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一 【宋紀一百七十一】

關燈
之禁,令監司覺察,毋害吾民。

     九月,癸已朔,诏:“濮鬥南更降兩宮,文虎、葉贲各降一官,項容孫落職、罷祠。

    ”以右正言鄭寀言其附麗權相也。

     己酉,朝獻景靈宮。

    庚戌,朝獻太廟。

    辛亥,大飨于明堂,奉太祖、太宗、甯宗并配。

    大赦。

     冬,十月,壬午,主管官告院莊同孫進《洪範五事箴》。

    帝曰:“五事當于敬字上用工夫。

    ”讀至《思箴》,帝曰:“五事以思為本。

    ” 十一月,乙未,鄭清之乞歸田,诏不許。

     壬寅,诏:“更奪林光謙三秩,徙居衡州;奪袁立孺、宣璧、王至一秩,劉棫、施逢辰、劉附兩秩。

    ”以監察禦史江萬裡言其貪職及依憑權門也。

     甲辰,範鐘請老,不許。

     以禮部尚書陳韡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十二月,壬戌朔,以祈雪,诏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兩浙州軍并建康府,系囚杖以下釋之。

     丙寅,诏:“昨據太史奏,來歲元旦,日有食之。

    方歲序之更端,值太一陽一之交蝕,凜然譴告,震于朕心。

    嘗觀祖宗盛時,或有此異,上下之間,益相儆懼。

    今宜講求實政,凡可以銷弭災異者,次第行之,毋為具文,以稱朕祗畏天戒之意。

    ” 戊寅,诏:“太史奏,來歲正旦,太一陽一當食,皇天示儆,避正殿,減常膳,求直言。

    朝廷百司講求阙政,寬民力,恤民旅,緩刑獄,問疾苦,輯流民,凡可以銷災變者,毋匿厥指,共圖應天之實。

    元旦百官免朝賀。

    ” 右補阙程元鳳論格心之學,謂格士大夫之風俗,當格士大夫之心術。

    人以為格言。

     己卯,以遊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李一性一傳同知樞密院事。

    鄭清之為少師,依舊醴泉觀使兼侍讀,仍奉朝請,賜第行在。

    時清之子士昌,追逮诏獄,有詐言其死者,清之造阙,号泣請于帝。

    帝命複士昌官職,與内祠,且許侍養行在。

    起居郎程公許繳奏:“士昌罪重,京都浩穰,一奸一究雜糅,恐其積習沈痼,重為清之累,莫若且與甄複,少慰清之,内祠侍養之命,宜與收寝。

    ”帝密遣中貴人以公許疏示清之,乃止。

     诏:“兵、财系乎國命,強兵之事,趙葵主之,财用之計,陳韡理之。

    二相則總大綱而中持其衡,以共濟國事。

    ”從江萬裡之言也。

     嗣沂王貴謙、嗣榮王與芮,并加少保。

     癸未,李一性一傳除職予郡。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以陳韡言,置國用所,命趙與囗為提領官。

     權兵部尚書李曾伯應诏上疏,備陳先朝因天變以謹邊備,圖将材,請早易阃寄;又請浚泗州西城。

     秘書省正字徐霖疏曰:“日,一陽一類,天理也,君子也。

    吾心之天理不能勝人欲,朝廷之君子不能勝小人,宮闱之私昵未屏,瑣闼之一奸一邪未辨,台臣之讨賊不決,一精一祲感浃,日為之食。

    ”又數言建立太子。

    遷秘書郎。

     通判潭州潘牜方上封事曰:“熙甯初元日食,诏郡縣掩骼,著為令。

    今故濟王一抔淺土,其為暴骸亦大矣!請以王禮葬。

    ”不報。

     秘書郎高斯得上言:“大一奸一嗜權,巧營奪服;陛下奮獨斷而罷退之,是矣。

    谏憲之臣,交疏其惡,或請投之荒裔,或請勒之休緻;陛下苟行其言,亦足以昭示意向,渙釋群疑。

    乃一切寝而不宣,閱時既久,人言不置,然後黾勉傳谕,委曲誨一奸一,俾于襲捴之時,妄緻挂冠之請,因降祠命,苟塞人言,又有一奸一人一陰一為之地。

    是以訛言并興,善類解體,謂聖意之難測,而大一奸一之必還,莽、卓、一操一、懿之禍,将有不忍言者!”又言:“大臣貴乎以道事君,今乃獻替之義少而容悅之意多,知恥之念輕而患失之心重。

