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
關燈
小
中
大
日入六六三十六咽。
黃昏五五二十五咽。
人定四四一十六咽。
《黃庭經》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子能修之可長存。
名曰飲食自然。
華池者,口中之唾也。
呼吸如法,咽之即不饑矣。
初絕谷三日,七日,小極頭眩,慎勿怪也,滿二十一日成矣。
氣力日增,欲食可食,即息禁陰陽,不可妄失精氣也。
食谷乃通。
老君《道經絕谷氣第三法》曰:先合口引氣,咽之滿三百六十已上,不得減此。
咽之欲多多益善,能日咽至千,益佳。
咽多而食日減一餐,十日後能不食也。
後,氣常入不出,意氣常飽。
不食三日,腹中悁悁若饑,或小便赤黃,取好棗九枚,或好脯如棗者九枚,念食啖一枚,若二枚至三枚,一晝一夜無過此九也。
意中不念食者,不須啖也。
常舍棗核受氣,令口中常行津液,嘉。
---------------------------------------- ◎十二月服氣法 正月:朝食陽氣一百六十,暮食陰氣二百。
二月:朝食陽氣一百八十,暮食陰氣一百八十。
三月:朝食陽氣二百,暮食陰氣一百六十。
四月:朝食陽氣二百二十,暮食陰氣一百四十。
五月:朝食陽氣二百四十,暮食陰氣一百二十。
六月:朝食陽氣二百二十,暮食陰氣一百四十。
七月:朝食陰氣二百,暮食陽氣一百六十。
八月:朝食陰氣一百八十,暮食陽氣一百八十。
九月:朝食陽氣一百六十,暮食陰氣二百。
十月:朝食陽氣一百四十,暮食陰氣二百二十。
十一月:朝食陽氣一百二十,暮食陰氣二百四十。
十二月:朝食陽氣一百四十,暮食陰氣二百二十。
夫陽氣者,鼻取之氣也;陰氣者,口取之氣也。
此二氣,十二月中日日旦暮能不絕者,週天一竟,又一週天足,則與天同齡矣。
---------------------------------------- ◎三一服氣法 夫欲長生,三一當明。
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绛宮中,下一在丹田中,人生正在此也。
夜半至日中為生氣,日中至人定為死氣。
常以生氣時強卧、瞑目、握固閉目、閉口不息,心數至二百,乃口小微吐氣出之,日增其數,數得滿二百五十,即绛宮守,泥丸滿,丹田成。
數得滿三百,則華蓋明,耳目聰,身無疾,邪不幹,司命削去死籍,移名南極,為長生。
閉氣之法:以鼻微微引内之,數滿,乃口小微吐之,小吐即便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可長吐之。
為之既久,閉氣數得至千五百,則氣但從鼻入,通行四支,不複從口出也。
自欲通之,乃從口出。
如此不止,仙道成矣。
饑取飽止,絕谷長久。
---------------------------------------- ◎服三氣法 《華陽諸洞記》雲:範幼沖,遼西人也。
受胎光易形之道,今來在此,常服三氣。
三氣之法:常存青白赤三氣如縱,從東方日下來直入口中,挹之九十過,自飽便止。
服之十年,身中自生三色光氣,遂得神仙。
此是高上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為之,臨目施行,視日益佳,其法鮮而其事驗。
---------------------------------------- ◎服氣雜法秘要口訣 天關中為内氣口為天關生神機,手為人關把盛衰,足為地關生命扉。
