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曰:『餘負臨侯矣』!嘔血死,秘不發喪,良玉子夢庚自為「留後」;則清師已陷泗州矣。
繼鹹密上書,請以兵固江,上衛神京。
兵部張捷黨士英,中阻之,得嚴旨;诏遣靖南侯黃得功等禦左兵上流。
夢庚敗,遂密通款于清,清令冷大人者招繼鹹。
繼鹹欲投水不得,方自缢,監紀餘有灏覺而活之。
八月,至北京,猶明冠服就館。
清令劉學士緻辭再三,必官之;繼鹹執「不二」之義甚烈。
劉又曰:『即宜與諸鎮同朝』。
繼鹹曰:『明服何朝』?劉曰:『即不朝奈何?聞古有所為夷、齊者,公妄為之乎』!繼鹹意清以逸民待之,曰:『古盛世,亦不辱二子之志』。
次日,劉複強之;繼鹹曰:『不忠之臣,清何所用之』?劉語塞。
于是内院甯勒朝;繼鹹曰:『某壘臣,非降臣,無朝見禮』!甯怫然。
越二日,改别館,衛之以卒。
晉門人在清仕籍者,涕泣勸之;堅不從。
偶清禦史盧傳者疏繼鹹可用,繼鹹複辭。
卒遇害。
·吳易,字日生,南直吳江人。
祖山,禮部尚書。
易有文名,以天下為己任。
登崇祯癸未進士,方谒選兵部主事。
明年,賊勢急。
有僧知一者,道行堅,能言禍福;易就問吉兇。
僧曰:『公思功名,果出自有,便可草草。
若果朝廷與公,則有一個字撇不得』。
易是之。
頃之,聞駕崩,易削髮欲為弟子。
僧曰:『非我徒也』!叱去。
易悟,潛歸;而南都正位,因着「恢複中興」四議,具見忠悃。
将具疏上之,聞奸相馬士英方用事,不果上;撫卷太息曰:『吾不知死所矣』! 乙酉五月南都陷,清兵直抵武林;時為剃髮所激,三吳競起。
易遂練舟師于太湖,江東号「吳兵」;最為矯勁,出沒不常,清兵饋道多被阻絕。
表于監國魯王,請為内應,因薦諸生呂宣忠可任總戎;授易蘇松巡撫都禦史。
繼聞越中誤從間諜,遂密疏遣諸生夏寶谟上之;幸不堕其計中,因懸「長興伯」以待易。
丙戌正月,複吳江,殺知縣孔;五月,複嘉善,殺守将王。
及越師饑潰,易之舟師尚漂忽不解;然易每潛陸地,不至其軍。
清懸賞三千金購易,有小将孫玉章賣易請賞,誘至孫家墳,通清兵縛之,以敗舟潛載入杭。
易将陳繼、周天等疾以兵追竄,不得;乃執玉章父子,活燒之。
易谒清督張存仁,不屈;久之被難。
陳繼、周天,卒見殺。
·鄭為虹,字天玉,南直隸歙人。
幼敏慧,長深沈好古。
壬午,舉南闱。
明年,與伯父元勳同捷春宮,授廣東昌化令;會國變,不果仕。
弘光中,改授浦城。
且之任,父元化與之千金,誡勿染浦一錢;為虹敬諾。
浦無官驿,迩差應日煩,民苦之。
為虹力争,得脫;盡謝常例溢額曰:『父教之也』。
時多盜,團練鄉勇,倣宋韓琦、魏李崇意行之。
唐王正位于閩,知其賢,擢為監察禦史,浦民号于道遮留;乃以禦史駐浦,巡視仙霞等關。
丙戌,加移按上遊,仍兼舊事。
六月,紹興失守,鄭芝龍盡撤關戍,戍單。
八月,清兵入閩,執欲降之,責剃髮;為虹曰:『負國不忠、負祖不孝,髮在見志』。
旋責饷急,為虹囊無一錢,黃髮李石鐘等數千人号伏,願代輸乞禦史命;為虹叱曰:『即死,無煩若等意』!清貝勒知不可奪,曰:『鄭禦史真忠臣,當成其志』。
