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
關燈
小
中
大
,至人不為。
但元氣及丹田氣常足,縱終朝讀經書,亦無疲倦。
敢問今數面腫,何也?答:其面腫者,隻為飲食侵肺,痰水上沖,氣壅不行,所以如此。
其食中尤忌葫荽、芸台、韭薤、菠■、蔥、蒜,此物皆木之精,能損脾亂氣,必不可食。
敢問夏月熱氣攻頭,頭裡悶,若為去得?答:此為丹田氣隔塞不通所緻。
宜速并氣攻之,令前後經脈開通,即無所疾。
敢問從十月十日至今日,每初夜卧,玉枕連項頸極癢,何也?答:此為風疾所緻。
但服氣日久,風除其疾即愈。
敢問閉氣攻病,待十咽,小腸烹烹滿,然後始得閉氣攻為當,總不須咽即閉,如何?答:其用氣人常令下丹田氣足,然後始閉氣,偏攻病處,亦不須數咽數閉。
敢問盛冬極風雪寒時,鼓聲動,須要入朝,若為咽即能禦得此極寒風雪氣?答:但用和氣運想,使週身而行,風雪亦不能為害。
敢問咽訖小腸烹烹,早晚得吊問哭泣了,哽咽得否?答:其吊死問疾,憂恚哭泣,道家所忌,必不得已而為之者,可登時于一淨室處,晏坐安心,用元氣排惡氣出盡,然後依法服元氣使足,即服丹田中氣,氣足即運氣,令入四肢體中。
敢問今年十月行至灞橋北,蕩東北寒風,登時眼腫、面腫,一宿始可;十一月冬至後行人事至永崇,坊蕩冷即眼癢,以爪甲搔之,當時兩眼皆腫,不知當此若為禁禦得眼之不腫?答:凡服氣人,皆居山薮,法即易成,豈有蕩風觸寒,便緻于病!隻為頭面素多風疾,氣排未盡,風在皮膚,所以如此。
但正氣流行,得入毛發,舊發換,新發生訖。
此疾若眼腫甚者,以氣偏注于肝,肝受正氣,即眼目精明,亦無腫癢。
敢問咽十咽、五咽,即小腸烹烹,一食久拍之,聲已無矣。
若為得終一夕小腸常烹烹?答:其初用氣人,令朝暮子午服者,為氣微弱,不能久固,所以令四時服,欲得氣相續也。
但無谷氣,即正氣常存。
敢問固氣不令洩之時,用力固為當以漸,固又用力固,即小腸微痛,并若為治?答:凡初用氣,甚難固,其氣多從熟藏出,但用想固之,勿令數洩。
其小腸微痛者,是用氣時取氣傷多,生風入腹故也。
每覺微痛,即洩故氣,以新氣補之,即愈也。
敢問從數年以來,常患背癢,今年十一月初背癢自定,移于兩臀癢,腳及胫亦癢,何也?答:此是正氣初入背間,排風邪下之候也,排此風邪至兩臀,令下出盡病自愈。
敢問從冬至後來,每初夜卧時,氣從頂習習下至腳,夜半後先腰腳暖,此氣漸上至頂,何也?答:此是元氣初行,可引此氣週身而行,甚善矣。
敢問有時兩鼻孔裡氣,直上頭而滿面氣行,何也?答雲:氣直上沖頭者,此是逆行氣之候。
凡氣從後向前行為順,從前向後行為逆。
敢問初夜仰卧即三五咽,兩手一時熱氣出如煙,須臾,渾身連頭面至腳,通同一家,熱氣絡繹行,如春月雨晴後,瓦上及地上陽氣相似,連臀連曲鞦腳跟,皆熱氣行遍,皆從兩腳大拇指甲及兩腳心下出,左手極汗,何也?答:此是和氣初行,循環經絡,節氣令度,日久行之,自通玄妙,非紙筆之所陳。
敢問有時腦連項頸自涼,冷氣行甚覺好,何也?答曰:此是正氣行于心肝之間,若覺傷寒、鼻塞眼熱、白精不明,可用此氣,登時即愈。
此法亦療時行黃病、瘧疾等,極效。
敢問有時口裡暖氣遊揚,行即入齒前,透過齒後,經過六七齒,三十餘度,皆入齒内外行,何也?答:此是氣欲入骨,先有此候。
但堅行之,勿懼而不服。
敢問有時玉枕連項頸,暖氣突突出,何也?答:此為丹田中食氣多,拒正氣不得環流所緻。
但腹中谷盡,即諸法易成,必不慮饑渴、羸弱等患。
其法深妙,與人療病騰陟等雜術,行之日久,作皆必成,諸無疑也。
---------------------------------------- ◎王老真人經後批 太上道法,遍滿萬物,但所學者,百不失一。
不用功夫,則墜落其身,将父母遺體,埋于太陰,骨腐于蝼蟻,甯不痛哉! 一法與萬法皆同,不須看諸方術,徒役使其心,但久用功,自到微妙,是将載于紙筆。
隻如嬰兒居胎中,豈解尋諸方術邪?前早具述,恐道者猶有錯失,抄諸丹方,故再言也。
然在勵身持心,訣至微妙矣,即是胎息之宗,原初學之梯蹬。
若有看此法,不見秘妙之言,無由得道,故今附此訣于後,必不得容易傳示非道之流,定招殃咎,宜大慎之焉。