并《黃庭内景》雲,神廬中為外氣神廬,鼻也,神廬之中常欲修治。
《黃庭外景》雲。
凡服氣,皆取陽時夜半平旦也,即東南向,靜而端坐,叩齒三通,三漱咽之。
則兩手相摩,令掌心熱,揩拭面目,便以大拇指上下揩其腎骨七遍,即握固。
鼓氣以滿天關,調勻為度,閉口而咽之。
既努腹訖,徐徐出神廬中氣,其神廬中當修治之。
鼓努每須相應,一鼓一咽一努,為相應也。
其鼓之咽時,天關莫開,恐生氣入腹而為疾也。
夫服氣,須安神定志,徐徐咽之,急即心胸中氣不散結痛。
每咽五十服,漸加至一百服、二百服、三百服,有他故,即二十、三十服。
行住服之并得,臨時自消息也。
所貴常行,不欲關日,如初服,有噫氣上,即鼓而卻咽,無使出氣桑榆子曰:元氣融和,不為粗厲,必若噫上,豈元和之氣耶?然初服之時,特以氣道未得全暢,事須仰就,且以元氣待之也。
若至再至,氣海不受,必若着五髒之中,舊有濁氣如此,故亦不宜愛惜。
忽下部有,即洩之不妨。
每鼓咽氣須調和徐緩,不欲天關中有聲。
若咽急,恐下部氣秘,令人脫肛,慎之。
如服内氣,久而自通,通即服無時矣。
但饑即服之,飽即止。
每鼓咽之際,常存思氣入五髒流行,即從手足心及項三關九竅支節而出;忽有疾,即思以氣攻其病處,何疾不愈。
如要服氣休糧,即不論咽鼓努多少,常令腹滿為度,勿令腸迍迍;若饑即時服三五咽,以意自調息,勿須仰卧,仰卧;即氣難下,損人心胸。
凡氣相應,即腹中有聲,愚者謂之腸空即有聲,有聲即損人,其不然矣。
此由雷鳴電激,陶煉陰氣,百關流潤,真要深門也。
夫服氣多方,若非鼓努之法,不為真妙。
或有人未解,咽服氣未通流,便虛其心,忘其形,雖日效,忘必無所成,多因困弊也。
夫鼓努法本服自然,元氣流利,髒腑氣既長存,人即不死,何假于外思慮、吸引外氣?夫人氣盡則神亡,神去則身謝、故知守元氣不失胎成,皆秘訣所傳者,幸勿疑。
夫行
黃昏五五二十五咽。
人定四四一十六咽。
《黃庭經》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子能修之可長存。
名曰飲食自然。
華池者,口中之唾也。
呼吸如法,咽之即不饑矣。
初絕谷三日,七日,小極頭眩,慎勿怪也,滿二十一日成矣。
氣力日增,欲食可食,即息禁陰陽,不可妄失精氣也。
食谷乃通。
老君《道經絕谷氣第三法》曰:先合口引氣,咽之滿三百六十已上,不得減此。
咽之欲多多益善,能日咽至千,益佳。
咽多而食日減一餐,十日後能不食也。
後,氣常入不出,意氣常飽。
不食三日,腹中悁悁若饑,或小便赤黃,取好棗九枚,或好脯如棗者九枚,念食啖一枚,若二枚至三枚,一晝一夜無過此九也。
意中不念食者,不須啖也。
常舍棗核受氣,令口中常行津液,嘉。
---------------------------------------- ◎十二月服氣法 正月:朝食陽氣一百六十,暮食陰氣二百。
二月:朝食陽氣一百八十,暮食陰氣一百八十。
三月:朝食陽氣二百,暮食陰氣一百六十。
四月:朝食陽氣二百二十,暮食陰氣一百四十。
五月:朝食陽氣二百四十,暮食陰氣一百二十。
六月:朝食陽氣二百二十,暮食陰氣一百四十。
七月:朝食陰氣二百,暮食陽氣一百六十。
八月:朝食陰氣一百八十,暮食陽氣一百八十。
九月:朝食陽氣一百六十,暮食陰氣二百。
十月:朝食陽氣一百四十,暮食陰氣二百二十。
十一月:朝食陽氣一百二十,暮食陰氣二百四十。
十二月:朝食陽氣一百四十,暮食陰氣二百二十。
夫陽氣者,鼻取之氣也;陰氣者,口取之氣也。
此二氣,十二月中日日旦暮能不絕者,週天一竟,又一週天足,則與天同齡矣。
