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楊姨娘在那書房裡頭,玉體橫陳,春情蕩漾,賈端甫同他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忽然心裡想道:這楊姨娘,今天是因為我撞見了他同毛升兩人的私情,才拿這身體來塞我的嘴的,并不是貪愛我的才貌,同我有甚麼厚意深情,那是不可靠的,毛升同他卻是多年的交情,曉得他又同我搭上了,那有個不吃醋的道理,萬一同我為難起來,他是個家人,沒有甚麼要緊,我是個秀才,又是個處館的,這種聲名傳出去,那還再有人請教麼?而且到那時候,這楊姨娘必定護着他,那龍老頭兒是不甚明白的人,我還要吃點眼前虧都未可知,不如現在忍一忍欲念,将來被人家曉得,我還可以落一個夜拒奔女的美名,何苦貪戀這一息息的歡娛呢。
想定主意,就站起身來把褲子緊好,走到那書案面前的椅子上坐着。
這楊姨娘還當他有甚麼過門拜候的毛病,在那榻牀上嬌聲浪氣的喊道:“我的乖乖,你怎麼的?把老娘弄的這個樣子,你倒跑掉了,快來罷。
”隻聽見那賈端甫正言厲色的說道:“我一個聖賢子弟,幾乎被你這很貨所誤,我同你家老爺是多年賓主,你的兒子、女兒都是我的學生,你怎好這麼無恥呢?我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不比那些奴顔婢膝的家人,你拿我當作甚麼樣的人看待,還不快替我滾出去。
”楊姨娘聽見這話,真如雷轟電掣一般,又氣又驚,正要同他辨駁兩句,隻聽這賈端甫一疊連聲的催着“走!”楊姨娘隻得套了褲子,掩了胸襟,揩着眼淚,爬下炕來。
還想同賈端甫說兩句情話聽,那賈端甫催着走的聲音愈喊愈高,楊姨娘恐怕被人聽見,隻得恨恨而去。
這也要算賈端甫臨崖勒馬的工夫了。
然而,賈端甫如果不招那金茉莉針,不收那酒菜,不開那書房門,不套問那些淫活,這楊姨娘又何至如此出醜呢? 楊姨娘出了這一回醜,真是恨入骨髓,就在龍鐘仁面前說:“這賈先生又懶又不通,教的女兒的詩,多少白字連我都聽得出。
每天睡到學生去上學,房門還沒有開,還時時刻刻的在玉燕前,打聽我穿的衣裳、戴的首飾、疏的頭、裹的腳,還叫王燕同我說,叫我挑塊手帕子送他。
我看他是不懷好意呢。
幸虧我是個正經人,還肯一一的告訴你。
要是那些沒有把握、專愛少年小夥子的人,恐怕已經請你戴上綠帽子了。
”那毛升也有時在旁邊說:“這先生聲名本來平常,有兩回鈎着大少爺出去吃花酒,整夜的不回來。
”這龍鐘仁的耳朵本來是棉花做的,怎禁得這愛妾寵仆天天在面前唆播。
況且乎,這些教書先生本覺得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還有甚麼顧惜呢,不到一月就借事為由把賈端甫辭了。
賈端甫明曉得是楊姨娘從中作祟,無如見不着龍鐘仁的面,無從同他說起,而且曉得說也是無益的,隻得卷卷鋪蓋出來,卻是逢人便講這段佳話,并且說得淋漓盡緻,幾乎要替楊姨娘畫出一幅楊妃出浴圖來。
所以,人人曉得,這賈端甫是個坐懷不亂的君子。
賈端甫被龍師爺辭館出來,正在走頭無路,卻好正逢科考,居然考了個一等第二。
又替一個考拔貢的富家子弟幫幫忙,這位學台是個專重時文楷法的,于經古上不甚考究。
賈端甫代做的也還過得去,也就高高的取了。
得了三百塊錢的謝儀,登時就活動了許多。
其時,賈端南已是二十三歲的人,正是授室的時候,隻因光景窮無人物色,隻好朝雉徒歌而已。
這回考了個一等第二,登時補了凜就有人來做媒,說的又是一位富翁的女兒。
這位富翁姓周名敬修,是個做花布生意的。
家裡約有數萬家資,老夫婦兩個年過半百,膝下一兒一女。
兒子得的遲才八九歲,女兒已經二十四歲了。
這樣富厚人家的女兒如何擱到這麼大還未出閣呢?原來其中有個緣故。
這位姑娘名叫似珍,雖是生意人家的女兒,卻生得十分靈慧,若是教以詩書,何嘗不可成名成為進土。
争奈,這用家是向來崇信“女了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
周敬修又不通文墨,哪裡肯延師教這女兒讀書。
然而,天生慧質人不能搞,到了十歲左右,聽見親戚鄰居的婦女們說些故事,唱些小曲,他一聽便會。
一會便解于那纏綿徘怨的小曲,更能體會出他言外之意,也要算個靈心蕙性的女子。
到了十六七歲,生得面如滿月,又會修飾,雖是家常妝束,亦自楚楚動人。