押城下,則绐刑者有金錢某園,得賜若;刑者喜。
至處,縛稍寬,則奮躍奪刀刺刑者不中;複自戡其胸不死,遂見害,年二十有五。
是時從死者為中軍遊擊張萬明及萬明子翹鸾;而兵科給事中黃大鵬、都督洪祖烈鹹共事仙霞,一日死之。
大鵬與為虹先後出文正劉湛陸之門。
初,四鎮時欲入揚州自保,百姓惡之;誤以元勳為傑謀,群起殺之最慘。
子星,能詩古文。
·黃大鵬,字搏子,建陽人。
登崇祯庚辰進士,授龍遊知縣。
隆武正位閩中,陛見稱旨,擢監察禦史;督守浦城,跼仙霞嶺。
清兵下浙,鄭芝龍盡撤仙霞守兵,清兵竟跨嶺達浦;浦單不能固,大鵬無如何,端坐堂上,索飲極醉。
須臾城陷,卒報清将者曰:『黃禦史尚高座飲酒』!清将叱呼大鵬來,大鵬使酒嫚罵曰:『清人來谒我!我明禦史,此膝留在,未可往屈』。
已拟必死,故作狂突;遂縛去。
罵不擇言,竟遇害。
·王士弘,江西臨川人;崇祯庚午舉人。
隆武授吏部司務,昇延平府知府。
丙戌八月,貝勒兵進延平,隆武先一日走汀州;士弘方督造铳船,給散守禦衣糧。
貝勒軍匝朝門,傳箭索收府印。
士弘懷印、正衣冠,自經于衙署。
·胡偉,江西進賢人;崇祯丁醜進士。
仕閩,授湖廣道。
丙戍,信州陷,執見金聲桓,罵不絕口。
聲桓先割其耳鼻,罵愈厲;再斷其舌,血噀聲桓面。
聲桓大怒,斬之章江門。
·周定仍,江西南昌人;崇祯癸未進士。
仕閩,授監察禦史。
丙戌,巡視信州;王得仁取信州,兵薄城下,定仍猶坐堂上理案牍,若為不知者。
北兵執之,驅至得仁所,不拜;得仁令棍斷其膝,益
繼鹹密上書,請以兵固江,上衛神京。
兵部張捷黨士英,中阻之,得嚴旨;诏遣靖南侯黃得功等禦左兵上流。
夢庚敗,遂密通款于清,清令冷大人者招繼鹹。
繼鹹欲投水不得,方自缢,監紀餘有灏覺而活之。
八月,至北京,猶明冠服就館。
清令劉學士緻辭再三,必官之;繼鹹執「不二」之義甚烈。
劉又曰:『即宜與諸鎮同朝』。
繼鹹曰:『明服何朝』?劉曰:『即不朝奈何?聞古有所為夷、齊者,公妄為之乎』!繼鹹意清以逸民待之,曰:『古盛世,亦不辱二子之志』。
次日,劉複強之;繼鹹曰:『不忠之臣,清何所用之』?劉語塞。
于是内院甯勒朝;繼鹹曰:『某壘臣,非降臣,無朝見禮』!甯怫然。
越二日,改别館,衛之以卒。
晉門人在清仕籍者,涕泣勸之;堅不從。
偶清禦史盧傳者疏繼鹹可用,繼鹹複辭。
卒遇害。
·吳易,字日生,南直吳江人。
祖山,禮部尚書。
易有文名,以天下為己任。
登崇祯癸未進士,方谒選兵部主事。
明年,賊勢急。
有僧知一者,道行堅,能言禍福;易就問吉兇。
僧曰:『公思功名,果出自有,便可草草。
若果朝廷與公,則有一個字撇不得』。
易是之。
頃之,聞駕崩,易削髮欲為弟子。
僧曰:『非我徒也』!叱去。
易悟,潛歸;而南都正位,因着「恢複中興」四議,具見忠悃。
将具疏上之,聞奸相馬士英方用事,不果上;撫卷太息曰:『吾不知死所矣』! 乙酉五月南都陷,清兵直抵武林;時為剃髮所激,三吳競起。
易遂練舟師于太湖,江東号「吳兵」;最為矯勁,出沒不常,清兵饋道多被阻絕。
