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
關燈
小
中
大
◎思神訣
夫道者,有形之父母也,寂然不動,至虛無也;感而遂通,至神明也;視之不見,無形容也;聽之不聞,無音聲也。
故無形無名,言象莫能得也;有情有信,變化有以生也。
生之來神,氣聚也;身之有陰,陽結也。
兩儀以分,萬象以成也;天地回薄,日月以明也。
莫不由至道神用,而元一以靈。
且人為物靈,貌為事真,智慮純白,耳目澄清,外週六氣,内運五行,形自寂寞,神生窅冥。
然則至道無形,應生元氣,謂之一也;一之所剖,分為三也。
三者,清、濁、和,結為天、地、人也曰三元,上、中、下也;在天為三光,日、月、星也;在地為三寶,金、玉、珠也;在人為三生,耳、目、心也;在道為三氣;玄、元、始也;又為三天,清微、禹馀、大赤也;複為三境,玉清、上清、太清也。
又曰:清氣上浮為天,濁氣下凝為地,和氣中結為人。
夫天陽地陰,陰陽變化而成五行,謂木、火、金、水、土也;亦曰五氣,謂九、三、七、五、一也;在天為五星,謂歲、熒、白、辰、鎮也;在地為五嶽,謂岱、衡、華、恒、嵩也;在人為五髒,謂肝、心、肺、腎、脾也;又為五色,青、赤、白、黑、黃也;又為五音,角、徵、商、羽、宮也;又為五味,酸、苦、辛、鹹、甘也;又為五德,仁、義、禮、智、信也。
總之為三五,行導布化,生成萬物也。
各有神明,即天地之至用也,而天以之動,地以之靜,人以之生,皆賴其神明也。
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天,天皆有天尊、太上、天帝、天師也;地有三十六重地,地皆有土皇、将軍、金剛、神王、靈官也;人有三宮、五神、三魂、七魄也。
天地各有神仙吏兵不可稱計,且神明變化皎在目前,愚者莫知。
隐顯無方,運轉難識,輔物立象,靈用在焉。
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是也。
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謂之神明。
人則左目為日,右目為月,目者神明之堂也。
故神明所托,依于日月,隐于陰陽。
且日出于卯,陽也;月出于酉,陰也;三變成德。
日初變于卯,其數六,以五乘之,五六三十也;中變于辰,其數五,五五二十五;終變于巳,其數四,四五二十也,故上仙七十五将軍陽神也。
月初變于酉,其數六,五六三十也;中變于戌,其數五,五五二十五也;後變于亥,其數四,四五二十也。
故上靈七十五将軍陰神也。
三元五德,合數為八,各有上仙上靈陰陽二官,合為一千二百也;三元各八,為三千六百也;而陰陽皆五,合為三萬六千也。
其萬八千陽,陽為外景、為外神也;其萬八千陰,陰為内景、為内神也。
而内由外發,陰以陽明,所以一身有一萬八千神曰本分神也,一萬八千神曰影照神也。
無陽也,陰不能成;無陰也,陽不能生。
是以陰以陽成,陽以陰生,亦内由外明,外由内清,清明相得,而後生成也。
所謂神明者,由神故明也。
故三光在天而萬物彰,百神在己而五氣昌,其耳目适用,氣力體康,是其神也。
天寶之以緻浮,地秘之以緻安,五嶽享之而安鎮,一人則之而太平。
人身上部八景,以應于天;下部八景,以應于地;中部八景,以應于空。
三部八景七十二神,景皆有五,三萬六千,與天地合,有一十萬八千。
自此以往,雖神不極,由斯數矣。
則三洞諸經神仙,将吏侍奉靈官,高下品格,未有不因茲始也。
既知其數,當識其方,既識其方,須知表裡,表裡既見,陰陽審焉。
内外不同,左右亦别,而象分五色,位列四方,男女可以陰陽求,文武可以剛柔取。
凡諸存念,身為之主,身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神、百神、三萬六千神,皆在于心也。
心正則神正,心邪則神邪,邪之與正,由悟不悟,悟則入正,迷則歸邪,悟者由得其門,迷者由失其路,則沉淪黑夜,處至暗冥室。
學道之士宜詳究之,始乎數息曆藏,終乎常住湛寂,誠在爾心矣。
---------------------------------------- ◎存身神法 面東坐,叩齒三十六通,每九下一咽液。
而祝曰: 玉清高上,九天九靈,化為玄玄,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開神明,服食日精,金華充盈。
便咽液,想喉中有赤身童子,仰頭開口承液,下入胃中。
畢,又存四神:想肺中童子着白衣冠,口吐白氣于右,變作白虎;次想肝中童子着青衣冠,口吐赤氣于左,變作青龍;次想心中童子着赤衣冠,口吐赤氣于前,化為硃雀;次想腎中童子着黑衣冠,口吐黑氣于後,化為玄武。
