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夏之旭、滿之章、何光顯列傳
夏之旭
滿之章
何光顯
·夏之旭,浙江嘉興人,庠生。
乙酉六月,從兵部主事吳易起太湖;潛走浙東,請兵監國。
會清人為間于國舅張國俊,清督撫張存仁行奉表來魯矣。
之旭為吳易之言曰:『易惟浙東之力自足辦。
清果偏師綴其背項,乘人心之未去、捲土為仇,臣向已言之熟矣。
比聞小人甘言惑聽,臣切憂之。
夫敵之為此計者,其說有二:一以緩我,一以窺我。
我無以制其命、又彼無内變之激起,遽雲懷貳,釋甲來歸,此以绐至愚不信。
且使姑存此言,朝廷思慮,未免萦此而失彼;則呼吸勝算,其因而放廢者多矣。
古人狃小喜而召顯禍,往往如是。
吾無以行計為計,辄以疏隙示人,不如善謝之』。
監國為已其事。
先是,陳子龍司李紹興,常以罪坐鄭遵謙小妻金,勿赦。
至是,子龍将就浙東,複令之旭釋怨于遵謙曰:『往者子龍承乏茲土,以執法之故,開罪将軍。
誠奪于将軍之所尊,不能為将軍遂私情,圖得當;将軍行熟其所以。
今将軍以隻身奠九鼎,功在萬世。
夫務遠者,不卹近累;器大者,不存小釁。
而又側聞将軍之誓師曰:「不及私仇」。
今屬麾下、任驅馳,保無睚眦未好于将軍平日者哉!尉少年而侯什方,古人之所以為大度百世也』。
遵謙曰:『諾。
僕方承教,于司李前事何足雲』!之旭還報,于是子龍果拟東渡,而越事敗矣。
丁亥,複遊說清松江總兵吳聖兆曰:『以從故兵科給事中陳子龍來,敬賀将軍』!聖兆瞿然避席曰:『某事清無狀,日惴惴,何足賀』!之旭曰:『臣聞清朝廷以将軍矢石功,懋将軍爵土世券毋斁,将軍獨不聞乎』?聖兆曰:『無之矣』。
之旭曰:『嗟乎!臣之夢寐圖将軍,而未得其實也。
夫古人一語告變,食邑萬戶,矢以帶砺。
将軍以勝國雄鎮,一旦委命、百戰負創,日闢疆土,而未蒙遼陽一較之賞;然則,清之成将軍者大矣』!聖兆頫首曰:『僕未究其實』。
之旭曰:『語雲:「功高不賞,厚德不報」。
誠以将軍之功,宜進通侯,南面十城;左進趙女,右列吳姬:珍賜稠疊,勞苦有加,所以慰上勳而嘉擇主。
而有獻計于朝廷者曰:「關東之士,即兜鍪下賤,不失為扈從」。
夫明君誼闢,無不厚故人而私于鄉;誠以其素可信,即肺腑無二也。
今此殊材異數,棄其主而半道來歸,即安知不以前者視今?一旦挾有尺寸,自為風雲;即不然,趑趄擅制,抗不用命,奏請無厭,根據難拔。
此時而果為子孫計,不得不勇剖前勞,付之于一擲。
故早行裁制,使得僅保妻子、終天年,報啬而恩長:故曰成将軍者大也』。
聖兆曰:『功罪豈無定案哉?即不過望,亦何至是』。
之旭曰:『嘻!未也。
高鳥良弓之喻,聞之習矣。
彼韓、彭之不終,豈真有異志睨漢家黃屋自大哉!天下已無事,此英雄未老,誠可懼也』!聖兆曰:『彼皆不自善,故不及後;貴而能謙,所以長世』。
之旭曰:『臣之東家,有女再嫁。
彼自言吾割股為後夫食、吾織髮為後夫衣,貞若過他女;而裡闬不信,何者?重疑其中夜之所迴思也。
今将軍盡忠于清,可以矢日;而清終不釋然于将軍,以将軍中夜之有所迴思也』。
聖兆沈吟有間,乃曰:『以先生言,且若何』?之旭曰:『如臣之謀,不宜聞四耳』。
聖兆顧左右且退,長跽請教曰:『先生卒何以教我』!之旭曰:『志士立功,賢者務名。
以揚子雲之才,不免「莽大夫」之書;君子傷其不卒。
果欲生榮名、死廟食,不如決策擇所向,而無與俗同。
