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賈端甫同達怡軒談了一會,看看天已不早,也就各自睡覺。
賈端甫睡在牀上,想起今天花了十幾塊錢,隻見了雙鈴兩面,并沒有一句體己的話兒,真是不值。
若要再同他鬥一鬥氣,争奈這金大人勢大财豐,真有卵石不敵之勢。
在牀上翻來覆去,又是可惜花了的銀錢,又想戀着雙鈴的媚态,又恨敵不住金道台的勢焰,心中就同潑了些油鹽醬醋一般,真是說不出什麼味兒。
這一夜的難過與在通州看會的那一天,大略相同。
看書的諸位,這天同去吃酒的共有五人,同是受的一般滋味,那幾位何以并不覺得難過,獨有賈端甫如此呢?須知道,達怡軒這個人,我處什麼樣的境界,自有什麼樣的景象,那些炎涼驕谄的世态,皆是随境而來,于我身何與?所以,絕不放在心上。
習師文、安小齊兩人是如鼹鼠飲河,就像這天的樣子,以為已經甚樂,還有什麼不足?馮吟舟這種人,是從父精母血裡帶來的一種服從性質,看見這些貴倨公卿,覺得他們都是天神降生,應該享受崇奉,我們是應該屏氣斂足,退避三舍的,所以視為理所當然。
獨有賈端甫資秉出象,随處有個出人頭地之思,而又為境遇所限,又不能随遇而安,就有這種抑塞感慨之氣。
這是他的壞處,卻也是他的好處。
畢竟與那些甘為人下的不同,所以,将來的名位也比他們高的多了。
此種人卻不常有,非是豪傑耶是奸雄,不然那些堂子裡氣死的人恐就不少了呢? 賈端甫因受了這兩番冷落,從此深惡煙花,絕迹不入青樓。
有人同他談到風月閑情,他不是正言彈駁,便是掩耳不聞。
就有些說到那謝太傳東山絲竹、白樂天江上琵琶的,他也說,這正是他兩位生平的短處,所以他兩人終身的名位勳業,也就不能冠絕一時。
我們是要代聖賢傳道,為國家辦事的人,萬萬不可學這前賢的短處,見人就是此等談風。
未曾做得風流名土,卻作成了一位理學名儒。
達怡軒也還邀了賈端甫兩回,要去複東。
賈端甫執意不願,也就罷了。
兩人住了幾時,打了有一二百塊錢的把勢,仍舊結伴回到通州。
第二年,賈端甫進京會試,那盤川自然是他丈人預備的。
他複試取了個二等,那會試的卷子恰恰薦在一位副總裁厲尚書手裡。
這厲尚書官名叫鳳文,直隸人,後來也做到協辦大學士。
殁後,朝廷予谥文貞,将生平事迹宣付國史館立傳,也要算是當時一位名臣。
他生平端正清廉,不苟言笑,四十歲上斷弦之後,既不續娶,又不納妾,隻有一位寡媳,也是系出名門,十八九歲就守了孀,領着一個遺腹孤兒,侍奉這位公公。
真能柔聲怡色,曲意承歡。
厲尚書吃的飲食,非這位少奶奶親手調治,吃的就覺不甘。
厲尚書穿的衣服,非這位少奶奶親手披扣,穿的就不舒服。
早朝晏息,皆要這少奶奶在左右招呼。
有時,厲尚書病了,這少奶奶便徹夜不眠,親嘗湯藥的伺候。
就是溺器,也須他親手遞送。
他也絕不嫌穢亵,真要算是天下難得的孝婦。
這厲尚書也能愛惜兒媳,常言道:官久必富。
厲尚書雖一直做的是京官,卻是門生故舊甚多。
歲時饋贈也就不少。
他又是向來自奉儉約,敝車騾馬,上達九重的人,家裡又隻一媳一孫人口甚少,有些親戚本家,因為厲尚書正氣逼人,皆不敢輕易親近,也就沒有甚麼分利的人,所以宦囊甚為充裕。
這位少奶奶要甚麼就有甚麼,金剛鑽、祖母綠、外國白金、珍珠美玉的首飾,無一不備。
隻有珊瑚、霞紅的顔色,同那赤金的,因為是穿的終身孝,所以不要,卻是這種淡妝素服更覺得光彩照人。
厲尚書屢掌文衡,愛的是清真雅正,大約時文能揣摹,仁在堂試帖能揣摹,功夫深些的,總合得這位尚書的法限。
這位厲尚書得了這賈端甫的卷子,真是臭味相投,愛不忍釋,慌忙拿着送與大部裁傅中堂去看,意思想要中他一個會元。
傅中堂細細的看了一遍,說:“這人理法尚清,但是筆下過于峭刻,毫無一點活潑的天機,恐怕這人将來就是大用了,也不過是王介甫一流,不近人情的人物,不中他也罷了。
”厲尚書那裡肯聽。
傅中堂不能過拂厲尚書的面子,隻好把他低低的排在榜裡,中了一名貢士。
這大約也就是他不欺暗室一點陰骘所緻。
場後,賈端甫去拜老師厲尚書。
一見極為稱贊他的功夫,又見他舉止端嚴,衣冠古樸,談論吐屬大半本于程朱語錄,是自己一路的方正人物,心中甚是喜歡。