這年夏天天氣甚熱,到晚更甚。
這周敬修是個經紀中人,早上一早就起身料理店務,到晚就倦不過,二更總要安眠的。
這姑娘深閨年事,逸則生煩,到這将近标梅的年紀,就是夏天夜短也還嫌他更長。
這天晚上周敬修老夫婦兩個都睡了,用的于老媽子看見無事,也到他房裡去歇着。
這位周似珍姑娘,他嫌牀上熱,一個人躺在天井裡竹牀上假寐,到了三更過後,坐起來看
想定主意,就站起身來把褲子緊好,走到那書案面前的椅子上坐着。
這楊姨娘還當他有甚麼過門拜候的毛病,在那榻牀上嬌聲浪氣的喊道:“我的乖乖,你怎麼的?把老娘弄的這個樣子,你倒跑掉了,快來罷。
”隻聽見那賈端甫正言厲色的說道:“我一個聖賢子弟,幾乎被你這很貨所誤,我同你家老爺是多年賓主,你的兒子、女兒都是我的學生,你怎好這麼無恥呢?我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不比那些奴顔婢膝的家人,你拿我當作甚麼樣的人看待,還不快替我滾出去。
”楊姨娘聽見這話,真如雷轟電掣一般,又氣又驚,正要同他辨駁兩句,隻聽這賈端甫一疊連聲的催着“走!”楊姨娘隻得套了褲子,掩了胸襟,揩着眼淚,爬下炕來。
還想同賈端甫說兩句情話聽,那賈端甫催着走的聲音愈喊愈高,楊姨娘恐怕被人聽見,隻得恨恨而去。
這也要算賈端甫臨崖勒馬的工夫了。
然而,賈端甫如果不招那金茉莉針,不收那酒菜,不開那書房門,不套問那些淫活,這楊姨娘又何至如此出醜呢? 楊姨娘出了這一回醜,真是恨入骨髓,就在龍鐘仁面前說:“這賈先生又懶又不通,教的女兒的詩,多少白字連我都聽得出。
每天睡到學生去上學,房門還沒有開,還時時刻刻的在玉燕前,打聽我穿的衣裳、戴的首飾、疏的頭、裹的腳,還叫王燕同我說,叫我挑塊手帕子送他。
我看他是不懷好意呢。
幸虧我是個正經人,還肯一一的告訴你。
要是那些沒有把握、專愛少年小夥子的人,恐怕已經請你戴上綠帽子了。
”那毛升也有時在旁邊說:“這先生聲名本來平常,有兩回鈎着大少爺出去吃花酒,整夜的不回來。
”這龍鐘仁的耳朵本來是棉花做的,怎禁得這愛妾寵仆天天在面前唆播。
況且乎,這些教書先生本覺得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還有甚麼顧惜呢,不到一月就借事為由把賈端甫辭了。
賈端甫明曉得是楊姨娘從中作祟,無如見不着龍鐘仁的面,無從同他說起,而且曉得說也是無益的,隻得卷卷鋪蓋出來,卻是逢人便講這段佳話,并且說得淋漓盡緻,幾乎要替楊姨娘畫出一幅楊妃出浴圖來。
所以,人人曉得,這賈端甫是個坐懷不亂的君子。
賈端甫被龍師爺辭館出來,正在走頭無路,卻好正逢科考,居然考了個一等第二。
又替一個考拔貢的富家子弟幫幫忙,這位學台是個專重時文楷法的,于經古上不甚考究。
賈端甫代做的也還過得去,也就高高的取了。
得了三百塊錢的謝儀,登時就活動了許多。
其時,賈端南已是二十三歲的人,正是授室的時候,隻因光景窮無人物色,隻好朝雉徒歌而已。
這回考了個一等第二,登時補了凜就有人來做媒,說的又是一位富翁的女兒。
這位富翁姓周名敬修,是個做花布生意的。
家裡約有數萬家資,老夫婦兩個年過半百,膝下一兒一女。
兒子得的遲才八九歲,女兒已經二十四歲了。
這樣富厚人家的女兒如何擱到這麼大還未出閣呢?原來其中有個緣故。
這位姑娘名叫似珍,雖是生意人家的女兒,卻生得十分靈慧,若是教以詩書,何嘗不可成名成為進土。
争奈,這用家是向來崇信“女了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
周敬修又不通文墨,哪裡肯延師教這女兒讀書。
然而,天生慧質人不能搞,到了十歲左右,聽見親戚鄰居的婦女們說些故事,唱些小曲,他一聽便會。
一會便解于那纏綿徘怨的小曲,更能體會出他言外之意,也要算個靈心蕙性的女子。
到了十六七歲,生得面如滿月,又會修飾,雖是家常妝束,亦自楚楚動人。
這年夏天天氣甚熱,到晚更甚。
這周敬修是個經紀中人,早上一早就起身料理店務,到晚就倦不過,二更總要安眠的。
這姑娘深閨年事,逸則生煩,到這将近标梅的年紀,就是夏天夜短也還嫌他更長。
這天晚上周敬修老夫婦兩個都睡了,用的于老媽子看見無事,也到他房裡去歇着。
這位周似珍姑娘,他嫌牀上熱,一個人躺在天井裡竹牀上假寐,到了三更過後,坐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