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一 【宋紀一百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過椎剝州縣,朘削裡闾,就使韓、白複生,桑、孔繼出,能為陛下強兵理财,何補治亂安危之數!況議論紛然,賢者不肯苟容而去,不肖者反因是以媒其身。
此君子、小人進退機括所系,何不思之甚也!聞之道路,德音每下,昆蟲、草木,鹹被潤澤,恩獨不及一朽胔;威斷一出,公卿大夫,莫敢後先,令獨不行于一老媪;大小之臣,積勞受爵,皆得以延于世,而國儲君副,社稷所賴以靈長,獨不早計而預定。
何耶?又疏乞歸,不許,擢翰林學士。
二月,戊辰,诏:“昨罷科籴,但令依時輸納,量革吏一奸一,使民樂輸。
此後仰常切遵守,永無科籴,犯者以違制論。
” 甲戌,呂文德敗蒙古兵于五河,複其城;诏進二秩。
壬辰,太白晝見,經天。
三月,庚子,以殿中侍禦史鄭寀言,命有司舉行溫大雅、程以升、吳淇、徐敏子納賄之罪。
仍降诏曰:“時方多事,念未能蠲租減賦,而吏之不一良,乃肆貪虐!或有前期預借,或抑配重摧,或斛面取赢,或厚價抑納,朘毒害民,朕深憫焉。
可令監司常切一黨一察,務蘇疾苦而消愁歎。
倘隐而不聞,公論所指,必罰無赦。
” 甲辰,右曹郎中吳中良進對,言鹽楮事。
帝曰:“鹽楮誠今日急務。
”中良曰:“舊行官販,商賈坐廢。
近日罷官販,還客販,然尚恐貼納太多,商賈未便。
願與大臣熟議。
” 出十七界楮币百萬,下淮東犒水陸戰守諸軍。
壬子,禁一婬一祀。
癸醜,殿中侍禦史鄭寀,請括淳祐初所創籴本鹽,可以資粜,又省托楮;從之。
丁巳,刑部侍郎趙以夫入見,言本國。
帝曰:“此事實不可緩。
”以夫曰:“臣編類仁宗、高宗《兩朝定儲本末》,具載谏疏及舉行次第,庶幾成憲昭然,可以早定大計。
” 己未,駕部郎官江萬裡言端平更新,因及元祐更役法事。
帝曰:“隻因太驟耳。
”萬裡對曰:“君子隻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
”帝曰:“元祐君子亦自相攻。
”萬裡曰:“此小人所以得乘間而入。
今收召未多,恐元氣不壯,元以勝邪氣,全在陛下把握耳。
前者端平之初,把握不定,故改更不守如紹聖耳。
今第二番把握不定,更無複新之日矣。
”帝首肯。
萬裡又言二相退遜太過,中外皆無一精一采,帝複肯之。
辛酉,诏:“陳畏、葉武子,年高德粹,請退可嘉,其以畏為集英殿修撰,武子秘閣修撰。
” 以劉伯正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權吏部侍郎王伯大入對,言史嵩之獨相對,鄭起潛、濮鬥南專失人心。
帝曰:“數人作爾許刻薄事!”伯大又言國本,帝曰:“朕置小學,正為此。
” 夏,四月,癸未,以呂文德為樞密副使,依舊淮西招撫使、知濠州。
丙戌,诏劉虎、蕭均、趙邦求、夏臯各進一秩,賞清河、漣、泗、招信捍禦之勞也。
命呂文德依舊節制濠、豐、壽、宿、毫等郡軍馬。
杜範以觀文殿學士緻仕。
丁亥,範薨。
範清修苦節,室廬僅蔽風雨。
身若不勝衣,至臨大節,則贲、育不能奪。
尋贈少傅,谥清獻。
戊子,诏:“李曾伯、餘玠、董槐、孟珙,王鑒,職事修舉,加曾伯奎章閣直學士,槐進秩,珙、鑒進二秩,并因其任。
” 五月,丁未,趙葵言:“諸處江防,極為疏陋,請下沿江制司及副司、江南、江西帥司、湖廣總所、兩浙漕司、許浦水軍司,共造輕捷戰船,創置遊擊軍強壯三萬人,分布新船以備緩急。
”從之。
诏:“太常少卿王萬,立朝謇谔,古之遺直;為郡廉平,古之遺清;家貧母老,朕甚念之。
