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

關燈
長生久視,寒溫風濕不能傷,鬼神精魅不敢犯,五兵百蟲不敢害,憂悲喜怒不為累。

    常以六經訓俗,方士授術,此其真得道要矣。

     真人雲:聖人知元氣起于子,生于腎,胞于巳,胎于午,故存于心,息于火,養于未土,生于申金,沐浴于酉,冠帶于戌土,官榮于亥,帝王于子水,衰于土醜,病于木寅,死于震卯,墓于巽辰。

    墓即葬也,葬者藏也、歸者,終也。

    元氣,元始于水,歸終于風,藏風于土,是謂歸魂巽即風也,辰即土也,水之所流,歸于辰也,故雲地缺于東南,水流于巽戶。

    《列子》雲:海之表有大壑焉,号為尾闾,是大水洩去之所。

    人之元氣,亦有尾闾之壑,故象于水焉。

    是知土藏其風,風藏其土,土藏其水,水藏其土,土藏其火,火藏其土火所以墓在戌土,水所以墓在辰土也,土藏其木,木藏其土,土藏其金,金藏其土,木所以墓在未土,金所以墓在醜土,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歸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謂還元返本、歸根複命之道。

     《老子》雲: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是謂知常道之理,會可道之事,即知明白之路,達坦平之涯。

    故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謂公道。

    盜之公道,盜之天地,萬物無不通容。

     《陰符經》雲: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真人雲:知此道者,即識真水真火、真鉛真汞、真龍真虎、真牙真車、真金真石、真木真土、真丹真藥、真神真氣、真物真精、真客真主,既皆認得其真,然乃依師用師,依道用道,依術用術,依法用法,修之煉之,淘之汰之,研之精之,調之習之,仙人所以目八字妙門,一元真法,謂之“虛心實腹,饑氣渴津”八字是也。

    訣雲:常能虛寂一心,善亦不貯,豈況一塵穢惡!所謂靜心守一,除欲止亂,衆垢除,萬事畢,恒使腹中飽實,所謂腹中無滓穢,但有真精元氣,淘汰修煉不辍,自然開花結實矣。

    饑即吞氣,渴即咽津,不饑不渴即調習,使週流通暢,不滞不隔,蠢蠢陶陶,滔滔樂樂,不知天地大小,不知日月回轉,可以八百一十年為一大運耳。

     夫修煉法者,言調和神氣,使週流不竭絕于腎。

    腎乃命門,故曰命術也。

    神氣不竭,則身形長生,煉骨化形,遊于帝庭,位為真人,以養元氣,男女俱存。

    《經頌》雲:道以精為寶,寶持宜密秘,施人則生人,留己則生己,生己永度世,名籍存仙位,人生則陷身,身退功成遂。

    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棄捐不覺多,衰老而命墜。

    天地有陰陽,元氣人所貴,貴之合于道,但當慎無貴。

    夫能養其元,綿綿服其氣,轉轉還其精,沖融妙其粹。

     夫能服元氣者,不可與餌一葉一花、一草一木、靈芝金石之精滞,砂礫之滓穢,同日同年而語哉!《老子》雲:精者,血脈之川源,守骨之靈神,故重之以為寶;氣者,肌肉之雲氣,固形之真物,故重之以為生。

    人之一身,法象一國,神為君,精為臣,氣為民。

    民有德,可為尊,君有道,可以永久有天下。

    是以能養氣有功,可化為精;養精有德,可化為神;養神有道,可化為一身,永久有其生。

     《三一訣》雲:修煉元氣真神,三一存至者,即精化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化為真人,真人化為赤子。

    赤子乃真一也,一乃帝君也,能統一身,主三萬六千神。

    帝若在身,三萬六千神無不在也,故能舉其身遊帝庭。

     《天老十幹經》雲:食氣之道,氣為至寶,一歲至肌膚充榮,二歲至機關和良,三歲至骨節堅強,四歲至髓腦填塞填塞,滿塞也。

    天有四時,氣應四歲,食氣守一,功備四年,則神與形通。

    形能通神,如日明焉,不視而見形,不聽而聞聲,不行而能至,不見而知之,所謂形一神千,得稱為仙,形一神萬,得稱嬰兒,形一神萬八千,得稱真人,形一神三萬六千,得稱赤子,即真一帝君矣。

    與日月長生,天地齊齡,道之成矣。

     夫元氣有一,用則有二,用陽氣則能飛行自在,朝太清而遊五嶽;用陰氣即能住世長壽,适太陽而遊洞穴。

    是謂元氣一性,陰陽二體,一能生二,二能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若不得元氣,分陰陽之用,即萬物無由得生化成長。

    故神無元氣即不靈,道無元氣即不生,元氣無陰陽即不形。

    形須有氣,氣須有陰陽,陰陽須有精,精須有神,神須有道,道須有術,術須有法,法須有心,心須有一,一須有真,真須有至,至無至虛,至清至淨,至妙至明。

    至至相續,親親相授,授須其人,非道勿與。

     人能學道,是謂真學,學諸外事,是謂淫學,亦謂邪道。

    夫學道謂之内學,内學則身内心之事,名三丹田三元氣。

    一丹三神,一氣分六氣,陽則終九,陰則終六,陽九百六,天地之極,亦人之極,至此謂之還元返本。

    夫雲極者,元氣内藏,盡無出入之息,兼為有竅作出入息處,亦皆并無出入之息,此名得道,謂之至無也。

     《真經》曰:修煉元氣,至無出入息,是落籍逃丁之士,不為太陰所管,三官不錄,萬靈潛衛矣。

    夫稱混元者,氣也。

    週天之物,名之混元。

    混元之氣者,本由風也。

    風力最大,能載持天地三才五行,天地三才五行,不能大其風,風氣俱同一體,而能開花拆柳,結實成果,莫不由其四氣八風也。

     夫修心是三一之根,煉氣是榮道之樹,有心有氣,如留樹留根。

    根即心也,存心即存氣,存氣即存一。

    一即道也,存道即總存三萬六千神,而總息萬機。

    總息萬機,即無不為,而無不為,即至丹見矣。

    服至丹者,與天地齊年。

     何謂至丹?至丹即丹田真神,真一帝君存身為主,衆神存體,元氣不散,意絕淫蕩,氣遵禀其神,禁束其故氣,至無出入之息,能胎息者,命無傾矣。

    謂形留氣住,神運自然。

     羅公遠《三岑歌》雲:“樹衰培土,陽衰氣補,含育元氣,慎莫失度。

    ”注雲:無情莫若木,木至衰朽,即塵土培之,尚得再榮。

    又見以嫩枝接續老樹,亦得長生,卻為芳嫩。

    用意推理,陽衰氣補,固亦宜爾。

    衰陽以元氣補而不失,取其元氣津液返于身中,即顔複童矣。

    何況純全正氣未散,元和純一,遇之修煉,其功百倍!故學道切忌自己元氣流奔也。

     真人雲:夫修煉常須去鼻孔中毛,宣降五髒六腑谷滓穢濁,洗漱口齒,沐浴身體,誡過分酒,忌非适色。

    遇飲食先捧獻明堂前,心存祭祀三丹田、九一帝真、三萬六千神君。

    恒一其意,專調和神氣,本末來去,常令息勻,如此堅守,精氣得固,即學節氣。

    節氣時先閉口,默察外息從鼻中入,以意預料入息三分,而節其一分令住,入訖,即料出息三分,而節其一分,凡出入各節一分,如此不得斷絕。

    夫節氣之妙,要自己意中與鼻相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