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個道理來,徒然弄的通國皆知,心裡仔細一想隻好歎了一口氣,忍耐不言。
到底是閱曆多年有含養的人不肯亂來的。
第二天周老太婆把向他老子說的話同他老子的情形密密的告訴他女兒,這周姑娘才得一塊石頭落了地。
依這周姑娘的意思,就想把這白小官招在家裡,其實倒也是一牀錦被。
争奈,這周老頭兒夫婦兩個嫌這白小官家道寒微,怕被親鄰恥笑,不肯把這已破的明珠輕擲。
反借事把這白小官攆掉,又密密的找了些好藥把這姑娘肚子裡的怪病醫好。
老夫婦兩個做的卻甚秘密,以為外人一些不知。
不料這種事體最易傳揚出去,無風尚要生浪,況是真藏實證的事。
不多見時,親戚鄰友早已都知,隻不好意思當面說笑。
他老夫婦兩個所以屢次托人做媒,曉得些的人家不是說八字不合。
就是說齋方非偶,以緻耽誤到二十四歲。
這回媒人替賈端甫提親,賈端甫也是個本城的秀才,這些事那有一些不知的道理。
隻因自己一想,是個上無片瓦,下無立錐的寒儒,現在又失了飯,莫講沒人肯拿女兒給我,就有人肯拿女兒給我,我又拿甚麼來養活呢?難得這麼一位富翁文人可以招贅上門,不但目前免了孤單,日後也還有個倚靠。
而且那個白小官聽說已不知流落何處,這事有無也還沒有甚麼實在的憑據,怎好因旁人蜚語誤了這美滿良緣,想定主意也就欣然應允。
那周敬修見他是個新補的廪生,覺得面子也還好看,倒也不計較他的光景寒微。
這賈端甫就拿那替人代槍得的謝儀三百元,打了一頭的包金壓發荷花、别子一對、點翠環子一副、煮金手镯兩個、戒指做了一套、甯綢的披風棉襖一條、大紅湖绉裙子還有些小襖褲之類送了過去,算是過禮。
那邊也回敬了一套抱褂靴帽。
賈端甫又自己買了一項新小帽子、一雙新緞靴子、一件新棉襖、一件玉湖绉棉袍子、一件金醬甯綢軍機馬褂、一雙茶青湖绉棉套褲、一件藍甯綢背心,也要算是煥然一新。
就在九月裡挑了一個日子,招贅到周家門上。
這天周老頭請了幾個讀書進學的親友子弟,陪着新郎拜堂見禮坐牀撒帳。
以後這幾位陪新郎的就邀着新郎到府上坐席,大家你一杯我一杯的輪流着勸酒,散席之後,擁着新郎到新房裡來鬧房。
逼着新郎同新娘對吃兩碗酒,新娘的兩碗是在嘴面前抿了一抿由兩個伴婆代吃了,新郎的兩碗卻是不準代,大家看着他幹了方才肯散。
賈端甫酒量本不過好,到這光景竟有八九分的酒意,衆客散後,伴婆伏侍新郎新娘卸了大妝,關了房門出去。
這時候洞房深掩,畫燭高燒,賈端甫看了這位新娘子,一表人才,風流富豔,當此酒醉花迷,也就如身入廣寒宮裡遇着了奔月嫦娥。
但求親搗元霜無暇問他的曾偷靈首了。
那位新娘也還遮遮掩掩,伸伸縮編的做出許多難禁難推的态度,究竟是否原壁無瑕,賈端甫既不甚考究,做書的更無從懸瑞,從此賈端甫在這溫柔鄉裡,靠着泰山、伴着矯妻也十分安樂。
更喜得是時來運來,到了第二年就生了一位千金,取名靜如。
這年正逢科場,丈人幫了盤川,到南京應考,考費不多,不敢久住,出了場就搭了輪船回到家裡,到了十月裡發榜。
這天他翁婿母女四人正在盼望,直到夜裡天快亮的時候,忽聽見一棒鑼聲,接着就聽得那敲得震天的響。
他丈人連忙披衣起來,心中又驚又喜,那賈端甫同那周似珍姑娘也都起來。
開門一看,果是報子來了,心中不歡喜。
當時他丈人周敬修開發了報子的喜錢,在菩薩祖宗面前點了香燭,領着女婿磕了。
天亮以後就有許多的親友前來道喜,不但他丈人面上光彩非凡,就是這位周似珍姑娘,平日親戚中曉得他那件事體,本不大瞧得起他,現在看見他的姑爺中了舉,指日就是位诰命太太,那些姑姨妹妹、遠親近鄰也就不由的同他親熱起來。
可見,人生隻要富貴,有時一長可蓋百短。
成敗論人賢者不免,何況這些婦女們呢? 忙了幾天周敬修預備了盤川,叫他女婿賈端甫約了他那新科同年達友仁号怡軒,一同動身到蘆經港搭了船,不多一會功夫就到了江陰。
上岸到學台衙門去填了親供,玩了兩日,又同上輪船到南京去拜老師。
刻朱卷打托勢,住在狀元境一家客棧裡頭。
這南京是六朝金粉勝地,十二朱樓雖成陳迹,然中興以後,曾文正公當那戎馬倥偬之際,力持大體,首複舊觀,使那荒涼禾黍之場,一易而成内藉莺花之地。
後來,薛慰農先生又為之提倡風雅,鼓吹聲華,也就不減于《闆橋雜記》所載的頓老琵琶五京顔色。
當那夏秋之交,紅袖憑軒,畫船近岸,記得有一位先生做的竹枝詞有兩句道:“郎君來時你太早,晚風齊倚玉欄杆。
