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浴日補天片言格主 移花接木一語立君

關燈
話說穆宗見皇後嬌豔婉淑,愉快得不可言喻,一宿無話。

     次日黎明,率同皇後到東西兩宮請安。

    西太後面谕:“今兒是好日子,鳳秀家的孩子我已交代過,叫他家今兒送進來呢!” 穆宗應了兩個是,退了下來。

    這日冊封鳳秀女為妃,兩宮太後隆恩懿旨,賞号慧妃。

    在慈禧後原是把移花接木手段,間斷他新婚恩愛,不意穆宗竟是個多情帝主,跟皇後缱绻纏綿,依然難分難解。

    慈禧後很是不悅,面谕穆宗道:“慧妃賢明,宜加眷遇,皇後年輕,未娴禮節,中宮可以少去去!” 穆宗嘴裡應着,心中頗不以為,花前缱绻,月下溫存,在所不免。

    慈禧後聞知,沒好氣。

    不意雪上加霜,慈安太後忽又發起歸政的念頭來,笑向慈禧後道:“尋常人家,兒子娶了媳婦,成了家,做婆婆的也要脫家呢!咱們連頭合尾,管了十二年了,每日裡提心吊膽,虧得祖宗默佑,不曾有亂子鬧出來。

    這副重擔子,現在我可不願意再挑了,跟你商量,擇一個日子,歸給皇帝管理了。

    你看如何?” 慈禧後道:“論理原是不錯的,可惜皇帝年紀太輕,閱曆太淺,咱們放了手,萬一輕舉妄動的幹壞了,倒又對不起天地祖宗了。

    ” 慈安後道:“皇帝已經大婚,究竟不是小孩子了。

    奕訢、李鴻藻都在軍機上辦事,一個是親叔子,一個是師傅,果然舉動輕妄,他們總也谏阻。

    再者,咱們雖是不問事,監察教訓,原是不能少的。

    ” 慈禧後聽了這正大堂皇的議論,沒有回駁,隻得勉強答應。

     次日,降下懿旨,定于明年正月,舉行皇帝親政典禮。

    聖天子洪福如天,此旨才一頒布,恰又生起一件天大喜事來。

    雲南回酋杜文秀,霸有五十三城,造禁城,拟王制,雄踞大理,虎視南中,已經十有八載。

    他的國界,西及四川,東至貴州,兵多将廣,聲勢很是不校朝廷遣将調兵,征讨了好多回,何曾得着便宜!自從那年專任了岑毓英後,得寸進尺,日異月新,雖未必馬到成功,倒也能旗開得勝。

    曲靖、澄江、臨安、趙州、蒙北逐漸收複。

    進軍大理,不分晝夜,百道圍攻。

    到這年十二月,用滾地龍老法,轟破外城,官兵一擁而入。

    文秀自知必亡,把子女托給了大司衡楊榮、大經略蔡廷棟,自己與愛妾數人,團坐一室,慷慨悲歌,服毒自盡。

    他的臣下,趁他沒有氣絕,棄之出城投降。

    岑毓英乘勢進兵,一舜間,三重堅城盡破,縱兵大掠。

    降人數萬,都被大軍掘了大坑活活埋死。

    楊榮、蔡廷棟等盡被斬掉。

    隻文秀之妻何氏女秋娘逃出覆巢,含辛茹痛,立志報仇。

    不意事機不順,零落天涯,竟至抱恨以沒。

    秋娘曾有一函書信,緻給她情人,辭旨異常哀豔。

    其辭道:妾家亡國破之人也。

    先君子早年,恫于滿人之虐,因衆志,倡義旗,保固一方,以待清宴。

    外抗邊夷,内靜狂寇,比于窦融、張軌,豈遑多讓!妾生長深宮,略谙詩禮,亦俨然金枝玉葉也。

    昊天不吊,苗賊助兇,四十萬人,一齊解甲。

    先君既抱恨泉路,弱女遂零落天涯。

    嗟乎!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所含辛茹痛,苟且偷生者,希冀手屠苗賊之脰,以複不共之仇也。

     不意薄命人命薄于紙,輾轉風塵,所遭辄不如意。

    豈以平生志節猶存,未甘屈之下故耶?秣陵倉猝,滬渎流離,蹉跎之痛,遂及老母間關來粵,乃複逢君,欲述苦情,難于傾吐。

    略昔一夕話、君憶之否?蓋改弦易轍之志、于此決矣。

    果也雛兒淺躁,入我彀中,不幸诟起禧閨,事機不遂,老賊狡猾,遂動猜疑。

     記先君子方盛之時,苗賊親來納款,當時妾侍于側,賊遽以秦箫為請。

    先君愛妾,不欲委之虎口,以少長相遠為詞,彼乃憤怒,中夜斬關而去。

    釁起于妾,遂緻覆祀滅宗。

    嗟乎!此恥則西江不濯;此恨則萬世不複。

    哀哉!天下丈夫,惟君尚能垂憐薄命,用敢略述腹心,使君知區區清白身,非甘心作河間婦者也。

    計書達時,妾魂當散為輕塵,魄當淹為蟲沙久矣。

    天長地久,蒙恥飲恨,痛如之何!魂與筆銷,無多贅述。

     這都是後話。

     當下全滇底定,捷報到京,兩宮太後異常欣悅。

    此時已經臘盡春初,轉眼新年。

    兩太後撤簾,穆宗舉行親政典禮,加上皇太後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