今東南之人心未去也,操盾而自制者,林澤皆是也。
将軍之所部,皆故諸鎮之選材、逸步也。
而田橫之自完澥上者尚數十部,即建旄廣地為清靖不律而未蒙厚報,皆如将軍。
其初盡出不得已,今欲一旦行其所得為者,可一二數也!誠飲血齧冰,複勝國故年月,掃地而起,約島兵會獵于金陵;而林澤之操盾者各戰其郡,使不獲相救;然後馳檄楚、豫,發策閩、粵,使皆選銳應援,聯諸壁于雒陽,次第而進。
而間走平西,俾持弩反向。
如是,天下不足圖也,而将軍為首功,都王侯而寵百世,史冊揚芳名于無窮;漢之馬、鄧,唐之郭、李,再見此日。
不然者,清一日以故,尺書召将軍,即百口無以自訴。
于是悔不從蒯轍之言,而徒負萬世不諱之号,身名俱敗,為天下笑!頃者,陳兵科之所以惓惓于将軍也』。
聖兆于是與子龍盟,出糧艘海上,陽為失風,接濟島中;與富平将軍張名振期四月十七日島兵先至,然後内起。
已而失期敗事,獲遺冊,按索子龍急;或告之旭嘗為子龍謀議,當知其處,并逮之旭。
之旭匿文廟,自缢顔子位前。
·滿之章,山東掖城人。
父尚謙,明經,書法高古。
年五十有三,乃舉之章;則夢空大四字雲「天啟文運」,覺而之章乃堕地,知為不凡。
之章幼敏捷,五歲通貫韻學。
十歲,從父任武城教,便小戲絕倫。
常練土作砲,誘諸集羶百千,辄用匾砲擊散,用側砲擊起,一舉辄盡無遺。
已而就講趙玉衡,與王子房漢深相結,酷好談兵,以天下為己任。
甫就黉序,勇自許。
常雲:『如艾南英,可與一秀才做;餘文名冠時,絕宜一概革去』。
遂有「莫笑謀生薄,君看得意人」之句。
辛未,建兵欲入,诏毛文龍裨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合防登萊。
孔、李過吳橋,兵失
乙酉六月,從兵部主事吳易起太湖;潛走浙東,請兵監國。
會清人為間于國舅張國俊,清督撫張存仁行奉表來魯矣。
之旭為吳易之言曰:『易惟浙東之力自足辦。
清果偏師綴其背項,乘人心之未去、捲土為仇,臣向已言之熟矣。
比聞小人甘言惑聽,臣切憂之。
夫敵之為此計者,其說有二:一以緩我,一以窺我。
我無以制其命、又彼無内變之激起,遽雲懷貳,釋甲來歸,此以绐至愚不信。
且使姑存此言,朝廷思慮,未免萦此而失彼;則呼吸勝算,其因而放廢者多矣。
古人狃小喜而召顯禍,往往如是。
吾無以行計為計,辄以疏隙示人,不如善謝之』。
監國為已其事。
先是,陳子龍司李紹興,常以罪坐鄭遵謙小妻金,勿赦。
至是,子龍将就浙東,複令之旭釋怨于遵謙曰:『往者子龍承乏茲土,以執法之故,開罪将軍。
誠奪于将軍之所尊,不能為将軍遂私情,圖得當;将軍行熟其所以。
今将軍以隻身奠九鼎,功在萬世。
夫務遠者,不卹近累;器大者,不存小釁。
而又側聞将軍之誓師曰:「不及私仇」。
今屬麾下、任驅馳,保無睚眦未好于将軍平日者哉!尉少年而侯什方,古人之所以為大度百世也』。
遵謙曰:『諾。
僕方承教,于司李前事何足雲』!之旭還報,于是子龍果拟東渡,而越事敗矣。
丁亥,複遊說清松江總兵吳聖兆曰:『以從故兵科給事中陳子龍來,敬賀将軍』!聖兆瞿然避席曰:『某事清無狀,日惴惴,何足賀』!之旭曰:『臣聞清朝廷以将軍矢石功,懋将軍爵土世券毋斁,将軍獨不聞乎』?聖兆曰:『無之矣』。
之旭曰:『嗟乎!臣之夢寐圖将軍,而未得其實也。
夫古人一語告變,食邑萬戶,矢以帶砺。
