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 【宋紀一百七十】
關燈
小
中
大
》。
三月,乙巳,新知廬州呂文德朝辭,帝曰:“近淮西諸軍冒濫虛名甚多,惟遊擊三萬尤甚,須當揀選。
” 己酉,同知樞密院事趙以夫罷知建甯府。
蒙古以劉嶷為都總管萬戶,統西京、河東、陝西諸軍。
嶷入觐,蒙古主慰勞厚賜之,尋命巡撫天下,察民利病。
應州郭志全反,脅從诖誤者五百馀人,有司議盡戮之,嶷止誅其為首者數人,馀悉從輕典。
蒙古以劉敏行省事于燕京。
夏,四月,丙寅,吏部侍郎杜範等,請省試考到取應宗子第一名崇袍附正奏名廷試,從之。
庚午,以經筵進讀《仁皇訓典》終篇,講、修注官各進一秩。
辛未,诏沂王、榮王合遵典故襲封。
尋以與芮嗣榮王,仍赴朝參;貴謙嗣沂王。
辛巳,以知澧州賈似道為太府少卿、湖廣總領财賦。
五月,庚寅,嗣秀王師彌晉太保。
己亥,诏:“沿江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别之傑,任責邊防,緩急假便宜。
” 甲辰,诏:“與芮當日親端士,留意問學。
昨已增置教授,合更添一員,擇清修直諒之士輪日講授,朝夕規正,徹章推恩,馀依諸邸體例行。
” 甲辰,行秘書郎梅杞言内降或夤緣可得,帝曰:“亦是有例者。
”杞曰:“昔我仁祖手诏,謂‘背理觊恩,負罪希貸,求内降者,中書、樞密院執奏毋得行。
’此仁祖仁中勇也,願陛下以為法。
”帝曰:“正欲法此。
” 戊申,賜進士徐俨夫以下三百六十七人及第、出身。
六月,丙寅,以旱、蝗,錄行在系囚。
丁醜,诏喬幼聞追三官,送撫州居住,以蔑國憲,存留新楮,轉易取赢也。
戊寅,诏曰:“朕曩出親劄,申嚴贓吏之禁,逾半歲矣。
然諸路監司,有務大體而不問者,有摭細故以塞責者。
其申饬諸路監司,遍察所部州且,其有貪殘掊克者,廉其實迹,悉以名聞,朕将重置于罰。
監司庸懦不能舉職,台谏彈劾聞奏。
” 秋,七月,甲辰,以知婺州趙與懃、常州宋慈、江一陰一軍尹煥、廣德軍康植濟籴有勞,各進一秩。
庚戌,诏以宗學博士、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日赴勞邸講授。
諸路監司、帥守,宜體國薦賢,毋徇權要。
” 八月,丁巳,诏求遺書。
己巳,诏玉牒所、國史實錄院長官,會稡史稿,删潤歸一。
秘書省長官點對《日曆》、《會要》,并期以十一月終成書。
徽州火,削守臣鄭崇官一秩。
甲申,诏:’馬軍司選子弟強壯者一百人,補雲衛、龍衛、武衛三指揮阙額。
” 蒙古伐高麗,高麗屢敗,乃複人貢請平,蒙古主令其王A162入朝,當罷兵。
A162乃以其族子綧為質于蒙古。
冬,十月,己卯,诏:“提舉司毋得以常平折變侵移,其義倉令項樁收,仍措置上于尚書省。
” 蒙古兵圍安豐,己亥,淮東提刑餘玠以舟師戰卻之。
蒙古以伊啰斡齊行省事于燕京,同劉敏主管漢民公事,以姚樞為郎中。
伊啰斡齊唯事貨賂,分及于樞,樞拒絕之,因解職去。
隐蘇門山。
初,蒙古主賜敏诏曰:“卿之所行,有司不得與聞。
”至是,伊啰斡齊恥不得自專,俾所屬誣敏以流言,敏出手诏示之,乃已。
蒙古主聞之,遣使诘問得實,罷伊啰斡齊,仍令敏獨任。
十一月,丁亥,蒙古主将出獵,耶律楚材以太乙數推之,亟言其不可。
左右皆曰:“不騎射,何以為樂?”出田四日,庚寅,還至烏特古呼蘭山,溫都爾哈瑪爾進酒,蒙古主歡飲極夜,乃罷。
翌日,辛卯,殂于行殿,年五十六。
葬起辇谷,廟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太宗一性一寬恕,量時度力,舉無過事。
境内富庶,旅不赉糧,時稱治平。
初,有旨以孫實勒們為嗣。
實勒們,太宗第四子庫春之子也。
至是皇後尼瑪察氏召楚材問之,楚材曰:“此非外姓臣所敢知,自有先帝遺诏,幸行之。
”後不從,遂稱制于和林。
蒙古塔爾海部汪世顯複入蜀,進圍成都。