表于監國魯王,請為内應,因薦諸生呂宣忠可任總戎;授易蘇松巡撫都禦史。
繼聞越中誤從間諜,遂密疏遣諸生夏寶谟上之;幸不堕其計中,因懸「長興伯」以待易。
丙戌正月,複吳江,殺知縣孔;五月,複嘉善,殺守将王。
及越師饑潰,易之舟師尚漂忽不解;然易每潛陸地,不至其軍。
清懸賞三千金購易,有小将孫玉章賣易請賞,誘至孫家墳,通清兵縛之,以敗舟潛載入杭。
易将陳繼、周天等疾以兵追竄,不得;乃執玉章父子,活燒之。
易谒清督張存仁,不屈;久之被難。
陳繼、周天,卒見殺。
·鄭為虹,字天玉,南直隸歙人。
幼敏慧,長深沈好古。
壬午,舉南闱。
明年,與伯父元勳同捷春宮,授廣東昌化令;會國變,不果仕。
弘光中,改授浦城。
且之任,父元化與之千金,誡勿染浦一錢;為虹敬諾。
浦無官驿,迩差應日煩,民苦之。
為虹力争,得脫;盡謝常例溢額曰:『父教之也』。
時多盜,團練鄉勇,倣宋韓琦、魏李崇意行之。
唐王正位于閩,知其賢,擢為監察禦史,浦民号于道遮留;乃以禦史駐浦,巡視仙霞等關。
丙戌,加移按上遊,仍兼舊事。
六月,紹興失守,鄭芝龍盡撤關戍,戍單。
八月,清兵入閩,執欲降之,責剃髮;為虹曰:『負國不忠、負祖不孝,髮在見志』。
旋責饷急,為虹囊無一錢,黃髮李石鐘等數千人号伏,願代輸乞禦史命;為虹叱曰:『即死,無煩若等意』!清貝勒知不可奪,曰:『鄭禦史真忠臣,當成其志』。
押城下,則绐刑者有金錢某園,得賜若;刑者喜。
至處,縛稍寬,則奮躍奪刀刺刑者不中;複自戡其胸不死,遂見害,年二十有五。
是時從死者為中軍遊擊張萬明及萬明子翹鸾;而兵科給事中黃大鵬、都督洪祖烈鹹共事仙霞,一日死之。
大鵬與為虹先後出文正劉湛陸之門。
初,四鎮時欲入揚州自保,百姓惡之;誤以元勳為傑謀,群起殺之最慘。
子星,能詩古文。
·黃大鵬,字搏子,建陽人。
登崇祯庚辰進士,授龍遊知縣。
隆武正位閩中,陛見稱旨,擢監察禦史;督守浦城,跼仙霞嶺。
清兵下浙,鄭芝龍盡撤仙霞守兵,清兵竟跨嶺達浦;浦單不能固,大鵬無如何,端坐堂上,索飲極醉。
須臾城陷,卒報清将者曰:『黃禦史尚高座飲酒』!清将叱呼大鵬來,大鵬使酒嫚罵曰:『清人來谒我!我明禦史,此膝留在,未可往屈』。
已拟必死,故作狂突;遂縛去。
罵不擇言,竟遇害。
·王士弘,江西臨川人;崇祯庚午舉人。
隆武授吏部司務,昇延平府知府。
丙戌八月,貝勒兵進延平,隆武先一日走汀州;士弘方督造铳船,給散守禦衣糧。
貝勒軍匝朝門,傳箭索收府印。
士弘懷印、正衣冠,自經于衙署。
·胡偉,江西進賢人;崇祯丁醜進士。
仕閩,授湖廣道。
丙戍,信州陷,執見金聲桓,罵不絕口。
聲桓先割其耳鼻,罵愈厲;再斷其舌,血噀聲桓面。
聲桓大怒,斬之章江門。
·周定仍,江西南昌人;崇祯癸未進士。
仕閩,授監察禦史。
丙戌,巡視信州;王得仁取信州,兵薄城下,定仍猶坐堂上理案牍,若為不知者。
北兵執之,驅至得仁所,不拜;得仁令棍斷其膝,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