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九 【宋紀一百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起強圉作噩正月,盡屠維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嘉熙元年(蒙古太宗九年) 春,正月,甲寅,初置财用司。
诏京西湖北制置使、副,給犒沿邊戰士有差。
丁巳,雷。
戊午,喬行簡請免天基節宴以答天戒,從之。
蒙古安笃爾言于宗王曰:“隴西州縣方平,人心猶貳。
漢中當隴、蜀之沖,宜得良将鎮之。
”宗王曰:“安反側,制盜賊,此上策也。
然無以易汝。
”遂分蒙古千戶五人隸之以往。
安笃爾遣将南戍沔州之石門,西戍階州之兩水,謹斥堠,嚴巡邏,守禦遂固。
二月,癸未朔,以鄭一性一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禮部尚書鄒應龍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左谏議大夫李宗勉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甲申,李鳴複罷,以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
乙酉,提舉洞霄宮葛洪薨。
癸巳,诏:“故參知政事宣缯,贈太師,谥忠靖。
子璧,服阕日與職事官。
”以嘗預定策也。
又诏:“缯寶慶初元所進朕《即位事始》,悉本先帝遣訓,可宣付史館。
” 丁酉,諸王官大小學教授王辰言:“蜀中舊例,乾道初,虞允文以同知樞密為四川宣撫時,汪應辰歸班。
開禧間,安丙在沔州,楊輔為成都制置,旋即召還。
今李埴宣撫在内,楊恢制置在外,号令未免牽制。
”帝曰:“适與輔臣言,令楊恢參贊安一撫矣。
”辰曰:“聖算及此,全蜀之幸!” 己亥,屯田郎官王萬進對。
帝曰:“卿是淮人,熟知邊事。
”對曰:“臣非知兵。
陸贽有言:‘兵法無他,人情而已。
’但以人情區處,即是兵法。
”帝問其說,萬曰:“一和字,沮衆誤國。
”帝曰:“和亦不可廢。
”萬曰:“若專立為題則不可,要當并為戰守規模。
” 癸卯,诏國子監刑進《通鑒綱目》。
初,蒙古諸府官府自為符印,僭越無度,耶律楚材請中書省依式鑄給,名一器始重。
時諸王貴戚,皆得自起驿馬,道路一騷一擾,所至需索百端;楚材複請給牌劄,定分例,其弊始革。
三月,壬子朔,诏曰:“朕更化勵一精一,視民如子,然内治之尚阙,緻外患之未平。
京、襄既被于創殘,淮、蜀重遭于侵擾。
道路流離之衆,慘不聊生;室廬焚毀之馀,茫無所托;骨肉罹于荼毒,丁壯困于轉輸。
嗟汝何辜,由吾不德!幸天人猶助于信順,将帥悉力以捍防,雖烽燧之甫停,柰瘡痍之未複。
肆頒煥号,用慰群情。
發粟以赈貧,蠲租而已責,血戰之士,當議優恩,死事之家,宜加恤典。
或乘時而嘯聚,或失律而逋逃,鹹與惟新,同歸于治。
” 丙辰,诏:“别之傑募二萬人,屯公安、峽州,許晟大募三千人,屯嶽州,其廪給等費所合科撥,條具以聞。
” 己未,戶部侍郎兼權兵部尚書、知臨安府趙與懽言:“端平以來,陛下明诏侍從、台谏各舉文武大小之臣,應诏者不謂不多,其間豈無魁特奇傑之人!望申命大臣,集侍從、台谏于都省,以前所薦員,佥謀公議,量才授任,不必拘以資格。
若夫内之宰執、侍從、三衙、環尹,外之列屯将帥,又擇其才望之相上下者,儲之以備緩急,庶無乏才之歎。
”從之。
乙亥,資政殿學士魏了翁卒,谥文靖,賜第宅于蘇州。
蒙古主以奇徹部長巴齊瑪克負固,命皇侄莽赉扣、諸王巴圖征之。
臨行,語之曰:“聞馬齊瑪克有膽氣,蘇布特亦有膽勇,可命為先鋒。
”蘇布特進戰屢勝,擄巴齊瑪克妻子于衮騰吉期海,巴齊瑪克遁入海島。
會大風刮海水去,其淺可渡。
莽赉扣曰:“此天開道與我也。
”遂進屠其衆,擒巴齊瑪克。