制置使陳隆之固守彌旬,誓與成都存亡。
部将田世顯,潛送款于蒙古,夜開北門,納蒙古兵,隆之舉家數百口皆死,檻送隆之至漢州,命招守将王夔降,隆之大呼曰:“大丈夫死則死爾,勿降也!”遂見殺。
城中出兵三千,戰敗,夔夜驅火牛突圍出奔,漢州遂為蒙古所屠。
己酉,诏:“内地州縣官阙,以見任官兼,毋得以待次及白帖人攝職。
” 十二月,丙寅,太學博士劉應起言:“大有為之君,常使近幸畏宰相,今宰相畏近幸;使宰相畏台谏,今台谏畏宰相。
願陛下官府事一以付之中書,而言官勿專用大臣所引,則權一歸于公上矣。
”帝然之。
丁卯,觀文殿學士緻仕餘天錫卒。
贈太師,谥忠惠。
帝之得立,天錫實始其事,故恩禮為優。
丁醜,左司谏方來,言嶽珂比已罷斥,乃蔔居吳門,蔑棄君命;監察禦史謝公旦,又言珂創增鹽額,國課益虧,況作俑言利,請重镌削;诏更镌一秩。
侍禦史金淵,言彭大雅貪黩殘忍,蜀人銜怨,罪大罰輕;诏除名,贛州居住。
蒙古東平萬戶嚴忠濟,請以宋子貞參議東平路事,兼提舉太常禮樂;從之。
時經曆商挺,亦勸忠濟興學養士。
忠濟尤敬子貞,聽其言。
子貞作新廟學,延前進士康昱及王磐為教官,招緻生徒幾百人,出粟贍之,俾習經藝;每季程試,必親臨之。
齊、魯儒風,為之一變。
蒙古伊埒默色來議和,從行者七十馀人。
伊埒默色曰:“吾與汝等奉命南下,楚人多許,倘遇變,當死焉,毋辱君命。
”已而馳抵淮上,守将以兵脅之曰::爾命在我,死生頃刻間耳!若能降官爵可立緻;不然,必不汝貸!”伊埒默色慷慨誓曰:“吾持節南來,以通國好,反誘我以不義,有死而已!”守将知其不可一逼一,乃囚之長沙飛虎寨。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二年(蒙古太宗皇後稱制元年) 春,正月,丙申朔,诏省刑、薄征。
戊戌,右丞相史嵩之等進呈《四朝史》。
嵩之改校勘官高斯得所草《甯宗紀》,于濟王及帝潛邸事,妄加毀譽,斯得等争之不能得。
李心傳藏斯得所草,題其末曰:“官史
三月,乙巳,新知廬州呂文德朝辭,帝曰:“近淮西諸軍冒濫虛名甚多,惟遊擊三萬尤甚,須當揀選。
” 己酉,同知樞密院事趙以夫罷知建甯府。
蒙古以劉嶷為都總管萬戶,統西京、河東、陝西諸軍。
嶷入觐,蒙古主慰勞厚賜之,尋命巡撫天下,察民利病。
應州郭志全反,脅從诖誤者五百馀人,有司議盡戮之,嶷止誅其為首者數人,馀悉從輕典。
蒙古以劉敏行省事于燕京。
夏,四月,丙寅,吏部侍郎杜範等,請省試考到取應宗子第一名崇袍附正奏名廷試,從之。
庚午,以經筵進讀《仁皇訓典》終篇,講、修注官各進一秩。
辛未,诏沂王、榮王合遵典故襲封。
尋以與芮嗣榮王,仍赴朝參;貴謙嗣沂王。
辛巳,以知澧州賈似道為太府少卿、湖廣總領财賦。
五月,庚寅,嗣秀王師彌晉太保。
己亥,诏:“沿江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别之傑,任責邊防,緩急假便宜。
” 甲辰,诏:“與芮當日親端士,留意問學。
昨已增置教授,合更添一員,擇清修直諒之士輪日講授,朝夕規正,徹章推恩,馀依諸邸體例行。
” 甲辰,行秘書郎梅杞言内降或夤緣可得,帝曰:“亦是有例者。
”杞曰:“昔我仁祖手诏,謂‘背理觊恩,負罪希貸,求内降者,中書、樞密院執奏毋得行。
’此仁祖仁中勇也,願陛下以為法。
”帝曰:“正欲法此。
” 戊申,賜進士徐俨夫以下三百六十七人及第、出身。
六月,丙寅,以旱、蝗,錄行在系囚。
丁醜,诏喬幼聞追三官,送撫州居住,以蔑國憲,存留新楮,轉易取赢也。
戊寅,诏曰:“朕曩出親劄,申嚴贓吏之禁,逾半歲矣。
然諸路監司,有務大體而不問者,有摭細故以塞責者。
其申饬諸路監司,遍察所部州且,其有貪殘掊克者,廉其實迹,悉以名聞,朕将重置于罰。
監司庸懦不能舉職,台谏彈劾聞奏。
” 秋,七月,甲辰,以知婺州趙與懃、常州宋慈、江一陰一軍尹煥、廣德軍康植濟籴有勞,各進一秩。
