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七返靈砂論并序──衡嶽陳少微字子明撰
子自天元之初,從衡嶽遊于黃龍,止于賓館,忽于岩穴之中遇至真之人,授于靈砂要訣。
告曰:吾自得許仙君之後,仙君受訣于吳天師,天師受于同郡丁真人,今本即真人所出也。
假如丹砂之本訣玄理深奧,固難卒尋。
好道之流,志慕神仙之者,若不究其真元,沉淪于塵俗。
自上古仙經,文皆秘密,隐蔽不言,不顯露于世。
予常愍然,今述為《靈砂七返篇》及《金丹志訣》二章,并為序論矣。
論曰:丹砂者,太陽之至精,金火之正體也,通于八石,應二十四氣。
丹者是金感于火,名之為丹,汞者是水去于金,而名汞。
丹者受陽精而候足,汞則離本質而體不全,故丹砂是金火之精結成,含玄元澄正之真氣也。
此是還丹之基本,大藥之根源。
德合則萬象生焉!體離則杳冥難測。
經曰:陽精赫赫,得之可以還魂返魄。
故餌陽精者所以長生,服陰魄者死而為鬼。
丹砂是陽之正氣,赤帝之君,據于南方火之正位,隻如丹砂之體數種,受氣不同,惟三種堪為至藥:上者光明砂,中者白馬牙砂,下者紫靈砂,餘有溪砂,雜類之砂,不中入至藥服餌所用。
光明砂一兩,服之力敵白馬牙砂四兩;白馬牙砂一兩服之,力敵紫靈砂八兩;如溪砂、土砂之力,不可比量也。
或曰:一等是丹砂,俱受太陽之精氣,因何有溪土雜類之砂,力有小大者?答曰:光明砂者,受太陽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氣,降結而紅光耀耀,名曰光明砂;白馬牙砂者,受太陰平和明徹柔順之精氣,降結而白光燦燦,如雲母色者,名曰白馬牙砂;紫靈砂者,中受山澤之靈氣,結而成砂,而色紅紫,名曰紫靈砂。
如溪土雜類之砂,俱受濁滞不真之氣,結而成砂,即混沌無精光也,故不中入至藥所用。
且如光明砂一斤伏煉得十四兩,伏火鼓得至寶七兩;白馬牙砂一斤伏煉得十二兩,伏火鼓得至寶六兩;紫靈砂一斤伏煉得十兩,伏火鼓得至寶六兩;溪砂、土砂、雜色之砂一斤,伏煉可得六七兩,伏火鼓得至寶一二兩。
明知溪土之砂受氣不清,滞濁參雜。
高上賢明之士先揀其砂,次調火候,在意消息,而成七返七還。
且金石之中,至靈至聖至明,無過于丹砂者也。
懷袖緻之一兩,尚自辟邪魔,況乎伏煉入于五藏者哉!且如七返七還,異名同體。
而返者是丹砂化為金,還者是金歸于丹。
經曰:“返我鄉,歸我常,服之白日朝玉皇。
”或曰:七返者,是丹砂屬火,變煉成金,假名為七返者乎!論曰:火之成數是七,七度變轉,以應陽九極體也。
且七度變轉者,是丹砂煉治得伏火也,鼓成白銀出砂,令伏火鼓成黃花銀,即是第二返;将黃花銀化出砂,伏火鼓成青金砂,即是第三返;将青金變化出砂,伏火鼓成黃金,即是第四返;将黃金化出紅砂,伏火鼓成紅金,即是第五返;将紅金還遣化出砂,伏火鼓成赤金,即是第六返;将赤金變化為砂,伏火鼓成紫金,至紫金即是第七返。
靈砂之金,而含積陽精,真元之氣足矣。
而将紫金變化為砂,運火燒之一週,迥然通徹洞耀,即成紫金還丹。
得服之者,形神合,當輕舉。
且世人多誤取石硫黃,呼為太陽之精,和汞而燒七返。
且硫黃受孤陽偏石之氣,汞又離于元和,二物俱偏,如何得成正真之寶?切見世人伏煉衆多,終無成者,蓋緣迷迷相傳,至于後世,予甚哀之。