命之跪,巴齊瑪克曰:“我為一國主,豈苟求生!且身非駝,何以跪人為!”乃囚之,巴齊瑪克謂守者曰:“吾之竄入于海,與魚何異!然終見擒,天也!今水還期且至,軍宜早還。
”莽赉扣聞之,即班師,而水已至,後軍有浮渡者。
莽赉扣複進圍俄羅斯默齊斯城。
破之。
夏,四月,壬辰,以保康軍承宣使貴謙為保康軍節度使;武康軍承宣使、提舉神祐觀輿芮為武康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校書郎劉漢弼言荊、襄制阃當在江陵。
帝問收複襄一陽一之策,對曰:“制使若在江陵,則事權重,收複尚可圖也。
”帝然之。
甲申,左司谏曹豳言:“陛下以方面付三阃,而和戰之議,私自矛盾,憂未艾也。
史嵩之在淮西,用清野之說,敵未至而民先罹其禍,用撒花之說,民欲戰而禁其不得往,蓋以和誤國也。
趙葵在淮東,定遠之破,近在鄰境,六一合之破,政在屬部,葵乃閉城自守,不出一兵援之,是畏怯以辱國也。
陳韡在金陵,曠口之衄,天殆少警之,議者乃謂敵兵之難當,非如盜賊之易制。
今宜責嵩之以收複襄一陽一,為江陵捍蔽;經理上流,為下流防拓;葵則結鄰阃以禦哨騎,備舟師以防海道;韡則以沿江并領淮西,以安淮東。
若秋、冬可以遏敵,乃為報郊。
”帝然之。
五月,壬申,行都大火,延燒民廬五十三萬。
鱿酉,诏蠲臨安府城内外征一月。
甲戌,避正殿,減常膳。
丙子,出内庫缗錢二十萬給被焚之家。
辛巳,诏求直言。
士民上書,鹹訴濟王之冤。
初,進士潘牜方對策曰:“陛下承體先帝,歸德匹夫,何異為人子孫,身荷父母劬勞之賜,乃指豪權悍婢為恩私之地!欲父母無怒,不可得也。
”又曰:“陛下手足之一愛一,生榮死哀,反不得視士庶人。
此如一門之内,骨肉之間,未能親睦,是以僮仆疾視,鄰裡生侮。
宜厚東海之封,襲淮南之士,以緻人和。
”語多追咎史彌遠,彌遠雖死,徒一黨一尚盛,于是侍禦史蔣岘,謂火災天數,何預故王!遂疏劾起居舍人方大琮、正字王邁、編修劉克莊等鼓煽異論,并斥牜方一性一同逆賊,語涉不順,請皆論以漢法。
自是群臣無複敢言濟王之冤者。
監都進奏院史彌鞏上言:“人倫之變,世孰無之?陛下友一愛一之心,亦每發見。
洪咨夔所以蒙陛下殊知者,謂霅川之變,非濟邸之本心,濟邸之死,非陛下之本心,深有以契聖心耳。
矧以先帝之子,陛下之兄,乃使不能安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嘉熙元年(蒙古太宗九年) 春,正月,甲寅,初置财用司。
诏京西湖北制置使、副,給犒沿邊戰士有差。
丁巳,雷。
戊午,喬行簡請免天基節宴以答天戒,從之。
蒙古安笃爾言于宗王曰:“隴西州縣方平,人心猶貳。
漢中當隴、蜀之沖,宜得良将鎮之。
”宗王曰:“安反側,制盜賊,此上策也。
然無以易汝。
”遂分蒙古千戶五人隸之以往。
安笃爾遣将南戍沔州之石門,西戍階州之兩水,謹斥堠,嚴巡邏,守禦遂固。
二月,癸未朔,以鄭一性一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禮部
甲申,李鳴複罷,以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
乙酉,提舉洞霄宮葛洪薨。
癸巳,诏:“故參知政事宣缯,贈太師,谥忠靖。
子璧,服阕日與職事官。
”以嘗預定策也。
又诏:“缯寶慶初元所進朕《即位事始》,悉本先帝遣訓,可宣付史館。
” 丁酉,諸王官大小學教授王辰言:“蜀中舊例,乾道初,虞允文以同知樞密為四川宣撫時,汪應辰歸班。
開禧間,安丙在沔州,楊輔為成都制置,旋即召還。
今李埴宣撫在内,楊恢制置在外,号令未免牽制。
”帝曰:“适與輔臣言,令楊恢參贊安一撫矣。
”辰曰:“聖算及此,全蜀之幸!” 己亥,屯田郎官王萬進對。
帝曰:“卿是淮人,熟知邊事。
”對曰:“臣非知兵。
陸贽有言:‘兵法無他,人情而已。
’但以人情區處,即是兵法。
”帝問其說,萬曰:“一和字,沮衆誤國。
”帝曰:“和亦不可廢。
”萬曰:“若專立為題則不可,要當并為戰守規模。
” 癸卯,诏國子監刑進《通鑒綱目》。
