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關燈
小
中
大
增輝到案還狡賴着不肯承認奸情,賈臬台就詳請制台奏參先行革職,以便刑訊,朱批下來自然是着照辦,請制台恭錄行知到司。
賈臬台奉到了立刻就傳發審局提調,同首府上去說道:“這案關系因奸緻弊人命,這增輝已經奏準刑訊,諸位不要留情。
增輝今天如再不認供,盡管用刑罷,這樣衣冠敗類也不必替他留面子了。
”這首府同發審局提調自然喏喏,連聲答應下去。
到底同寅面上,而且是才交卸的漢陽府,怎好意思叫他躺在階前脫衣露體的吃那闆子,就把增輝叫到花廳,龍玉燕開導道:“你的案子制台已經奏準,将你革刑訊。
今天臬台吩咐的話很難為的,我前回在台面上不是當着曹大錯那一班人說過的,今兒你到哪裡,我到哪裡,任他是刀山劍窯我也不辭。
你是舒服慣了的人,今兒隻身到那苦地方去,身邊沒人調護那如何能行?我聽見說皇上家的恩典,這犯罪的出口是準帶家眷的,我跟着你去就是了。
” 增朗之道:“你肯如此,那真難得,前回你說的颠沛死生,我說的天涯地角,不想竟成今日的語谶。
”我經了這番風浪從此發誓收心,決不負你這一番好意。
”增朗之核算核算曆年所餘的宦囊,也還有五萬多金,留了兩萬銀子與他太太猶雲娘,其餘的都彙到張家口放在自己身邊,這财政本是他自己掌着,猶雲娘見這事理上勢上都無可說,也不容不答應。
隔了幾天,部文已到,增朗之領了咨文帶着龍玉燕起程。
後來在關外,龍玉燕居然連舉兩子,增朗之限滿遇赦,就帶着龍玉燕住在京裡,又寫信托怡軒把玉燕的老翁龍鐘仁的靈柩,在通州擇地安葬。
他那位太太猶雲娘的行徑他也暗暗看穿,也不再去顧問,那猶雲娘也不再來找他,彼此就不離而離了。
看書的諸位增朗之的這起案子,雖然是咎由自取,這賈端甫卻也不免公報私仇。
奉勸天下人遇有寒士萬不可拿言語嘲笑他,遇到那不平正的寒士更不可拿言語去嘲笑他。
說者無心,聞者刺骨,逞一時快意之談贻異日殺身之禍,這是何苦呢?這增朗之就是在小銀珠房裡,低低的說了那兩句戲言,誰知當日的側坐寒酸竟做了今日的頂頭長吏,弄得身敗名裂,谪戍遐荒,惟口啟羞如是如是。
至于增朗之、龍玉燕兩個雖是浪子淫娃心術并沒有甚麼大壞,所以結局也還不惡。
這增朗之荷戈遠戍之時,正是他老太爺撤瑟歸真之日。
訃音到來,已在他動身之後。
他老太爺的姨娘也生了一個兒子,南京石霸街也還置了一所房屋。
猶雲娘因為同這姨娘素來不睦,不願與他同居,連聽見公公不在的信,也并未奔往哭臨。
攜了兩萬銀子同了那心愛的内侄猶子蒸,并帶着廣東谷埠讨的那個鐘紋搬到揚州去祝這鐘紋最能體貼這位太太的心意,遇到這位太太每月告假的時候,他就敬謹代勞陪着這位内侄少爺,在廣東的時節即是如此,所以猶雲娘、猶子蒸均甚喜歡他。
到了揚州之後,這兩萬銀子的敗政漸漸的到了這猶子蒸手裡。
他在廣東碰着停捐的那一年,猶雲娘就逼着增朗之替他捐了一個侯選從九。
這會子他又加捐一個鹽知事捐免驗看,指分兩淮。
猶子蒸既做了官,這鐘紋也就漸漸的當令,始而與這猶雲娘春色平分,既而竟是強賓壓主。
再過了兩年,那猶子蒸公然在門口改貼了猶公館的條子,那鐘紋也公然算是猶太太。
猶雲娘同他理論,他說:“我是增大人的姨娘,增大人犯罪出口我改嫁了猶老爺沒有甚麼不可,你是他的姑母,難道好做他的太太不成,同我争些甚麼?真真好不要臉。
”這猶雲娘被他說的啞口無言,想來這理是講不過他,隻好忍氣吞聲躲在旁邊做了老姑太太,吃碗閑飯而已。
那高竹崗結案之後,自然沒人敢去聘請。
心裡細想:雖然攀倒了一位太守,卻斷送了一個愛姬,未曾弄到分文倒反失去館地,也不免十分懊悔,終日問居旅邸,短歎長呼。
有一天,過午不起他管家叫也不應,打開門來一看,這位師爺竟無疾而終。
他那枕箱裡藏的繡鞋卻抛擲滿牀,手邊上還有一隻似乎是那在手裡看着死了才丢下來的。
這家人看了大驚,連忙招呼店家,一面通知他那位觀察親戚。
大家看了都不解是甚麼怪病,隻好買棺成殓。
這個家人替他把那些繡鞋也都殓入棺中做個殉葬之物,這也算善于體貼主人意思了。
再說,那位賈臬台做了兩個多月,真是視于無刑、聽于無聲的恭維這位制台,以為不久就可開藩開府。
