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 【宋紀一百七十】
關燈
小
中
大
起上章困敦正月,盡昭一陽一單阏八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嘉熙四年(蒙古太宗十二年) 春,正月,辛未,彗星出于營室。
蒙古以溫都爾哈瑪爾充提領諸路課稅所官。
蒙古皇子庫裕克平西域未下諸部。
庚辰,下罪已诏曰:“朕德不類,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之和,變異頻仍,咎證彰灼,夙夜祗懼,不遑甯康。
乃正月辛未,有流星見于營室,太史占厥名曰彗,災孰大焉。
天道不遠,譴告匪虛,萬姓有過,在予一人。
今朕痛自克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谀乘間與?舉錯未公而賢否雜進與?賞罰失當而真僞無别與?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與?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與?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與?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谪見上帝,象甚著明。
爰避正殿,減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 臨安大饑,饑者奪食于路,市中殺人以賣,隐處掠賣人以徼利,日未晡,路無行人。
蒙古遣萬戶張柔等分道南下。
二月,丙申朔,诏:“禮部貢舉,其務崇長學殖,嚅哜道真。
” 戊戌,诏求直言,大赦。
癸卯,進知漣水軍蕭均官一等,以其修舉郡政,葺治城壁故也。
甲辰,诏史嵩之赴行在奏事。
戊申,诏督府、制置司,沿江南、北郡,舉行便安流民之政。
癸醜,臨安府守臣言獄空,诏獎之。
蒙古安笃爾窺萬州,蜀帥遣舟師數百艘溯流迎戰。
安笃爾順流,率勁兵,乘巨筏,浮草舟于其間,弓一弩一雨射;蜀兵不能敵,敗績于夔門。
以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孟珙為四川宣撫使。
三月,壬辰,诏:“邊塵未靖,備禦方嚴,必藉人才相與協濟。
内而侍從、台谏、兩省、卿監、郎官,外而監司、師守,舉文武之臣,曉暢兵機,練習邊事,才略卓然可用者各二人。
或陸沈常調,或負累家居,亟以名聞,以待擢用。
” 右正言郭磊卿除起居舍人,監察禦史謝方叔除宗正少卿,以論史嵩之故也。
壬辰,史嵩之入國門;癸巳,嵩之奏事。
夏,四月,己亥,叙複鄭損原官。
尋以直舍人院程公許言:“損撤關外五州重屯,移之内郡,則丁西蜀禍,損實為之。
使損官可複,不知千億萬之赤子死者可複生乎!”乃诏收成命。
壬寅,前漢川路運判吳申入奏,抗言蜀事,帝感恻久之。
帝曰:“蜀從前亦委寄非人。
”申言:“棄邊郡不守,鄭損也;啟潰卒為亂,桂如淵也;忌忠勇而不救,趙彥呐也。
今彭大雅又險谲變詐,大費防閑。
宜進孟珙于夔門,以東南之力助之,夔猶足以自立。
”帝是之。
癸卯,特轉史嵩之官三等,令歸班。
甲辰,監察禦史王萬除大理少卿,以嘗論史嵩之故也。
诏:“祖宗盛時,宰執有輪日當筆者。
今二相并命,合仿舊規,而平章總提其綱,應軍國重事參酌施行。
其三省、樞密印,并令平章掌之。
” 辛卯,以紹興府薦饑,蠲今年夏稅。
先是蒙古主命衍聖公孔元措訪求知禮樂舊人,元措奉命至燕京,得金掌樂許政、掌禮王節及樂工瞿剛等九十二人。
是月,始命制登歌樂,疑習于曲阜宣聖廟。
蒙古複使王檝來。
檝前後凡五至,以和議未決,隐憂緻疾,卒,遣使歸其柩于蒙古。
六月,辛醜,初置國用房。
命近臣禱雨于天地、宗廟、社稷、宮觀。
壬子,錄行在系囚。
江、浙、福建旱、蝗。
诏曰:“亢一陽一為害,日事禱祈,邈無報應。
且聞飛蝗為孽,朕心惕然。
