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郡人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陳子龍臥子 李雯舒章選輯
宋存標子建參閱
唐宗伯占星集(敘 碑記) 董宗伯容臺集(疏)
唐宗伯占星集(敘 碑記)
唐文獻
◆敘
賀井陘道大參盛公覃恩榮慶敘
奉賀晴江王公加銜布政使備兵密雲敘
○賀井陘道大參盛公覃恩榮慶敘【井陘道】
國家令甲、九卿以下暨藩臬長、必三年迨考、始得貤榮所生、蓋其重也、而藩臬長多不迨考、輒得遷代去、謂寧以秩酬勞、不欲以濫芘慵、若主爵者靳之雲、不佞同年盛公成西、以大參備兵井陘之明年、會上以升儲恩、得拜璽書、榮及再世、無事迨考也、君先任山東憲副于級四品耳、非用大參備井陘、不得以再世榮、即用大參備井陘、不遇覃恩、不迨考、不得即為再世榮、用大參備井陘、未及期巳裒然三品綸為再世榮也、可不為非常之遭哉、顧人知豔君之取于上以事其親者奇也、而未知國家所以重四輔而取于君者鉅也、夫亦知井陘之為天下重乎、往漢與楚爭滎陽成臯間。
其權未有分也。
淮陰一下趙。
使人登蓽山持赤幟。
捲有齊燕而楚遂不支由是觀之趙失則山東危趙得則中原定故曰恒山天下脊。
乃今非獨脊巳。
何者、漢唐都關中。
則三輔雍岐重。
國家都燕薊。
則中山鉅鹿重。
勢也。
漢之黃金璽書雖日下郡國。
而日徙其豪傑于三輔。
使離宮卒田其壖地以充軍食。
唐聚重兵關中。
其後彍騎之士。
率取諸岐華蒲同諸州。
勢使然耳。
今之井陘。
即古之恒山。
其地翊護神都。
每秋防守三關。
軍屯營塢。
交相錯。
斯不亦股肱重地乎哉、而備兵使者、又兼轄關陝而西。
秦晉之走轂下。
則此為門戶。
夫人未有不愛股肱而墐門戶者。
國家雖號泰寧、當事者之深憂遠慮、豈遽出漢唐下、其于為地擇官、為官擇人、蓋日鰓鰓焉、公之所繇以東省徙也、即東人亟為謌九罭、而卒不能留公、當甯之意念深矣、 ○奉賀晴江王公加銜布政使備兵密雲敘【密雲備兵】
今天下之稱雄邊宿重兵者凡九、而薊門居其一、薊門之有制閫、與諸觀察使者、分部治兵參聯棊布、而密雲居其一、密雲即古漁陽地也。
其在于今天子考蔔幽燕。
謀深宅鎬。
密雲內連天府。
而外控大漠。
亦猶堂皇之有戶牖矣。
往歲庚戌不戒。
虜得長驅。
陵京震動。
天子赫然思固其圉。
于是益??寺芻粟練士馬。
以修戰具。
而備兵使者。
尤必慎簡以充。
自非其人。
忠勤廉幹。
文武而足憲者。
弗與也。
夫既巳得其人。
專委而責成之。
穴?浸假而授之旄。
金?戊建牙開閫。
歷閱于諸邊。
以熟習其山川之險易。
與夫虜敵之堅瑕。
而後入贊邦政。
為天子借筯而籌。
百不失一。
蓋其重巳。
不佞自通朝籍十餘年于此、聞諸大夫國人之論、無不籍藉于今晴江王公、公所謂忠勤廉幹文武足憲者非耶、公以進士起家為郡司理、入為比部郎、一切讞獄明允出典名郡、用循良踔特有聲、擢按察副使、治兵霸州、會虜歲窺近邊密雲、時有震鄰之y?兌、則又徙公密雲矣、居密雲三載、以最加按察使、而治兵猶故、亡何虜入遭大創去、有詔旌公、再加公布政使、而治兵猶故、夫國家之議功賞令甲備矣、惟公鴻勛鉅伐、載在盟府、至累受旌異之典、官三遷而地無改、則是公與地交為重可知也、在易之師。
二與四皆稱無咎。
然二主進四主退。
凡為薊鎮者皆用此議於中丞尤甚二多譽四多愳。
則遠近異也。
密雲居天子肘腋之地。
赤白之羽。
朝發而夕聞。
即瑕璺易起。
治兵使者。
或乃目為愳府。
有急第收保自固。
或乃巧文以逃責。
冐首虜以為功。
師貞之吉何有。
而王公然乎哉。
公所轄若通州寶坻平谷三河古北。
皆山海之要衝。
一切嚴斥堠。
謹烽燧。
時間諜核功實。
勤操備。
無不畢智竭力。
為國家??立永世之畫。
而又捕虜首酋?或。
不以詡巳而以颺眾。
繒帛牛酒。
不以啖虜而以飽師。
幕府金錢。
不以養交而以饜賞。
唯公當多譽之時。
不忘多懼。
是以處瑕璺之地。
而多膺祉。
由憲副而為按察又由按察而為布政、自天子所三錫命矣、此某官某人之所以授言不佞而徵文為賀也、蓋其言曰、自某之得公于此也、若杖仗焉若軾式焉、今天子旌公功、而不使公改步、某所二天在茲、其敢忘賀、而不佞則曰公社稷之器也、是宜為社稷賀而賀公其小者也、何以故、葢國家自大寧既徙。
