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四十七

關燈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周立勳勒卣選輯 錢爾進及甫參閱 塗司馬撫延疏草一(疏) 塗宗濬 ◆疏 狡酋紏眾屢犯疏 及時議修內政治實政事疏 夷酋示罰請開市賞疏 議築緊要臺城疏 邊塩壅滯疏 酌議改遷邊堡疏 ○狡酋紏眾屢犯疏【火酋】 此係該道呈詳 議照火酋自四月寇鈔遭衂之後、懷讐逞忿、構煽鉄雷本擺沙計等酋、蛾伏鴟張、必欲得氣、蓋自涉秋、狂鋒愈熾、節次移會該鎮、嚴督各路防秋主客兵將、枕戈擐甲以待、而大將則率官軍左右防援間、醜虜果聚眾徂伺定邊境外、乘間謀犯、於時降夷預報該營副將、先發哨丁、次督戰士、既獲馬駝、又斬虜首、已破犬羊之膽、足宣貔虎之威矣、而各酋恨未也、又伏兵於鎮虜塞外、夜分入邊、竊我牲畜、而大將適自西來、命眾邀截、奮勇血戰、雖有損傷軍馬、亦有斬獲虜級、似足相當、而各酋未巳也、復窺懷遠之瑕、宵馳零騎探路、葢欲出我不意、攻我無備、而不虞又被降夷之預報也、通丁出哨。

    賊為我賺。

    斬獲雖止二級。

    而虜騎未敢南下矣。

    而火酋猶未巳也。

    輒復紏眾萬騎入犯安邊、又令千餘窺訌波羅、比欲犄角死敵、橫肆蹂躪之謀、詎知我兵聞烽肆集、堵剿敗北、各營報勝於西、大將奏揵於東、雖兩地斬級不及、而射打死傷頗眾、亦足以紓華氣、而奪戎心矣、而沙酋猶未巳也、先是虎翼於西、巳失其利、後復豕突於東、欲逞其豪、乃入而既遇該營設伏堵回、出而又遭大將率兵截殺、雖斬獲四十餘級、未盡殲之、而魚駭鳥驚之狀、不可言矣、夫秋高馬肥。

    夷狄之時也。

    今幸內備出於萬全、外夷遭夫五創、此固天奪其魄、寔亦將士協謀所緻、即今諸酋叩關悔罪乞哀求欵、不啻作歹者搖首、抑且向化者堅心、此或秋防中從來罕見之景象也、所有獲功將士、與夫失事官員、相應分別敘議等因、呈詳到臣該臣會同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尚書徐三畏、看得火落赤挾賞被搶之後。

    局面一變。

    全套驚疑。

    狐兔興悲。

    犬羊成黨。

    在東路則有沙計賽林等酋。

    以索賞未遂。

    懷忿思逞。

    在中路則有擺言太本拜等酋。

    藉口明安之死。

    蓄謀圖報。

    莊禿賴明愛二酋。

    屢因火酋借兵。

    陰實同謀。

    陽為觀望。

    蔔失兔者套中大酋也其餘火酋等皆其別部蔔失兔雖有內難蓄謀亦深。

    而火落赤。

    則東西勾引。

    不遺餘力。

    全套蠢動。

    偵探甚明。

    臣等思惟、本鎮邊長一千二百餘裡。

    若三路并犯。

    賊眾我寡。

    誠難為禦。

    於是牌行東路布政使陳性學等、設法先諭莊明二酋。

    使之安心聽撫。

    綴其部落於東。

    在中路則臣因切盡歹成之投稟。

    借之傳諭蔔酋。

    及全套諸虜。

    綴其部落於中。

    三酋無動。

    我得專力西防。

    入秋以來。

    虜犯安邊。

    犯鎮靖。

    犯懷遠。

    犯波羅。

    俱有斬獲。

    稍挫狂鋒。

    擺酋屢犯保寧。

    降夷先洩其謀。

    臣等得設伏邀擊、斬首四十四顆、先巳具 題外、至八月初旬、火酋入犯聲息愈彰、降夷供吐情形益確、督臣徐三畏、親率大兵駐劄花馬池、就近督援、先申號令、嚴飭諸將、加謹隄備、臣與鎮道等官、多方調度、八月初十日、火酋果擁萬騎、從舊安邊隤墻而入、撒馬分搶、虜眾分搶其勢已散可以乘便擊之矣人各趨利。

    勢不相顧。

    各村原伏夷丁突出奮斬、首挫其鋒、九營之兵、聞警雲集、各有斬獲、原伏山頂火砲震響連天、賊見大駭、以為草木皆兵也、於是收兵回營、我兵環而攻之、通晝達旦、大砲擊死甚多、賊勢窮促、次早由別路遁北、夫火酋經營半年之久。

    聚眾萬騎之多。

    其初意豈真欲入僅數十裡。

    退速於一日哉。

    葢由我兵人人自奮。

    大挫狂鋒。

    未厭豺狼之欲。

    倉皇狼狽而歸。

    豈偶然哉。

    人畜雖不無損傷。

    臣等再三查訪、所報委無欺隱、失事未為大甚也、然火酋西犯之時。

    沙計寔與同行。

    既不得志於西。

    必將肆毒於東。

    於是九月十三日、果擁二千餘騎入犯高家堡地方、該堡參將劉泗出兵邀堵、烽傳至鎮、時近日中、該鎮提兵邀於邊外、擊其惰歸、斬首四十二顆、獲功雖非大捷、亦足以明我兵之難犯、而挫黠虜之雄心矣、 ○及時議修內政治實政事疏【禦虜】 臣惟人臣之謀國、譬如醫者之攝生、善攝生者。

    無論人之病。

    與不病皆以調護元氣為主。

    善謀國者。

    無論虜之服與不服。

    皆以振作神氣為先。

    凡臣力所可為者、皆與道將等官參酌施行、且一切馭虜機宜廟謨指授已詳、惟是欲練兵而賞罰攸關。

    欲足餉而拘攣難破。

    欲用人而才無足使欲修邊而費無所資。

    皆非臣力所可為者。

    今套酋被搶之後、雖已相繼乞欵、夷情叵測、戒備宜嚴、禦虜之具、有不可一日緩者、臣謹列欵上 請、乞 勑該部查議覆 請、行臣等遵行、庶戰守有資、而邊疆有攸賴矣、 計開 一曰明節制以肅軍政、臣聞之、秦之銳士、不足以當桓文之節制、又曰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節制之有無。

    所關於勝敗之數亦大矣。

    榆林武卒。

    素稱雄於諸鎮。

    然衝鋒破敵。

    大抵皆恃夷丁。

    夷丁在正兵。

    一營不過四五百人。

    其餘左右標營各將。

    每將不過二三十人。

    其餘皆漢軍也。

    夷丁利於野戰。

    漢軍出入。

    雖有部伍至臨敵亦皆野戰。

    彼此不相聯屬。

    臣以為極危之兵也。

    曾以節制之法。

    為總兵官杜松言之。

    松悟臣意。

    對曰。

    如此練成是一塊鐵矣。

    近日名將。

    惟原任總兵戚繼光深知此法。

    臣等就中裁酌。

     請從鎮守總兵官而下。

    預為部署如總兵則謂之一鎮。

    此即束伍之法言之明□可□所領正兵一營可三千人。

    分為六司。

    每司五百人。

    左右二營有參遊。

    每營可二千人。

    分為四司。

    標兵一營。

    有參將可一千人。

    分為二司。

    每司各五百人。

    司有千總。

    每總有五哨。

    哨有哨長。

    有協哨一人。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