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
關燈
小
中
大
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十年道成。
位居真人,變化自由,即靈官、玉女而侍焉。
---------------------------------------- ◎胎息根旨要訣 古修胎息者,尋其所着,皆未達于玄門,據其文字所陳,悉皆互有得失。
或雲:無氣是胎,閉氣不喘是息。
各執一門,未有所趣,迷誤後學,疑惑益滋,而修生之人,性命已殆,足可悲哉!餘今所得,實為簡易,将來學人,保而深惜。
夫雲服氣,即胎息之妙用也。
切在分析内、外氣,及在髒腑之氣,統一身之所生,不可得而知也。
此氣須日日生之。
凡粗氣在榮衛之中,為喘鳴之氣。
氣本粗者命促,氣本細者命長。
衆氣在髒腑之内,為運動之氣。
此兩者并非修服之氣。
其胎息者,是天地陰陽二氣,初結精之氣,氣結而為形,形既成立,則精氣光凝為雙瞳子。
雙瞳子者,即父之精氣,号為純陽之精,故能鑒視萬物。
又受母之陰氣,而成玄牝者,即口鼻也。
是知形為受氣之本,氣為成形之根,則此二氣為形之根蒂者也。
根蒂既成,則能随母呼吸,綿綿十月,胎體成而生,故修養者效之。
夫雲複其根本,此胎息之要也。
古皆雲:氣海者,為氣之根本。
此說非也。
為不知其所止,是以複之無益。
古仙皆口口相受,非着于文字之中,蓋欲贻其同志。
所謂根本者,正對臍第十九椎,兩脊相夾脊中空處,膀胱下近脊是也,名曰命蒂,亦曰命門,亦曰命根,亦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則長生氣之根本也。
今之所複其根本,修其所生,斯則形中母子,何不守之。
夫氣為母而神為子,氣則精液也。
氣無形質,随精液以上下,但先立形,則因形而住,氣為其母而子不舍母,則依母而住,神氣住形中,故能住世長生久視。
故修生之人,常令神與氣合,子母相守,自然玄牝無出入息也。
莊週雲:真人息以踵。
言其息深深也。
老子經雲:深根固蒂,是為複命。
此乃命門元氣根本之旨也。
将來君子,勿得輕洩耳。
---------------------------------------- ◎胎息雜訣 一經雲:但徐徐引氣出納,則元氣亦不出也,胎息者然。
内外之氣不雜,此名胎息。
然用功之人,閉固内氣訖,亦鼻中微微通氣往來,便令不至咽喉而返,氣則逆滿上沖,不可抑塞。
如此,即徐徐放令通暢,候氣調,即複閉之。
切在徐徐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極力抑忍,為之須臾,忽然自得調暢,内外泰矣此蓋關節開,毛竅通故也。
到此,即千息亦不倦矣。
又胎息之妙,切在無思無慮,體合自然,心如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脈暢,關節通矣。
若憂慮百端,起滅相繼,欲求至道,徒費艱勤,終無成功桑榆子曰:有苦惱之氣,有貪惡之氣,諸如此類,皆邪氣,橫中能為元氣之關防,亦猶小人當路,則君子無所逞其才也。
此道至微至妙,出塵之士,方可為之;未離名利之間,徒勞介意桑榆子曰:縱未出塵,但能使心不亂,不見可欲則可矣。
一經雲:咽氣滿訖,便閉氣存想,意如流水,前波已去,後浪續起。
凡胎息用功後,關節開通,毛發通暢,即依此,但鼻中微微引氣,想從四肢百脈孔出,往而不返也,後氣續到,但引之而不吐也。
切在于徐徐。
雖雲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
如此,内氣亦不下流散矣。
---------------------------------------- ◎尹真人服元氣術 夫人身中之元氣,常從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滿丹田,丹田滿即不饑渴,不饑渴蓋神人矣。
是故人之始胎,不飲不啄,不飲不啄,故無出入息,即元氣複,元氣複即長生之道機也。
所以然者,謂元氣在丹田中,諸髒不隔,週流和布,無所不通,以其外不入,内不出,全元氣,守真一,是謂内真之胎息也。
始生之後則飲食,飲食之後即腑髒實,腑髒實即諸髒相隔,諸髒相隔即丹田氣亡其本也。
居乎髒腑之上,行乎心胸之中,數寸往來,安得長久?是以未終其分,已有枯首蹇足、槁形喪氣之患,所以至人有已見乎,故複其氣,還其本,使得延年長生者也。
