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馬泥首稱死罪,曰:『洪督師計也』!遂與兵部主事趙淵卿、中書舍人賴敬儒、通判毛玄水等同至金陵,羁之尚膳監中。
洪督師與道周同鄉,使人勸之降;道周閉目不答。
使三十人守之。
一日,傳道周急,知不免,以正命絕筆詩一卷付門人吳繁祉,藏絕命詞于衣帶。
擁至院門,督師勿與相見;過西華門,道周坐地不起曰:『此處死,與我高皇帝近矣』!遂刑其地——為三月十八日也,與四人同畢命于此。
洪督師命江甯典史徐大绶視道周屍,大绶欲收殓之,出金犒隸卒,密藏其榇于古廟之夾牆;又潛竊道周與四人之首分識,并埋息心亭,誡廟祝守之。
庚寅六月,道周子黃子中來尋父屍,偏訪金陵無蹤迹。
有趙章者,為道周門人;夜得一夢,道周與語曰:『幸得複見子輩,當覓我于息心亭』!覺而異之,奔告子中;遂至古廟見廟祝,破夾牆,出道周榇。
再發五人首,道周首不腐敗;開榇入之,歸葬。
并囊四首歸,各還其家:閩人稱異。
·金聲,字正希,湖廣嘉魚籍,南直休甯人。
父賈楚,寄楚籍,登賢書。
崇祯戊辰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始歸休甯。
聲負膂力,悅武事;學「易」理于陳雲莊,更得慧定法,與同官劉之綸聲氣往還。
有申甫者,善談論,自負知兵;以占侯幹聲,聲暱之。
一日宴客,夜分席散;甫附聲耳指天曰:『木星犯太微垣急,恐有邊警』!半月後,果報女直兵入口;聲神其術。
思宗召對諸臣商榷大将,聲薦申甫;上命兵部咨詢籌略并任用練兵,遂以聲為山東道監察禦史、劉之綸為兵部侍郎,同參贊軍務。
申甫兵未及練而猝當敵,全軍覆沒,劉之綸陣亡;金聲脫走。
于是彈章群起;上曰:『即何不言之授簡時,乃為事後之論』!猶以敢任,暫令緻仕。
辛未,徐光啟奉旨修曆,特薦聲素谙曆法;壬申,起山東道禦史,與光啟同修曆法,迄無成功。
甲戌,昇山東佥事;未任,以原官養病。
癸未,起修撰。
聲先馳奏鳳翔巡撫馬士英不職狀,候旨清江浦;旋憂去。
甲申三月之變,得不與難。
乙酉,南都不守,聲集義兵與推官溫璜撄城死守。
閩隆武遣官授聲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徽、甯、池、太,督師恢剿;尋又加兵部右侍郎,假以便宜行事。
先是,聲與黃澍為文字知己;後以澍挾左良玉稱兵犯阙、請誅士英,益附澍。
丙戌,清兵至徽,徽不即下;澍攜數十人倉皇至城下,自言湖廣逃回,來與協力。
聲信而納之;為内應,城陷,遂縛聲檻送留都。
見清督師洪承疇,聲大聲問洪曰:『爾識我否』?承疇曰:豈不識?是金正希』。
洪亦問曰:『爾識我否』?聲曰:『不識也』!承疇曰:『我便是洪亨九』。
聲喝曰:『咄!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閣部,辦鹵陣亡;先帝恸哭辍朝,禦制祝版,賜祭九壇,予謚、蔭子;此是我明忠臣。
爾是何人,敢相冒乎』!承疇聞之面頳,不出一語。
聲被擒時,有友人江天乙者,請與俱;聲固止之,不得。
天乙周旋檻車,數百裡不少離;語聲曰:『丈夫死耳,何懼為』!聲見承疇,天乙扶掖之;語稍怯,即大聲代答。
得稍近承疇座,天乙出袖中研石擊之,勿中;承疇大怒,命與聲同日棄市。
聲至大中橋,坐地閉目内視,持慧定力;數人掖不起,刀砍之不即入,衆乃大駭。
良久,聲張目指其心曰:『欲了吾事,請從此入』!果刺其心,乃斬首;而天乙磔其屍。
初,聲之至南都也,命僕治榇。
僕治榇二,聲駭之;友天乙曰:『幸益而三』!聲益駭。
至是,僕亦自盡,蓋三人遂其志雲。
石匮書曰:黃石齋,正人也,而近于迂;金正希,奇士也,而近于誕。
本不知兵,以書生而踐戎馬之場,可望其有成乎?若夫一往孤忠,行将與天子争勝,石齋固優為之;而正希造次請纓,雖若孟浪,至未後一着「之死靡他」,差強人意。
噫唏!二君子之病,誠在迂、誕;然使其不迂、不誕,而能若是乎哉?
