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建自先朝、由來舊矣、歷歲滋遠。
像設祠宇、日就傾頹、鐘唄稀聞香火幾絕、今上某年、偶以聖體違和、肆我 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廣修善事、為上祝釐、維神赫靈、睿衷潛啟、進香祈禱詔使甫出、而聖體悅康、慈情欣慰用思荅景貺、展嚴禋、俾自今垂之永永無極、于是敕 內官監太監張進、及本官近侍張思、賫內帑金錢前往即事、凡幾閱月、工以底績昔之故宮遺址、鞠為樵林牧徑、敗壁頹垣、蝕于蝸涎鳥跡者、莫不一舉而新之、梓材既飭丹雘畢施、計昔無而今剏者為三皇殿翼以左右堂廡、凡若幹楹、其既圯而更新者、為藥王殿、又傍小二殿、皆翼以樓觀門屏、凡若幹楹、其外則繚以周墉。
增崇加拓、遠而望之、中堂雲構、三門洞開、信哉其為閟侐之宇、鉅麗之觀巳、臣不佞、授簡書之用告成事、臣謹按庖羲氏則天垂象、俾民知吉兇、神農味百草教民以藥石、黃帝明陰洞陽、乃與岐伯等講求難經素問諸書行世、蓋皆先天開物。
作大醫王。
迨于後藥王藥上二菩薩。
應身行化。
授記竺乾。
秦越人受長桑之術。
世共神之。
襲號崇祀。
越人故鄭產。
廟?之設。
所從來矣今制加祀三皇。
原本祖始。
聖人議禮。
度越千禩。
世廟時有此議或雲以三皇為醫師似于凟禮要以保國佑民其非凟祀不經明甚又況明神昭監似響荅桴、皇極歛福、助天申祐、維功維德、載在祀典邃宇崇宮蟉盤鳳峙、歲祭時享、有其舉之、詎曰可廢乎哉、是役也、詔出內鏹若幹緡、不以縻大農一錢、拓地僝工、皆有直、迄于成而民不加勞、吏不加擾、又慈皇以九廟百靈之重、勤思燕翼、天子以保身保民之心、仰承啟佑、於都哉、慈儉仁孝之德、光于四表、行將永受平康之福、錫厥庶民又奚假黃庭大洞之法、天皇太乙、紫薇之祀、下至丹藥奇技符籙小數、若前世所述、而後乃希長生久眎、後天地而不老者乎、臣謹稽首拜手書其事于麗牲之石而系之以銘、銘曰、瀛州之陽。
神靈所即。
翼我皇圖。
宜廟食兮。
睠茲故宮。
代稱有侐。
既久而圯。
會鼎革兮。
允哲文母。
道契淵嘿、肅雍祈禱。
求則得兮。
穆穆我後。
歛時福極。
維神降康。
祀崇德兮。
錫鏹詔使。
維毖維飭。
塗丹渥金。
以為餙兮。
甲觀峩峩。
閟宮翼翼。
我皇功德。
竝崱屴兮。
千秋萬禩。
奉之靡忒。
苾芬爭享。
維牲特兮。
風馬雲軿。
是降是陟。
永佑我皇。
福田植兮。
微臣職史。
來者取式。
爰綴斯辭。
金石刻兮。
董宗伯容臺集(疏) 董其昌 ◆疏 報命疏 ○報命疏【纂修史錄】
玄宰先生文筆絕代必有訏謨碩學可裨當世者而簡之家集一無所載止有此疏有関史錄故存之
奉差事竣中途患病、進書報命乞休事、天啟二年八月初五日、吏部一本、奉 聖旨、董其昌題充纂修官、俟泰昌實錄稿成、前往南京采輯邸報等冊、以備參訂、供用就彼支給、完日回館供事、該部知道、欽此、臣聞命自天、感恩無地、於十月前往南京、將河南道所藏邸報、摘其未奉旨者一一錄出、太常寺祠祭司、督遣僧道助寫、僅得十分之三、緣事出剏見、應天府例無工食、而其書充棟、就結為難、臣仍歸裡、大集書傭、給以紙筆、雖奉有支給之旨、不敢破用官帑、先差中書沈僎、亦錄七年、通共若幹張、裝為三百本、但據原本對錄、以備史官取材徵實無所點竄、隨蒙欽命翰林院待詔宋啟明、中書朱正色守催實以私家作事。