初,蒙古諸府官府自為符印,僭越無度,耶律楚材請中書省依式鑄給,名一器始重。
時諸王貴戚,皆得自起驿馬,道路一騷一擾,所至需索百端;楚材複請給牌劄,定分例,其弊始革。
三月,壬子朔,诏曰:“朕更化勵一精一,視民如子,然内治之尚阙,緻外患之未平。
京、襄既被于創殘,淮、蜀重遭于侵擾。
道路流離之衆,慘不聊生;室廬焚毀之馀,茫無所托;骨肉罹于荼毒,丁壯困于轉輸。
嗟汝何辜,由吾不德!幸天人猶助于信順,将帥悉力以捍防,雖烽燧之甫停,柰瘡痍之未複。
肆頒煥号,用慰群情。
發粟以赈貧,蠲租而已責,血戰之士,當議優恩,死事之家,宜加恤典。
或乘時而嘯聚,或失律而逋逃,鹹與惟新,同歸于治。
” 丙辰,诏:“别之傑募二萬人,屯公安、峽州,許晟大募三千人,屯嶽州,其廪給等費所合科撥,條具以聞。
” 己未,戶部侍郎兼權兵部尚書、知臨安府趙與懽言:“端平以來,陛下明诏侍從、台谏各舉文武大小之臣,應诏者不謂不多,其間豈無魁特奇傑之人!望申命大臣,集侍從、台谏于都省,以前所薦員,佥謀公議,量才授任,不必拘以資格。
若夫内之宰執、侍從、三衙、環尹,外之列屯将帥,又擇其才望之相上下者,儲之以備緩急,庶無乏才之歎。
”從之。
乙亥,資政殿學士魏了翁卒,谥文靖,賜第宅于蘇州。
蒙古主以奇徹部長巴齊瑪克負固,命皇侄莽赉扣、諸王巴圖征之。
臨行,語之曰:“聞馬齊瑪克有膽氣,蘇布特亦有膽勇,可命為先鋒。
”蘇布特進戰屢勝,擄巴齊瑪克妻子于衮騰吉期海,巴齊瑪克遁入海島。
會大風刮海水去,其淺可渡。
莽赉扣曰:“此天開道與我也。
”遂進屠其衆,擒巴齊瑪克。
命之跪,巴齊瑪克曰:“我為一國主,豈苟求生!且身非駝,何以跪人為!”乃囚之,巴齊瑪克謂守者曰:“吾之竄入于海,與魚何異!然終見擒,天也!今水還期且至,軍宜早還。
”莽赉扣聞之,即班師,而水已至,後軍有浮渡者。
莽赉扣複進圍俄羅斯默齊斯城。
破之。
夏,四月,壬辰,以保康軍承宣使貴謙為保康軍節度使;武康軍承宣使、提舉神祐觀輿芮為武康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
校書郎劉漢弼言荊、襄制阃當在江陵。
帝問收複襄一陽一之策,對曰:“制使若在江陵,則事權重,收複尚可圖也。
”帝然之。
甲申,左司谏曹豳言:“陛下以方面付三阃,而和戰之議,私自矛盾,憂未艾也。
史嵩之在淮西,用清野之說,敵未至而民先罹其禍,用撒花之說,民欲戰而禁其不得往,蓋以和誤國也。
趙葵在淮東,定遠之破,近在鄰境,六一合之破,政在屬部,葵乃閉城自守,不出一兵援之,是畏怯以辱國也。
陳韡在金陵,曠口之衄,天殆少警之,議者乃謂敵兵之難當,非如盜賊之易制。
今宜責嵩之以收複襄一陽一,為江陵捍蔽;經理上流,為下流防拓;葵則結鄰阃以禦哨騎,備舟師以防海道;韡則以沿江并領淮西,以安淮東。
若秋、冬可以遏敵,乃為報郊。
”帝然之。
五月,壬申,行都大火,延燒民廬五十三萬。
鱿酉,诏蠲臨安府城内外征一月。
甲戌,避正殿,減常膳。
丙子,出内庫缗錢二十萬給被焚之家。
辛巳,诏求直言。
士民上書,鹹訴濟王之冤。
初,進士潘牜方對策曰:“陛下承體先帝,歸德匹夫,何異為人子孫,身荷父母劬勞之賜,乃指豪權悍婢為恩私之地!欲父母無怒,不可得也。
”又曰:“陛下手足之一愛一,生榮死哀,反不得視士庶人。
此如一門之内,骨肉之間,未能親睦,是以僮仆疾視,鄰裡生侮。
宜厚東海之封,襲淮南之士,以緻人和。
”語多追咎史彌遠,彌遠雖死,徒一黨一尚盛,于是侍禦史蔣岘,謂火災天數,何預故王!遂疏劾起居舍人方大琮、正字王邁、編修劉克莊等鼓煽異論,并斥牜方一性一同逆賊,語涉不順,請皆論以漢法。
自是群臣無複敢言濟王之冤者。
監都進奏院史彌鞏上言:“人倫之變,世孰無之?陛下友一愛一之心,亦每發見。
洪咨夔所以蒙陛下殊知者,謂霅川之變,非濟邸之本心,濟邸之死,非陛下之本心,深有以契聖心耳。
矧以先帝之子,陛下之兄,乃使不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