将軍以勝國雄鎮,一旦委命、百戰負創,日闢疆土,而未蒙遼陽一較之賞;然則,清之成将軍者大矣』!聖兆頫首曰:『僕未究其實』。
之旭曰:『語雲:「功高不賞,厚德不報」。
誠以将軍之功,宜進通侯,南面十城;左進趙女,右列吳姬:珍賜稠疊,勞苦有加,所以慰上勳而嘉擇主。
而有獻計于朝廷者曰:「關東之士,即兜鍪下賤,不失為扈從」。
夫明君誼闢,無不厚故人而私于鄉;誠以其素可信,即肺腑無二也。
今此殊材異數,棄其主而半道來歸,即安知不以前者視今?一旦挾有尺寸,自為風雲;即不然,趑趄擅制,抗不用命,奏請無厭,根據難拔。
此時而果為子孫計,不得不勇剖前勞,付之于一擲。
故早行裁制,使得僅保妻子、終天年,報啬而恩長:故曰成将軍者大也』。
聖兆曰:『功罪豈無定案哉?即不過望,亦何至是』。
之旭曰:『嘻!未也。
高鳥良弓之喻,聞之習矣。
彼韓、彭之不終,豈真有異志睨漢家黃屋自大哉!天下已無事,此英雄未老,誠可懼也』!聖兆曰:『彼皆不自善,故不及後;貴而能謙,所以長世』。
之旭曰:『臣之東家,有女再嫁。
彼自言吾割股為後夫食、吾織髮為後夫衣,貞若過他女;而裡闬不信,何者?重疑其中夜之所迴思也。
今将軍盡忠于清,可以矢日;而清終不釋然于将軍,以将軍中夜之有所迴思也』。
聖兆沈吟有間,乃曰:『以先生言,且若何』?之旭曰:『如臣之謀,不宜聞四耳』。
聖兆顧左右且退,長跽請教曰:『先生卒何以教我』!之旭曰:『志士立功,賢者務名。
以揚子雲之才,不免「莽大夫」之書;君子傷其不卒。
果欲生榮名、死廟食,不如決策擇所向,而無與俗同。
今東南之人心未去也,操盾而自制者,林澤皆是也。
将軍之所部,皆故諸鎮之選材、逸步也。
而田橫之自完澥上者尚數十部,即建旄廣地為清靖不律而未蒙厚報,皆如将軍。
其初盡出不得已,今欲一旦行其所得為者,可一二數也!誠飲血齧冰,複勝國故年月,掃地而起,約島兵會獵于金陵;而林澤之操盾者各戰其郡,使不獲相救;然後馳檄楚、豫,發策閩、粵,使皆選銳應援,聯諸壁于雒陽,次第而進。
而間走平西,俾持弩反向。
如是,天下不足圖也,而将軍為首功,都王侯而寵百世,史冊揚芳名于無窮;漢之馬、鄧,唐之郭、李,再見此日。
不然者,清一日以故,尺書召将軍,即百口無以自訴。
于是悔不從蒯轍之言,而徒負萬世不諱之号,身名俱敗,為天下笑!頃者,陳兵科之所以惓惓于将軍也』。
聖兆于是與子龍盟,出糧艘海上,陽為失風,接濟島中;與富平将軍張名振期四月十七日島兵先至,然後内起。
已而失期敗事,獲遺冊,按索子龍急;或告之旭嘗為子龍謀議,當知其處,并逮之旭。
之旭匿文廟,自缢顔子位前。
·滿之章,山東掖城人。
父尚謙,明經,書法高古。
年五十有三,乃舉之章;則夢空大四字雲「天啟文運」,覺而之章乃堕地,知為不凡。
之章幼敏捷,五歲通貫韻學。
十歲,從父任武城教,便小戲絕倫。
常練土作砲,誘諸集羶百千,辄用匾砲擊散,用側砲擊起,一舉辄盡無遺。
已而就講趙玉衡,與王子房漢深相結,酷好談兵,以天下為己任。
甫就黉序,勇自許。
常雲:『如艾南英,可與一秀才做;餘文名冠時,絕宜一概革去』。
遂有「莫笑謀生薄,君看得意人」之句。
辛未,建兵欲入,诏毛文龍裨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合防登萊。
孔、李過吳橋,兵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