特贈集英殿修撰,仍撥賜官田五百畝,封樁庫十八界楮币五千貫,以贍其家。
” 六月,丙寅,以旱,決中外系囚。
甲申,左司谏謝方叔請早定國本,仍錄進司馬光、範鎮建議始末,帝嘉納。
丙戌,兵部侍郎徐元傑暴卒。
史嵩之既去,元老舊德,次第收召。
及杜範入朝,複延元傑議政,多所裨益。
會元傑将入對,先一日,谒範鐘,歸,熱大作,夜四鼓,指爪忽裂以死。
三學諸生相繼伏阙上言:“昔小人傾君子者,不過使之死于蠻煙瘴雨之鄉;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外而在朝廷。
”诏付臨安府鞫治。
然獄迄無成。
劉漢弼亦每以一奸一邪未盡屏汰為慮,先以腫疾暴卒,太學生蔡德潤等七十三人叩阍上書訟冤。
時杜範入相,八十日卒,漢弼、元傑相繼暴亡。
時謂諸公皆中毒,堂食無敢下箸者。
初,嵩之從子璟卿,嘗以書谏嵩之曰:“伯父秉天下之大政,必能辦天下之大事;膺天下之大任,必能成天下之大功。
比所行漸不克終,用人之法,不待薦舉而改官者有之,譴責未幾而旋蒙叙理者有之,丁艱未幾而遽被起複者有之。
借曰有非常之才,有不次之除,醲恩異賞,所以收拾人才,而不知斯人者,果能運籌帷幄,獻六奇之策而得之乎,抑亦獻賂幕賓而得之乎?果能馳身鞍馬,竭一戰之勇而得之乎,抑亦效颦奴仆而得之乎?徒聞苞苴公行,政出多門,便嬖私昵,狼狽萬狀。
祖宗格法,至今日而壞極矣。
“自開督府,東南民力,困于供需,州縣倉卒,匮于應辦。
辇金帛,輓刍粟,絡繹道路,一則曰督府,二則曰督府,不知所幹者何事,所成者何功?近者川蜀不守,議者多歸退師于鄂之失。
何者?分戍列屯,備邊禦敵,首尾相援,如常山之蛇。
維揚則有趙葵,廬江則有杜伯虎,金陵則有别之傑,為督府者,宜據鄂渚形勢之地,西可以援蜀,東可以援淮,北可以鎮荊襄。
不此之圖,盡揖籓籬,深入堂奧,伯父謀身自固之計則安矣,其如天下蒼生何!是以饑民叛将,乘虛搗危,侵轶于沅、湘,搖蕩于鼎、澧。
蓋江陵之勢苟孤,則武昌之勢未昌守,荊湖之路稍警,則江、浙諸路焉得高枕而卧?況殺降失信,則前日徹疆之計不可複用矣;内地失護,則前日清野之策不可複施矣。
此隙一開,東南生靈,特幾上之肉耳,宋室南渡之疆土,惡能保其金瓯之無阙也?盍早為之圖,上以寬九重宵旰之憂,下以慰雙親朝夕之望?不然,師老财殚,績用不成,主憂臣辱,公論不容。
萬一不畏強禦之士,繩以《春秋》之法,聲以讨罪不效之咎,當此之時,雖優遊菽水之養,其可得乎?異日國史載之,不得齒于趙普開國勳臣之列,而乃廁于蔡京誤國亂臣之徒,遺臭萬年,果何面目見我祖于地下乎? “為今之計,莫若盡去在幕之群小,悉召在野之君子,相與改弦易轍,戮力王事,庶幾失之東偶,收之桑榆。
如其見失而不知救,視非而不知革,薰莸同器,驽骥同枥,天下大勢,骎骎日趨于危亡之域矣。
伯父與璟卿,親猶父子也,伯父無以少年而忽之,則吾族幸甚,天下生靈幸甚,我社稷幸甚!” 居無何,璟卿暴卒,相傳嵩之緻毒雲。
範鐘進召試館職二人,帝思徐霖之忠,親去其一,易霖名。
及試,則曰:“人主無自強之心,大臣有患失之心,故元良未建,兇邪未竄。
”擢秘書省正字。
鐘所以不敢舉霖,畏嵩之複出也。
秋,七月,癸已朔,日有食之。
甲午,避殿,減膳,訓饬近臣。
辛醜,以常、潤大旱,命有司舉行恤政。
乙巳,出封樁庫楮币赈臨安細民。
己酉,诏劉伯正、金淵落職,罷祠,從監察禦史劉應起之言也。
庚戌,進鄭清之為少傅。
乙卯,诏:“徐元傑鳴一陽一之鳳,劉漢弼觸邪之豸,天不慭遺,奪我忠臣。
漢弼母老,元傑子弱,一貧皆同,朕甚憫之!鎊賜官田五百畝、新楮五千缗,以見朕懷賢不已之意。
” 蒙古察罕會張柔掠淮西,至揚州而去。