庚戌,诏以宗學博士、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日赴勞邸講授。
諸路監司、帥守,宜體國薦賢,毋徇權要。
” 八月,丁巳,诏求遺書。
己巳,诏玉牒所、國史實錄院長官,會稡史稿,删潤歸一。
秘書省長官點對《日曆》、《會要》,并期以十一月終成書。
徽州火,削守臣鄭崇官一秩。
甲申,诏:’馬軍司選子弟強壯者一百人,補雲衛、龍衛、武衛三指揮阙額。
” 蒙古伐高麗,高麗屢敗,乃複人貢請平,蒙古主令其王A162入朝,當罷兵。
A162乃以其族子綧為質于蒙古。
冬,十月,己卯,诏:“提舉司毋得以常平折變侵移,其義倉令項樁收,仍措置上于尚書省。
” 蒙古兵圍安豐,己亥,淮東提刑餘玠以舟師戰卻之。
蒙古以伊啰斡齊行省事于燕京,同劉敏主管漢民公事,以姚樞為郎中。
伊啰斡齊唯事貨賂,分及于樞,樞拒絕之,因解職去。
隐蘇門山。
初,蒙古主賜敏诏曰:“卿之所行,有司不得與聞。
”至是,伊啰斡齊恥不得自專,俾所屬誣敏以流言,敏出手诏示之,乃已。
蒙古主聞之,遣使诘問得實,罷伊啰斡齊,仍令敏獨任。
十一月,丁亥,蒙古主将出獵,耶律楚材以太乙數推之,亟言其不可。
左右皆曰:“不騎射,何以為樂?”出田四日,庚寅,還至烏特古呼蘭山,溫都爾哈瑪爾進酒,蒙古主歡飲極夜,乃罷。
翌日,辛卯,殂于行殿,年五十六。
葬起辇谷,廟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太宗一性一寬恕,量時度力,舉無過事。
境内富庶,旅不赉糧,時稱治平。
初,有旨以孫實勒們為嗣。
實勒們,太宗第四子庫春之子也。
至是皇後尼瑪察氏召楚材問之,楚材曰:“此非外姓臣所敢知,自有先帝遺诏,幸行之。
”後不從,遂稱制于和林。
蒙古塔爾海部汪世顯複入蜀,進圍成都。
制置使陳隆之固守彌旬,誓與成都存亡。
部将田世顯,潛送款于蒙古,夜開北門,納蒙古兵,隆之舉家數百口皆死,檻送隆之至漢州,命招守将王夔降,隆之大呼曰:“大丈夫死則死爾,勿降也!”遂見殺。
城中出兵三千,戰敗,夔夜驅火牛突圍出奔,漢州遂為蒙古所屠。
己酉,诏:“内地州縣官阙,以見任官兼,毋得以待次及白帖人攝職。
” 十二月,丙寅,太學博士劉應起言:“大有為之君,常使近幸畏宰相,今宰相畏近幸;使宰相畏台谏,今台谏畏宰相。
願陛下官府事一以付之中書,而言官勿專用大臣所引,則權一歸于公上矣。
”帝然之。
丁卯,觀文殿學士緻仕餘天錫卒。
贈太師,谥忠惠。
帝之得立,天錫實始其事,故恩禮為優。
丁醜,左司谏方來,言嶽珂比已罷斥,乃蔔居吳門,蔑棄君命;監察禦史謝公旦,又言珂創增鹽額,國課益虧,況作俑言利,請重镌削;诏更镌一秩。
侍禦史金淵,言彭大雅貪黩殘忍,蜀人銜怨,罪大罰輕;诏除名,贛州居住。
蒙古東平萬戶嚴忠濟,請以宋子貞參議東平路事,兼提舉太常禮樂;從之。
時經曆商挺,亦勸忠濟興學養士。
忠濟尤敬子貞,聽其言。
子貞作新廟學,延前進士康昱及王磐為教官,招緻生徒幾百人,出粟贍之,俾習經藝;每季程試,必親臨之。
齊、魯儒風,為之一變。
蒙古伊埒默色來議和,從行者七十馀人。
伊埒默色曰:“吾與汝等奉命南下,楚人多許,倘遇變,當死焉,毋辱君命。
”已而馳抵淮上,守将以兵脅之曰::爾命在我,死生頃刻間耳!若能降官爵可立緻;不然,必不汝貸!”伊埒默色慷慨誓曰:“吾持節南來,以通國好,反誘我以不義,有死而已!”守将知其不可一逼一,乃囚之長沙飛虎寨。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淳祐二年(蒙古太宗皇後稱制元年) 春,正月,丙申朔,诏省刑、薄征。
戊戌,右丞相史嵩之等進呈《四朝史》。
嵩之改校勘官高斯得所草《甯宗紀》,于濟王及帝潛邸事,妄加毀譽,斯得等争之不能得。
李心傳藏斯得所草,題其末曰:“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