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踞地謾罵。
複繫其母夫人、妻、妾,環向泣谕,終不為動;囚于獄。
尋釋之,自經于西門官倉衖。
·吳聞禮,休甯人;崇祯癸未進士。
入閩,為都禦史。
閩城陷,聞禮被執;不屈,死之。
·餘應桂,都昌人;天啟乙醜進士。
崇祯間,為湖廣巡按禦史。
時巡撫盧象昇昇七省總督,薦應桂自代;遂以巡按超昇巡撫。
甲申,回籍。
南都陷,應桂起義都昌,堅守四載。
戊子兵敗,積薪自焚,膚髮皆焦,不死;投井,又不死。
父子被執不屈,死之。
·吳炳,宜興人;崇祯己未進士。
仕粵西,為永曆閣部,守衛州。
城陷,被執;不屈,死之。
·俞元良,号榖維,浙江海甯人。
崇祯癸未進士;授沁州知州;未之任。
乙酉六月,清兵至杭,海甯令林垐以印付其貳去。
垐甚得民,元良欲留垐,有所事城守;顧諸郡争郊迎,垐不果留。
元良亦旋隐去。
閏六月,嘉湖民兵起。
清将黃千總者,滿人也;率精兵數千,屯崇德為咽喉。
千總彎巨弓、被鐵甲,當五、六十斤,争利必先得。
時海甯百姓奉衛指揮姜得臣等為盟主,而朱大綱、蔡更生等皆以勳衛同事,聘僧穎石為先鋒。
穎石吳人,避仇為缁流,顧未嘗習武;嘗以天旱,自請登壇禱雨,截其勢,口嚼噴之,雨為至。
于是負兩斧,從三百餘人,猝至崇德西關;清兵坐卧不為備,猝砲擊三五騎傷。
明日,以千總必搗海甯,穎石複與數骁勇率百餘人伏長岸湫處。
千總果引三百餘騎趨長岸,七騎最先;穎石起突出,馬驚,千總驟發一矢,中穎石左股。
穎石勇,負痛狙砍千總不中,中其馬;馬半截颠,千總仆地。
時六馬皆反走,不為救。
千總步不習,故運刀遲;穎石手起,裂其颔;千總棄大刀,據地拔所佩小刀,刀未脫鞘,穎石近更一斧,持其頭。
時百餘人縱橫盡殲六騎,其三百望風馳還。
遠近聞之,三、四百裡争欲奔援海甯。
是時兵科熊汝霖起義,與鄭遵謙合防海,行收兵,敦請元良為督饷;元良許諾,因請加原衛世爵千百戶各一級,使分領其衆。
七月,汝霖兵輕與清逆戰,大敗翁家埠;而縣無賴奸作,乃陰告清道裡及城守狀,願為向。
時姜國臣等師次翁家埠,結陣以待;既合,清兵故小卻,國臣等進擊之,辄走退去。
明日五鼓,清兵大隊間道掩至城下,千戶蔡更生屯北門,戰不利,身中數箭死;而守垛鄉兵驚棄垛,清兵以肩承足,層級跨城上。
元良但主饷,身不設衛;城既陷,猶自謹管鑰曰:『此何之有,抱公事死耳』!清兵蟻入劫箧,元良不與;遂見害,并殺其兄伯昭。
子諸生某,其初匿去;嗣聞父被難,号出,見害于父屍之傍,家人無完者。
千戶朱大綱投井,井淺未死,家人起之;憤,複擲下死。
城内外被殺千人,溺死婦女百餘人,被劫婦女三百餘人。
先是,前六月雨雪,縣之雙廟巷積盈指許;至是,城陷。
而故令林垐起義于其鄉,事不成,見殺。
·霍子衡,宇覺商,廣東南海人,萬曆丙午舉人;霍文敏公韬之裔也。
久不第,就教;曆戶部司務,昇員外,出為袁州知府。
乙酉,清兵破袁州,單身逸歸。
明年丙戌,唐王正位廣州,起子衡太僕少卿。
無何,廣州陷,子衡朝服北面再拜畢,率家人從容辭祖廟,若将遠行者;夜置酒飲家人,慷慨盡醉。