八月,戊辰,以河南諸郡奏琳等八人,連年在邊,戰守宣勞,各進一秩,添差淮東、西兵職有差。
诏求通天文、曆學之人。
丙申,诏申嚴預借重摧取赢抑配
此君子、小人進退機括所系,何不思之甚也!聞之道路,德音每下,昆蟲、草木,鹹被潤澤,恩獨不及一朽胔;威斷一出,公卿大夫,莫敢後先,令獨不行于一老媪;大小之臣,積勞受爵,皆得以延于世,而國儲君副,社稷所賴以靈長,獨不早計而預定。
何耶?又疏乞歸,不許,擢翰林學士。
二月,戊辰,诏:“昨罷科籴,但令依時輸納,量革吏一奸一,使民樂輸。
此後仰常切遵守,永無科籴,犯者以違制論。
” 甲戌,呂文德敗蒙古兵于五河,複其城;诏進二秩。
壬辰,太白晝見,經天。
三月,庚子,以殿中侍禦史鄭寀言,命有司舉行溫大雅、程以升、吳淇、徐敏子納賄之罪。
仍降诏曰:“時方多事,念未能蠲租減賦,而吏之不一良,乃肆貪虐!或有前期預借,或抑配重摧,或斛面取赢,或厚價抑納,朘毒害民,朕深憫焉。
可令監司常切一黨一察,務蘇疾苦而消愁歎。
倘隐而不聞,公論所指,必罰無赦。
” 甲辰,右曹郎中吳中良進對,言鹽楮事。
帝曰:“鹽楮誠今日急務。
”中良曰:“舊行官販,商賈坐廢。
近日罷官販,還客販,然尚恐貼納太多,商賈未便。
願與大臣熟議。
” 出十七界楮币百萬,下淮東犒水陸戰守諸軍。
壬子,禁一婬一祀。
癸醜,殿中侍禦史鄭寀,請括淳祐初所創籴本鹽,可以資粜,又省托楮;從之。
丁巳,刑部侍郎趙以夫入見,言本國。
帝曰:“此事實不可緩。
”以夫曰:“臣編類仁宗、高宗《兩朝定儲本末》,具載谏疏及舉行次第,庶幾成憲昭然,可以早定大計。
” 己未,駕部郎官江萬裡言端平更新,因及元祐更役法事。
帝曰:“隻因太驟耳。
”萬裡對曰:“君子隻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
”帝曰:“元祐君子亦自相攻。
”萬裡曰:“此小人所以得乘間而入。
今收召未多,恐元氣不壯,元以勝邪氣,全在陛下把握耳。
前者端平之初,把握不定,故改更不守如紹聖耳。
今第二番把握不定,更無複新之日矣。
”帝首肯。
萬裡又言二相退遜太過,中外皆無一精一采,帝複肯之。
辛酉,诏:“陳畏、葉武子,年高德粹,請退可嘉,其以畏為集英殿修撰,武子秘閣修撰。
” 以劉伯正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權吏部侍郎王伯大入對,言史嵩之獨相對,鄭起潛、濮鬥南專失人心。
帝曰:“數人作爾許刻薄事!”伯大又言國本,帝曰:“朕置小學,正為此。
” 夏,四月,癸未,以呂文德為樞密副使,依舊淮西招撫使、知濠州。
丙戌,诏劉虎、蕭均、趙邦求、夏臯各進一秩,賞清河、漣、泗、招信捍禦之勞也。
命呂文德依舊節制濠、豐、壽、宿、毫等郡軍馬。
杜範以觀文殿學士緻仕。
丁亥,範薨。
範清修苦節,室廬僅蔽風雨。
身若不勝衣,至臨大節,則贲、育不能奪。
尋贈少傅,谥清獻。
戊子,诏:“李曾伯、餘玠、董槐、孟珙,王鑒,職事修舉,加曾伯奎章閣直學士,槐進秩,珙、鑒進二秩,并因其任。
” 五月,丁未,趙葵言:“諸處江防,極為疏陋,請下沿江制司及副司、江南、江西帥司、湖廣總所、兩浙漕司、許浦水軍司,共造輕捷戰船,創置遊擊軍強壯三萬人,分布新船以備緩急。
”從之。
诏:“太常少卿王萬,立朝謇谔,古之遺直;為郡廉平,古之遺清;家貧母老,朕甚念之。
特贈集英殿修撰,仍撥賜官田五百畝,封樁庫十八界楮币五千貫,以贍其家。
” 六月,丙寅,以旱,決中外系囚。
甲申,左司谏謝方叔請早定國本,仍錄進司馬光、範鎮建議始末,帝嘉納。
丙戌,兵部侍郎徐元傑暴卒。
史嵩之既去,元老舊德,次第收召。