自七月一日,避正殿,減常膳,應中外臣僚,并許直言朝廷阙失。
” 知甯國府杜範召還都,首言:“旱薦臻,人無粒食,楮券猥輕,物價騰踴,行都之内,氣象蕭條。
左浙近輔,殍死盈道,流民充斥,剽掠成風,是内憂已迫矣。
新興北兵,乘勝而善鬥,中原群盜,假名而崛起,搗我馬蜀,據我荊襄,擾我淮耎,疆場之臣,肆為欺蔽,是外患既深矣。
人主上所恃者天,下所恃者民。
近者天文示變,妖彗吐芒,方冬而雷,既春而雪,海潮沖突乎都城,赤地幾遍于畿甸,是不得乎天而天已怒矣。
人死于幹戈,死于饑馑,父子相棄,夫婦不相保,怨氣盈腹,謗言載道,是不得乎民而民已怨矣。
陛下能與二三大臣安居于天下之上乎?陛下亦嘗思所以緻此否乎?蓋自曩者權相一陽一進妾婦之小忠,一陰一竊君人之大一柄一,以聲色玩好内蠱陛下之心術,而廢置生殺,一切惟其意之欲為,以緻紀綱陵遲,風俗頹一靡一,軍政不修,邊備廢缺,凡今日之内憂外患,皆權相三十年釀成之,如養癰疽,待時而決耳。
端平号為更化,而居相位者非其人,敗壞污穢,殆有甚焉。
自是聖意皇惑,莫知所倚,方且不以彼為仇而少為德,不以彼為罪而以為功,于是天之望于陛下者孤,而變怪見矣,人之望于陛下者觖,而怨叛形矣。
陛下敬天有圖,旨酒有箴,緝熙有記,持此一念,振起傾頹,宜無難者。
然聞之道路,謂警懼之意,隻見于外朝視政之頃,而好樂之私,多縱于内庭狎亵之際;名為任賢,而左右近習或得而潛間,政出于中書,而禦筆特奏或從而中出。
左道之蠱惑,私親之請托,皆足以蒙蔽陛下之聰明,轉移陛下之心術。
”于是範去國四載矣,帝撫勞備至,遷權吏部侍郎兼侍講。
秋,七月,甲子,出封樁庫缗錢二十萬貫赈臨安貧民。
杜範複上疏曰:“天災旱,昔固有之。
而倉廪匮竭,月支不繼,鬥粟一千,其增未已,富戶滄落,十室九空,此又昔之所無也。
甚而阖門饑死,相率投江,裡巷聚首以議執政,軍伍谇語所赤地千裡。
淮民流離,襁負相屬,欲歸無所,奄奄待盡。
使邊塵不起,尚可苟活萬一。
敵騎沖突,彼必奔迸南來,或相攜從敵,因為之鄉導,巴蜀之覆轍可鑒也。
竊意陛下宵旰憂懼,甯處弗遑。
然宮中宴賜,未聞有所貶損;左右嫱嬖,未聞有所放遣;貂珰近習,未聞有所斥逐;女冠請谒,未聞有所屏絕;朝廷政事,未聞有所修饬;庶府積蠹,未聞有所搜革。
秉國鈞者惟私情之徇,主道揆者惟法守之侵。
國家大政,則相持而不決;司存細物,則出意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嘉熙四年(蒙古太宗十二年) 春,正月,辛未,彗星出于營室。
蒙古以溫都爾哈瑪爾充提領諸路課稅所官。
蒙古皇子庫裕克平西域未下諸部。
庚辰,下罪已诏曰:“朕德不類,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之和,變異頻仍,咎證彰灼,夙夜祗懼,不遑甯康。
乃正月辛未,有流星見于營室,太史占厥名曰彗,災孰大焉。
天道不遠,譴告匪虛,萬姓有過,在予一人。
今朕痛自克責,豈聲利未遠而讒谀乘間與?舉錯未公而賢否雜進與?賞罰失當而真僞無别與?抑牧守非良而獄犴多興與?封人弛備而暴客肆志與?道殣相望而流離無歸與?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知,谪見上帝,象甚著明。
爰避正殿,減常膳,以示側身修行之意。
” 臨安大饑,饑者奪食于路,市中殺人以賣,隐處掠賣人以徼利,日未晡,路無行人。
蒙古遣萬戶張柔等分道南下。
二月,丙申朔,诏:“禮部貢舉,其務崇長學殖,嚅哜道真。
” 戊戌,诏求直言,大赦。
癸卯,進知漣水軍蕭均官一等,以其修舉郡政,葺治城壁故也。
甲辰,诏史嵩之赴行在奏事。
戊申,诏督府、制置司,沿江南、北郡,舉行便安流民之政。
癸醜,臨安府守臣言獄空,诏獎之。
蒙古安笃爾窺萬州,蜀帥遣舟師數百艘溯流迎戰。
安笃爾順流,率勁兵,乘巨筏,浮草舟于其間,弓一弩一雨射;蜀兵不能敵,敗績于夔門。
以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孟珙為四川宣撫使。