不料,一天接到一個電抄,賈臬台看了大驚,究竟是道甚麼谕旨請諸位停停再看罷。
賈臬台奉到了立刻就傳發審局提調,同首府上去說道:“這案關系因奸緻弊人命,這增輝已經奏準刑訊,諸位不要留情。
增輝今天如再不認供,盡管用刑罷,這樣衣冠敗類也不必替他留面子了。
”這首府同發審局提調自然喏喏,連聲答應下去。
到底同寅面上,而且是才交卸的漢陽府,怎好意思叫他躺在階前脫衣露體的吃那闆子,就把增輝叫到花廳,龍玉燕開導道:“你的案子制台已經奏準,将你革刑訊。
今天臬台吩咐的話很難為的,我前回在台面上不是當着曹大錯那一班人說過的,今兒你到哪裡,我到哪裡,任他是刀山劍窯我也不辭。
你是舒服慣了的人,今兒隻身到那苦地方去,身邊沒人調護那如何能行?我聽見說皇上家的恩典,這犯罪的出口是準帶家眷的,我跟着你去就是了。
” 增朗之道:“你肯如此,那真難得,前回你說的颠沛死生,我說的天涯地角,不想竟成今日的語谶。
”我經了這番風浪從此發誓收心,決不負你這一番好意。
”增朗之核算核算曆年所餘的宦囊,也還有五萬多金,留了兩萬銀子與他太太猶雲娘,其餘的都彙到張家口放在自己身邊,這财政本是他自己掌着,猶雲娘見這事理上勢上都無可說,也不容不答應。
隔了幾天,部文已到,增朗之領了咨文帶着龍玉燕起程。
後來在關外,龍玉燕居然連舉兩子,增朗之限滿遇赦,就帶着龍玉燕住在京裡,又寫信托怡軒把玉燕的老翁龍鐘仁的靈柩,在通州擇地安葬。
他那位太太猶雲娘的行徑他也暗暗看穿,也不再去顧問,那猶雲娘也不再來找他,彼此就不離而離了。
看書的諸位增朗之的這起案子,雖然是咎由自取,這賈端甫卻也不免公報私仇。
奉勸天下人遇有寒士萬不可拿言語嘲笑他,遇到那不平正的寒士更不可拿言語去嘲笑他。
說者無心,聞者刺骨,逞一時快意之談贻異日殺身之禍,這是何苦呢?這增朗之就是在小銀珠房裡,低低的說了那兩句戲言,誰知當日的側坐寒酸竟做了今日的頂頭長吏,弄得身敗名裂,谪戍遐荒,惟口啟羞如是如是。
至于增朗之、龍玉燕兩個雖是浪子淫娃心術并沒有甚麼大壞,所以結局也還不惡。
這增朗之荷戈遠戍之時,正是他老太爺撤瑟歸真之日。
訃音到來,已在他動身之後。
他老太爺的姨娘也生了一個兒子,南京石霸街也還置了一所房屋。
猶雲娘因為同這姨娘素來不睦,不願與他同居,連聽見公公不在的信,也并未奔往哭臨。
攜了兩萬銀子同了那心愛的内侄猶子蒸,并帶着廣東谷埠讨的那個鐘紋搬到揚州去祝這鐘紋最能體貼這位太太的心意,遇到這位太太每月告假的時候,他就敬謹代勞陪着這位内侄少爺,在廣東的時節即是如此,所以猶雲娘、猶子蒸均甚喜歡他。
到了揚州之後,這兩萬銀子的敗政漸漸的到了這猶子蒸手裡。
他在廣東碰着停捐的那一年,猶雲娘就逼着增朗之替他捐了一個侯選從九。
這會子他又加捐一個鹽知事捐免驗看,指分兩淮。
猶子蒸既做了官,這鐘紋也就漸漸的當令,始而與這猶雲娘春色平分,既而竟是強賓壓主。
再過了兩年,那猶子蒸公然在門口改貼了猶公館的條子,那鐘紋也公然算是猶太太。
猶雲娘同他理論,他說:“我是增大人的姨娘,增大人犯罪出口我改嫁了猶老爺沒有甚麼不可,你是他的姑母,難道好做他的太太不成,同我争些甚麼?真真好不要臉。
”這猶雲娘被他說的啞口無言,想來這理是講不過他,隻好忍氣吞聲躲在旁邊做了老姑太太,吃碗閑飯而已。
那高竹崗結案之後,自然沒人敢去聘請。
心裡細想:雖然攀倒了一位太守,卻斷送了一個愛姬,未曾弄到分文倒反失去館地,也不免十分懊悔,終日問居旅邸,短歎長呼。
有一天,過午不起他管家叫也不應,打開門來一看,這位師爺竟無疾而終。
他那枕箱裡藏的繡鞋卻抛擲滿牀,手邊上還有一隻似乎是那在手裡看着死了才丢下來的。
這家人看了大驚,連忙招呼店家,一面通知他那位觀察親戚。
大家看了都不解是甚麼怪病,隻好買棺成殓。
這個家人替他把那些繡鞋也都殓入棺中做個殉葬之物,這也算善于體貼主人意思了。
再說,那位賈臬台做了兩個多月,真是視于無刑、聽于無聲的恭維這位制台,以為不久就可開藩開府。
不料,一天接到一個電抄,賈臬台看了大驚,究竟是道甚麼谕旨請諸位停停再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