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九 【宋紀一百六十九】

關燈
命近臣董其事。

    ”從之。

     壬申,賜進士周坦以下四百二十三人及第、出身。

     五月,辛巳,太白晝見。

     癸未,以李鳴複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李宗勉參知政事,餘天錫簽書樞密院事。

     甲申,喬行簡言:“兵财二端,尤今急務。

    欲以兵事委之鳴複,财用委之宗勉,楮币委之天賜;凡有利病,各務讨論,有當聚議者,容臣參酌,然後施行。

    ”從之。

     以布衣錢時、成忠郎吳如愚講道著書,隐居不仕,足勸後學,時特補迪功郎,如愚換授從事郎,并充秘閣校勘;喬行簡薦之也。

     六月,蒙古築圖蘇湖城,作迎駕殿。

     蒙古貴近臣谮耶律楚材違制庇逃軍,蒙古主怒,系楚材;既而自悔,命釋之。

    楚材不肯釋縛,進曰:“臣備位公輔,國政所屬。

    陛下初令系臣,以有罪也;當明示百官,罪在不赦。

    今釋臣,是無罪也;豈宜輕易反覆,如戲小兒!一柄一有大事,何以行為!”蒙古主曰:“朕雖為帝,甯無過舉耶?”乃溫言以慰之。

    楚材因陳時務十策,曰信賞罰,正名分,給俸祿,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選堡匠,務農桑,定土貢,制漕運,皆适于時務,悉施行之。

     秋,七月,甲戌朔,以霖雨,诏求真言。

     庚寅,釋中外杖以下囚,蠲贓賞錢。

     八月,癸亥,诏:“朕親覽中外臣僚封事,多有可采。

    後省看詳,有切朕躬、關時政者,節錄奏聞,當議行,仍與旌賞。

    ” 蒙古征收課稅使陳時可、高慶民等言諸路旱蝗,诏免今年田租,仍停舊未輸納者,俟豐歲議。

     蒙古太原路轉運使呂俊、副使劉子俊,以贓抵罪。

    蒙古主責耶律楚材曰:“卿言孔子之道可行,儒者為好人,何故乃有此輩?”楚材對曰:“君父教臣子,亦不欲令陷不義。

    三綱、五常,聖人之名教,有國家者莫不欲之!如天之有日月也。

    豈得緣一夫之失,使萬世常行之道見廢于我朝乎!”蒙古主意乃解。

     九月,壬午,熒惑犯權星。

     蒙古宴群臣于行宮,塔斯大醉。

    蒙古主語侍臣曰:“塔斯神已逝矣,其能久乎!”逾年,果卒。

     蒙古察罕帥兵号八十萬圍廬州,期破廬,造舟巢湖以侵江左,于壕外築土城六十裡,鑿兩壕,攻縣數倍于攻安豐時;杜杲竭力守禦。

    蒙古築壩,高于城樓,杲以油灌草,即壩下焚之,皆為煨燼。

    又于串樓内立雁翎七層,俄砲中壩上,衆驚,杲乘勝出戰,蒙古敗走,杲追晞數十裡。

    又練舟師扼淮水,遣其子庶監呂文德、聶斌伏一精一銳于要害;蒙古不能進,遂引軍歸。

    诏加杲淮西制置使,獎谕有功将士,賞赉有差。

     冬,十月,己酉,戶部尚書趙與懽言:“暴風一婬一雨,害于粢盛,浙江東、西,室廬漂蕩,願下哀痛之诏,遣赒恤之使,遍行諸道許以便宜施惠。

    ”從之。

     丁卯,監察禦史曹觱言:“蒙古之興,勞聖慮者五年矣。

    聘使往來,謂息兵有期。

    秋風未高,合肥已受重圍,和安在哉!願陛下移畏敵者畏天,易信和者而信守,則天佑人助矣。

    ” 淮東總領吳潛言:“宗子時更,部集淮東、西流民約十馀萬口,一團一結十七砦内強壯二萬,可籍為兵,近調千百人為合肥之援,請與補官。

    ”從之。

     蒙古建太極書院于燕京。

     時周敦頤之名未至河朔,楊惟中用師于蜀、湖、京、漢,得名士數十人,乃收集伊各諸書,載送燕京。

    及還,與姚樞謀建太極書院及周子祠,以程颢、程頤、張載、楊時、遊酢、硃熹配食,請趙複為師,王粹佐之,選俊秀有識度者為道學生。

    由是河朔始知道學。

     十一月,己卯,戒饬百官。

     衍聖公孔元措言于蒙古主曰:“今禮樂散失,燕京、南京等處,亡金太常故臣及禮冊、樂器,多有存者,請降旨收錄。

    ”蒙古主從之,命各路管民官,如有亡金知禮、樂舊人,可并其一愛一屬徙赴東平,令元措領之,于本路稅課給其食。

     十二月,壬寅朔,诏并淮東、西、湖廣總所、四川茶馬制置司,犒賞諸擺鋪兵。

     丙午,光州守臣董世臣伏誅,司戶柳具舉配海外,以其棄城降敵也。

     甲寅,兵部郎官範應鈴面對,帝問廣中諸郡,應鈴雲:“雖不及昔,然亦可為。

    但去天萬裡,人不守法,二十五郡各得一廉太守,民自受惠。

    且如宜州卒莫通等叛,提刑張琮親往招安,通等聞是宜州舊守,即叩頭出降:此太守得人之效。

    ”帝然之。

     戊辰,诏:“諸路和籴,給時直,平概量,毋得科抑,申嚴秋苗苛取之禁。

    ” 起李韶為禮部侍郎,辭,不允,诏所在州軍護送至阙。

    史嵩之遣人謂韶曰:“無言濟邸、宮媪、國本。

    ”韶不答,上疏曰:“臣生長淳熙初,猶及見度江盛時,民生富庶,吏治修舉。

    事變少異政歸私門:紹定之末,元氣索矣。

    端平更化,陛下初意,豈不甚美!一柄一事日壞,其人或死或罷,莫有為陛下任其責者,考論至是,天下事豈非陛下所當自任而力為乎?左氏載史墨言,魯公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蓋言所由來者漸矣。

    陛下臨禦日久,宜深思熟念,威福自己,誰得而盜之哉!合此不為,悠悠玩愒,乃幾于左氏所謂世從其失者。

    ”蓋以世卿風嵩之也。

    疏出,嵩之不悅,曰:“治《春秋》人下語毒。

    ”時人與杜範稱為“李杜” 蒙古諸勳貴,以嚴實久鎮東平,議裂其地為十,分封勳貴,各私其入,與有司無相關。

    先是實遣奏差官王玉汝至京師,适聞其議,慨然曰:“若是,則嚴公事業,存者無幾矣。

    ”夜靜,哭于耶律楚材帳後;明日,召問其故,曰:“玉汝為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公裂而不能救,無面目還報,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

    ”楚材使詣蒙古主前陳訴,玉汝進言曰:“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崎岖兵間,三棄其家,卒無異志,豈與迎隆者同?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蒙古主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為直,由是地得不分。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複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蒙古太宗十一年) 春,正月,癸酉,以喬行簡為少傅、平章軍國重事,進封益國公;李宗勉為左丞相兼樞密使;史嵩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督視兩淮、四川、京湖軍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