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堅固。
以便哨望。
不許虛應故事。
其有城垣土?冊塌。
兵器損壞。
人馬瘦弱。
不堪備用去處。
俱要即時修補。
緊要之處。
合添人馬。
亦湏斟酌多寡。
奏請選集。
聽候有警應用。
不緻緩不及事。
一重地方、臣等聞得永樂年間征取交趾郡縣其地。
天下大一統而無外。
其後守鎮非人。
不恤夷情。
遂至激變。
失陷地方。
再不可復。
今兩廣四川貴州雲南俱係邊遠之地。
設若任用非人。
一旦有警。
軍旅薦興。
糧運不繼。
欲天下無事。
不可得巳。
其雲南地方。
與安南尤為切近。
而蠻夷土官衙門易以生事。
可為深憂。
今兩廣四川貴州俱有廵撫官。
而雲南豈宜獨無。
合敕吏部推選剛直有為。
智識超卓大臣一員。
請敕前去廵撫其地。
凡利有當興。
弊有當革。
悉與鎮守等官處置施行。
各要安靖地方。
毋事阿狥。
有負委任。
○請革西廠疏【請革西廠】
仰惟 皇上臨禦以來、敬天法 祖、任賢使能、政事修明、紀綱振舉、是以十餘年間、海內晏然、雖天象屢以示戒、而災變自消。
雖水旱比歲相仍、而民無離叛、實緣 皇上寬仁大度、省刑薄歛、慈仁愛人之心、感孚于上下也、夫何近日伺察太繁。
法令大急。
刑網太密。
官挍提拏職官。
事皆出於風聞暮夜搜撿家財。
初不見有駕帖。
人心洶洶、各懷疑畏、內外文武重臣、託之為股肱心膂者也。
亦皆不安於位。
百司庶府之官。
資之以建政立事者也。
舉皆不安於職。
商賈不安於市。
行旅不安於途。
士卒不安於伍。
庶民不安於業。
承平之世。
豈宜有此。
究其所以。
葢緣 陛下委聽斷於汪直一人其埶不得不然得論奏之體而汪直者。
轉寄耳目於群小汪直之失雖為未甚而群小之中。
其奸謀足以顛倒是非。
其巧佞足以蠹惑人心。
如韋瑛者。
自言親承密旨。
得專予奪之柄。
自謂百官進退。
盡在掌握之中。
擅作威福。
虛張聲勢。
其間同惡相濟如王英者。
則以附巳而薦之。
稍存公論。
有所諫正者。
則以異巳而黜之。
如狼如虎。
肆無忌憚。
原其立心。
惟知希求進用。
以為一身之榮。
不知傷害善良。
虧損國體。
大為 聖德之累。
陛下若為防微杜漸。
不得不然。
則前數年間。
何以帖然無事。
往者曹欽之反。
皆繇逮杲生事。
有以激之。
人所共知。
可為明鑒。
我國家積德百有餘年、深仁厚澤、浹洽人心 陛下為守文令主、嚴刑峻法、誠非所宜、況今天鳴地震、無處無之、水旱災傷日甚一日、省躬念咎、弭災息患之道、莫先於恤刑獄。
莫要幹安人心。
而乃反此所為。
使人人嗟怨。
感傷和氣。
一旦有警。
變且莫測。
腹心之患。
可不懼乎。
可不慮乎。
伏願 皇上體天地之包容。
勿察察於事情。
遵 祖宗之成憲。
勿屑屑於改易旨意必經於六科。
防將來之假冒。
奏訴必由於通政。
杜濫受于他門。
責政事於府部。
而嚴課功覈實之權付刑獄於法司。
而申三覆五奏之令。
收回伺察之人。
誅逐奸邪之輩。
其有謀逆奸細。
并貪贓壞法重情悉依舊規委任歷練老成之人管理如此則讒言不入于耳。
自足以頤情而養神。
苛政不加於下。
自足以安邦而定國。
廷 聖壽於萬年。
保 皇圖於不拔。
其端皆在於此。
不然。
此風日長。
眾口嗷嗷。
國之安危。
未可知矣。
臣等荷 陛下生成之德。
寘諸宥密之地。
一念愛 君之心。
拳拳朝夕。
有所聞見豈容緘默。
謹條陳大略。
具題以耳。
伏候 聖斷。
謹俯伏俟命、 ◆序 璽書錄序 贈行人劉偕立使西南夷序 ○璽書錄序【山西巡撫】
國家建都北方、控制胡虜為近、自都城至居庸不百裡。
至獨石不數百裡。
即虜境。
其間城堡之設。
藩衛之寄。
視他處尤要。
於是宿重兵。
選驍將。
謹烽堠。
嚴廵哨蓋制敵禦寇。
法宜慎密。
總戎者固難乎其人。
而其指示方略。
防革奸弊。
勸賞黜罰之責、則惟熟于政體。
老于世故。
廉公有為。
文臣一人者是任。
又難乎其人焉。
皇上即位之三年、獨石等處缺文臣協贊戎政、詔舉在位僉議、以山西右參政葉盛才德卓異、因具名以聞、 上曰。
工留意人才若此何患不治是嘗任兵科都給事中者。
屢進讜言。
叮屬大事。
朕固識之。
即日降敕諭俾往隸其事。
自土木之変獨石棄而不守文莊開府乃復時獨石八城堡。
承漫散之餘。
兵皆新集。
倉無宿儲。
人無固志。
