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消矣故曰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臣既以之自責矣。
司官所與其用人者也。
臣欲遇各省直司官之缺。
發單于其省直之卿寺科道及吏科河南道掌印官。
令舉其才品堪任者數員請 旨點用。
務極一時之選。
當時即有以吏部為籤部之謠矣至于掣籤之法自上古以至我朝所未有自萬曆年間始用之以示公。
其初即不能行。
遂有造籤之法。
討缺者無不如意禦史翟學程之疏至以為可笑。
良亦無怪其然。
荀卿曰持籌投鈎、所以為公、上好曲私、則百吏乘是而後偏此假設以見行法之在人也、而不意天下之果有此事也。
似宜變之以復 祖宗之舊。
臣必不敢狥私司官無不相信。
即有狥私者。
亦以不能率屬治臣之罪。
必無所怨。
夫人雖為善必得天之心而後利有攸往。
陛下猶天也。
伏願 鑒臣之樸忠。
事之不可行者。
必不敢望 陛下行之。
人之不可用者。
必不敢望 陛下用之。
可行可用。
而狗馬之誠。
不足以動 天心。
煩凟則恐得罪。
默而息焉則眾皆責備之。
以為持位保祿無面目以立百僚之上。
伏惟 聖慈察之、採擇其中、臣遵奉施行、幸甚幸甚、 ○申明憲職疏一 臣伏處閭閻三十年、習見有司貪酷者甚多、按臣往往明知之而狥情溫舉、或按臣不知、而道府各官、又皆狥情蒙蔽、以緻豺狼滿地、小民愁苦無聊、起而為盜、持文墨論議者。
見標忘本。
悉取無身家有膂力之人。
藉以為兵。
處處屯守。
不論要害曰。
以禦盜也。
此輩乍得飽食。
驕淫奢侈群飲縱恃。
而無所得。
錢勢必至于為盜。
不知又使何人禦之也故今日之憂。
不在建夷。
不在安奢。
而在郡縣之內。
職每中夜愁思、目張耳鳴、不能成寐、計無所出、惟任怨可以盡此心耳、乃上申明憲職疏。
天下治亂在于吏治吏治隆汙在於廵方若廵方舉其職則無復事矣此摠憲為天□綱領也請于按臣事竣。
即將其所舉。
劾令河南道發單各道。
一一細加咨訪。
如考察之例類送職等堂上官。
必其舉劾允當。
乃為稱職。
否則以不稱職論。
伏蒙 陛下嘉納、至以職為忠公。
勉以有何嫌怨仍著為令。
開載憲綱、永遠遵行、職負薪之議、恤緯之私、不意偶當 聖心如此、職感極而喜。
喜極而悲。
塗炭之民。
從此得有孑遺矣。
一二有識者。
謂世道人心之壞巳極。
在位者顧面情而不顧小民。
畏權要而不畏法度。
誠恐此疏難行。
職絕不以為然。
忽見浙江巡撫蘇茂相丁憂回籍、揭薦多官曰例不復 命、惟應揭薦職不勝駭歎、今人之好薦人一至此哉。
以此信世道人心之極壞。
而自疑其說之難行也。
夫人子之遭親喪。
擗踴哀號枕塊寢苫。
杖而後起。
聖人慮其滅性也。
而著之為戒曰不勝喪比于不慈不孝。
世有斯人而聖人為過慮矣。
近年有司謝薦之金日多。
或百或千。
意在斯乎。
正如祝大舟之丁憂而括取罰贖送之于家者也、似聞此事。
沿襲至今。
率以為應得之物。
審如是則薦舉之謝金不足言矣。
職願諸臣之痛刑之也、職前疏再三刪削、惟恐冗長以煩 聖覽、其所未備者、輒復列為三欵、其一曰職院中之事。
