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
關燈
小
中
大
◎延陵君修養大略
《仙真經》雲:夫人臨終而始惜身,罪定而思遷善,病成方切于藥,天綱已挂,胡可逭耶?故賢人上士,惜未危之命,懼未萌之禍,理未至之病也。
修真之品有三:上年、中年、下年。
上年者,二十、三十也;中年者,四十、五十也;下年者,六十、七十也。
上年者,早悟大道,識達玄微,體壯骨堅,筋全肉滿,從容履道,無不成功。
中年者,悟道已晚,筋肉、骨髓各有其半,處在進退,如日中功。
下年者,骨髓、筋脈十有二三,猶可補修,如日暮功矣。
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無可救之法,腦竭髓盡,萬關乾枯,神謝氣亡,屍行鬼步桑榆子曰:屍以喻無知,鬼以喻有知,而非人情者,行惟屍行,步惟鬼步,且行且步,運之者誰?則知元氣尚在,但以減耗降于涸矣。
若逢至人,或得大藥,譬持盈車之焦蓬,爇将爐之馀焰,亦可以緻其赫然而熾矣。
此言無可救者,隻謂氣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
若遇玄聖而救,則死生其肉骨,起仆荑枯,何為而不可!況彼尚為物也。
先賢上士,知風燭之倏忽,用攝志褫情,舍榮棄俗,奉身歸道,不與物傷。
道,氣也。
氣者,身之根也。
魚離水必死,人失道豈存?是以保生者,務修于氣,愛氣者,務保于精,精氣兩存,是名保真也。
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
上元丹田、腦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绛宮;下元丹田、氣海也,亦名精門。
三元之中,各有一神桑榆子曰:精化為氣,氣化而神集焉。
神,何物也?靈照之名也,知之則氣全,氣全則神全,若元氣充滿,百骸孔竅神必備矣。
必備者無他,氣至則神到。
今人有憂患動中,則知見因而暫虧,蓋氣權有不至者耳。
苟心冥氣和,其神豈獨三元之中而已哉。
精者,身之根;根者,氣之位。
精全則氣全,精洩則氣洩,氣洩則神乘而去之,唯精與氣須全。
《黃庭經》雲: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靈神泣。
但當吸氣錄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
若當決海百渎傾,葉去樹枯失青青。
故先覺至于道者,莫不因愛氣保精而能全也。
夫服氣本名胎息。
胎息者,如嬰兒在腹中,十個月不食,而能長養成就,為新受正氣,無思無念,汛然凝寂,受元氣變化,關節、髒腑皆自然而成,豈有傳保之流饑渴之備耶!及出母腹,即吸納外氣而有啼哭之聲,即乾、濕、饑、飽似有所念,即失元氣。
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内氣,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桑榆子曰:此言失元氣者,非也。
苟納外炁便失元氣,即世間無複有生人矣。
《法華經》雲:須行住坐卧,身心不亂者,亦言炁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炁正。
今人所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不由心,心之動息,莫不是炁,炁感意,意從心,心和則炁全,炁全則身全,炁滅則神滅,神滅則為委土矣。
故醫家先診脈者,則候五髒、四時之氣,察諸病源,始尋方藥,人但能察得氣,候口鼻取舍,斯須不忘,自然五髒和,而脈調氣順也。
夫人與天地合體,陰陽混氣,皮膚、骨髓、髒腑及榮衛、呼吸進退、寒暑變異,莫不均乎二儀,應乎五行也。
是知天地否泰,陰陽之氣亂焉。
髒腑不調,經脈之候病焉。
因外所中者,百病起于風;因内所緻者,起于氣為百病。
故曰:恬憺淡虛無,真炁從之;精神内守,病從安來。
信哉!是故須知形神之理,養而全之;須審内外之病,慎而修之。
歧伯高曰:食氣者,則靈而壽延,食谷者,多智而限命。