明日,公服過鄰人言别,願死舍後水。
甫出戶,長子應蘭至;鄰詫:『子何為』?曰:『吾死吾父』!應蘭出,其弟應荃至;應荃出,其弟應芷至:皆曰『吾死吾父』!鄰人不驚,偕其妻即視之,見子衡與其家人十餘輩環坐舍後池畔,則呼鄰人坐語,款款無異常時;俄傳清人至其裡,鄰人急去,子衡先赴水,妾莫氏繼之、次子應荃與妻徐氏繼之、季子應芷與妻區氏又繼之。
長子應蘭後至——蓋應蘭大書庭中:『世受國恩,義不臣鹵。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阖門盡節,以報君恩。
大明太僕寺卿霍子衡男應蘭書』。
書畢,出問「大人如何」?見已立水,即入水扶持。
他鄰人已削髮如清制,乃将來救;應蘭诟曰:『毋陷我不義』!複牽其長女:『汝不死,必污賊手』!遂相牽沈水。
應蘭之妻梁氏有娠,鄰人救止之,得不死。
最後莫之婢十齡,亦倉皇赴池死。
蓋霍氏一門,死者九人。
蘭、荃皆郡庠生;蘭有二子、荃一子,存;芷無子。
其族子師連,常師事陳邦彥。
隆武中,棄文業,以義師勤王,授遊擊;尋加副總兵。
廣州陷,師連以兵僞降,得守三水。
邦彥兵起,為邦彥誘殺清校數十人,從攻廣州。
後守清遠栅,戰敗,以數十騎走四會;為清兵追及,見殺。
石匮書曰、甲申變後,臣子為明立福、立魯、立唐、立桂,不久旋亡,竟有何益!然宗社一日尚存,則人心一日不死。
文信公曰:『父母有疾,雖不可為,無有不下藥之理。
盡吾心焉,不可救,則天命也』!故崖山秀夫、天章世傑、柴市天祥,皆是大宋忠臣;何得以難易遲早,複分高下哉!
複繫其母夫人、妻、妾,環向泣谕,終不為動;囚于獄。
尋釋之,自經于西門官倉衖。
·吳聞禮,休甯人;崇祯癸未進士。
入閩,為都禦史。
閩城陷,聞禮被執;不屈,死之。
·餘應桂,都昌人;天啟乙醜進士。
崇祯間,為湖廣巡按禦史。
時巡撫盧象昇昇七省總督,薦應桂自代;遂以巡按超昇巡撫。
甲申,回籍。
南都陷,應桂起義都昌,堅守四載。
戊子兵敗,積薪自焚,膚髮皆焦,不死;投井,又不死。
父子被執不屈,死之。
·吳炳,宜興人;崇祯己未進士。
仕粵西,為永曆閣部,守衛州。
城陷,被執;不屈,死之。
·俞元良,号榖維,浙江海甯人。
崇祯癸未進士;授沁州知州;未之任。
乙酉六月,清兵至杭,海甯令林垐以印付其貳去。
垐甚得民,元良欲留垐,有所事城守;顧諸郡争郊迎,垐不果留。
元良亦旋隐去。
閏六月,嘉湖民兵起。
清将黃千總者,滿人也;率精兵數千,屯崇德為咽喉。
千總彎巨弓、被鐵甲,當五、六十斤,争利必先得。
時海甯百姓奉衛指揮姜得臣等為盟主,而朱大綱、蔡更生等皆以勳衛同事,聘僧穎石為先鋒。
穎石吳人,避仇為缁流,顧未嘗習武;嘗以天旱,自請登壇禱雨,截其勢,口嚼噴之,雨為至。
于是負兩斧,從三百餘人,猝至崇德西關;清兵坐卧不為備,猝砲擊三五騎傷。
明日,以千總必搗海甯,穎石複與數骁勇率百餘人伏長岸湫處。
千總果引三百餘騎趨長岸,七騎最先;穎石起突出,馬驚,千總驟發一矢,中穎石左股。
穎石勇,負痛狙砍千總不中,中其馬;馬半截颠,千總仆地。
時六馬皆反走,不為救。