隻如第一返伏火丹砂,服餌一兩,即去除萬病;服之二兩,即髭發玄青;服之三兩,即顔色悅紅;服之四兩,即延年益壽。
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
第三返砂,服之一兩,虛夷忘情,心合至精。
第四返砂,服之一兩,即精神明徹,通于内外。
第五返砂,服之一兩,即身光滿室,水不能溺,火不能燒。
第六返砂,服之一兩,即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
第七返砂,服之一兩,即超然于九天之上,逍遙乎宇宙之間。
更服九丹,即赴金阙,列位真人,故知丹砂之力,昭然而可觀乎!自上古高仙,或昭其旨,秘其蹤,皆以隐言深密,好道之流,志慕輕舉者,莫究其根源。
自予得其奧旨,常欲週濟為功,大道垂恩,鹹願同歸玄境,遂作《靈砂》七篇,《金丹》二章,并述火候、次第、藥物品數高下,列之于後章,以授賢明。
至誠君子得而寶之,即福壽無疆。
輕洩之人,殃其九祖。
亦不可誣言而蔽道,慎莫寫志,用則賢愚,可熟鑒而授之矣! △第一返丹砂篇 本經曰:丹砂者,是萬靈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
而居清玄,總禦萬靈,動之則離體,定之則乾成。
能變化者,故号曰青龍,若翺翔而為名,謂之硃鳥。
上品者,生辰錦石穴之中,而有數色;中品者,生于交桂,亦有數類;下品者,生于衡邵。
數種品類,皆緣清濁體異,真邪不同,降氣分精,感通金石。
受正氣者;服之而通玄契真,為上仙矣;受偏氣者;服之亦得長生留世。
且上品光明砂者,出于辰錦山石之中,白牙石床之上,十二枚為一座,
告曰:吾自得許仙君之後,仙君受訣于吳天師,天師受于同郡丁真人,今本即真人所出也。
假如丹砂之本訣玄理深奧,固難卒尋。
好道之流,志慕神仙之者,若不究其真元,沉淪于塵俗。
自上古仙經,文皆秘密,隐蔽不言,不顯露于世。
予常愍然,今述為《靈砂七返篇》及《金丹志訣》二章,并為序論矣。
論曰:丹砂者,太陽之至精,金火之正體也,通于八石,應二十四氣。
丹者是金感于火,名之為丹,汞者是水去于金,而名汞。
丹者受陽精而候足,汞則離本質而體不全,故丹砂是金火之精結成,含玄元澄正之真氣也。
此是還丹之基本,大藥之根源。
德合則萬象生焉!體離則杳冥難測。
經曰:陽精赫赫,得之可以還魂返魄。
故餌陽精者所以長生,服陰魄者死而為鬼。
丹砂是陽之正氣,赤帝之君,據于南方火之正位,隻如丹砂之體數種,受氣不同,惟三種堪為至藥:上者光明砂,中者白馬牙砂,下者紫靈砂,餘有溪砂,雜類之砂,不中入至藥服餌所用。
光明砂一兩,服之力敵白馬牙砂四兩;白馬牙砂一兩服之,力敵紫靈砂八兩;如溪砂、土砂之力,不可比量也。
或曰:一等是丹砂,俱受太陽之精氣,因何有溪土雜類之砂,力有小大者?答曰:光明砂者,受太陽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氣,降結而紅光耀耀,名曰光明砂;白馬牙砂者,受太陰平和明徹柔順之精氣,降結而白光燦燦,如雲母色者,名曰白馬牙砂;紫靈砂者,中受山澤之靈氣,結而成砂,而色紅紫,名曰紫靈砂。
如溪土雜類之砂,俱受濁滞不真之氣,結而成砂,即混沌無精光也,故不中入至藥所用。
