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華亭徐孚遠闇公 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吳嘉胤繩如選輯
夏允彜瑗公參閱
鄒忠憲公奏疏二(疏)
鄒元標
◆疏
敷陳吏治民瘼懇乞及時修舉疏
○敷陳吏治民瘼懇乞及時修舉疏【吏治民瘼】
臣往以驚逐遊魂、辱 陛下賜之生環鹿豕餘悰、辱陛下召之華省、感國厚恩、頂踵莫知所報竊惟人臣之義、或宣力、或矢謨、各有攸當、臣有一得之愚、直陳君父之前、舍巳從人者、得采擇其間、人之力、皆臣力也、人巳何異焉、臣故條吏治事宜十欵語雲新沐者彈冠。
新浴者振衣。
茲當銓臣秉公持正。
百度維新之日正嘉謨敷陳。
明目達聰之始。
若使臣悠悠默默、徼一時浮榮、負平生夙學、臣不忍也、又臣數載窮鄉、田耒之與居、鉏樵之與伍、熟知民間涼燠狀、臣復陳民瘼八欵、夫救民疾病譬醫者灼艾。
灼艾而不得其竅穴。
受楚何益。
臣似非嘗試漫言之者、葢人臣濟世、如拯溺如救焚、眾或解頤、臣心獨苦、豈得巳哉、伏願 陛下敕下各部大臣、矢心天日、純心為國、用意詳覽可行則行、可止則止臣絕無一毫成心其間、公之欵誠乃爾儻中有窒礙處。
臣因此得曉暢世務通達國體亦罔非仕學之地幹冐 天威、無任隕悚之至、為此開欵具本、計開、定等則、夫辦官村品。
內吏非難。
外吏難。
外大吏非難。
外小吏難。
小吏郡自同知下。
邑自知縣下是巳職逓下明逓暗葢嘗論辨大吏譬奏黃鍾大鏞。
有耳者無不聞之。
小吏雖不能行大惡而細民受其患所損于地方者寔多辨小吏譬聽蟋蟀之鳴。
非甚聰者不能審其音也易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釋者曰、經者比其絲而合之也。
曰綸者析其類而分之也。
絲雖眾多。
千條萬緒。
各自不亂。
臣竊謂辨小吏亦當類此彼小吏雖眾。
吾欲起而辨之。
豈能人人耳而目之哉。
大都以撫按考語為凖。
其陞遷亦以閱撫按考語為凖。
顧其弊非一途矣。
有考語實謬而以夤得美秩者。
有預卸其刺。
而以賄吏書洗補移之他人者。
千態萬狀。
選臣執簿。
頭欲刺眼欲昏。
即欲一一而坐照之難矣。
臣愚謂宜明分為九等。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在外撫按。
明以此註考語送部、在內選臣。
明以此定陞除。
考語上上者陞上上。
餘俱以次而推。
中下者陞王府發憑。
下上下中下下者陞王府不以發憑。
此甄敘羣吏。
以簡馭煩之要道。
且足以杜請謁之私。
絕城社之奸。
不然、難必其無漏網之弊、屈抑之歎矣。
洗佞習、夫課吏治、全憑考語讀其語、如見其人、因其人以授之職斯有所憑籍臣讀典謨君臣咨諏之詞同寅稱謂之間曰可哉曰試可乃巳、何兢兢緻慎也、臣讀弘正間考語。
猶不失先輩遺風課一布政曰悶悶之政。
長者之度。
今則以為罷輭矣。
課有司曰、志頗自勵。
守亦足觀今則以為無當矣每□薦牘出、抽黃對白、駢四驪六、薦者以非極揄揚不足結彼之銘感、被薦者以非蒙重語、不足為巳之深知、曰才與誠合。
光風霽月。
是周程諸賢復生矣察其人。
仕路之奸雄也。
曰守遵四知。
琴鶴相隨是趙抃楊震挺生矣察其人捆載歸鄉裡也。
曰才堪八面。
北門鎖鑰。
是孔明寇凖傑出矣。
察其人。
一籌不能寸展也。
珪璋瑚璉如金如玉、麒麟鳳凰如松如栢、古人所以頌聖賢者、今以之譽凡夫矣、以故薦剡未乾、彈劾繼之、夫人稱執友先輩之前。
猶恐一語不實。
貽知人之羞。
非事長之實、 陛下尊如天、威如雷霆、詰實以責後效、彼將何辭以對、諸臣之恬不知畏、則諂佞風熾雖有賢者、亦為其所移、而不自覺耳、臣愚謂宜嚴敕撫按、須循名責實、無得過褒、將成弘正年間考語彙成一冊頒布各省。
如舉業正式之類。
倘再如前虛諛、定以不敬論不然、如蒙霧觀花、人與言兩不相習、無怪乎吏治偷薄、風俗不淳矣、便陞轉臣曾任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維時兩京兵部尚書郭應聘功在兩廣、言其清勵功高不容口、臣問之、則半生閱歷在兩廣以故熟其地方險易。
賊盜生沒。
民情涼燠。
故得措之行事臣因歎方面不可數更易也今合無兩司知府。
於地方夙有聲稱。
其百姓欲借寇而不可得者。
陞轉遷擢一以本省為主。
兩院欲咨詢地方事宜得其要竅而不迷謬。
利一。
本官在地方。
所有施為若輕車熟路利二。
省驛逓往來之費利三。
此陞轉本省之當議也。
臣有說焉、庚辰辛巳年間、方面大使、上無重寄之望、下無引決之謀、多攻擊去、說者謂攻擊其異巳者然多矣議者謂失之刻。