及杜範入朝,複延元傑議政,多所裨益。
會元傑将入對,先一日,谒範鐘,歸,熱大作,夜四鼓,指爪忽裂以死。
三學諸生相繼伏阙上言:“昔小人傾君子者,不過使之死于蠻煙瘴雨之鄉;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外而在朝廷。
”诏付臨安府鞫治。
然獄迄無成。
劉漢弼亦每以一奸一邪未盡屏汰為慮,先以腫疾暴卒,太學生蔡德潤等七十三人叩阍上書訟冤。
時杜範入相,八十日卒,漢弼、元傑相繼暴亡。
時謂諸公皆中毒,堂食無敢下箸者。
初,嵩之從子璟卿,嘗以書谏嵩之曰:“伯父秉天下之大政,必能辦天下之大事;膺天下之大任,必能成天下之大功。
比所行漸不克終,用人之法,不待薦舉而改官者有之,譴責未幾而旋蒙叙理者有之,丁艱未幾而遽被起複者有之。
借曰有非常之才,有不次之除,醲恩異賞,所以收拾人才,而不知斯人者,果能運籌帷幄,獻六奇之策而得之乎,抑亦獻賂幕賓而得之乎?果能馳身鞍馬,竭一戰之勇而得之乎,抑亦效颦奴仆而得之乎?徒聞苞苴公行,政出多門,便嬖私昵,狼狽萬狀。
祖宗格法,至今日而壞極矣。
“自開督府,東南民力,困于供需,州縣倉卒,匮于應辦。
辇金帛,輓刍粟,絡繹道路,一則曰督府,二則曰督府,不知所幹者何事,所成者何功?近者川蜀不守,議者多歸退師于鄂之失。
何者?分戍列屯,備邊禦敵,首尾相援,如常山之蛇。
維揚則有趙葵,廬江則有杜伯虎,金陵則有别之傑,為督府者,宜據鄂渚形勢之地,西可以援蜀,東可以援淮,北可以鎮荊襄。
不此之圖,盡揖籓籬,深入堂奧,伯父謀身自固之計則安矣,其如天下蒼生何!是以饑民叛将,乘虛搗危,侵轶于沅、湘,搖蕩于鼎、澧。
蓋江陵之勢苟孤,則武昌之勢未昌守,荊湖之路稍警,則江、浙諸路焉得高枕而卧?況殺降失信,則前日徹疆之計不可複用矣;内地失護,則前日清野之策不可複施矣。
此隙一開,東南生靈,特幾上之肉耳,宋室南渡之疆土,惡能保其金瓯之無阙也?盍早為之圖,上以寬九重宵旰之憂,下以慰雙親朝夕之望?不然,師老财殚,績用不成,主憂臣辱,公論不容。
萬一不畏強禦之士,繩以《春秋》之法,聲以讨罪不效之咎,當此之時,雖優遊菽水之養,其可得乎?異日國史載之,不得齒于趙普開國勳臣之列,而乃廁于蔡京誤國亂臣之徒,遺臭萬年,果何面目見我祖于地下乎? “為今之計,莫若盡去在幕之群小,悉召在野之君子,相與改弦易轍,戮力王事,庶幾失之東偶,收之桑榆。
如其見失而不知救,視非而不知革,薰莸同器,驽骥同枥,天下大勢,骎骎日趨于危亡之域矣。
伯父與璟卿,親猶父子也,伯父無以少年而忽之,則吾族幸甚,天下生靈幸甚,我社稷幸甚!” 居無何,璟卿暴卒,相傳嵩之緻毒雲。
範鐘進召試館職二人,帝思徐霖之忠,親去其一,易霖名。
及試,則曰:“人主無自強之心,大臣有患失之心,故元良未建,兇邪未竄。
”擢秘書省正字。
鐘所以不敢舉霖,畏嵩之複出也。
秋,七月,癸已朔,日有食之。
甲午,避殿,減膳,訓饬近臣。
辛醜,以常、潤大旱,命有司舉行恤政。
乙巳,出封樁庫楮币赈臨安細民。
己酉,诏劉伯正、金淵落職,罷祠,從監察禦史劉應起之言也。
庚戌,進鄭清之為少傅。
乙卯,诏:“徐元傑鳴一陽一之鳳,劉漢弼觸邪之豸,天不慭遺,奪我忠臣。
漢弼母老,元傑子弱,一貧皆同,朕甚憫之!鎊賜官田五百畝、新楮五千缗,以見朕懷賢不已之意。
” 蒙古察罕會張柔掠淮西,至揚州而去。
八月,戊辰,以河南諸郡奏琳等八人,連年在邊,戰守宣勞,各進一秩,添差淮東、西兵職有差。
诏求通天文、曆學之人。
丙申,诏申嚴預借重摧取赢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