且如光明砂一斤伏煉得十四兩,伏火鼓得至寶七兩;白馬牙砂一斤伏煉得十二兩,伏火鼓得至寶六兩;紫靈砂一斤伏煉得十兩,伏火鼓得至寶六兩;溪砂、土砂、雜色之砂一斤,伏煉可得六七兩,伏火鼓得至寶一二兩。
明知溪土之砂受氣不清,滞濁參雜。
高上賢明之士先揀其砂,次調火候,在意消息,而成七返七還。
且金石之中,至靈至聖至明,無過于丹砂者也。
懷袖緻之一兩,尚自辟邪魔,況乎伏煉入于五藏者哉!且如七返七還,異名同體。
而返者是丹砂化為金,還者是金歸于丹。
經曰:“返我鄉,歸我常,服之白日朝玉皇。
”或曰:七返者,是丹砂屬火,變煉成金,假名為七返者乎!論曰:火之成數是七,七度變轉,以應陽九極體也。
且七度變轉者,是丹砂煉治得伏火也,鼓成白銀出砂,令伏火鼓成黃花銀,即是第二返;将黃花銀化出砂,伏火鼓成青金砂,即是第三返;将青金變化出砂,伏火鼓成黃金,即是第四返;将黃金化出紅砂,伏火鼓成紅金,即是第五返;将紅金還遣化出砂,伏火鼓成赤金,即是第六返;将赤金變化為砂,伏火鼓成紫金,至紫金即是第七返。
靈砂之金,而含積陽精,真元之氣足矣。
而将紫金變化為砂,運火燒之一週,迥然通徹洞耀,即成紫金還丹。
得服之者,形神合,當輕舉。
且世人多誤取石硫黃,呼為太陽之精,和汞而燒七返。
且硫黃受孤陽偏石之氣,汞又離于元和,二物俱偏,如何得成正真之寶?切見世人伏煉衆多,終無成者,蓋緣迷迷相傳,至于後世,予甚哀之。
隻如第一返伏火丹砂,服餌一兩,即去除萬病;服之二兩,即髭發玄青;服之三兩,即顔色悅紅;服之四兩,即延年益壽。
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
第三返砂,服之一兩,虛夷忘情,心合至精。
第四返砂,服之一兩,即精神明徹,通于内外。
第五返砂,服之一兩,即身光滿室,水不能溺,火不能燒。
第六返砂,服之一兩,即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
第七返砂,服之一兩,即超然于九天之上,逍遙乎宇宙之間。
更服九丹,即赴金阙,列位真人,故知丹砂之力,昭然而可觀乎!自上古高仙,或昭其旨,秘其蹤,皆以隐言深密,好道之流,志慕輕舉者,莫究其根源。
自予得其奧旨,常欲週濟為功,大道垂恩,鹹願同歸玄境,遂作《靈砂》七篇,《金丹》二章,并述火候、次第、藥物品數高下,列之于後章,以授賢明。
至誠君子得而寶之,即福壽無疆。
輕洩之人,殃其九祖。
亦不可誣言而蔽道,慎莫寫志,用則賢愚,可熟鑒而授之矣! △第一返丹砂篇 本經曰:丹砂者,是萬靈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
而居清玄,總禦萬靈,動之則離體,定之則乾成。
能變化者,故号曰青龍,若翺翔而為名,謂之硃鳥。
上品者,生辰錦石穴之中,而有數色;中品者,生于交桂,亦有數類;下品者,生于衡邵。
數種品類,皆緣清濁體異,真邪不同,降氣分精,感通金石。
受正氣者;服之而通玄契真,為上仙矣;受偏氣者;服之亦得長生留世。
且上品光明砂者,出于辰錦山石之中,白牙石床之上,十二枚為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