十餘年來、攻擊疏阻、引決意微、積俸已久、去之不能、用之不可、不得巳陞、且濫且驟、雖他日有冐濫京堂之疏、然不過二三人、索責漏網者多矣、臣竊謂失之大泛、合無布政廉使等官、許其考滿、俱具乞休疏、如生平履歷端方、才華卓犖、疏議留陞擢、或生
新浴者振衣。
茲當銓臣秉公持正。
百度維新之日正嘉謨敷陳。
明目達聰之始。
若使臣悠悠默默、徼一時浮榮、負平生夙學、臣不忍也、又臣數載窮鄉、田耒之與居、鉏樵之與伍、熟知民間涼燠狀、臣復陳民瘼八欵、夫救民疾病譬醫者灼艾。
灼艾而不得其竅穴。
受楚何益。
臣似非嘗試漫言之者、葢人臣濟世、如拯溺如救焚、眾或解頤、臣心獨苦、豈得巳哉、伏願 陛下敕下各部大臣、矢心天日、純心為國、用意詳覽可行則行、可止則止臣絕無一毫成心其間、公之欵誠乃爾儻中有窒礙處。
臣因此得曉暢世務通達國體亦罔非仕學之地幹冐 天威、無任隕悚之至、為此開欵具本、計開、定等則、夫辦官村品。
內吏非難。
外吏難。
外大吏非難。
外小吏難。
小吏郡自同知下。
邑自知縣下是巳職逓下明逓暗葢嘗論辨大吏譬奏黃鍾大鏞。
有耳者無不聞之。
小吏雖不能行大惡而細民受其患所損于地方者寔多辨小吏譬聽蟋蟀之鳴。
非甚聰者不能審其音也易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釋者曰、經者比其絲而合之也。
曰綸者析其類而分之也。
絲雖眾多。
千條萬緒。
各自不亂。
臣竊謂辨小吏亦當類此彼小吏雖眾。
吾欲起而辨之。
豈能人人耳而目之哉。
大都以撫按考語為凖。
其陞遷亦以閱撫按考語為凖。
顧其弊非一途矣。
有考語實謬而以夤得美秩者。
有預卸其刺。
而以賄吏書洗補移之他人者。
千態萬狀。
選臣執簿。
頭欲刺眼欲昏。
即欲一一而坐照之難矣。
臣愚謂宜明分為九等。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在外撫按。
明以此註考語送部、在內選臣。
明以此定陞除。
考語上上者陞上上。
餘俱以次而推。
中下者陞王府發憑。
下上下中下下者陞王府不以發憑。
此甄敘羣吏。
以簡馭煩之要道。
且足以杜請謁之私。
絕城社之奸。
不然、難必其無漏網之弊、屈抑之歎矣。
洗佞習、夫課吏治、全憑考語讀其語、如見其人、因其人以授之職斯有所憑籍臣讀典謨君臣咨諏之詞同寅稱謂之間曰可哉曰試可乃巳、何兢兢緻慎也、臣讀弘正間考語。
猶不失先輩遺風課一布政曰悶悶之政。
長者之度。
今則以為罷輭矣。
課有司曰、志頗自勵。
守亦足觀今則以為無當矣每□薦牘出、抽黃對白、駢四驪六、薦者以非極揄揚不足結彼之銘感、被薦者以非蒙重語、不足為巳之深知、曰才與誠合。
光風霽月。
是周程諸賢復生矣察其人。
仕路之奸雄也。
曰守遵四知。
琴鶴相隨是趙抃楊震挺生矣察其人捆載歸鄉裡也。
曰才堪八面。
北門鎖鑰。
是孔明寇凖傑出矣。
察其人。
一籌不能寸展也。
珪璋瑚璉如金如玉、麒麟鳳凰如松如栢、古人所以頌聖賢者、今以之譽凡夫矣、以故薦剡未乾、彈劾繼之、夫人稱執友先輩之前。
猶恐一語不實。
貽知人之羞。
非事長之實、 陛下尊如天、威如雷霆、詰實以責後效、彼將何辭以對、諸臣之恬不知畏、則諂佞風熾雖有賢者、亦為其所移、而不自覺耳、臣愚謂宜嚴敕撫按、須循名責實、無得過褒、將成弘正年間考語彙成一冊頒布各省。
如舉業正式之類。
倘再如前虛諛、定以不敬論不然、如蒙霧觀花、人與言兩不相習、無怪乎吏治偷薄、風俗不淳矣、便陞轉臣曾任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維時兩京兵部尚書郭應聘功在兩廣、言其清勵功高不容口、臣問之、則半生閱歷在兩廣以故熟其地方險易。
賊盜生沒。
民情涼燠。
故得措之行事臣因歎方面不可數更易也今合無兩司知府。
於地方夙有聲稱。
其百姓欲借寇而不可得者。
陞轉遷擢一以本省為主。
兩院欲咨詢地方事宜得其要竅而不迷謬。
利一。
本官在地方。
所有施為若輕車熟路利二。
省驛逓往來之費利三。
此陞轉本省之當議也。
臣有說焉、庚辰辛巳年間、方面大使、上無重寄之望、下無引決之謀、多攻擊去、說者謂攻擊其異巳者然多矣議者謂失之刻。
十餘年來、攻擊疏阻、引決意微、積俸已久、去之不能、用之不可、不得巳陞、且濫且驟、雖他日有冐濫京堂之疏、然不過二三人、索責漏網者多矣、臣竊謂失之大泛、合無布政廉使等官、許其考滿、俱具乞休疏、如生平履歷端方、才華卓犖、疏議留陞擢、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