千總步不習,故運刀遲;穎石手起,裂其颔;千總棄大刀,據地拔所佩小刀,刀未脫鞘,穎石近更一斧,持其頭。
時百餘人縱橫盡殲六騎,其三百望風馳還。
遠近聞之,三、四百裡争欲奔援海甯。
是時兵科熊汝霖起義,與鄭遵謙合防海,行收兵,敦請元良為督饷;元良許諾,因請加原衛世爵千百戶各一級,使分領其衆。
七月,汝霖兵輕與清逆戰,大敗翁家埠;而縣無賴奸作,乃陰告清道裡及城守狀,願為向。
時姜國臣等師次翁家埠,結陣以待;既合,清兵故小卻,國臣等進擊之,辄走退去。
明日五鼓,清兵大隊間道掩至城下,千戶蔡更生屯北門,戰不利,身中數箭死;而守垛鄉兵驚棄垛,清兵以肩承足,層級跨城上。
元良但主饷,身不設衛;城既陷,猶自謹管鑰曰:『此何之有,抱公事死耳』!清兵蟻入劫箧,元良不與;遂見害,并殺其兄伯昭。
子諸生某,其初匿去;嗣聞父被難,号出,見害于父屍之傍,家人無完者。
千戶朱大綱投井,井淺未死,家人起之;憤,複擲下死。
城内外被殺千人,溺死婦女百餘人,被劫婦女三百餘人。
先是,前六月雨雪,縣之雙廟巷積盈指許;至是,城陷。
而故令林垐起義于其鄉,事不成,見殺。
·霍子衡,宇覺商,廣東南海人,萬曆丙午舉人;霍文敏公韬之裔也。
久不第,就教;曆戶部司務,昇員外,出為袁州知府。
乙酉,清兵破袁州,單身逸歸。
明年丙戌,唐王正位廣州,起子衡太僕少卿。
無何,廣州陷,子衡朝服北面再拜畢,率家人從容辭祖廟,若将遠行者;夜置酒飲家人,慷慨盡醉。
明日,公服過鄰人言别,願死舍後水。
甫出戶,長子應蘭至;鄰詫:『子何為』?曰:『吾死吾父』!應蘭出,其弟應荃至;應荃出,其弟應芷至:皆曰『吾死吾父』!鄰人不驚,偕其妻即視之,見子衡與其家人十餘輩環坐舍後池畔,則呼鄰人坐語,款款無異常時;俄傳清人至其裡,鄰人急去,子衡先赴水,妾莫氏繼之、次子應荃與妻徐氏繼之、季子應芷與妻區氏又繼之。
長子應蘭後至——蓋應蘭大書庭中:『世受國恩,義不臣鹵。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阖門盡節,以報君恩。
大明太僕寺卿霍子衡男應蘭書』。
書畢,出問「大人如何」?見已立水,即入水扶持。
他鄰人已削髮如清制,乃将來救;應蘭诟曰:『毋陷我不義』!複牽其長女:『汝不死,必污賊手』!遂相牽沈水。
應蘭之妻梁氏有娠,鄰人救止之,得不死。
最後莫之婢十齡,亦倉皇赴池死。
蓋霍氏一門,死者九人。
蘭、荃皆郡庠生;蘭有二子、荃一子,存;芷無子。
其族子師連,常師事陳邦彥。
隆武中,棄文業,以義師勤王,授遊擊;尋加副總兵。
廣州陷,師連以兵僞降,得守三水。
邦彥兵起,為邦彥誘殺清校數十人,從攻廣州。
後守清遠栅,戰敗,以數十騎走四會;為清兵追及,見殺。
石匮書曰、甲申變後,臣子為明立福、立魯、立唐、立桂,不久旋亡,竟有何益!然宗社一日尚存,則人心一日不死。
文信公曰:『父母有疾,雖不可為,無有不下藥之理。
盡吾心焉,不可救,則天命也』!故崖山秀夫、天章世傑、柴市天祥,皆是大宋忠臣;何得以難易遲早,複分高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