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

關燈
運神,間不容息。

    如此之流,則晝夜未曾暫息,原樸之根蕩然而盡,令以形凋氣散,命絕形枯,魂被惡業所牽,宅舍因而無主。

    故知心靜即神悅,神悅即福生,福滿即道增,圓明益智,明妙既通,心有照用即能用而無用。

    故聖人知外用而無益,所以返本還源,令以握胎息之機,即長生不死,其理昭然。

    故論雲:形中之子母,雲何長守?智者能守,壽命得長久。

    即知神為氣子,氣為神母,神行神住,即氣行氣住。

    心能主氣,識憑氣住。

    若要長生,神氣相合,主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湛然常住。

    但于此修行,合真道路,勤行之,莫極言數,玄牝之門,長生之戶,若能雙行,慈悲甘露,外施救物,人天福祚。

    不思外物,不視外色,不聽外聲,不耽外欲,不嗜外味,常令心神魂魄,意識長生,神氣相合,循環髒腑之内,禦呼吸,應上下,久久修習,即神氣自明。

    神氣既明,即可照徹五髒,五髒氣和,即可使神氣通于四肢。

    故聖人三日内視,專注于一,心神充化之,綿綿存之,久而不斷,可通流五髒四肢,斯言可推而得理也。

    但凡俗之人,神與氣各别,如此之流,不可稱令。

    若不知子母相守,氣雖呼吸于内,神常勞役于外,遂使神常穢濁而神不清,神既不清,即元和之氣漸散而不能相守也。

    道,人常用之,而不知根本以形神為主,若人不知守于内,而守于外,自然令宅舍虛危,漸見衰壞矣。

    況非道之人,勞神役思,無一息神氣注于氣海之中,而欲望其長生,豈不遠乎?若知神氣之所生者,即心之主者,即修于一,了然可見矣。

    若不知氣之所生,任運呼吸,役役尋文者,唯得通調于氣,理于五髒六腑,及能消化飲食五谷而已,焉能返魂還魄、填血益腦者哉!則凡人呼吸,與聖人殊。

    凡人息氣出入于咽喉,聖人息神氣常在氣海。

    氣海,即元氣之根本也。

    所居之處也,即臍下,合太倉,亦為子宮,為氣海,即子母相合。

    道人能守之,綿綿不絕,此是返本還源,歸本生之處,而堅住凝結,不化不散,此即皆其義也。

    不敗,神識多靜,即自然長生,留形住世要妙之真訣也。

    師曰:若住自然之息,神禦氣,即鼻無出息,令為真胎息也。

    凡夫之人,二境相睹之後,即情欲動,情欲動即精氣悉下降于莖端,而下洩之。

    皆為情欲所引,制禦不得,遂有畎浍之憂,衰喪其本也。

     ---------------------------------------- ◎項子食氣法 項子曰:人能清淨安和自然者,十月通矣,或一年或二年通,或三年乃通。

    其不能通者,不能得道,适可長生壽老延年也。

    又曰:人之才,能靜于三軍之中,虎狼之間,有千人之才;能靜室家之中,有百人之才;能靜于市道旁,有十人之才;能靜于山澤之中,有倍人之才。

    此凡器之人,終不知也。

    凡此多者,則能清淨,靜者能斷情欲,斷情欲者則能絕房室,絕房室則能休糧,休糧則能保愛氣,能保愛氣,則德應自然,德應自然,則十月通矣。

    十月通者,謂上士也,中士或三年而通;下士才薄,九年乃成。

    其才倍人,皆不能通,聞之不信,語之無益,此則土人行屍矣。

    所謂經言下士聞道,大笑之者也,常以清旦,鼻内氣咽之,經行勿休,口口吐之,所謂食生吐死,可以長生。

    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日中後至子時前為死氣。

    常以生氣正生時,仰眠,瞑目,閉口,屈十指置握固,不絕息,于心中數至二百,乃以口吐氣出之,增息如此,則身神具生,五髒安矣。

     ---------------------------------------- ◎張果先生服氣法 每日常偃卧,攝心絕想,閉氣握固,鼻引口吐,無令耳聞,唯是細微,滿即閉,使足心汗出。

    一至二數至百已上,閉極,微引少氣,還閉。

    熱呵冷吹。

    能至一二千,即不用糧食,不須藥物,時飲一兩盞好酒,或水通腸耳。

    數至五千,則随處出入,有功當自知也,則可入水卧矣。

     夫服食養生,貴其有常;真氣既降,方有通感。

    豈有縱心嗜欲,而望靈仙羽化,必無此事也。

    且仙人功行未滿,尚不可緻,而況凡俗乎!但信老人語,勤行之,則當自知。

    凡氣不通,冷熱遲疾耳。

    極遲、極熱、極疾、極冷,皆非道也。

     ---------------------------------------- ◎申天師服氣要訣 取半夜之後,五更已來,睡覺後,以水漱口,仰卧,伸手足,徐徐吐氣一二十度,候谷氣消盡,心靜定後,即閉氣忘情,将心在臍下丹田氣海之中,寂然不動,則咽氣三兩度,便閉氣,使心送向丹田中,漸覺氣作聲,下入氣海中幽幽然,是氣行之候也。

    良久,待氣行訖,又開口吐氣徐徐,又閉口而咽之,如是三二十度,皆依前法。

    覺氣飽,即冥心忘情,清息萬慮,久久習之,覺口中津液甘香,食即有味,是其候也。

    凡欲行此道,先須忘身忘本,守元抱一,兀然久之,澄定而入,玄妙之要,在于此也。

     ---------------------------------------- ◎王真人氣訣 每四更後、五更初,當處靜室,居一床,疊雙足,面東端坐,先作導引,以左手握固右手虎口,台首并仰盡力後,卻以右手握固左手虎口,複如之;訖,即交手掌向外三引;訖,又左右手搘頤三,交手搭頭左轉三,右轉三,左展拓空三,右展拓空三,當面虛拓地三,背手虛拓空三,此為導引法。

    導引竟,然後自思神先叩齒,自呼己名,然陰念五髒、三焦,及三魂、七魄、頭面、手足、一身諸神,令輔形體也;又前思太陽日也,後思太陰月也,左存青龍,右存白虎,思頭戴硃雀,足履玄武此存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