洪督師與道周同鄉,使人勸之降;道周閉目不答。
使三十人守之。
一日,傳道周急,知不免,以正命絕筆詩一卷付門人吳繁祉,藏絕命詞于衣帶。
擁至院門,督師勿與相見;過西華門,道周坐地不起曰:『此處死,與我高皇帝近矣』!遂刑其地——為三月十八日也,與四人同畢命于此。
洪督師命江甯典史徐大绶視道周屍,大绶欲收殓之,出金犒隸卒,密藏其榇于古廟之夾牆;又潛竊道周與四人之首分識,并埋息心亭,誡廟祝守之。
庚寅六月,道周子黃子中來尋父屍,偏訪金陵無蹤迹。
有趙章者,為道周門人;夜得一夢,道周與語曰:『幸得複見子輩,當覓我于息心亭』!覺而異之,奔告子中;遂至古廟見廟祝,破夾牆,出道周榇。
再發五人首,道周首不腐敗;開榇入之,歸葬。
并囊四首歸,各還其家:閩人稱異。
·金聲,字正希,湖廣嘉魚籍,南直休甯人。
父賈楚,寄楚籍,登賢書。
崇祯戊辰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始歸休甯。
聲負膂力,悅武事;學「易」理于陳雲莊,更得慧定法,與同官劉之綸聲氣往還。
有申甫者,善談論,自負知兵;以占侯幹聲,聲暱之。
一日宴客,夜分席散;甫附聲耳指天曰:『木星犯太微垣急,恐有邊警』!半月後,果報女直兵入口;聲神其術。
思宗召對諸臣商榷大将,聲薦申甫;上命兵部咨詢籌略并任用練兵,遂以聲為山東道監察禦史、劉之綸為兵部侍郎,同參贊軍務。
申甫兵未及練而猝當敵,全軍覆沒,劉之綸陣亡;金聲脫走。
于是彈章群起;上曰:『即何不言之授簡時,乃為事後之論』!猶以敢任,暫令緻仕。
辛未,徐光啟奉旨修曆,特薦聲素谙曆法;壬申,起山東道禦史,與光啟同修曆法,迄無成功。
甲戌,昇山東佥事;未任,以原官養病。
癸未,起修撰。
聲先馳奏鳳翔巡撫馬士英不職狀,候旨清江浦;旋憂去。
甲申三月之變,得不與難。
乙酉,南都不守,聲集義兵與推官溫璜撄城死守。
閩隆武遣官授聲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徽、甯、池、太,督師恢剿;尋又加兵部右侍郎,假以便宜行事。
先是,聲與黃澍為文字知己;後以澍挾左良玉稱兵犯阙、請誅士英,益附澍。
丙戌,清兵至徽,徽不即下;澍攜數十人倉皇至城下,自言湖廣逃回,來與協力。
聲信而納之;為内應,城陷,遂縛聲檻送留都。
見清督師洪承疇,聲大聲問洪曰:『爾識我否』?承疇曰:豈不識?是金正希』。
洪亦問曰:『爾識我否』?聲曰:『不識也』!承疇曰:『我便是洪亨九』。
聲喝曰:『咄!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閣部,辦鹵陣亡;先帝恸哭辍朝,禦制祝版,賜祭九壇,予謚、蔭子;此是我明忠臣。
爾是何人,敢相冒乎』!承疇聞之面頳,不出一語。
聲被擒時,有友人江天乙者,請與俱;聲固止之,不得。
天乙周旋檻車,數百裡不少離;語聲曰:『丈夫死耳,何懼為』!聲見承疇,天乙扶掖之;語稍怯,即大聲代答。
得稍近承疇座,天乙出袖中研石擊之,勿中;承疇大怒,命與聲同日棄市。
聲至大中橋,坐地閉目内視,持慧定力;數人掖不起,刀砍之不即入,衆乃大駭。
良久,聲張目指其心曰:『欲了吾事,請從此入』!果刺其心,乃斬首;而天乙磔其屍。
初,聲之至南都也,命僕治榇。
僕治榇二,聲駭之;友天乙曰:『幸益而三』!聲益駭。
至是,僕亦自盡,蓋三人遂其志雲。
石匮書曰:黃石齋,正人也,而近于迂;金正希,奇士也,而近于誕。
本不知兵,以書生而踐戎馬之場,可望其有成乎?若夫一往孤忠,行将與天子争勝,石齋固優為之;而正希造次請纓,雖若孟浪,至未後一着「之死靡他」,差強人意。
噫唏!二君子之病,誠在迂、誕;然使其不迂、不誕,而能若是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