凡服氣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神備于兆身,化為真仙,号為真人矣。
是以意在玄微,理生可測。
修真之人,又有三等,任時分理,其狀不一。
上等之士,本性虛閑,用志清雅,發言合道,履行無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資,以石投水,無所比之也;中等之人,或身居榮錄,或地勢高遠,或巨葉厚姻,或有名有望,遲疑進退,倏忽虛捐,聞道即寤寐不安,思名則終朝不息,兩心交戰,勝者即全,逡巡之間,十失六七矣;中等已降,二時既過,蹉跎暮年,筋力衰微,心神已喪,雖食厚祿,白日将傾,追念噬臍,方即正路,此時若能精心勵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此皆先賢所悲,表示于後,幸察根柢,生實信心。
---------------------------------------- ◎赤松子服氣經序 序曰:天道悠長,萬品不齊;人生為貴,陰陽同階。
天道坦坦,修之不迷,世何颛愚,相随徘徊,生不及踵,性命殒頹,存亡相感,哭泣悲哀,何不服氣,與仙同栖。
經曰:福莫尚生,禍莫大死。
子欲長生,腸中當清,長生不死,腸中無滓。
生則升仙,死化為鬼,仙升太清,死歸土底。
是以食谷者智;食炁者神。
故曰,休糧絕食為生道,陰陽還精為重寶,能常行之永壽考,何為恣欲自使老,千金送葬無億兆,悲呼哭泣自懊惱,豈若無為服氣好,修之不釋升天浩。
然小人居世,狂愚急急,求榮愛寶,貪名好色,疲勞精神,破散氣力,雖獲富貴,兇命居側,命若朝露,間不容息,不能知之,服氣不食為道也。
---------------------------------------- ◎神仙絕谷食氣經 經曰:夫欲學道神仙食氣之法,常以春二月、三月九日、十八日、二十七日,若甲辰、乙巳、丙辰、丁巳王相成滿日,可行氣也。
夫欲行氣,起精室于山林之中,隐靜之處,必近甘泉東流之水,向陽之地,沐浴蘭湯,以丹書玉房為丹田,方一寸玉房在下三寸是也。
精念玉房,内視中丹田,内炁緻之于下丹田。
又先去鼻
修真之品有三:上年、中年、下年。
上年者,二十、三十也;中年者,四十、五十也;下年者,六十、七十也。
上年者,早悟大道,識達玄微,體壯骨堅,筋全肉滿,從容履道,無不成功。
中年者,悟道已晚,筋肉、骨髓各有其半,處在進退,如日中功。
下年者,骨髓、筋脈十有二三,猶可補修,如日暮功矣。
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無可救之法,腦竭髓盡,萬關乾枯,神謝氣亡,屍行鬼步桑榆子曰:屍以喻無知,鬼以喻有知,而非人情者,行惟屍行,步惟鬼步,且行且步,運之者誰?則知元氣尚在,但以減耗降于涸矣。
若逢至人,或得大藥,譬持盈車之焦蓬,爇将爐之馀焰,亦可以緻其赫然而熾矣。
此言無可救者,隻謂氣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
若遇玄聖而救,則死生其肉骨,起仆荑枯,何為而不可!況彼尚為物也。
先賢上士,知風燭之倏忽,用攝志褫情,舍榮棄俗,奉身歸道,不與物傷。
道,氣也。
氣者,身之根也。
魚離水必死,人失道豈存?是以保生者,務修于氣,愛氣者,務保于精,精氣兩存,是名保真也。
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
上元丹田、腦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绛宮;下元丹田、氣海也,亦名精門。
三元之中,各有一神桑榆子曰:精化為氣,氣化而神集焉。
神,何物也?靈照之名也,知之則氣全,氣全則神全,若元氣充滿,百骸孔竅神必備矣。
必備者無他,氣至則神到。
今人有憂患動中,則知見因而暫虧,蓋氣權有不至者耳。
苟心冥氣和,其神豈獨三元之中而已哉。
精者,身之根;根者,氣之位。
精全則氣全,精洩則氣洩,氣洩則神乘而去之,唯精與氣須全。
《黃庭經》雲: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靈神泣。
