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十二

關燈
華亭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李雯舒章選輯 姚臺元可參閱 白恭敏奏疏(疏) 白圭 ◆疏 禦寇方畧疏 四川盜賊疏 軍務七事疏 處置荊襄疏 覆萬翼安邊疏 ○禦寇方畧疏【禦寇】 一延緩邊方。

    東西綿亘二千餘裡。

    通接察罕腦兒斷頭諸處。

    最為要害。

    諸營堡防守官軍、俱於陝西南陽潼關摘調每處分番往來無常、恐非經久之計、切見榆林城安邊營神木縣係邊境要衝。

    土地廣饒。

    水草便宜。

    於其地各立一衛。

    或分調延綏慶陽三衛全伍官軍。

    或編送內外問擬刑徒。

    及近歲清出諸衛新軍守禦其地。

    一虜寇近年以來、稔知我邊軍馬單弱、營堡寥落輒肆侵掠今河?巳解、尚在河套、且各堡屯兵相離路遠猝遇有警不能應援、切見榆林等營堡舊調諸處守備官軍、強弱不齊、宜於其中精簡膂力過人、弓馬閑習騎兵二萬。

    分屯三路。

    量加賞賚。

    名曰遊擊令其五人為伍。

    十五為隊。

    編為伍甲。

    籍其姓名。

    有功則同陞。

    無功則併戮。

    又推舉可用武臣三人一人充總兵、二人充遊擊、專用禦寇、仍請敕文武大臣一人、齎紀功勘合、同總兵等官即軍中激勸陞賞假以生殺之權、其所選官軍、中路一萬。

    聽總兵參將調遣。

    其東西二路遊擊將軍、各統五千。

    或在安邊神木邊境或駐延綏環慶。

    就糧按伏。

    往來隄備。

    首尾相應。

    使我有掎角之勢。

    敵受腹背之攻。

    一甘寧延綏三邊操備軍士、俱係西安左等衛累次選調防禦之數、父子兄弟相繼戍邊離彼原衛既遠數償官馬歲治軍裝勞役不息、戶有人丁亦各差操、且陝西災旱連年、衣食缺乏、雖給口糧、不足以贍、故軍士逃亡、殆以千計今軍旅方殷、恐漸乏人守禦乞令各邊守臣查勘所調旗軍多寡等第、如京軍事例、或聽於原衛全支月糧一石、或聽優免餘丁差役。

    使聽助軍費。

    或聽歲加賞賚、倒死官馬、令守臣區畫眾、為買補則軍伍無逃亡之患、而人心可勸矣、一延慶二府所屬環縣合水縣葭州保安州等處、民居散漫、城堡遠隔招寇剽掠、而合水白豹等川、鐵邊德靖金湯諸處、有城堡墩臺遺址、亦有山寨險利之處、乞令陝西三司堂上官親詣邊陲查勘、舊有墩臺山寨之地、量役軍民修築凡旁近散處軍民悉拘入堡、守望相助、又增撥延慶二府原選土兵、分屯操守、及各處問擬囚徒、定撥墩臺哨守膫望、有警舉火傳報、則邊氓有保聚之固矣、 ○四川盜賊疏【盜賊】 日者四川盜起、燒毀縣治、敵殺官兵、而江西河南山東俱有草寇竊發、南北直隸、水旱相仍淮河淤塞湖水耗竭、所在多轉徒之民、行舟被刼掠之害、浙江自去年以來、旱潦為患、江潮溢漲、礦賊竊起、矧兩廣流賊未寧、陝西虜寇未息、荊襄流民未定、此皆目前可慮之事、今天下有司。

    既不能加意撫卹。

    以消患于未然。

    又不能及時緝捕。

    以弭患于已發。

    事機一失。

    漸不可圖。

    則遠近騷動其憂將大。

    惟 皇上以生靈為念。

    中敕各處鎮守廵撫廵按并三司官、嚴撫捕之禁、重隱蔽之罰、凡有盜起、即時捕絕、仍令有司廵視撫理、如所廵之地。

    盜賊刼掠。

    至于再三而一月不獲者。

    分廵分守及原委官。

    俱令停俸捕賊。

    大盜之聚皆起於上下相蒙不捕小盜之故刼掠至于四五。

    而限內不獲者。

    令戴罪捕賊。

    必獲乃已。

    其或嘯聚成群。

    事勢艱大。

    馳奏處分。

    如有因循隱匿者。

    聽鎮守等官執問。

    如此則法令嚴明、盜可以滅、而民可以安生矣。

     ○軍務七事疏【軍務】 近者虜勢陸梁總督軍務右都禦史王越非假以便宜重權、人不用命、因疏軍務七事、請敕越遵行之、一官兵有寡擊眾、出奇殺賊者、聽越取所在官庫金帛賞之、仍上其功籍、若畏縮失機、及奪取首級、掩為已功、情罪深重者、參將以下、即軍中斬之以狥、輕者或停月俸、或奪冠帶、或降祿秩、庶賞罰嚴明、官軍用命、一今陝西延綏寧夏官吏軍民舍餘人等、有計謀超越、習曉胡事者、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