孑身獨力、侵尋歲月、不自知其罪莫逭也、但臣有刪繁舉要之義、茲四十八年留中之疏、有事因疏而傳。
言不以人而廢。
凡関於國本藩封人材風俗河渠食貨吏治邊防。
議論精鑿。
可為後事師者。
別為選擇。
訪史贊之例。
每篇系以筆斷。
而其他請朝講請祭祀請起遺佚請罷礦稅請下章奏請補廢官請蠲內帑。
昔之所急。
章滿公車者。
皇上勵精圖治。
皆見施行。
今之謀國。
尤有進於此者累存一二而巳共四十卷。
目錄一卷。
別表進呈外、抑史之所重者筆削耳。
善人勸焉。
惡人懼焉。
所係匪細故也。
每朝纂錄。
於三品以上大臣。
皆有小傳。
寂寥數行衮鉞斯在。
如世廟實錄。
於郭希顏胡宗憲唐順之等多有貶詞。
未恊輿論。
夫正史所書不公則私史之所記益雜何以起信於萬世哉計四十八年之中。
大臣當立傳者。
何止百數。
雖三長之史。
詞苑如林。
然生既後時。
莫詳本末。
竊見南京太常寺卿李維禎、出入四朝、囊括百代、且與諸臣同朝同世、習見習聞、若就陪京之日曆、抒腹笥之春秋、其史直、其事核、非大典之光哉、臣又聞司馬光纂資治通鑑。
受詔得自徵辟。
故劉恕範祖禹為之佐。
前後十九年。
其書始成。
成祖朝纂修性理大全。
所聘名流百餘人。
不以為濫。
況茲實錄。
比於通鑑性理孰重孰輕。
而神祖作養之史材。
皇上掄簡之髦士。
顧多逸於事外。
刻印銷印、聖人無我、賜環賜玦、又何成心臣一念樸忠、所日幾幾望之者也、至臣五技巳窮、二豎相迫、中道乞骸、情無矯餙、乞敕下吏部、允其休緻、自此與含哺鼓腹之民、戴堯天而永永矣、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五十五終
像設祠宇、日就傾頹、鐘唄稀聞香火幾絕、今上某年、偶以聖體違和、肆我 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後、廣修善事、為上祝釐、維神赫靈、睿衷潛啟、進香祈禱詔使甫出、而聖體悅康、慈情欣慰用思荅景貺、展嚴禋、俾自今垂之永永無極、于是敕 內官監太監張進、及本官近侍張思、賫內帑金錢前往即事、凡幾閱月、工以底績昔之故宮遺址、鞠為樵林牧徑、敗壁頹垣、蝕于蝸涎鳥跡者、莫不一舉而新之、梓材既飭丹雘畢施、計昔無而今剏者為三皇殿翼以左右堂廡、凡若幹楹、其既圯而更新者、為藥王殿、又傍小二殿、皆翼以樓觀門屏、凡若幹楹、其外則繚以周墉。
增崇加拓、遠而望之、中堂雲構、三門洞開、信哉其為閟侐之宇、鉅麗之觀巳、臣不佞、授簡書之用告成事、臣謹按庖羲氏則天垂象、俾民知吉兇、神農味百草教民以藥石、黃帝明陰洞陽、乃與岐伯等講求難經素問諸書行世、蓋皆先天開物。
作大醫王。
迨于後藥王藥上二菩薩。
應身行化。
授記竺乾。
秦越人受長桑之術。
世共神之。
襲號崇祀。
越人故鄭產。
廟?之設。