祝曰: 青龍孟章甲寅,白虎監兵甲申,硃雀陵光甲午,玄武執明甲子,四曾前後圍繞,勿
故無形無名,言象莫能得也;有情有信,變化有以生也。
生之來神,氣聚也;身之有陰,陽結也。
兩儀以分,萬象以成也;天地回薄,日月以明也。
莫不由至道神用,而元一以靈。
且人為物靈,貌為事真,智慮純白,耳目澄清,外週六氣,内運五行,形自寂寞,神生窅冥。
然則至道無形,應生元氣,謂之一也;一之所剖,分為三也。
三者,清、濁、和,結為天、地、人也曰三元,上、中、下也;在天為三光,日、月、星也;在地為三寶,金、玉、珠也;在人為三生,耳、目、心也;在道為三氣;玄、元、始也;又為三天,清微、禹馀、大赤也;複為三境,玉清、上清、太清也。
又曰:清氣上浮為天,濁氣下凝為地,和氣中結為人。
夫天陽地陰,陰陽變化而成五行,謂木、火、金、水、土也;亦曰五氣,謂九、三、七、五、一也;在天為五星,謂歲、熒、白、辰、鎮也;在地為五嶽,謂岱、衡、華、恒、嵩也;在人為五髒,謂肝、心、肺、腎、脾也;又為五色,青、赤、白、黑、黃也;又為五音,角、徵、商、羽、宮也;又為五味,酸、苦、辛、鹹、甘也;又為五德,仁、義、禮、智、信也。
總之為三五,行導布化,生成萬物也。
各有神明,即天地之至用也,而天以之動,地以之靜,人以之生,皆賴其神明也。
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天,天皆有天尊、太上、天帝、天師也;地有三十六重地,地皆有土皇、将軍、金剛、神王、靈官也;人有三宮、五神、三魂、七魄也。
天地各有神仙吏兵不可稱計,且神明變化皎在目前,愚者莫知。
隐顯無方,運轉難識,輔物立象,靈用在焉。
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是也。
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謂之神明。
人則左目為日,右目為月,目者神明之堂也。
故神明所托,依于日月,隐于陰陽。
且日出于卯,陽也;月出于酉,陰也;三變成德。
日初變于卯,其數六,以五乘之,五六三十也;中變于辰,其數五,五五二十五;終變于巳,其數四,四五二十也,故上仙七十五将軍陽神也。
月初變于酉,其數六,五六三十也;中變于戌,其數五,五五二十五也;後變于亥,其數四,四五二十也。
故上靈七十五将軍陰神也。
三元五德,合數為八,各有上仙上靈陰陽二官,合為一千二百也;三元各八,為三千六百也;而陰陽皆五,合為三萬六千也。
其萬八千陽,陽為外景、為外神也;其萬八千陰,陰為内景、為内神也。
而内由外發,陰以陽明,所以一身有一萬八千神曰本分神也,一萬八千神曰影照神也。
無陽也,陰不能成;無陰也,陽不能生。
是以陰以陽成,陽以陰生,亦内由外明,外由内清,清明相得,而後生成也。
所謂神明者,由神故明也。
故三光在天而萬物彰,百神在己而五氣昌,其耳目适用,氣力體康,是其神也。
天寶之以緻浮,地秘之以緻安,五嶽享之而安鎮,一人則之而太平。
人身上部八景,以應于天;下部八景,以應于地;中部八景,以應于空。
三部八景七十二神,景皆有五,三萬六千,與天地合,有一十萬八千。
自此以往,雖神不極,由斯數矣。
則三洞諸經神仙,将吏侍奉靈官,高下品格,未有不因茲始也。
既知其數,當識其方,既識其方,須知表裡,表裡既見,陰陽審焉。
内外不同,左右亦别,而象分五色,位列四方,男女可以陰陽求,文武可以剛柔取。
凡諸存念,身為之主,身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神、百神、三萬六千神,皆在于心也。
心正則神正,心邪則神邪,邪之與正,由悟不悟,悟則入正,迷則歸邪,悟者由得其門,迷者由失其路,則沉淪黑夜,處至暗冥室。
學道之士宜詳究之,始乎數息曆藏,終乎常住湛寂,誠在爾心矣。
---------------------------------------- ◎存身神法 面東坐,叩齒三十六通,每九下一咽液。
而祝曰: 玉清高上,九天九靈,化為玄玄,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開神明,服食日精,金華充盈。
便咽液,想喉中有赤身童子,仰頭開口承液,下入胃中。
畢,又存四神:想肺中童子着白衣冠,口吐白氣于右,變作白虎;次想肝中童子着青衣冠,口吐赤氣于左,變作青龍;次想心中童子着赤衣冠,口吐赤氣于前,化為硃雀;次想腎中童子着黑衣冠,口吐黑氣于後,化為玄武。
祝曰: 青龍孟章甲寅,白虎監兵甲申,硃雀陵光甲午,玄武執明甲子,四曾前後圍繞,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