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

關燈
◎金華玉女說丹經 太極元真帝君自洞庭陟王屋,登天壇,週覽以極。

    天老相,風後侍,方明力牧常戒先昌宇從。

    時六玄宮主悉以天衆會于雲台,觀龍軒鶴騎,仙仗森列,駐于空界。

    時帝命天老乘龍夬詣六玄女修敬帝者,即軒轅黃帝也,證位曰太極元真君矣。

    天老為丞相,故敕之往六宮問說起居六玄女也,六宮主亦各遣仙女乘鶴蹻詣帝君修敬。

    事畢,甲寅宮主太玄金華玉女登堂不起,仙座浮遊至于帝前,白帝君言:仙尊,我于天界諸天之中,遍禮天王,仙真道衆,鹹仰聖德。

    玉皇寶箓,三洞秘文,大道真經,普明法要。

    帝君當知,天策降靈,位為仙王,子同本師,是慶嘉福。

     元真曰:予暗昧,至言不知,以何法事而同本師?玄女曰:中黃元君是吾本師,太陽元精是吾本服,即今太清宮左瓊室神丹也,是名天地元寶護生丹。

    是以天帝命我,策居寅宮,号曰金華,以旌法域。

     元真曰:予當受《玉皇寶箓》、《太陽元精經》。

    然知其靈化至明,是真神道,而終未達其性。

    太陽元精以何因緣至太一君,易名龍虎?玄女曰:以吾法位,足辯道源。

    龍,木德也;虎,金精也。

    丹砂生木,鉛華出金,金華之德,帝知之矣!子何言哉? 元真曰:太陽元精,為水銀耶?為鉛華耶?二物合成為元精耶?玄女曰:非也。

    我昔于紫微上宮見太上說,太陽元精,左正之靈,與道合并,化元之英。

    涉于水以黑,見于火而明,托體水銀之胎,而非水銀之形,五行相生,太陽元炁遂伏為精。

    何者?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金經》雲:一石之中分陰陽為金玉,故謂一陰一陽之道。

    金之精生靈液,靈液之精生水銀,水銀之精生丹砂,丹砂之精生陽光,陽光之精生元炁,元炁之精生神明,神明為真靈,真道其成矣! 元真曰:何謂陽光?玄女曰:凡砂之精也。

    夫靈液猶金之血也,水銀猶金之髓也,丹砂猶金之神也,太陽元精猶金之父也。

    故陽光是丹砂之精,居金火之位,而生元炁,元炁是金之子也。

     元真曰:何謂生丹砂?丹砂為木精?何謂為炁氣?予未知之。

    玄女曰:其體于運數然也。

    支乘其幹,納音相會,以從五行,分成陰陽者也。

    夫金為酉,酉配金,金嫁火,逐豬而入鼠穴,以生水也。

    故汞色帶酉而白,體為子而液。

    子配水,水乘牛,随虎以入兔穴而生木也。

    故鉛生帶子而黑,體為卯而凝。

    卯配木為龍而稱父,酉配金為虎而稱母。

    夫火能固物而存元炁,故服元炁者,炁質永固,神合元和,以通靈也。

     元真曰:元精至矣。

    通靈上藥止于是耶?尚在妙用乎?玄女曰:有之。

    昔吾與天衆朝會太一神君,聞無上大道,演度天人,宣說法要。

    其一名金液,其二名九轉神丹,以授衆真,普救世苦。

     元真曰:其理雲何?玄女曰:以筒左味,液金成水,流注五髒,堅滑四支,調補百神,潤澤六腑,變易毛骨,延久生形,其力神速。

     元真曰:金液然矣,九轉丹其術雲何?玄女曰:烹鉛為砂,化砂為餅,化資醜液,實為通汁也。

    以餅歸爐,收鉛為砂,砂而複餅,終始數九。

    九,陽也,九九相乘,化之為砂。

    其不爾者,粉白可用,是為九轉矣。

     元真曰:既九轉矣,複雲何哉?玄女曰:以左味化?岡,以稠為度,以調蚌粉,狀如塊泥。

    圓餅塊泥,以随器量中安經。

    以餅覆結,是為内蓋。

    結而不結,難為制也。

    既内蓋已,以泥實之。

    實必築固,勿盈器外。

    上又加蓋,蓋又加固。

    固既週際,升于爐焉。

    文候以月,武候以日。

    日月畢,開際候鼎底紅,日月相乘,赤黑乃已。

     元真曰:法既度矣,複雲何哉?玄女曰:粉三铢一,二兩兩七,以兩化斤,沸如亂星,星滅事畢,刀圭奔日。

     元真曰:善哉!吾道匡矣。

    金華複位。

    未幾,而六宮宮主及衆真飛仙,冉冉悠悠,退杳隐冥,遍虛空界奕奕晖晖,黃光曜明,于震宮之中有赤輪炁中,太一神君現于明輪之間,雲軒羽蓋滿其光界,山川赫日,黯無晶光。

    是時太微真人朝拜于齋壇之下,方明力牧、天老、風後等同時贊禮。

    俄而靈氣霏微,于其光中,暗暧徘徊,遨翔缭繞,太一神君與無鞅仙衆深隐玄中,帝君臣衆并六宮禦女、山林道衆數千萬人,鹹生無上道心,得不退志。

     ---------------------------------------- ◎玄解錄 餘少抱甚疾,專意修養,至于金石服餌,亦當勤求。

    竊見時之好事者,不顧貨财,大修爐鼎。

    謂河車立成,可變土石;謂金砂立化,可壯筋骨。

    然而往往有為藥所誤,醫救莫及,何哉?豈根源不正欤?師法不明欤?緻終始不相副,如此之甚也。

    餘因覽道書,偶見九霄劉泓《丹藥要訣》,乃喻俗徒都未窺至道之毫末,而妄自誇炫,诳誘時人。

    凡所施為,無非自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