所從來矣今制加祀三皇。
原本祖始。
聖人議禮。
度越千禩。
世廟時有此議或雲以三皇為醫師似于凟禮要以保國佑民其非凟祀不經明甚又況明神昭監似響荅桴、皇極歛福、助天申祐、維功維德、載在祀典邃宇崇宮蟉盤鳳峙、歲祭時享、有其舉之、詎曰可廢乎哉、是役也、詔出內鏹若幹緡、不以縻大農一錢、拓地僝工、皆有直、迄于成而民不加勞、吏不加擾、又慈皇以九廟百靈之重、勤思燕翼、天子以保身保民之心、仰承啟佑、於都哉、慈儉仁孝之德、光于四表、行將永受平康之福、錫厥庶民又奚假黃庭大洞之法、天皇太乙、紫薇之祀、下至丹藥奇技符籙小數、若前世所述、而後乃希長生久眎、後天地而不老者乎、臣謹稽首拜手書其事于麗牲之石而系之以銘、銘曰、瀛州之陽。
神靈所即。
翼我皇圖。
宜廟食兮。
睠茲故宮。
代稱有侐。
既久而圯。
會鼎革兮。
允哲文母。
道契淵嘿、肅雍祈禱。
求則得兮。
穆穆我後。
歛時福極。
維神降康。
祀崇德兮。
錫鏹詔使。
維毖維飭。
塗丹渥金。
以為餙兮。
甲觀峩峩。
閟宮翼翼。
我皇功德。
竝崱屴兮。
千秋萬禩。
奉之靡忒。
苾芬爭享。
維牲特兮。
風馬雲軿。
是降是陟。
永佑我皇。
福田植兮。
微臣職史。
來者取式。
爰綴斯辭。
金石刻兮。
董宗伯容臺集(疏) 董其昌 ◆疏 報命疏 ○報命疏
孑身獨力、侵尋歲月、不自知其罪莫逭也、但臣有刪繁舉要之義、茲四十八年留中之疏、有事因疏而傳。
言不以人而廢。
凡関於國本藩封人材風俗河渠食貨吏治邊防。
議論精鑿。
可為後事師者。
別為選擇。
訪史贊之例。
每篇系以筆斷。
而其他請朝講請祭祀請起遺佚請罷礦稅請下章奏請補廢官請蠲內帑。
昔之所急。
章滿公車者。
皇上勵精圖治。
皆見施行。
今之謀國。
尤有進於此者累存一二而巳共四十卷。
目錄一卷。
別表進呈外、抑史之所重者筆削耳。
善人勸焉。
惡人懼焉。
所係匪細故也。
每朝纂錄。
於三品以上大臣。
皆有小傳。
寂寥數行衮鉞斯在。
如世廟實錄。
於郭希顏胡宗憲唐順之等多有貶詞。
未恊輿論。
夫正史所書不公則私史之所記益雜何以起信於萬世哉計四十八年之中。
大臣當立傳者。
何止百數。
雖三長之史。
詞苑如林。
然生既後時。
莫詳本末。
竊見南京太常寺卿李維禎、出入四朝、囊括百代、且與諸臣同朝同世、習見習聞、若就陪京之日曆、抒腹笥之春秋、其史直、其事核、非大典之光哉、臣又聞司馬光纂資治通鑑。
受詔得自徵辟。
故劉恕範祖禹為之佐。
前後十九年。
其書始成。
成祖朝纂修性理大全。
所聘名流百餘人。
不以為濫。
況茲實錄。
比於通鑑性理孰重孰輕。
而神祖作養之史材。
皇上掄簡之髦士。
顧多逸於事外。
刻印銷印、聖人無我、賜環賜玦、又何成心臣一念樸忠、所日幾幾望之者也、至臣五技巳窮、二豎相迫、中道乞骸、情無矯餙、乞敕下吏部、允其休緻、自此與含哺鼓腹之民、戴堯天而永永矣、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五十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