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

關燈
雷霆,潤之以風雨之狀也。

    隻如天有泉源,非雷霆騰鼓,無以潤萬物。

    若不回蕩濁惡之氣,則令人有不安。

    既有津液,非漱咽之,不堪溉灌五髒,發其光彩,終不能還精補腦;非交合,則不能溯而上之。

    咽服内氣,非吐納則不能引而用之。

    是知回蕩之道,運用之理,所以法天則地。

    想身中濁惡結滞,邪氣瘀血,被正榮氣蕩滌,皆從手足指端出去,謂之散氣。

    氣散則展手指,不須握固。

    如此一度,則是一通。

    通則無疾,則複調之,以如使手。

    使手複難,鼓咽如前。

    閉炁鼓咽至三十六息,謂之小成。

    若未絕粒,但至此常須少食,務令腹中曠然虛淨,無問坐卧,但腹空則咽之,一日通夕至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

    若久服炁,息頓三百六十咽,亦謂之小成,一千二百咽,謂之大成,謂之大胎息。

    但閉炁數至一千二百息,亦是大成。

    然後胎不結,然不能煉形易質,縱得長生,同枯木無精光。

     又有煉氣、閉氣、委氣、布氣并,諸訣法,具列于文,同志詳焉。

     △煉氣訣 訣曰:服氣煉形,稍暇入室,脫衣散發,仰卧,展手勿握固,梳頭令通,垂席上布之,則調氣咽之。

    咽訖便閉氣,候極,乃冥心絕想,任氣所之以通理,悶即吐之,喘息即調之,候氣平,又煉之。

    如此十遍,即止。

    新服氣之人,未通,有暇漸加一至十;候通,漸加至二十至五十。

    即令遍身汗出,如有此狀,是其效也。

    安心和氣,且卧勿起沖風,乃卻老延年之良術爾。

    但津液清爽,時為之爾;氣惛亂欲睡,慎勿為也。

    常勤行之,四肢煩悶不暢亦為之,不必每日旦,要獨清爽時,為之十日、五日。

    《黃庭經》雲:千災已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委氣訣 訣曰:夫委氣之法,體氣和平也,身神調暢,無問行住坐卧,皆可為之。

    但依門戶調氣,或伸于床,或兀然而坐,無神無識,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調閉,或十氣、二十氣皆通。

    須任氣,不得與意相争。

    良久,氣當從百毛孔中出,不複口吐也,縱有十分無二也。

    複調能數至千二百息已上,彌佳。

    行住坐卧,亦可為之。

    如此勤行,百關開通,顔色光澤,氣清長如新沐浴之人。

    但有不和則為之,亦當清泰也。

    《黃庭經》雲:高拱無為魂魄安,清淨神見與我言。

     △閉氣訣 訣曰:忽有修養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依服氣法,布手足訖,則調氣咽之。

    念所苦之處,閉氣以意想注,以意攻之,氣極則吐之。

    訖,複咽氣,相繼依前攻之,氣急則止,氣調複攻之。

    或二十至五十,攻覺所苦處,汗出通潤,即止。

    如未損,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晝日頻作,以意攻之。

    不拘病在頭面、手足,但有疾之處、則攻之,無不愈者。

    是知心之所使氣,甚于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難比也。

     △布氣訣 訣曰:凡欲布氣與人療病,先須依前人五髒所患之處,取方面之炁,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方,息心靜慮,此與炁。

    布炁訖,便令咽氣。

    鬼賊自逃,邪氣永絕。

     △六炁訣 訣曰:六氣者,噓、呵、呬、吹、呼、嘻是也。

    氣各屬一髒,馀一氣屬三焦。

    呬屬肺,肺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呬吐納,兼理皮膚瘡疥,有此疾,則依狀理之,立愈也。

     呵屬心,心主舌,口乾舌澀,氣不通及諸邪氣,呵以去之,大熱大開口,小熱小開口呵。

    若須作意,是宜理之。

     呼屬脾,脾主中宮,如微熱不和,腹胃脹滿,氣悶不洩,以呼字炁理之。

     吹屬腎,腎主耳,腰肚冷,陽道衰,以吹字炁理之。

     嘻屬三焦,三焦不和,嘻以治之。

    氣雖各有所治,但五髒三焦,冷熱勞極、風邪不調,都屬于心,心主呵,呵所治諸疾皆愈,不必六氣也。

     噓屬肝,肝主目,赤腫昏眩等,皆以噓治之。

     △調氣液訣 訣曰:人食五味,五味各歸一藏,每藏各有濁氣。

    同出于口。

    又六氣三焦之氣,皆湊此門,衆穢并投,合成濁氣,每睡覺,薰薰氣從口而出,自不堪聞,審而察之,以知其候。

    凡口中焦乾,口苦舌澀,乳頰無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熱極狀也,即須大張口呵之,每咽必須依門戶,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鳴天鼓,或七或九,以舌下撩華池而咽津,複咽令熱氣退,止。

    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熱退五髒涼也。

    若口中津液冷淡無味,或呵過多,心頭汪汪然,食飲無味,不受水,則是冷狀也,即當吹以溫之,如溫熱法。

    伺候口美心調,溫即止。

    《黃庭經》雲: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

    又雲:漱咽靈液災不幹。

     △飲食調護訣 訣曰:服氣之後,所食須有次第,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損,損宜永斷,益乃恒服。

    每日平旦,食少許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治脾氣,令人足津液。

    日中淡面馎饦及餅并佳,隻不得承熱食之,勃亂正氣也。

    煮蔥薤羹可佳,飯必粳米,大麥面益人。

    服氣之人經四時,甚宜服食之。

    此等物不必日日食之,任随臨時之意欲食之。

    鹿肉作白脯,食之佳,如是齋戒,即不得食也。

    三十六禽神直日,其象鳥并不可食。

    棗、栗之徒兼饣追餅,亦得食也。

    作可餧慎勿飽,飽則傷心,氣尤難行。

    凡熱面、蘿蔔羹,切忌切忌。

    鹹酸辛物,宜漸漸節之。

    每食畢,即須呵出口中食毒濁氣,永無患矣。

     服氣之人,腸胃虛淨,生冷、醋滑、粘膩、陳硬、腐敗、難消之物,不用食。

    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處必當微痛,慎之。

    但食軟物,乃合宜也。

    每食先三五咽氣,而吃食令作主,兼吞三五粒生椒佳也。

    食畢,更吞三粒下走引氣。

    此物能消食,引氣向下,通三焦,利五髒,趁濁穢,消宿食,助正氣也。

    宜長久服之,能辟寒冱暑濕,明目生發,治氣功力,不可具述,備在《太清經》中,服椒别有方。

    服候有氣下,則洩之,慎而勿留,留則恐為疾。

    每空腹随性飲一兩杯清酒,甚佳。

    冬溫夏冷,助正氣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