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客館對孤燈 不世仙緣白眉留尺簡 凍雲迷蜀嶺 幾番腸斷孝女哭衰親
關燈
小
中
大
早,明日便要回山,姑且安歇,回山再從長計較吧。
天下名山何止千百,這凝碧崖還不知是在哪座名山之中,是遠是近呢。
"英瓊道:"我看那位高僧既肯前來點化,世間沒有不近人情的仙佛,他不但要替爹爹同女兒打算,恐怕他留的地名,也決不是什麼遠隔千裡。
"說着,便朝空默拜道:"好高僧,好仙佛,你既肯慈悲來度我父親,你就索性一起連我度了吧。
你住的地方也請你快點說出來,不要叫我們為難,打悶葫蘆了。
"李甯見英瓊一片孩子氣,又好笑,又心疼。
也不再同她說話,隻顧催她去睡。
當下李甯便先去入廁,英瓊就在房中方便,回來分别在鋪就的兩個鋪闆上安睡。
英瓊仍有一搭沒一搭地研究用什麼法子尋那凝碧崖。
李甯滿腹心思,加上店房中借用的被褥又不幹淨,穢氣熏鼻難聞,二人俱都沒有睡好。
時光易過,一會寒雞報曉,外面人聲嘈成一片。
李甯還想叫英瓊多睡一會,好在回山又沒有事。
英瓊偏偏性急,鋪蓋又髒,執意起來。
李甯隻得開門喚店家打洗漱水。
這時天已大明,今天正是香汛的第一日,店中各香客俱在天未明前起身入山,去搶燒頭香,人已走了大半。
那未走的也在打點雇轎動身,顯得店中非常熱鬧。
那店小二聽李甯呼喚,便打水進來。
李甯明知和尚已走,店家必然要來報告,故意裝作不知,欲待店小二先說。
誰想店小二并不發言,隻幫着李甯收拾買帶進山的東西。
後來李甯忍不住問道:"我本不知今日是香汛,原想多住些日子,如今剛打算去看熱鬧。
你去把我的帳連上房大禅師的帳一齊開來。
再去替我雇兩名挑夫,将這些送與山中朋友之物挑進山去。
回頭多把酒錢與你。
"店小二聞言,笑道:"客官真有眼力,果然那和尚不是騙吃騙住之人。
"李甯聞言,忙問:"此話怎講?"店小二道:"昨天那位大師父那般說話行為,簡直叫我們看着生氣。
偏又遇見客官這樣好性的人兒。
起初他胡亂叫菜叫酒,叫來又用不多,明明是拿客官當空子,糟踐人。
我們都不服氣,還怕他日後有許多麻煩。
誰想他是好人,不過愛開玩笑。
"李甯急于要知和尚動靜,見店小二隻管文不對題地絮叨,便沖口問道:"莫非那位大師父又回來了嗎?"店小二才從身上慢悠悠地取出一封信遞給李甯,說道:"那位大師父才走不多一會,并未回來。
不過他臨走時,已将他同客官的帳一齊付清,還賞了我五兩銀子酒錢。
他說客官就在峨眉居住,與他是街坊鄰居。
他因為客官雖好佛,盡上别的寺觀禮拜,不上他廟裡燒香,心中有氣,昨天在街上相遇,特地跟來開玩笑。
他見客官有涵養,任憑他取笑并不生氣,一高興,他的氣也平了。
我問他山上住處和廟的名字,他說客官知道,近在咫尺,一尋便到。
會帳之後,留下這一封信,叫我等客官起身時,再拿出來給你。
"李甯忙拆開那信看時,隻見上面寫着:"欲合先離,不離不合。
凝碧千尋,蜀山一角。
何愁掌珠,先謀解脫。
明月梅花,神物落落。
手扼遊龍,獨擘群魔。
卅載重逢,乃證真覺。
"字迹疏疏朗朗,筆力遒勁,古逸可愛。
可見昨晚這位高僧并未離開自己,與英瓊對談的一番心事,定被他聽了去。
既然還肯留信,對于英瓊必有法善後,心中大喜。
父女二人看完後,不禁望了二眼,因店小二在旁,不便再說什麼。
店小二便問:"信上可是約客官到他廟内去燒香?我想他一個出家人,還舍得代客官會帳,恐怕也有希圖。
客官去時,還得在意才好。
"李甯便用言語支吾過去。
一會,店小二雇來挑夫,李甯父女便收拾上道。
過了解脫橋,走向入山大道。
迎面兩個山峰,犬牙交錯,形勢十分雄壯。
一路上看見朝山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有的簡直從山麓一步一拜,拜上山去。
山上廟宇大小何止百十,隻聽滿山麓梵呗鐘魚之聲,與朝山的佛号響成一片,襯着這座名山的偉大莊嚴,令人見了自然起敬。
李甯因自己不入廟燒香,不便挑着許多東西從人叢中越過,使命挑夫抄昔日入山小徑。
到了舍身岩,将所有東西放下,開發腳力自去。
等到挑夫走遠,仍照從前辦法,父女二人把買來的應用物品,一一背了上去。
回到石洞之中,因冬日天短,漸已昏黑。
父女二人進洞把油燈點起,将什物安置。
累了一天,俱覺有些勞乏,胡亂做些飲食吃了,分别安睡。
第二日晨起,先商量過冬之計。
等諸事安排就緒,又拿出那和尚兩個紙條,同店小二所說的一番話仔細詳參。
李甯對英瓊道:"這位高僧既說與我是鄰居,那凝碧崖定離此地不遠。
我想趁着這幾日天氣晴明,在左近先為尋訪。
隻是此山甚大,萬一當日不能回來,你不可着急,千萬不要離開此地才好。
"英瓊點頭應允。
由這日起,李甯果就在這山前山後,仔細尋訪了好幾次。