盛奉命惟謹。
晝夜規畫。
至廢寢食。
未幾庶事修舉。
兵容振肅。
廩庾充實。
人樂戰守。
用是朝
以便哨望。
不許虛應故事。
其有城垣土?冊塌。
兵器損壞。
人馬瘦弱。
不堪備用去處。
俱要即時修補。
緊要之處。
合添人馬。
亦湏斟酌多寡。
奏請選集。
聽候有警應用。
不緻緩不及事。
一重地方、臣等聞得永樂年間征取交趾郡縣其地。
天下大一統而無外。
其後守鎮非人。
不恤夷情。
遂至激變。
失陷地方。
再不可復。
今兩廣四川貴州雲南俱係邊遠之地。
設若任用非人。
一旦有警。
軍旅薦興。
糧運不繼。
欲天下無事。
不可得巳。
其雲南地方。
與安南尤為切近。
而蠻夷土官衙門易以生事。
可為深憂。
今兩廣四川貴州俱有廵撫官。
而雲南豈宜獨無。
合敕吏部推選剛直有為。
智識超卓大臣一員。
請敕前去廵撫其地。
凡利有當興。
弊有當革。
悉與鎮守等官處置施行。
各要安靖地方。
毋事阿狥。
有負委任。
○請革西廠疏
雖水旱比歲相仍、而民無離叛、實緣 皇上寬仁大度、省刑薄歛、慈仁愛人之心、感孚于上下也、夫何近日伺察太繁。
法令大急。
刑網太密。
官挍提拏職官。
事皆出於風聞暮夜搜撿家財。
初不見有駕帖。
人心洶洶、各懷疑畏、內外文武重臣、託之為股肱心膂者也。
亦皆不安於位。
百司庶府之官。
資之以建政立事者也。
舉皆不安於職。
商賈不安於市。
行旅不安於途。
士卒不安於伍。
庶民不安於業。
承平之世。
豈宜有此。
究其所以。
葢緣 陛下委聽斷於汪直一人其埶不得不然得論奏之體而汪直者。
轉寄耳目於群小汪直之失雖為未甚而群小之中。
其奸謀足以顛倒是非。
其巧佞足以蠹惑人心。
如韋瑛者。
自言親承密旨。
得專予奪之柄。
自謂百官進退。
盡在掌握之中。
擅作威福。
虛張聲勢。
其間同惡相濟如王英者。
則以附巳而薦之。
稍存公論。
有所諫正者。
則以異巳而黜之。
如狼如虎。
肆無忌憚。
原其立心。
惟知希求進用。
以為一身之榮。
不知傷害善良。
虧損國體。
大為 聖德之累。
陛下若為防微杜漸。
不得不然。
則前數年間。
何以帖然無事。
往者曹欽之反。
皆繇逮杲生事。
有以激之。
人所共知。
可為明鑒。
我國家積德百有餘年、深仁厚澤、浹洽人心 陛下為守文令主、嚴刑峻法、誠非所宜、況今天鳴地震、無處無之、水旱災傷日甚一日、省躬念咎、弭災息患之道、莫先於恤刑獄。
莫要幹安人心。
而乃反此所為。
使人人嗟怨。
感傷和氣。
一旦有警。
變且莫測。
腹心之患。
可不懼乎。
可不慮乎。
伏願 皇上體天地之包容。
勿察察於事情。
遵 祖宗之成憲。
勿屑屑於改易旨意必經於六科。
防將來之假冒。
奏訴必由於通政。
杜濫受于他門。
責政事於府部。
而嚴課功覈實之權付刑獄於法司。
而申三覆五奏之令。
收回伺察之人。
誅逐奸邪之輩。
其有謀逆奸細。
并貪贓壞法重情悉依舊規委任歷練老成之人管理如此則讒言不入于耳。
自足以頤情而養神。
苛政不加於下。
自足以安邦而定國。
廷 聖壽於萬年。
保 皇圖於不拔。
其端皆在於此。
不然。
此風日長。
眾口嗷嗷。
國之安危。
未可知矣。
臣等荷 陛下生成之德。
寘諸宥密之地。
一念愛 君之心。
拳拳朝夕。
有所聞見豈容緘默。
謹條陳大略。
具題以耳。
伏候 聖斷。
謹俯伏俟命、 ◆序 璽書錄序 贈行人劉偕立使西南夷序 ○璽書錄序
至獨石不數百裡。
即虜境。
其間城堡之設。
藩衛之寄。
視他處尤要。
於是宿重兵。
選驍將。
謹烽堠。
嚴廵哨蓋制敵禦寇。
法宜慎密。
總戎者固難乎其人。
而其指示方略。
防革奸弊。
勸賞黜罰之責、則惟熟于政體。
老于世故。
廉公有為。
文臣一人者是任。
又難乎其人焉。
皇上即位之三年、獨石等處缺文臣協贊戎政、詔舉在位僉議、以山西右參政葉盛才德卓異、因具名以聞、 上曰。
工留意人才若此何患不治是嘗任兵科都給事中者。
屢進讜言。
叮屬大事。
朕固識之。
即日降敕諭俾往隸其事。
自土木之変獨石棄而不守文莊開府乃復時獨石八城堡。
承漫散之餘。
兵皆新集。
倉無宿儲。
人無固志。
盛奉命惟謹。
晝夜規畫。
至廢寢食。
未幾庶事修舉。
兵容振肅。
廩庾充實。
人樂戰守。
用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