---------------------------------------- ◎三一服氣法 夫欲長生,三一當明。
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绛宮中,下一在丹田中,人生正在此也。
夜半至日中為生氣,日中至人定為死氣。
常以生氣時強卧、瞑目、握固閉目、閉口不息,心數至二百,乃口小微吐氣出之,日增其數,數得滿二百五十,即绛宮守,泥丸滿,丹田成。
數得滿三百,則華蓋明,耳目聰,身無疾,邪不幹,司命削去死籍,移名南極,為長生。
閉氣之法:以鼻微微引内之,數滿,乃口小微吐之,小吐即便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可長吐之。
為之既久,閉氣數得至千五百,則氣但從鼻入,通行四支,不複從口出也。
自欲通之,乃從口出。
如此不止,仙道成矣。
饑取飽止,絕谷長久。
---------------------------------------- ◎服三氣法 《華陽諸洞記》雲:範幼沖,遼西人也。
受胎光易形之道,今來在此,常服三氣。
三氣之法:常存青白赤三氣如縱,從東方日下來直入口中,挹之九十過,自飽便止。
服之十年,身中自生三色光氣,遂得神仙。
此是高上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為之,臨目施行,視日益佳,其法鮮而其事驗。
---------------------------------------- ◎服氣雜法秘要口訣 天關中為内氣口為天關生神機,手為人關把盛衰,足為地關生命扉。
并《黃庭内景》雲,神廬中為外氣神廬,鼻也,神廬之中常欲修治。
《黃庭外景》雲。
凡服氣,皆取陽時夜半平旦也,即東南向,靜而端坐,叩齒三通,三漱咽之。
則兩手相摩,令掌心熱,揩拭面目,便以大拇指上下揩其腎骨七遍,即握固。
鼓氣以滿天關,調勻為度,閉口而咽之。
既努腹訖,徐徐出神廬中氣,其神廬中當修治之。
鼓努每須相應,一鼓一咽一努,為相應也。
其鼓之咽時,天關莫開,恐生氣入腹而為疾也。
夫服氣,須安神定志,徐徐咽之,急即心胸中氣不散結痛。
每咽五十服,漸加至一百服、二百服、三百服,有他故,即二十、三十服。
行住服之并得,臨時自消息也。
所貴常行,不欲關日,如初服,有噫氣上,即鼓而卻咽,無使出氣桑榆子曰:元氣融和,不為粗厲,必若噫上,豈元和之氣耶?然初服之時,特以氣道未得全暢,事須仰就,且以元氣待之也。
若至再至,氣海不受,必若着五髒之中,舊有濁氣如此,故亦不宜愛惜。
忽下部有,即洩之不妨。
每鼓咽氣須調和徐緩,不欲天關中有聲。
若咽急,恐下部氣秘,令人脫肛,慎之。
如服内氣,久而自通,通即服無時矣。
但饑即服之,飽即止。
每鼓咽之際,常存思氣入五髒流行,即從手足心及項三關九竅支節而出;忽有疾,即思以氣攻其病處,何疾不愈。
如要服氣休糧,即不論咽鼓努多少,常令腹滿為度,勿令腸迍迍;若饑即時服三五咽,以意自調息,勿須仰卧,仰卧;即氣難下,損人心胸。
凡氣相應,即腹中有聲,愚者謂之腸空即有聲,有聲即損人,其不然矣。
此由雷鳴電激,陶煉陰氣,百關流潤,真要深門也。
夫服氣多方,若非鼓努之法,不為真妙。
或有人未解,咽服氣未通流,便虛其心,忘其形,雖日效,忘必無所成,多因困弊也。
夫鼓努法本服自然,元氣流利,髒腑氣既長存,人即不死,何假于外思慮、吸引外氣?夫人氣盡則神亡,神去則身謝、故知守元氣不失胎成,皆秘訣所傳者,幸勿疑。
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