又去到本山許多有名的廟宇,探問可有人知道這凝碧崖在
天下名山何止千百,這凝碧崖還不知是在哪座名山之中,是遠是近呢。
"英瓊道:"我看那位高僧既肯前來點化,世間沒有不近人情的仙佛,他不但要替爹爹同女兒打算,恐怕他留的地名,也決不是什麼遠隔千裡。
"說着,便朝空默拜道:"好高僧,好仙佛,你既肯慈悲來度我父親,你就索性一起連我度了吧。
你住的地方也請你快點說出來,不要叫我們為難,打悶葫蘆了。
"李甯見英瓊一片孩子氣,又好笑,又心疼。
也不再同她說話,隻顧催她去睡。
當下李甯便先去入廁,英瓊就在房中方便,回來分别在鋪就的兩個鋪闆上安睡。
英瓊仍有一搭沒一搭地研究用什麼法子尋那凝碧崖。
李甯滿腹心思,加上店房中借用的被褥又不幹淨,穢氣熏鼻難聞,二人俱都沒有睡好。
時光易過,一會寒雞報曉,外面人聲嘈成一片。
李甯還想叫英瓊多睡一會,好在回山又沒有事。
英瓊偏偏性急,鋪蓋又髒,執意起來。
李甯隻得開門喚店家打洗漱水。
這時天已大明,今天正是香汛的第一日,店中各香客俱在天未明前起身入山,去搶燒頭香,人已走了大半。
那未走的也在打點雇轎動身,顯得店中非常熱鬧。
那店小二聽李甯呼喚,便打水進來。
李甯明知和尚已走,店家必然要來報告,故意裝作不知,欲待店小二先說。
誰想店小二并不發言,隻幫着李甯收拾買帶進山的東西。
後來李甯忍不住問道:"我本不知今日是香汛,原想多住些日子,如今剛打算去看熱鬧。
你去把我的帳連上房大禅師的帳一齊開來。
再去替我雇兩名挑夫,将這些送與山中朋友之物挑進山去。
回頭多把酒錢與你。
"店小二聞言,笑道:"客官真有眼力,果然那和尚不是騙吃騙住之人。
"李甯聞言,忙問:"此話怎講?"店小二道:"昨天那位大師父那般說話行為,簡直叫我們看着生氣。
偏又遇見客官這樣好性的人兒。
起初他胡亂叫菜叫酒,叫來又用不多,明明是拿客官當空子,糟踐人。
我們都不服氣,還怕他日後有許多麻煩。
誰想他是好人,不過愛開玩笑。
"李甯急于要知和尚動靜,見店小二隻管文不對題地絮叨,便沖口問道:"莫非那位大師父又回來了嗎?"店小二才從身上慢悠悠地取出一封信遞給李甯,說道:"那位大師父才走不多一會,并未回來。
不過他臨走時,已将他同客官的帳一齊付清,還賞了我五兩銀子酒錢。
他說客官就在峨眉居住,與他是街坊鄰居。
他因為客官雖好佛,盡上别的寺觀禮拜,不上他廟裡燒香,心中有氣,昨天在街上相遇,特地跟來開玩笑。
他見客官有涵養,任憑他取笑并不生氣,一高興,他的氣也平了。
我問他山上住處和廟的名字,他說客官知道,近在咫尺,一尋便到。
會帳之後,留下這一封信,叫我等客官起身時,再拿出來給你。
"李甯忙拆開那信看時,隻見上面寫着:"欲合先離,不離不合。
凝碧千尋,蜀山一角。
何愁掌珠,先謀解脫。
明月梅花,神物落落。
手扼遊龍,獨擘群魔。
卅載重逢,乃證真覺。
"字迹疏疏朗朗,筆力遒勁,古逸可愛。
可見昨晚這位高僧并未離開自己,與英瓊對談的一番心事,定被他聽了去。
既然還肯留信,對于英瓊必有法善後,心中大喜。
父女二人看完後,不禁望了二眼,因店小二在旁,不便再說什麼。
店小二便問:"信上可是約客官到他廟内去燒香?我想他一個出家人,還舍得代客官會帳,恐怕也有希圖。
客官去時,還得在意才好。
"李甯便用言語支吾過去。
一會,店小二雇來挑夫,李甯父女便收拾上道。
過了解脫橋,走向入山大道。
迎面兩個山峰,犬牙交錯,形勢十分雄壯。
一路上看見朝山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有的簡直從山麓一步一拜,拜上山去。
山上廟宇大小何止百十,隻聽滿山麓梵呗鐘魚之聲,與朝山的佛号響成一片,襯着這座名山的偉大莊嚴,令人見了自然起敬。
李甯因自己不入廟燒香,不便挑着許多東西從人叢中越過,使命挑夫抄昔日入山小徑。
到了舍身岩,将所有東西放下,開發腳力自去。
等到挑夫走遠,仍照從前辦法,父女二人把買來的應用物品,一一背了上去。
回到石洞之中,因冬日天短,漸已昏黑。
父女二人進洞把油燈點起,将什物安置。
累了一天,俱覺有些勞乏,胡亂做些飲食吃了,分别安睡。
第二日晨起,先商量過冬之計。
等諸事安排就緒,又拿出那和尚兩個紙條,同店小二所說的一番話仔細詳參。
李甯對英瓊道:"這位高僧既說與我是鄰居,那凝碧崖定離此地不遠。
我想趁着這幾日天氣晴明,在左近先為尋訪。
隻是此山甚大,萬一當日不能回來,你不可着急,千萬不要離開此地才好。
"英瓊點頭應允。
由這日起,李甯果就在這山前山後,仔細尋訪了好幾次。
又去到本山許多有名的廟宇,探問可有人知道這凝碧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