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令外邪來幹。
急急如律令。
次存心肺氣作圓光寶蓋蓋頭,訖,次握固冥目,念敕身祝曰: 謹敕身中五體真官、五髒六腑、九宮、十二宮室,四肢五體、筋骨髓腦、肌膚血脈、孔竅榮衛、一百八十關房、三百六十骨節、一千二百形影、一萬二千精光、三萬六千神氣,左三魂幽精、爽靈、胎光,各守本宮,右七魄衛從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青龍扶迎,白虎扶送,硃雀導前持幡幢,玄武從後司鐘鼓。
臣身不受邪,肝不受病,肺不受奸,腎不受甘,脾不受化,膽不受怖,胃不受穢,心不受觸,神氣汾溢,吏兵神将侍衛側立。
急急如律令!” 次叩齒五通,念五髒神名。
先存肺神,着白衣冠,在肺,肺神皓華,字虛成三呼;次存心神,着赤衣冠,在心中,心神丹元,字守靈三呼;次存肝神,着青衣冠,在肝中,肝神龍煙,字含明;次存膽神龍曜,字威明;次存脾神常在,字魂庭;次存腎神玄冥,字育嬰。
又瞑目内視,五髒分明,了見肝中童子着青衣冠,口吐青氣,從左脅出,化為青龍;次存肺中童子着白衣冠,口吐白氣,從右脅出,化為白虎;次存心中童子着硃衣冠,口吐赤氣,從心中出,化為硃雀;次存兩腎中童子着黑衣冠,坐兩腎上,口吐黑氣,從腎中出,化為玄武;次存頭巾七星,下坐青黃白三色雲上,七星在頭,下有金光蓋頂,一身并作黃金色,面是金容;次存肺中白氣,右出繞頂,有圓光。
左右日月在眼前,洞煥一室,吏兵玉女,執節持幢,捧香獻花,遍滿前後。
心常念飛仙,同升金阙帝前,永為帝臣。
---------------------------------------- ◎受生天魂法 夫人受生于天魂,經成于元靈,轉輪于九氣,挺命于太一,阙開三道,積神幽宮,所生玄液七纏,流津敷澤,日月映其六虛,口耳運其神氣,雲行雨施,德拟天地。
胞胎内匝,五因來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
故五因者,是五神也;三道者,是三真也。
天尊言曰:氣氣相續,種種生綠,善惡禍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
心則神也,形非我有。
我所以得生者,從虛無自然中來,因緣寄胎,受化而生。
我受胎父母,亦非始生主父母也。
真父母貴重尊高無上,今所生父母以我寄備因緣,禀受育養之恩,故以禮報而稱為父母焉。
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為屋宅,因之為營,以舍我也。
附之以為形,示之以有無,故得道者無複有形也。
及無身,神一也,身并一則為真身,歸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
凡人不知存神,動止任意,意愚事僻,神散形枯;仙真聖人守神無替,常存自身,名在左契。
志學之士當知人身之中自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陰陽配合,共輔護識神、五行相王之君,週衛體内一千二百形影、一萬二千精光,備守體外,日日存之,時時相續,念念不忘,長生不死。
不能常存,八節勿替,念身神,康強無病。
病,三呼之,常衛子身。
欲卧之時,左手撫心,右手撫臍,各二七,陰祝曰: 欲具身神,從頭起,經曆四肢,至踝子,祝竟,存之。
委悉乃眠,必得吉夢,彷佛見神。
若有罪過,應緻災厄,神來語人,或示形象,寄托物類,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兇善惡,了然知之,避禍就福,所向諧也。
三魂: 第一胎光 第二爽靈 第三幽精 ---------------------------------------- ◎精神 精神者,君臣也《玉清秘錄》雲:夫神者君也,氣者人也,心神動則精搖,精搖則使形不安,若三事各令清淨無為,則萬事自安也。
又曰:夫修身之道,乃國之寶也。
然一身之根有三:一為神,二為精,三為氣。
此三者,本天地人之氣也,神者受于天精,天精者受于地氣,地氣者受于中和,相為共成一道也。
故神者乃乘氣而行,氣者神之■也,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為理。
故人欲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
精轉為神,神生于明夫氣生于精,精生于神,神生于明,故人生本于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于明。
是故不欲老者,當念守其氣,含精神也,令不出其形,合而為一也。
即綝綝自見,身益輕,意益精也,此神光欲生也,心中大安,欣然若喜也。
但宜閉目而卧,着志意于身内,身意不出,則身煉形變也。
如此,則理身巳得也,太平自應矣。
神哉,此道也。
内已緻壽,外以安理,不用筋力,自然緻也。
神智之泉夫神智之泉也,神清則智明。
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平。