地險失矣。
所恃人謀之臧。
可以綢繆桑土。
然今譚者率言文吏之在行間。
猶之鏤脂刻氷而巳。
夫非其人之難難于其精白一心終始而不渝者也。
王公自筮仕服官以來、績効彰灼、然間按之。
無不可移而之治戎者。
夫其平反治獄則不殺之仁也、潔廉禔巳、則不染之介也、悃愊治辦、則不欺之義也、力此三者始終夷險如出一轍、而丈人之貞備矣、于密雲乎何有、 ◆碑記 奉敕撰鄭州重修藥王廟碑記 ○奉敕撰鄭州重修藥王廟碑記【鄭州祠宇】
直隸河間府鄭州、故有藥王廟一所、
其權未有分也。
淮陰一下趙。
使人登蓽山持赤幟。
捲有齊燕而楚遂不支由是觀之趙失則山東危趙得則中原定故曰恒山天下脊。
乃今非獨脊巳。
何者、漢唐都關中。
則三輔雍岐重。
國家都燕薊。
則中山鉅鹿重。
勢也。
漢之黃金璽書雖日下郡國。
而日徙其豪傑于三輔。
使離宮卒田其壖地以充軍食。
唐聚重兵關中。
其後彍騎之士。
率取諸岐華蒲同諸州。
勢使然耳。
今之井陘。
即古之恒山。
其地翊護神都。
每秋防守三關。
軍屯營塢。
交相錯。
斯不亦股肱重地乎哉、而備兵使者、又兼轄關陝而西。
秦晉之走轂下。
則此為門戶。
夫人未有不愛股肱而墐門戶者。
國家雖號泰寧、當事者之深憂遠慮、豈遽出漢唐下、其于為地擇官、為官擇人、蓋日鰓鰓焉、公之所繇以東省徙也、即東人亟為謌九罭、而卒不能留公、當甯之意念深矣、 ○奉賀晴江王公加銜布政使備兵密雲敘
其在于今天子考蔔幽燕。
謀深宅鎬。
密雲內連天府。
而外控大漠。
亦猶堂皇之有戶牖矣。
往歲庚戌不戒。
虜得長驅。
陵京震動。
天子赫然思固其圉。
于是益??寺芻粟練士馬。
以修戰具。
而備兵使者。
尤必慎簡以充。
自非其人。
忠勤廉幹。
文武而足憲者。
弗與也。
夫既巳得其人。
專委而責成之。
穴?浸假而授之旄。
金?戊建牙開閫。
歷閱于諸邊。
以熟習其山川之險易。
與夫虜敵之堅瑕。
而後入贊邦政。
為天子借筯而籌。
百不失一。
蓋其重巳。
不佞自通朝籍十餘年于此、聞諸大夫國人之論、無不籍藉于今晴江王公、公所謂忠勤廉幹文武足憲者非耶、公以進士起家為郡司理、入為比部郎、一切讞獄明允出典名郡、用循良踔特有聲、擢按察副使、治兵霸州、會虜歲窺近邊密雲、時有震鄰之y?兌、則又徙公密雲矣、居密雲三載、以最加按察使、而治兵猶故、亡何虜入遭大創去、有詔旌公、再加公布政使、而治兵猶故、夫國家之議功賞令甲備矣、惟公鴻勛鉅伐、載在盟府、至累受旌異之典、官三遷而地無改、則是公與地交為重可知也、在易之師。
二與四皆稱無咎。
然二主進四主退。
凡為薊鎮者皆用此議於中丞尤甚二多譽四多愳。
則遠近異也。
密雲居天子肘腋之地。
赤白之羽。
朝發而夕聞。
即瑕璺易起。
治兵使者。
或乃目為愳府。
有急第收保自固。
或乃巧文以逃責。
冐首虜以為功。
師貞之吉何有。
而王公然乎哉。
公所轄若通州寶坻平谷三河古北。
皆山海之要衝。
一切嚴斥堠。
謹烽燧。
時間諜核功實。
勤操備。
無不畢智竭力。
為國家??立永世之畫。
而又捕虜首酋?或。
不以詡巳而以颺眾。
繒帛牛酒。
不以啖虜而以飽師。
幕府金錢。
不以養交而以饜賞。
唯公當多譽之時。
不忘多懼。
是以處瑕璺之地。
而多膺祉。
由憲副而為按察又由按察而為布政、自天子所三錫命矣、此某官某人之所以授言不佞而徵文為賀也、蓋其言曰、自某之得公于此也、若杖仗焉若軾式焉、今天子旌公功、而不使公改步、某所二天在茲、其敢忘賀、而不佞則曰公社稷之器也、是宜為社稷賀而賀公其小者也、何以故、葢國家自大寧既徙。
地險失矣。
所恃人謀之臧。
可以綢繆桑土。
然今譚者率言文吏之在行間。
猶之鏤脂刻氷而巳。
夫非其人之難難于其精白一心終始而不渝者也。
王公自筮仕服官以來、績効彰灼、然間按之。
無不可移而之治戎者。
夫其平反治獄則不殺之仁也、潔廉禔巳、則不染之介也、悃愊治辦、則不欺之義也、力此三者始終夷險如出一轍、而丈人之貞備矣、于密雲乎何有、 ◆碑記 奉敕撰鄭州重修藥王廟碑記 ○奉敕撰鄭州重修藥王廟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