無大無小皆令河南道查議。
其任甚重。
今按臣舉劾。
令其發單咨訪則又不啻重矣向來職等自行劄委。
一為外差所奪便如無輪之車。
職請以後改為題差。
專心憲務。
不他差幹涉。
一年而代。
容職等選其巡方有聲。
公誠明練。
力能任怨者推舉二員請 旨點用其二曰職前疏言人心未正。
必先以 陛下之德意教誨之。
而後可繩以法。
職自今三月十三日、奉 旨之後通行各處按臣未及一月、其竣事在先者。
即未聞教誨者也。
容有為人所誤。
濫舉貪酷之吏。
昔不知而今知之者似宜許其自行撿舉以為夕改之勸如怙不為意咨訪詳實則職無所辭怨矣。
其三曰往時禦史三差考察無過者。
方咨吏部推陞京堂。
此定例也。
至萬曆末年考選候命者。
久而不下。
臺員日少。
按臣有三五年不得代者于是咨陞不必三差自 聖明蒞祚。
未下者盡下。
望代者即代矣而人心忨歇不可復振。
往來過家皆求寬限晝繡逍遙。
流光迅疾。
有一差而遽議陞者。
曰俸巳深矣。
使畏此簡書者。
瞠乎其後。
是寬限為養俸之術而急公乃掘宦之道也今三差之例、縱難猝復、亦必兩差巳滿咨訪稱職而後計俸議陞至于六科之與各道。
事體逈異。
而陞遷必欲同時。
不無掣肘。
以後惟科一道二。
如數移咨可耳。
前後似不必拘也。
職迂拙蒙鈍、齒髮巳衰忝為大臣、不肯和平養望以合時宜其言極為痛切惟宜和平靜默保全晚節而乃鐫譙時流矯揉當世類少年輕銳者職亦自知其非正以年老如此不為何待時危如此不救何忍故欲破累年之積習。
解萬姓之倒懸區區狗馬之愚心。
恨不能一日。
而日月淑清。
宇宙太和。
陛下中興之業。
軼成康而追堯舜。
職之
司官所與其用人者也。
臣欲遇各省直司官之缺。
發單于其省直之卿寺科道及吏科河南道掌印官。
令舉其才品堪任者數員請 旨點用。
務極一時之選。
當時即有以吏部為籤部之謠矣至于掣籤之法自上古以至我朝所未有自萬曆年間始用之以示公。
其初即不能行。
遂有造籤之法。
討缺者無不如意禦史翟學程之疏至以為可笑。
良亦無怪其然。
荀卿曰持籌投鈎、所以為公、上好曲私、則百吏乘是而後偏此假設以見行法之在人也、而不意天下之果有此事也。
似宜變之以復 祖宗之舊。
臣必不敢狥私司官無不相信。
即有狥私者。
亦以不能率屬治臣之罪。
必無所怨。
夫人雖為善必得天之心而後利有攸往。
陛下猶天也。
伏願 鑒臣之樸忠。
事之不可行者。
必不敢望 陛下行之。
人之不可用者。
必不敢望 陛下用之。
可行可用。
而狗馬之誠。
不足以動 天心。
煩凟則恐得罪。
默而息焉則眾皆責備之。
以為持位保祿無面目以立百僚之上。
伏惟 聖慈察之、採擇其中、臣遵奉施行、幸甚幸甚、 ○申明憲職疏一 臣伏處閭閻三十年、習見有司貪酷者甚多、按臣往往明知之而狥情溫舉、或按臣不知、而道府各官、又皆狥情蒙蔽、以緻豺狼滿地、小民愁苦無聊、起而為盜、持文墨論議者。
見標忘本。
悉取無身家有膂力之人。
藉以為兵。
處處屯守。
不論要害曰。
以禦盜也。
此輩乍得飽食。
驕淫奢侈群飲縱恃。
而無所得。
錢勢必至于為盜。
不知又使何人禦之也故今日之憂。
不在建夷。