夫服元氣,先須澄其心,令無思無為,恬澹而已。
故知絕粒者,乃長生之
位居真人,變化自由,即靈官、玉女而侍焉。
---------------------------------------- ◎胎息根旨要訣 古修胎息者,尋其所着,皆未達于玄門,據其文字所陳,悉皆互有得失。
或雲:無氣是胎,閉氣不喘是息。
各執一門,未有所趣,迷誤後學,疑惑益滋,而修生之人,性命已殆,足可悲哉!餘今所得,實為簡易,将來學人,保而深惜。
夫雲服氣,即胎息之妙用也。
切在分析内、外氣,及在髒腑之氣,統一身之所生,不可得而知也。
此氣須日日生之。
凡粗氣在榮衛之中,為喘鳴之氣。
氣本粗者命促,氣本細者命長。
衆氣在髒腑之内,為運動之氣。
此兩者并非修服之氣。
其胎息者,是天地陰陽二氣,初結精之氣,氣結而為形,形既成立,則精氣光凝為雙瞳子。
雙瞳子者,即父之精氣,号為純陽之精,故能鑒視萬物。
又受母之陰氣,而成玄牝者,即口鼻也。
是知形為受氣之本,氣為成形之根,則此二氣為形之根蒂者也。
根蒂既成,則能随母呼吸,綿綿十月,胎體成而生,故修養者效之。
夫雲複其根本,此胎息之要也。
古皆雲:氣海者,為氣之根本。
此說非也。
為不知其所止,是以複之無益。
古仙皆口口相受,非着于文字之中,蓋欲贻其同志。
所謂根本者,正對臍第十九椎,兩脊相夾脊中空處,膀胱下近脊是也,名曰命蒂,亦曰命門,亦曰命根,亦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則長生氣之根本也。
今之所複其根本,修其所生,斯則形中母子,何不守之。
夫氣為母而神為子,氣則精液也。
氣無形質,随精液以上下,但先立形,則因形而住,氣為其母而子不舍母,則依母而住,神氣住形中,故能住世長生久視。
故修生之人,常令神與氣合,子母相守,自然玄牝無出入息也。
莊週雲:真人息以踵。
言其息深深也。
老子經雲:深根固蒂,是為複命。
此乃命門元氣根本之旨也。
将來君子,勿得輕洩耳。
---------------------------------------- ◎胎息雜訣 一經雲:但徐徐引氣出納,則元氣亦不出也,胎息者然。
内外之氣不雜,此名胎息。
然用功之人,閉固内氣訖,亦鼻中微微通氣往來,便令不至咽喉而返,氣則逆滿上沖,不可抑塞。
如此,即徐徐放令通暢,候氣調,即複閉之。
切在徐徐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極力抑忍,為之須臾,忽然自得調暢,内外泰矣此蓋關節開,毛竅通故也。
到此,即千息亦不倦矣。
又胎息之妙,切在無思無慮,體合自然,心如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脈暢,關節通矣。
若憂慮百端,起滅相繼,欲求至道,徒費艱勤,終無成功桑榆子曰:有苦惱之氣,有貪惡之氣,諸如此類,皆邪氣,橫中能為元氣之關防,亦猶小人當路,則君子無所逞其才也。
此道至微至妙,出塵之士,方可為之;未離名利之間,徒勞介意桑榆子曰:縱未出塵,但能使心不亂,不見可欲則可矣。
一經雲:咽氣滿訖,便閉氣存想,意如流水,前波已去,後浪續起。
凡胎息用功後,關節開通,毛發通暢,即依此,但鼻中微微引氣,想從四肢百脈孔出,往而不返也,後氣續到,但引之而不吐也。
切在于徐徐。
雖雲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
如此,内氣亦不下流散矣。
---------------------------------------- ◎尹真人服元氣術 夫人身中之元氣,常從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滿丹田,丹田滿即不饑渴,不饑渴蓋神人矣。
是故人之始胎,不飲不啄,不飲不啄,故無出入息,即元氣複,元氣複即長生之道機也。
所以然者,謂元氣在丹田中,諸髒不隔,週流和布,無所不通,以其外不入,内不出,全元氣,守真一,是謂内真之胎息也。
始生之後則飲食,飲食之後即腑髒實,腑髒實即諸髒相隔,諸髒相隔即丹田氣亡其本也。
居乎髒腑之上,行乎心胸之中,數寸往來,安得長久?是以未終其分,已有枯首蹇足、槁形喪氣之患,所以至人有已見乎,故複其氣,還其本,使得延年長生者也。
夫服元氣,先須澄其心,令無思無為,恬澹而已。
故知絕粒者,乃長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