    内降當執奏,則不待下殿而已行;濫恩當裁抑,則不從中覆而遽命。

    嫉正庇邪,喜同惡異,任術而詭道,樂偷而憚勞。

    陛下虛心委寄,所責者何事,而其應乃爾!”又言:“便嬖側媚之人,尤足為清明之累。

    腐夫巧讒,妖監帝通,一陰一奸一伏蠱,互煽交攻,陛下之心,至是其存者幾希矣。

    陛下之心,大化之本也。

    洗濯磨淬,思所以更之;乃徒立虛言無實之名而謂之更化,此天心之所以未當,大異之所以示儆也!”帝嘉納。

     二月,壬戌,金部郎官王佖,言人主論相,當取其格心,不可取其阿意,帝然之。

     戊辰,範鐘再乞歸田;除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

     時遊侶與鐘不協,故力求去,尋以高斯得之言罷之。

    時鐘方坐相府,台吏以牒呼而出之。

    辛未,命提舉洞霄宮,任便居住,從所乞也。

     壬申,雪。

    蠲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并屬縣點檢贍軍酒庫所贓賞錢。

    以雪寒,出封樁庫十界楮币十萬缗,犒三衙諸軍。

     乙酉,宗正少卿張磻言治兵、理财當為一事。

    磻又言先朝蘇頌、傅堯俞皆不受宣谕事,帝悚聽然之。

     诏三衙諸軍月支銀并倍給。

     夏,四月,辛酉,太白晝見。

     戊寅,殿中侍禦史謝方叔,左司谏湯中,請旌異硃熹門人胡安定、呂焘、蔡模,以勸後學,并诏補迪功郎,添差本州教授,仍令所屬給劄錄其著述,并訪以所欲言。

     甲申,诏曰:“朕臨朝願治。

    每念乏才,有意作成,既親扁題,分賜諸學,并賜諸生束帛,以示激勵。

    其令三學官于前廊長谕及齋生中,公舉經明、行修、氣節之士,别議旌賞。

    京學如之。

    ” 閏月,乙未,資政殿大學士徐榮叟薨,辍視朝一日。

     戊戌,呂文德言今春北兵攻兩淮,統制汪懷忠,所至逆戰,将士陣亡者衆,诏給缗錢恤其家。

     癸卯,餘玠言北兵分四道入蜀,壯士捍禦有功者,辄以便宜推賞,具立功等第稍轉官資以聞;從之。

     己酉,秘書丞王璞言杜衍封還内降事,帝曰:“朕嘗谕大臣,聽其執奏矣。

    ” 庚戌,刑部侍郎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魏峻,言人主震服天下,曰斷而已。

    帝曰:“謀之欲同,斷之欲獨。

    若以大公至正行之,則斷在其中矣!” 五月,庚申,诏賈似道任責措置淮西山寨城築。

     丙寅,吏部員外郎李昴英言内小學事,帝曰:“朕于小學之教甚留心。

    ”昴英又言漢末宦官之禍,帝曰:“固當防微杜漸。

    ” 庚午,诏:“學校明倫之地,諸生講明,不負教育,朕用嘉之。

    爰命有司,舉其高弟;而合詞控免,陳義凜然。

    朕重違本心,姑徇所請,以成其美;所有束帛,不必控辭。

    ” 甲申,诏權知高郵軍兼淮西提刑蕭逢辰進一秩,旌其買馬、修城,留意戰守也。

     诏決系囚。

     六月,戊子朔,诏從事郎傅實之,迪功郎林公遇,并特改京秩,仍給劄詢所欲言;以都省言其杜門樂道,搢紳高之也。

     戊戌,著作佐郎兼權禮部郎官高斯得,言學校以小餅觸霆威,帝曰:“本是小事,但不當率衆出見宰執。

    ”斯得曰:“學校固不為過,但恐一奸一人因此動搖局面,關系不細。

    ”帝然之。

    斯得又言:“群臣龐雜,宮禁奇邪,黩貨外交,豈可坐視而不之問!彼乃并包兼容之意多,别邪辨正之慮淺,憂讒避譏之心重,直前邁往之忠微,遂使衆臣争衡,大權旁落,養成積輕之勢,以開窺凱之漸。

    設有不幸,變故乘之,使宗社有淪亡之憂,衣冠遭魚肉之禍,生民罹塗炭之厄。

    當是時也,欲潔其身以去,其能逃萬民之清議乎!”于是朝署惡之者衆,旋出知嚴州。

    斯得祈詞,不許。

     丙午,以禱雨,诏中外決系囚,杖以下釋之。

    臣僚言:“旱勢可慮,請分命臣傣遍禱群望,仍令有司疏決淹獄,及下諸路勸谕富家接濟細民,以弭盜賊。

    ”從之。

     壬子,以陳韡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乙卯,台臣言李鳴複、劉伯正進則害善類,退則蠹州裡,诏削秩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