但元氣及丹田氣常足,縱終朝讀經書,亦無疲倦。
敢問今數面腫,何也?答:其面腫者,隻為飲食侵肺,痰水上沖,氣壅不行,所以如此。
其食中尤忌葫荽、芸台、韭薤、菠■、蔥、蒜,此物皆木之精,能損脾亂氣,必不可食。
敢問夏月熱氣攻頭,頭裡悶,若為去得?答:此為丹田氣隔塞不通所緻。
宜速并氣攻之,令前後經脈開通,即無所疾。
敢問從十月十日至今日,每初夜卧,玉枕連項頸極癢,何也?答:此為風疾所緻。
但服氣日久,風除其疾即愈。
敢問閉氣攻病,待十咽,小腸烹烹滿,然後始得閉氣攻為當,總不須咽即閉,如何?答:其用氣人常令下丹田氣足,然後始閉氣,偏攻病處,亦不須數咽數閉。
敢問盛冬極風雪寒時,鼓聲動,須要入朝,若為咽即能禦得此極寒風雪氣?答:但用和氣運想,使週身而行,風雪亦不能為害。
敢問咽訖小腸烹烹,早晚得吊問哭泣了,哽咽得否?答:其吊死問疾,憂恚哭泣,道家所忌,必不得已而為之者,可登時于一淨室處,晏坐安心,用元氣排惡氣出盡,然後依法服元氣使足,即服丹田中氣,氣足即運氣,令入四肢體中。
敢問今年十月行至灞橋北,蕩東北寒風,登時眼腫、面腫,一宿始可;十一月冬至後行人事至永崇,坊蕩冷即眼癢,以爪甲搔之,當時兩眼皆腫,不知當此若為禁禦得眼之不腫?答:凡服氣人,皆居山薮,法即易成,豈有蕩風觸寒,便緻于病!隻為頭面素多風疾,氣排未盡,風在皮膚,所以如此。
但正氣流行,得入毛發,舊發換,新發生訖。
此疾若眼腫甚者,以氣偏注于肝,肝受正氣,即眼目精明,亦無腫癢。
敢問咽十咽、五咽,即小腸烹烹,一食久拍之,聲已無矣。
若為得終一夕小腸常烹烹?答:其初用氣人,令朝暮子午服者,為氣微弱,不能久固,所以令四時服,欲得氣相續也。
但無谷氣,即正氣常存。
敢問固氣不令洩之時,用力固為當以漸,固又用力固,即小腸微痛,并若為治?答:凡初用氣,甚難固,其氣多從熟藏出,但用想固之,勿令數洩。
其小腸微痛者,是用氣時取氣傷多,生風入腹故也。
每覺微痛,即洩故氣,以新氣補之,即愈也。
敢問從數年以來,常患背癢,今年十一月初背癢自定,移于兩臀癢,腳及胫亦癢,何也?答:此是正氣初入背間,排風邪下之候也,排此風邪至兩臀,令下出盡病自愈。
敢問從冬至後來,每初夜卧時,氣從頂習習下至腳,夜半後先腰腳暖,此氣漸上至頂,何也?答:此是元氣初行,可引此氣週身而行,甚善矣。
敢問有時兩鼻孔裡氣,直上頭而滿面氣行,何也?答雲:氣直上沖頭者,此是逆行氣之候。
凡氣從後向前行為順,從前向後行為逆。
敢問初夜仰卧即三五咽,兩手一時熱氣出如煙,須臾,渾身連頭面至腳,通同一家,熱氣絡繹行,如春月雨晴後,瓦上及地上陽氣相似,連臀連曲鞦腳跟,皆熱氣行遍,皆從兩腳大拇指甲及兩腳心下出,左手極汗,何也?答:此是和氣初行,循環經絡,節氣令度,日久行之,自通玄妙,非紙筆之所陳。
敢問有時腦連項頸自涼,冷氣行甚覺好,何也?答曰:此是正氣行于心肝之間,若覺傷寒、鼻塞眼熱、白精不明,可用此氣,登時即愈。
此法亦療時行黃病、瘧疾等,極效。
敢問有時口裡暖氣遊揚,行即入齒前,透過齒後,經過六七齒,三十餘度,皆入齒内外行,何也?答:此是氣欲入骨,先有此候。
但堅行之,勿懼而不服。
敢問有時玉枕連項頸,暖氣突突出,何也?答:此為丹田中食氣多,拒正氣不得環流所緻。
但腹中谷盡,即諸法易成,必不慮饑渴、羸弱等患。
其法深妙,與人療病騰陟等雜術,行之日久,作皆必成,諸無疑也。
---------------------------------------- ◎王老真人經後批 太上道法,遍滿萬物,但所學者,百不失一。
不用功夫,則墜落其身,将父母遺體,埋于太陰,骨腐于蝼蟻,甯不痛哉! 一法與萬法皆同,不須看諸方術,徒役使其心,但久用功,自到微妙,是将載于紙筆。
隻如嬰兒居胎中,豈解尋諸方術邪?前早具述,恐道者猶有錯失,抄諸丹方,故再言也。
然在勵身持心,訣至微妙矣,即是胎息之宗,原初學之梯蹬。
若有看此法,不見秘妙之言,無由得道,故今附此訣于後,必不得容易傳示非道之流,定招殃咎,宜大慎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