賈端甫複試二等,殿試二甲
賈端甫睡在牀上,想起今天花了十幾塊錢,隻見了雙鈴兩面,并沒有一句體己的話兒,真是不值。
若要再同他鬥一鬥氣,争奈這金大人勢大财豐,真有卵石不敵之勢。
在牀上翻來覆去,又是可惜花了的銀錢,又想戀着雙鈴的媚态,又恨敵不住金道台的勢焰,心中就同潑了些油鹽醬醋一般,真是說不出什麼味兒。
這一夜的難過與在通州看會的那一天,大略相同。
看書的諸位,這天同去吃酒的共有五人,同是受的一般滋味,那幾位何以并不覺得難過,獨有賈端甫如此呢?須知道,達怡軒這個人,我處什麼樣的境界,自有什麼樣的景象,那些炎涼驕谄的世态,皆是随境而來,于我身何與?所以,絕不放在心上。
習師文、安小齊兩人是如鼹鼠飲河,就像這天的樣子,以為已經甚樂,還有什麼不足?馮吟舟這種人,是從父精母血裡帶來的一種服從性質,看見這些貴倨公卿,覺得他們都是天神降生,應該享受崇奉,我們是應該屏氣斂足,退避三舍的,所以視為理所當然。
獨有賈端甫資秉出象,随處有個出人頭地之思,而又為境遇所限,又不能随遇而安,就有這種抑塞感慨之氣。
這是他的壞處,卻也是他的好處。
畢竟與那些甘為人下的不同,所以,将來的名位也比他們高的多了。
此種人卻不常有,非是豪傑耶是奸雄,不然那些堂子裡氣死的人恐就不少了呢? 賈端甫因受了這兩番冷落,從此深惡煙花,絕迹不入青樓。
有人同他談到風月閑情,他不是正言彈駁,便是掩耳不聞。
就有些說到那謝太傳東山絲竹、白樂天江上琵琶的,他也說,這正是他兩位生平的短處,所以他兩人終身的名位勳業,也就不能冠絕一時。
我們是要代聖賢傳道,為國家辦事的人,萬萬不可學這前賢的短處,見人就是此等談風。
未曾做得風流名土,卻作成了一位理學名儒。
達怡軒也還邀了賈端甫兩回,要去複東。
賈端甫執意不願,也就罷了。
兩人住了幾時,打了有一二百塊錢的把勢,仍舊結伴回到通州。
第二年,賈端甫進京會試,那盤川自然是他丈人預備的。
他複試取了個二等,那會試的卷子恰恰薦在一位副總裁厲尚書手裡。
這厲尚書官名叫鳳文,直隸人,後來也做到協辦大學士。
殁後,朝廷予谥文貞,将生平事迹宣付國史館立傳,也要算是當時一位名臣。
他生平端正清廉,不苟言笑,四十歲上斷弦之後,既不續娶,又不納妾,隻有一位寡媳,也是系出名門,十八九歲就守了孀,領着一個遺腹孤兒,侍奉這位公公。
真能柔聲怡色,曲意承歡。
厲尚書吃的飲食,非這位少奶奶親手調治,吃的就覺不甘。
厲尚書穿的衣服,非這位少奶奶親手披扣,穿的就不舒服。
早朝晏息,皆要這少奶奶在左右招呼。
有時,厲尚書病了,這少奶奶便徹夜不眠,親嘗湯藥的伺候。
就是溺器,也須他親手遞送。
他也絕不嫌穢亵,真要算是天下難得的孝婦。
這厲尚書也能愛惜兒媳,常言道:官久必富。
厲尚書雖一直做的是京官,卻是門生故舊甚多。
歲時饋贈也就不少。
他又是向來自奉儉約,敝車騾馬,上達九重的人,家裡又隻一媳一孫人口甚少,有些親戚本家,因為厲尚書正氣逼人,皆不敢輕易親近,也就沒有甚麼分利的人,所以宦囊甚為充裕。
這位少奶奶要甚麼就有甚麼,金剛鑽、祖母綠、外國白金、珍珠美玉的首飾,無一不備。
隻有珊瑚、霞紅的顔色,同那赤金的,因為是穿的終身孝,所以不要,卻是這種淡妝素服更覺得光彩照人。
厲尚書屢掌文衡,愛的是清真雅正,大約時文能揣摹,仁在堂試帖能揣摹,功夫深些的,總合得這位尚書的法限。
這位厲尚書得了這賈端甫的卷子,真是臭味相投,愛不忍釋,慌忙拿着送與大部裁傅中堂去看,意思想要中他一個會元。
傅中堂細細的看了一遍,說:“這人理法尚清,但是筆下過于峭刻,毫無一點活潑的天機,恐怕這人将來就是大用了,也不過是王介甫一流,不近人情的人物,不中他也罷了。
”厲尚書那裡肯聽。
傅中堂不能過拂厲尚書的面子,隻好把他低低的排在榜裡,中了一名貢士。
這大約也就是他不欺暗室一點陰骘所緻。
場後,賈端甫去拜老師厲尚書。
一見極為稱贊他的功夫,又見他舉止端嚴,衣冠古樸,談論吐屬大半本于程朱語錄,是自己一路的方正人物,心中甚是喜歡。
賈端甫複試二等,殿試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