更須用鹽花包之,重以黃土泥裹緊固濟,入陽爐,武火白燒之。
三十日後,出砂,安淡竹筒中封之,入寒泉中深埋三十日,然後淘研,輕飛者分抽服餌;沉重者即鼓成金汁。
且上品光明砂伏火了,其色紅赤,淘澄,下可有金星砂六兩,光明燦爛。
中品馬牙砂伏火了,色紅鮮,淘澄,下有金星砂四兩。
下品紫靈砂伏火了,色稍紫赤,淘澄,下亦有金星砂三兩。
如溪土雜色之砂伏火了,色或赤,亦無光彩,下
每一座當中有一大珠,可重十餘兩,為主君;四面小者亦重八九兩,亦有六七兩已下者,為臣,週繞朝揖中心大者于座四面。
又有雜砂一二鬥,回抱其玉座硃床于其座外,雜砂中揀得芙蓉頭成,夜安紅絹中,光明通徹者,亦入上品。
又有如馬牙成白浮光明者,是上品。
白馬牙砂有如雲母片白光者,是中品。
白馬牙砂圓長似筍,生而紅紫色者,即上品。
紫靈砂若是白片棱角生青光者,是下品。
紫靈砂。
如交桂所出,但是座生及打石中得者,形如芙蓉頭,而光明者,亦入上品。
如顆粒成三四枚,重一斤,通明者,為中品。
片段成明徹者,為下品。
如衡邵所出,總是紫砂,打破石中得紅光者,亦是下品之砂。
如溪砂有顆粒成而通明者,伏煉餌之,亦得長生留世,未得為上仙矣。
如土砂生于土穴之中,溪砂養于溪水之内,而土石相雜,故不中入上藥服食使用。
如座生者是最上品之砂,若得其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煉入于五藏,則功勳便着,名上丹台,正氣長存,超然絕累。
更服至七返九還,自然魄煉屍滅,神怡體清,陰氣都消,則合而輕舉,永為上真之飛仙也。
故知陽之真精降氣,而圓光週滿,無有偏邪。
但是伏煉之砂,作芙蓉頭成而圓光通明者,即是上品神仙服餌之藥。
經言:丹砂者,自然之還丹也。
世俗莫測其元。
隻如玉座之砂,世人總知之。
如金座、天座,是太上紫龍玄華之丹,非世俗凡夫之所見知也。
其玉座則俗流志士,積功修煉,服之緻仙;其金座則宿有仙骨,清虛練神,隐之岩穴,則其神仙采與食之,便當羽化升騰高清矣;其天座則天上天仙真官,而所收采服餌,非下仙之藥也。
其玉座砂受得六千年陽靈之清精,則化為金座,黃堂中有五枚層層生,四面四十五小珠,珠週繞金座,受一萬六千年,則化為天座。
天座則座碧,當中有九枚層層而生,四面七十二枚週抱,在于飄飄太虛之中,常有太一之神護持。
上元之日,真官下采,其山忽開,光明照一山如火,其天座砂,真官收之,其世人不可得而取采也。
故丹砂之元深秘,賢明之士,志慕輕舉者,切須辯其藥品高下,然可調其火候,合其陰陽,伏制自然而契于高真矣。
陰陽制伏及火候飛伏法: 經言:陽精火也,陰精水也,陰陽伏制,水火相持,故知冰炭不同處,勝負終有歸。
且丹砂是陽精,而須陰制。
陰制者,水也;當用石鹽、馬牙消、玄英、化石是也。
如玉座光明砂一斤,制之用石鹽六兩、黃英、化石各二兩。
座外生光明砂一斤,可用石鹽及馬牙消各四兩,黃英、化石各一兩。
白馬牙砂一斤,用石鹽、馬牙消各二兩,黃英化石各三分;紫靈砂一斤,石鹽、馬牙消各二兩,黃英、化石各三分;如溪土雜類之砂力小,每一斤可用石鹽及馬牙消各二兩制之。
其所用石鹽和黃英化石,細研為粉,入鍋,以文火養一日,即鼓成汁。
後和馬牙消,重燒令赤。
先用砂鹽鼓成汁後,方入前藥用之。
其光明砂大者,須打碎如江豆大小,然後入于土釜中。
先下石鹽,次下馬牙消,和水,文武火晝夜煮三十日,不得火絕。
日滿淘澄,取砂入于鼎中,用陰陽火候飛伏,其鼎可受一升。
且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銀鼎,三曰銅鼎,四曰鐵鼎,五曰土鼎。
土鼎者,瓷器是也。
入砂于鼎中,用陰陽火候飛伏之。
《飛伏法訣》曰: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用八氣、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週而砂伏火畢。
每一候飛伏法:五日内,四日用坎卦,一日用離卦。
坎卦者水煮四日,離卦者陽火飛之一日。
初起陽火,用炭七兩,豎安,鼎下須熟炭七兩,不得增減。
每一轉後,卻增炭一兩飛之,增炭至五轉後,忽有黑氣和汞霜飛出。
則收霜,和鼓了石鹽半錢,重于缽中,以玉槌輕手研之,令汞入盡,即依前卻安鼎中,用坎離火候飛伏。
至十二轉後,每轉加炭二兩,使入鼓了石鹽半分,作粉鋪安面上,合有汞霜可二兩來飛出,其霜虛光,鼎中藥色漸欲黃紫。
收其霜及汞,和石鹽一錢,重于缽中熟研了,入鼎,依前火候飛伏。
伏至十八轉,加炭三兩,其藥色欲赤。
至二十轉後,每轉增炭四兩,隻有半兩已下汞霜飛出,其霜堅硬如青金片,黃白光明,亦和石鹽于缽中研之,入鼎飛伏。
伏至二十四轉,其砂候足,伏火畢矣,而色紅赤,光明可觀。
其砂伏了,更須用鹽花包之,重以黃土泥裹緊固濟,入陽爐,武火白燒之。
三十日後,出砂,安淡竹筒中封之,入寒泉中深埋三十日,然後淘研,輕飛者分抽服餌;沉重者即鼓成金汁。
且上品光明砂伏火了,其色紅赤,淘澄,下可有金星砂六兩,光明燦爛。
中品馬牙砂伏火了,色紅鮮,淘澄,下有金星砂四兩。
下品紫靈砂伏火了,色稍紫赤,淘澄,下亦有金星砂三兩。
如溪土雜色之砂伏火了,色或赤,亦無光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