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九

關燈
願也。

     ○申明憲職疏二 該本院覆、該巡按陝西監察史劉廷宣題、今天下民生不安、関中尤甚、近韓城盩厔、巳獲奸民劉買得李如茂等、幾釀大難、邀天之幸、我 皇上之威靈、先事撲滅、不即鄒滕之烈焰也、夫民至鼎鑊在前、而不知避、非囂然喪其樂生之心、何以乃爾、安民之道。

    莫如察吏。

    察吏之道。

    莫如責成撫按。

    近接邸報、見憲臣高攀尤申明憲職一疏、所以責成巡方之使、亦既嚴且備臣猶請推明之者、何哉、舉劾不當責按臣是矣。

    顧按臣所憑者何人之開報乎。

    司道也。

    司道之開報何憑乎。

    二千石與司理也。

    激揚雖轉操于上。

    耳目實逓寄于下。

    使人盡肯任怨而不市恩便可結繩而治。

    無奈其不爾也。

    臣嘗謂吏治所以日壞者。

    總由情面太重。

    錢神太靈。

    而憲臣疏巳一一道破。

    臣復何言。

    惟覓一方焉、可翻此中局套者、意惟保任法其可、臣業于入関時、與司道各官訂約、一切臧否。

    俱以穩合民情為主。

    倘民間嘖有煩言。

    開報劾奏往往有不平如此者而道府卻註上考。

    劣狀巳經彈射。

    而道路賸有口碑。

    臣何敢獨任。

    徑以所得輿誦。

    并開報所從來。

    據實參奏。

    其不肖有司。

    鑽營薦調。

    不拘何權要書牘。

    一槩呈報部院。

    此法果行。

    層層轉問而下。

    自能使是非公道。

    節節轉達而上。

    獨局套相沿。

    牢不可破。

    聞道府開送官評。

    撫按間有相左者。

    往往別操線索。

    以緻薦墨未乾。

    彈文巳挂。

    于是撫按廣寄之耳目恒窮于無所施然亦賴是益信舉劾之不越道府而以道府保任舉劾不為苛也必如是而後人各愛吾鼎。

    各耕巳田。

    非吹噓可送上天。

    雖強項無容下石。

    士之廉隅始可厲。

    而民生疾苦。

    其有瘳乎。

    憲臣之言曰、任怨之事、以保祿位甚為不便、臣獨不然、臣固不愛功名、當其名挂謫籍、巳自分長臥林臯、詎意復有今日哉、臣又不愛富貴、臣有先臣之田廬、且推予諸昆季、況復垂涎心戰、若不相容、不難一去謝之、臣之任怨、臣萬萬不敢辭、第以憲臣名德峻絕。

    猶曰仰藉 陛下之威命以行之、而後可臣小臣也。

    若不邀有 明旨。

    臣且見臣之適足結怨而毫無益于殿最也。

    臣猶有說焉、資格豈能限人人自為資格所限。

    三秦亦仕國也。

    而甲科纔三四人。

    即一榜亦寥寥無幾。

    彼老明經日暮途窮。

    何暇顧惜加以極塞荒涼。

    原不足養官之廉。

    而又以不廉之心居之民、胡以得安。

    臣願 皇上敕下吏部、以後附郭劇地、俱選甲科、其舉貢亦擇年力富強者、徑註秦缺、勿復任人擇地臣又見撫按舉劾。

    俱有額數。

    切以為舉限以額可也劾亦有額何哉臣請 皇下併下明旨、俾如保定撫臣張鳳翔參青縣知縣疏內、所雲隨訪隨參、不輕放□庶可以奪其所甚戀、而動其所必忍舍、臣一日執 上之法、任一日之怨、若肯市恩、是負 皇上、倘司道各官、專市恩而不肯任怨。

    不知是何所負。

    諸臣清夜自思之等因、題奉 聖旨、臣等看得禦史劉廷宣之疏、見臣南星申明憲職之疏、以舉劾責成按臣、而推明之、謂按臣舉劾、憑道府之開報、欲併責成道府、臣南星之第二疏。

    固巳言有貪酷者按臣往往明知之。

    而狥情濫舉。

    或按臣不知。

    而道府各官。

    又皆狥情蒙蔽。

    以緻豺狼滿地。

    小民愁苦無聊。

    起而為盜。

    此疏按臣猶未之見也。

    其意正與臣南星合。

    而所言更為詳盡。

    巡方者皆若廷宣。

    吏治自清民生自安。

    臣等何樂乎費詞哉。

    大抵天下承平久則居官者習于逸樂。

    逸樂久。

    則節行不立。

    節行不立。

    則綱紀廢弛。

    而名分陵夷。

    兼之重內輕外。

    勢不可返。

    藩臬太守非真豪傑未免有自輕之意畏後進之為臺省也為司理者又與縣令比而欲共入臺省也于是上官以卑詘結綢繆。

    下僚以賄賂酬知遇。

    公議盡去形迹都捐。

    其所註考惟恐讚揚之未至。

    摹寫之不工也。

    誰為貪酷者哉。

    且撫按之所舉劾。

    必憑道府。

    乃咨訪則雷同以壅之駁還則堅執以住之。

    若別有所聞。

    則又以為非體或多方以誤之。

    使其耳目窮于無所施如按臣之所雲者。

    則是按臣雖無私而必欲其代之行私脫以舉劾不當受罰是代之受罰也此亦可恨之甚矣。

    自非至愚孰能甘受之哉廉得其實特本參奏、情法不得不然、豈苛也哉、今屢奉 嚴旨、諒道府各官、必不敢如昔之欺弊矣、但俗尚巳成、猝難變化、其要在于禁餽遺。

    歲時上辰、金玉錦綺爛然奪目、或雜以珠翠步搖、閨閣之飾、有若此者。

    必彈劾之。

    庶名分可正。

    而□??胃不爽矣。

    按臣謂老明經日暮塗窮、無所顧惜矣、夫老明經之得為有司。

    由于薦舉之濫也教職之薦從此宜加慎重可矣。

    其謂權要書牘。

    一槩呈報部院尤見按臣之力。

    皆臣南星前疏之所未及者也。

    相應通行申飭以仰副 陛下厲精圖治之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五十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