但當吸氣錄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
若當決海百渎傾,葉去樹枯失青青。
故先覺至于道者,莫不因愛氣保精而能全也。
夫服氣本名胎息。
胎息者,如嬰兒在腹中,十個月不食,而能長養成就,為新受正氣,無思無念,汛然凝寂,受元氣變化,關節、髒腑皆自然而成,豈有傳保之流饑渴之備耶!及出母腹,即吸納外氣而有啼哭之聲,即乾、濕、饑、飽似有所念,即失元氣。
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内氣,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桑榆子曰:此言失元氣者,非也。
苟納外炁便失元氣,即世間無複有生人矣。
《法華經》雲:須行住坐卧,身心不亂者,亦言炁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炁正。
今人所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不由心,心之動息,莫不是炁,炁感意,意從心,心和則炁全,炁全則身全,炁滅則神滅,神滅則為委土矣。
故醫家先診脈者,則候五髒、四時之氣,察諸病源,始尋方藥,人但能察得氣,候口鼻取舍,斯須不忘,自然五髒和,而脈調氣順也。
夫人與天地合體,陰陽混氣,皮膚、骨髓、髒腑及榮衛、呼吸進退、寒暑變異,莫不均乎二儀,應乎五行也。
是知天地否泰,陰陽之氣亂焉。
髒腑不調,經脈之候病焉。
因外所中者,百病起于風;因内所緻者,起于氣為百病。
故曰:恬憺淡虛無,真炁從之;精神内守,病從安來。
信哉!是故須知形神之理,養而全之;須審内外之病,慎而修之。
歧伯高曰:食氣者,則靈而壽延,食谷者,多智而限命。
凡服氣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則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神備于兆身,化為真仙,号為真人矣。
是以意在玄微,理生可測。
修真之人,又有三等,任時分理,其狀不一。
上等之士,本性虛閑,用志清雅,發言合道,履行無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資,以石投水,無所比之也;中等之人,或身居榮錄,或地勢高遠,或巨葉厚姻,或有名有望,遲疑進退,倏忽虛捐,聞道即寤寐不安,思名則終朝不息,兩心交戰,勝者即全,逡巡之間,十失六七矣;中等已降,二時既過,蹉跎暮年,筋力衰微,心神已喪,雖食厚祿,白日将傾,追念噬臍,方即正路,此時若能精心勵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此皆先賢所悲,表示于後,幸察根柢,生實信心。
---------------------------------------- ◎赤松子服氣經序 序曰:天道悠長,萬品不齊;人生為貴,陰陽同階。
天道坦坦,修之不迷,世何颛愚,相随徘徊,生不及踵,性命殒頹,存亡相感,哭泣悲哀,何不服氣,與仙同栖。
經曰:福莫尚生,禍莫大死。
子欲長生,腸中當清,長生不死,腸中無滓。
生則升仙,死化為鬼,仙升太清,死歸土底。
是以食谷者智;食炁者神。
故曰,休糧絕食為生道,陰陽還精為重寶,能常行之永壽考,何為恣欲自使老,千金送葬無億兆,悲呼哭泣自懊惱,豈若無為服氣好,修之不釋升天浩。
然小人居世,狂愚急急,求榮愛寶,貪名好色,疲勞精神,破散氣力,雖獲富貴,兇命居側,命若朝露,間不容息,不能知之,服氣不食為道也。
---------------------------------------- ◎神仙絕谷食氣經 經曰:夫欲學道神仙食氣之法,常以春二月、三月九日、十八日、二十七日,若甲辰、乙巳、丙辰、丁巳王相成滿日,可行氣也。
夫欲行氣,起精室于山林之中,隐靜之處,必近甘泉東流之水,向陽之地,沐浴蘭湯,以丹書玉房為丹田,方一寸玉房在下三寸是也。
精念玉房,内視中丹田,内炁緻之于下丹田。
又先去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