不在安奢。
而在郡縣之內。
職每中夜愁思、目張耳鳴、不能成寐、計無所出、惟任怨可以盡此心耳、乃上申明憲職疏。
天下治亂在于吏治吏治隆汙在於廵方若廵方舉其職則無復事矣此摠憲為天□綱領也請于按臣事竣。
即將其所舉。
劾令河南道發單各道。
一一細加咨訪。
如考察之例類送職等堂上官。
必其舉劾允當。
乃為稱職。
否則以不稱職論。
伏蒙 陛下嘉納、至以職為忠公。
勉以有何嫌怨仍著為令。
開載憲綱、永遠遵行、職負薪之議、恤緯之私、不意偶當 聖心如此、職感極而喜。
喜極而悲。
塗炭之民。
從此得有孑遺矣。
一二有識者。
謂世道人心之壞巳極。
在位者顧面情而不顧小民。
畏權要而不畏法度。
誠恐此疏難行。
職絕不以為然。
忽見浙江巡撫蘇茂相丁憂回籍、揭薦多官曰例不復 命、惟應揭薦職不勝駭歎、今人之好薦人一至此哉。
以此信世道人心之極壞。
而自疑其說之難行也。
夫人子之遭親喪。
擗踴哀號枕塊寢苫。
杖而後起。
聖人慮其滅性也。
而著之為戒曰不勝喪比于不慈不孝。
世有斯人而聖人為過慮矣。
近年有司謝薦之金日多。
或百或千。
意在斯乎。
正如祝大舟之丁憂而括取罰贖送之于家者也、似聞此事。
沿襲至今。
率以為應得之物。
審如是則薦舉之謝金不足言矣。
職願諸臣之痛刑之也、職前疏再三刪削、惟恐冗長以煩 聖覽、其所未備者、輒復列為三欵、其一曰職院中之事。
無大無小皆令河南道查議。
其任甚重。
今按臣舉劾。
令其發單咨訪則又不啻重矣向來職等自行劄委。
一為外差所奪便如無輪之車。
職請以後改為題差。
專心憲務。
不他差幹涉。
一年而代。
容職等選其巡方有聲。
公誠明練。
力能任怨者推舉二員請 旨點用其二曰職前疏言人心未正。
必先以 陛下之德意教誨之。
而後可繩以法。
職自今三月十三日、奉 旨之後通行各處按臣未及一月、其竣事在先者。
即未聞教誨者也。
容有為人所誤。
濫舉貪酷之吏。
昔不知而今知之者似宜許其自行撿舉以為夕改之勸如怙不為意咨訪詳實則職無所辭怨矣。
其三曰往時禦史三差考察無過者。
方咨吏部推陞京堂。
此定例也。
至萬曆末年考選候命者。
久而不下。
臺員日少。
按臣有三五年不得代者于是咨陞不必三差自 聖明蒞祚。
未下者盡下。
望代者即代矣而人心忨歇不可復振。
往來過家皆求寬限晝繡逍遙。
流光迅疾。
有一差而遽議陞者。
曰俸巳深矣。
使畏此簡書者。
瞠乎其後。
是寬限為養俸之術而急公乃掘宦之道也今三差之例、縱難猝復、亦必兩差巳滿咨訪稱職而後計俸議陞至于六科之與各道。
事體逈異。
而陞遷必欲同時。
不無掣肘。
以後惟科一道二。
如數移咨可耳。
前後似不必拘也。
職迂拙蒙鈍、齒髮巳衰忝為大臣、不肯和平養望以合時宜其言極為痛切惟宜和平靜默保全晚節而乃鐫譙時流矯揉當世類少年輕銳者職亦自知其非正以年老如此不為何待時危如此不救何忍故欲破累年之積習。
解萬姓之倒懸區區狗馬之愚心。
恨不能一日。
而日月淑清。
宇宙太和。
陛下中興之業。
軼成康而追堯舜。
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