三月,壬辰,诏:“邊塵未靖,備禦方嚴,必藉人才相與協濟。
内而侍從、台谏、兩省、卿監、郎官,外而監司、師守,舉文武之臣,曉暢兵機,練習邊事,才略卓然可用者各二人。
或陸沈常調,或負累家居,亟以名聞,以待擢用。
” 右正言郭磊卿除起居舍人,監察禦史謝方叔除宗正少卿,以論史嵩之故也。
壬辰,史嵩之入國門;癸巳,嵩之奏事。
夏,四月,己亥,叙複鄭損原官。
尋以直舍人院程公許言:“損撤關外五州重屯,移之内郡,則丁西蜀禍,損實為之。
使損官可複,不知千億萬之赤子死者可複生乎!”乃诏收成命。
壬寅,前漢川路運判吳申入奏,抗言蜀事,帝感恻久之。
帝曰:“蜀從前亦委寄非人。
”申言:“棄邊郡不守,鄭損也;啟潰卒為亂,桂如淵也;忌忠勇而不救,趙彥呐也。
今彭大雅又險谲變詐,大費防閑。
宜進孟珙于夔門,以東南之力助之,夔猶足以自立。
”帝是之。
癸卯,特轉史嵩之官三等,令歸班。
甲辰,監察禦史王萬除大理少卿,以嘗論史嵩之故也。
诏:“祖宗盛時,宰執有輪日當筆者。
今二相并命,合仿舊規,而平章總提其綱,應軍國重事參酌施行。
其三省、樞密印,并令平章掌之。
” 辛卯,以紹興府薦饑,蠲今年夏稅。
先是蒙古主命衍聖公孔元措訪求知禮樂舊人,元措奉命至燕京,得金掌樂許政、掌禮王節及樂工瞿剛等九十二人。
是月,始命制登歌樂,疑習于曲阜宣聖廟。
蒙古複使王檝來。
檝前後凡五至,以和議未決,隐憂緻疾,卒,遣使歸其柩于蒙古。
六月,辛醜,初置國用房。
命近臣禱雨于天地、宗廟、社稷、宮觀。
壬子,錄行在系囚。
江、浙、福建旱、蝗。
诏曰:“亢一陽一為害,日事禱祈,邈無報應。
且聞飛蝗為孽,朕心惕然。
自七月一日,避正殿,減常膳,應中外臣僚,并許直言朝廷阙失。
” 知甯國府杜範召還都,首言:“旱薦臻,人無粒食,楮券猥輕,物價騰踴,行都之内,氣象蕭條。
左浙近輔,殍死盈道,流民充斥,剽掠成風,是内憂已迫矣。
新興北兵,乘勝而善鬥,中原群盜,假名而崛起,搗我馬蜀,據我荊襄,擾我淮耎,疆場之臣,肆為欺蔽,是外患既深矣。
人主上所恃者天,下所恃者民。
近者天文示變,妖彗吐芒,方冬而雷,既春而雪,海潮沖突乎都城,赤地幾遍于畿甸,是不得乎天而天已怒矣。
人死于幹戈,死于饑馑,父子相棄,夫婦不相保,怨氣盈腹,謗言載道,是不得乎民而民已怨矣。
陛下能與二三大臣安居于天下之上乎?陛下亦嘗思所以緻此否乎?蓋自曩者權相一陽一進妾婦之小忠,一陰一竊君人之大一柄一,以聲色玩好内蠱陛下之心術,而廢置生殺,一切惟其意之欲為,以緻紀綱陵遲,風俗頹一靡一,軍政不修,邊備廢缺,凡今日之内憂外患,皆權相三十年釀成之,如養癰疽,待時而決耳。
端平号為更化,而居相位者非其人,敗壞污穢,殆有甚焉。
自是聖意皇惑,莫知所倚,方且不以彼為仇而少為德,不以彼為罪而以為功,于是天之望于陛下者孤,而變怪見矣,人之望于陛下者觖,而怨叛形矣。
陛下敬天有圖,旨酒有箴,緝熙有記,持此一念,振起傾頹,宜無難者。
然聞之道路,謂警懼之意,隻見于外朝視政之頃,而好樂之私,多縱于内庭狎亵之際;名為任賢,而左右近習或得而潛間,政出于中書,而禦筆特奏或從而中出。
左道之蠱惑,私親之請托,皆足以蒙蔽陛下之聰明,轉移陛下之心術。
”于是範去國四載矣,帝撫勞備至,遷權吏部侍郎兼侍講。
秋,七月,甲子,出封樁庫缗錢二十萬貫赈臨安貧民。
杜範複上疏曰:“天災旱,昔固有之。
而倉廪匮竭,月支不繼,鬥粟一千,其增未已,富戶滄落,十室九空,此又昔之所無也。
甚而阖門饑死,相率投江,裡巷聚首以議執政,軍伍谇語所赤地千裡。
淮民流離,襁負相屬,欲歸無所,奄奄待盡。
使邊塵不起,尚可苟活萬一。
敵騎沖突,彼必奔迸南來,或相攜從敵,因為之鄉導,巴蜀之覆轍可鑒也。
竊意陛下宵旰憂懼,甯處弗遑。
然宮中宴賜,未聞有所貶損;左右嫱嬖,未聞有所放遣;貂珰近習,未聞有所斥逐;女冠請谒,未聞有所屏絕;朝廷政事,未聞有所修饬;庶府積蠹,未聞有所搜革。
秉國鈞者惟私情之徇,主道揆者惟法守之侵。
國家大政,則相持而不決;司存細物,則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