人莫鑒于流
急急如律令。
次存心肺氣作圓光寶蓋蓋頭,訖,次握固冥目,念敕身祝曰: 謹敕身中五體真官、五髒六腑、九宮、十二宮室,四肢五體、筋骨髓腦、肌膚血脈、孔竅榮衛、一百八十關房、三百六十骨節、一千二百形影、一萬二千精光、三萬六千神氣,左三魂幽精、爽靈、胎光,各守本宮,右七魄衛從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青龍扶迎,白虎扶送,硃雀導前持幡幢,玄武從後司鐘鼓。
臣身不受邪,肝不受病,肺不受奸,腎不受甘,脾不受化,膽不受怖,胃不受穢,心不受觸,神氣汾溢,吏兵神将侍衛側立。
急急如律令!” 次叩齒五通,念五髒神名。
先存肺神,着白衣冠,在肺,肺神皓華,字虛成三呼;次存心神,着赤衣冠,在心中,心神丹元,字守靈三呼;次存肝神,着青衣冠,在肝中,肝神龍煙,字含明;次存膽神龍曜,字威明;次存脾神常在,字魂庭;次存腎神玄冥,字育嬰。
又瞑目内視,五髒分明,了見肝中童子着青衣冠,口吐青氣,從左脅出,化為青龍;次存肺中童子着白衣冠,口吐白氣,從右脅出,化為白虎;次存心中童子着硃衣冠,口吐赤氣,從心中出,化為硃雀;次存兩腎中童子着黑衣冠,坐兩腎上,口吐黑氣,從腎中出,化為玄武;次存頭巾七星,下坐青黃白三色雲上,七星在頭,下有金光蓋頂,一身并作黃金色,面是金容;次存肺中白氣,右出繞頂,有圓光。
左右日月在眼前,洞煥一室,吏兵玉女,執節持幢,捧香獻花,遍滿前後。
心常念飛仙,同升金阙帝前,永為帝臣。
---------------------------------------- ◎受生天魂法 夫人受生于天魂,經成于元靈,轉輪于九氣,挺命于太一,阙開三道,積神幽宮,所生玄液七纏,流津敷澤,日月映其六虛,口耳運其神氣,雲行雨施,德拟天地。
胞胎内匝,五因來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
故五因者,是五神也;三道者,是三真也。
天尊言曰:氣氣相續,種種生綠,善惡禍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
心則神也,形非我有。
我所以得生者,從虛無自然中來,因緣寄胎,受化而生。
我受胎父母,亦非始生主父母也。
真父母貴重尊高無上,今所生父母以我寄備因緣,禀受育養之恩,故以禮報而稱為父母焉。
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為屋宅,因之為營,以舍我也。
附之以為形,示之以有無,故得道者無複有形也。
及無身,神一也,身并一則為真身,歸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
凡人不知存神,動止任意,意愚事僻,神散形枯;仙真聖人守神無替,常存自身,名在左契。
志學之士當知人身之中自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陰陽配合,共輔護識神、五行相王之君,週衛體内一千二百形影、一萬二千精光,備守體外,日日存之,時時相續,念念不忘,長生不死。
不能常存,八節勿替,念身神,康強無病。
病,三呼之,常衛子身。
欲卧之時,左手撫心,右手撫臍,各二七,陰祝曰: 欲具身神,從頭起,經曆四肢,至踝子,祝竟,存之。
委悉乃眠,必得吉夢,彷佛見神。
若有罪過,應緻災厄,神來語人,或示形象,寄托物類,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兇善惡,了然知之,避禍就福,所向諧也。
三魂: 第一胎光 第二爽靈 第三幽精 ---------------------------------------- ◎精神 精神者,君臣也《玉清秘錄》雲:夫神者君也,氣者人也,心神動則精搖,精搖則使形不安,若三事各令清淨無為,則萬事自安也。
又曰:夫修身之道,乃國之寶也。
然一身之根有三:一為神,二為精,三為氣。
此三者,本天地人之氣也,神者受于天精,天精者受于地氣,地氣者受于中和,相為共成一道也。
故神者乃乘氣而行,氣者神之■也,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為理。
故人欲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
精轉為神,神生于明夫氣生于精,精生于神,神生于明,故人生本于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于明。
是故不欲老者,當念守其氣,含精神也,令不出其形,合而為一也。
即綝綝自見,身益輕,意益精也,此神光欲生也,心中大安,欣然若喜也。
但宜閉目而卧,着志意于身内,身意不出,則身煉形變也。
如此,則理身巳得也,太平自應矣。
神哉,此道也。
内已緻壽,外以安理,不用筋力,自然緻也。
神智之泉夫神智之泉也,神清則智明。
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即心平。
人莫鑒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