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

關燈
井泉江河、洞湖池沼、陂澤溝壑,以宣吐其氣也;天有列宿星辰三百四十八座,亦天之精氣所結成,凝瑩以為星也。

    星者,體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錯峙,各有所屬,斯謂懸象矣或雲玄象,亦可兩存。

    夫日月徑週七百裡三十六分之一,其中地廣二百裡三十二分之一。

    日者,陽精之宗,積精成象,象成為禽,金雞、火鳥也,皆曰三足,表陽之類,其數奇;月者,陰精之宗,積精而成象,象成為獸,玉免、蟾蜍也,皆四足,表陰之類,其數偶。

    是故奇偶之數,陰陽之氣,不失光明,實由元氣之所生也。

     夫人之受天地元氣,始因父精母血,陰陽會合,上下和順,分神減氣,忘身遺體,然後我性随降,我命記生,綿綿十月之中人皆十月處于胞胎,解在卷末也,蠢蠢三時之内人雖十月胞胎,其實受孕三十八臘。

    一臘謂一七。

    日一變,凡三十八變,然後解胎求生。

    求生之時,四日之中,善慧聰明者,如在王室,受諸快樂,釋然而生,如從天降下,子母平善,無諸痛苦,親屬歡喜,鄰裡相慶;兇惡悖戾者,如在狴牢,受諸苦毒,二命各争,痛苦難忍,親族憂惶,鄰裡驚懼。

    凡在世人受孕日數,數則一定,善惡兩分,為人子者,安可悖亂五逆哉!今生子滿三十日,即相慶賀,謂之滿月,皆以此而習為俗矣。

    氣足形圓,百神俱備,如二儀分三才,體地法天,負陰抱陽,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時,既而産生,為赤子焉。

    夫至人含懷道德,沖泊情性,抱一守虛,澹寂無事,體合虛空,意栖胎息,故曰合德之厚,比于赤子。

    赤子之心,與至人同心,内為道德之所保,外為神明之所護,比若慈母之于赤子也。

    夫赤子以全和為心,聖人以全德為心,外無分别之意,内無害物之心。

    赤子以全和,故能拳手執握,自能牢固,所謂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歊作,精之至;終日号而不嗄,和之至。

    執牢實者,其由元氣充壯,緻骨弱筋柔。

    未知陰陽配合,而含氣之源動作者,由精氣純粹之所然也。

    陰為雌牝,陽為雄牡,歊謂氣命之源。

    氣命之源,則元氣之根本也。

    言赤子心無情欲,意無辨認,雖有歊作,且不被外欲牽挽,終無畎浍尾闾之虞,其氣真精,往還溯流,自然自在,任運任真而已,故曰精之至也。

    終日号啼,而聲不嘶嗄者,亦純和之至也,故曰和之至也。

    嗄者,聲物之破也。

    赤子以元氣内充,真精存固,全和之至,乃不破散也。

     《上清洞真品》雲: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氣,為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

    天氣減耗,神将散也;地氣減耗,形将病也;元氣減耗,命将竭也。

    故帝一回風之道,溯流百脈,上補泥丸,下壯元氣。

    腦實則神全,神全則氣全,氣全則形全,形全則百關調于内,八邪消于外。

    元氣實則髓凝為骨,腸化為筋,其由純粹真精,元神元氣,不離身形,故能長生矣。

     秦少齊《議黃帝難經》雲:男子生于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于申,申為金,陰也。

    元氣起于子,乃人命之所生于此也。

    男從子左行三十,女從子右行二十,俱至于已,為夫妻懷妊,受胎氣于此也。

    男從巳左行十至寅,女從巳右行十至申,俱為十月受氣,氣足形圓,寅申乃男女所生于此也。

    從寅左行三十至未,未謂小吉,男行年所至也;從申右行二十至醜,醜謂大吉,女行年所至也。

    然乃許男婚而女娉矣。

    如是永久焉,則元氣無所複,精氣無所散,故緻長生也。

    夫天地元氣既起于子之位,屬水,水之卦為坎,主北方恒,嶽冀州之分野,人之元氣亦同于天地,在人之身生于腎也。

    人之元氣,得自然寂靜之妙,抱清虛玄妙之體,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是謂衆妙之門,乃元氣玄妙之路也。

    故玄妙曰神,神之靈者曰道,道生自然之體,故能長生。

    生命之根,元氣是矣。

     夫腎者神之室,神若無室,神乃不安,室若無神,人豈能健!室既固矣,乃神安居。

    則變凡成聖,神自通靈。

    神乃愛生而室不能固,緻使神不得安居,室屋于是空廢,遂投于死地矣。

    若人自以其妙于運動,勤于修進,令内清外靜,絕諸染污,則大壯營室,神魂安居。

    神之與祇,恒為營衛,身之與神,兩相愛護,所謂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

    身神相須,窮于無窮也。

     夫元氣者,乃生氣之源,則腎間動氣是也。

    此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聖人喻引樹為證也。

    此氣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絕,則髒腑筋脈如枝葉,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問:何謂腎間動氣?答曰:右腎謂之命門,命門之氣,動出其間,間由中也,動由生也,乃元氣之系也,精神之舍也。

    以命門有真精之神,善能固守,守禦之至,邪氣不得妄入,故名守邪之神矣。

    若不守邪,邪遂得入,入即人當死也。

    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氣屬陽,陽為榮,以血脈屬陰,陰為衛,榮衛常流,所以常生也。

    亦曰榮衛,榮衛即榮華氣脈,如樹木芳榮也。

    榮衛髒腑,愛護神氣,得以經營,保于生路。

    又雲: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晝行于身,夜行于藏,一百刻五十週,至平旦大會,兩手寸關尺,陰陽相貫常流,如循其環,終始不絕。

    絕則人死,流即人生,故當運用調理,愛惜保重,使榮衛週流,神氣不竭,可與天地同壽矣。

     夫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人亦法之,号為三焦三丹田,以養身形,以生神氣。

    有三位而無正藏,寄在一身,主司三務。

    上焦法天元,号上丹田也,其分野自胃口之上,心下鬲已上至泥丸,上丹田之位受天元陽炁,治于亶中,亶中穴在胸,主溫于皮膚肌肉之間,若霧露之溉焉;中焦法地元,号中丹田也,其分野自心下鬲至臍,中丹田之位受地元陰炁,治于胃管,胃管穴在心下,主腐谷熟水,變化胃中水谷之味,出血以營髒腑身形,如地氣之蒸焉;下焦法水元,号下丹田也。

    其分野自臍中下膀胱囊及漏泉,下丹田之位受水元陽氣,治于氣海在臍下一寸,府于氣街者,氣之道路也。

    三焦都是行氣之主,故府于氣街,街,乃四通八達之大道也。

    下焦主運行氣血,流通經脈,聚神集精,動靜陰陽,如水流就濕濕即源,濕言水行赴下也,澆注以時,雲氣上騰,降而雨焉。

     《仙經》雲:我命在我,保精受氣,壽無極也。

    又雲: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心靜默,可以長生。

    生命之根本,決在此道,雖能呼吸導引,修福修業,習學萬法,得服大藥,而不知元氣之道者,如樹但有繁枝茂葉,而無根荄,豈能久活耶?若以長夜聲色之樂,嗜欲之歡,非不厚矣,卒逢夭逝之悲,永捐泉垅之痛,是則為薄亦已甚矣。

    若以積年終日,勤苦修煉,受延齡之方,依玉經之法,遵火食之禁,知元氣之旨,拘魂制魄,留胎止精,此非不薄矣,卒逢長久之壽,永住雲霄之境,是則為厚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