”真是描寫得
到底是閱曆多年有含養的人不肯亂來的。
第二天周老太婆把向他老子說的話同他老子的情形密密的告訴他女兒,這周姑娘才得一塊石頭落了地。
依這周姑娘的意思,就想把這白小官招在家裡,其實倒也是一牀錦被。
争奈,這周老頭兒夫婦兩個嫌這白小官家道寒微,怕被親鄰恥笑,不肯把這已破的明珠輕擲。
反借事把這白小官攆掉,又密密的找了些好藥把這姑娘肚子裡的怪病醫好。
老夫婦兩個做的卻甚秘密,以為外人一些不知。
不料這種事體最易傳揚出去,無風尚要生浪,況是真藏實證的事。
不多見時,親戚鄰友早已都知,隻不好意思當面說笑。
他老夫婦兩個所以屢次托人做媒,曉得些的人家不是說八字不合。
就是說齋方非偶,以緻耽誤到二十四歲。
這回媒人替賈端甫提親,賈端甫也是個本城的秀才,這些事那有一些不知的道理。
隻因自己一想,是個上無片瓦,下無立錐的寒儒,現在又失了飯,莫講沒人肯拿女兒給我,就有人肯拿女兒給我,我又拿甚麼來養活呢?難得這麼一位富翁文人可以招贅上門,不但目前免了孤單,日後也還有個倚靠。
而且那個白小官聽說已不知流落何處,這事有無也還沒有甚麼實在的憑據,怎好因旁人蜚語誤了這美滿良緣,想定主意也就欣然應允。
那周敬修見他是個新補的廪生,覺得面子也還好看,倒也不計較他的光景寒微。
這賈端甫就拿那替人代槍得的謝儀三百元,打了一頭的包金壓發荷花、别子一對、點翠環子一副、煮金手镯兩個、戒指做了一套、甯綢的披風棉襖一條、大紅湖绉裙子還有些小襖褲之類送了過去,算是過禮。
那邊也回敬了一套抱褂靴帽。
賈端甫又自己買了一項新小帽子、一雙新緞靴子、一件新棉襖、一件玉湖绉棉袍子、一件金醬甯綢軍機馬褂、一雙茶青湖绉棉套褲、一件藍甯綢背心,也要算是煥然一新。
就在九月裡挑了一個日子,招贅到周家門上。
這天周老頭請了幾個讀書進學的親友子弟,陪着新郎拜堂見禮坐牀撒帳。
以後這幾位陪新郎的就邀着新郎到府上坐席,大家你一杯我一杯的輪流着勸酒,散席之後,擁着新郎到新房裡來鬧房。
逼着新郎同新娘對吃兩碗酒,新娘的兩碗是在嘴面前抿了一抿由兩個伴婆代吃了,新郎的兩碗卻是不準代,大家看着他幹了方才肯散。
賈端甫酒量本不過好,到這光景竟有八九分的酒意,衆客散後,伴婆伏侍新郎新娘卸了大妝,關了房門出去。
這時候洞房深掩,畫燭高燒,賈端甫看了這位新娘子,一表人才,風流富豔,當此酒醉花迷,也就如身入廣寒宮裡遇着了奔月嫦娥。
但求親搗元霜無暇問他的曾偷靈首了。
那位新娘也還遮遮掩掩,伸伸縮編的做出許多難禁難推的态度,究竟是否原壁無瑕,賈端甫既不甚考究,做書的更無從懸瑞,從此賈端甫在這溫柔鄉裡,靠着泰山、伴着矯妻也十分安樂。
更喜得是時來運來,到了第二年就生了一位千金,取名靜如。
這年正逢科場,丈人幫了盤川,到南京應考,考費不多,不敢久住,出了場就搭了輪船回到家裡,到了十月裡發榜。
這天他翁婿母女四人正在盼望,直到夜裡天快亮的時候,忽聽見一棒鑼聲,接着就聽得那敲得震天的響。
他丈人連忙披衣起來,心中又驚又喜,那賈端甫同那周似珍姑娘也都起來。
開門一看,果是報子來了,心中不歡喜。
當時他丈人周敬修開發了報子的喜錢,在菩薩祖宗面前點了香燭,領着女婿磕了。
天亮以後就有許多的親友前來道喜,不但他丈人面上光彩非凡,就是這位周似珍姑娘,平日親戚中曉得他那件事體,本不大瞧得起他,現在看見他的姑爺中了舉,指日就是位诰命太太,那些姑姨妹妹、遠親近鄰也就不由的同他親熱起來。
可見,人生隻要富貴,有時一長可蓋百短。
成敗論人賢者不免,何況這些婦女們呢? 忙了幾天周敬修預備了盤川,叫他女婿賈端甫約了他那新科同年達友仁号怡軒,一同動身到蘆經港搭了船,不多一會功夫就到了江陰。
上岸到學台衙門去填了親供,玩了兩日,又同上輪船到南京去拜老師。
刻朱卷打托勢,住在狀元境一家客棧裡頭。
這南京是六朝金粉勝地,十二朱樓雖成陳迹,然中興以後,曾文正公當那戎馬倥偬之際,力持大體,首複舊觀,使那荒涼禾黍之場,一易而成内藉莺花之地。
後來,薛慰農先生又為之提倡風雅,鼓吹聲華,也就不減于《闆橋雜記》所載的頓老琵琶五京顔色。
當那夏秋之交,紅袖憑軒,畫船近岸,記得有一位先生做的竹枝詞有兩句道:“郎君來時你太早,晚風齊倚玉欄杆。
”真是描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