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弘光中,擢吏部考工司主事。
而黨禍益烈,幾于不免,解歸。
清兵渡江,郡縣望風解绶,允彜為殉難冢宰徐石麒作傳。
适與侍郎沈猶龍等起義松江,不成。
清帥李成棟召之;因投書數百言,自矢勿二。
或曰:『浙東尚有可為』!允彜曰:『吾目中無将相才,安待之!今不即訣,移日或生顧慮,即允彜亦不能自必矣』!急走先茔,赴水死之。
絕命詞略曰:『以身事主,不媿忠貞。
卓哉吾友,虞求、廣成;勿齋、成如,子才、蘊生。
顧言從之,握手九京』。
臨難,遺書陳子龍,勗以棄家全身。
後子龍欲從清帥吳聖兆起義事覺,亦投水死。
允彜子完淳,夙稱神童。
嘗作表欲達魯藩海中,旋為奸者所發;時吳聖兆開府松江,得其表,寝之。
尋聖兆反清,與東海島中富平将軍張名振約内應事敗,籍聖兆衙署,得完淳初表;連完淳,併逮南都就訊。
訊者曰:『若年少,必為人所作』。
完淳曰:『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吾事已畢。
且此事豈容代作!吾父殉國已二年,完淳速死,尚無以見父地下』!清置之法。
時同難者皆跪刑,完淳挺立不屈,猶索紙筆為書與家人訣、作絕命詞;字迹不亂。
允彜,贈左庶子,謚「文忠」。
·侯峒曾,字豫瞻,别号廣成;南直嘉定人。
峒書有攣生弟岷曾及弟岐曾同學,八、九歲俱有文名,江南稱「三鳳」。
岷曾夭。
峒曾為人嚴整,清介絕俗。
萬曆戊午,舉鄉試第三。
天啟乙醜成進士,授南部主事。
丁卯,忤珰削籍。
思廟登極,以清望補南吏部,出為江西提學副使。
曆嘉湖道,昇順天府丞;辭以養親,未赴。
甲申國變,南大司馬史可法檄助義,峒曾傾家行;中道盜劫,堕水幾死。
弘光再造,以原官轉左通政使,病辭。
歎曰:『覆巢之後,複為處堂,其能久乎』! 乙酉,南都複陷,與進士黃淳耀欲舉義兵,遲疑未決。
會剃髮令下,友人趙以調、許子位就教峒曾;峒曾愕然曰:『聞徐太史汧護髮自裁,何不奮義!即不可為,乃與城存亡,未晚也』。
閏六月,遣二子遍約諸義;遂入城,逐清署事官,為戰守計粗備。
嘗一誘清騎入北關倉橋,擊敗之。
久之,清攻婁塘,兵敗力竭,忽大雨城塌。
七月之三日,清兵自北門登城。
二子夾峒曾下垛,過通橋;俯曰:『咄咄!美清流』!則二子勸與俱亡,不許。
歸家,拜宗廟已,率二子赴室後葉家池。
立水際,猶大言「頭甯碎,節不可移」!竟同二子俱死,時年五十有五。
長子玄演、次子玄潔,皆諸生,能文章。
清怒峒曾首事,懸其首于槊,題曰「元兇」。
有太學生朱之熙陰購其首,合殓池上;而族人鼎旸潛以歸,厝龍江。
清令求其幼子玄瀞,走玄墓剃度,以僧亡,潛浙之靈隐。
已而卧病,遣筆雲:『先君指爪一緘、淚羅遺帶一雙,五載播遷,未離頃刻;茲不應随亡』!僧以遺筆并指爪、遺帶送還其家。
弟岐曾,字雍瞻,以文章交滿天下。
國變,避居龍江僻處,閉門着書。
已而清捕吏科給事中陳子龍急,不可得,偶獲通海謝堯文,有岐曾上魯王箋;密捕岐曾,并得子龍。
并械至跨塘橋,子龍投水死,岐曾遂及難。
母龔氏,攜孫女五及岐曾妾俞氏同赴水死。
妻李氏,為李流芳女,能詩畫;憤惋不食,卒。
子三:玄濟、玄洵先夭;季玄泳,字研德。
·黃淳耀,字蘊生,南直嘉定人。
母方娠,夢神授獨節竹一枝;驚寤,舉淳耀。
性恬易,與其弟金榜折節讀書,工文辭。
崇祯癸未成進士;未投選,家居。
乙酉,并起義,應侯峒曾協守嘉定。
力敝城陷,淳耀以弟還,拜訣其父;詣城西僧舍,題數語于壁,略曰:『進不能置力皇朝,退不能潔身自引。
讀書寡益,學道無聞;耿耿不寐,此心而已』!嚼舌噴血于壁,因投缳自盡;至今僧舍血迹猶存。
或以其母夢「孤竹」,此二子也。
蘊生初與其内人三書,有雲:『南信已不必言。
新縣主到,決無見理』!居山,用深衣幅巾終其身。
遇冠婚喪祭禮,稱前進士某。
即古之謝疊山輩,不過如此;吾等以此為則可也。
初,蓋欲以智自全;自五月十七日以至七月四日,城亡與亡,卒完大節,不媿為海内名士也。
·錢旃,字彥林,浙江嘉善人;雲南巡撫士晉子也。
崇祯癸酉,薦順天賢書。
子默,成癸未進士;未就選,南還。
弘光登極,授旃兵部武選司郎中。
旃為世族,能務名廣交,亦多智略,傾動一時。
乙酉,魯藩監國越中,旃欲赴不果。
丁亥四月,清鎮将吳聖兆反清,清迹同謀,索給事中陳
弘光中,擢吏部考工司主事。
而黨禍益烈,幾于不免,解歸。
清兵渡江,郡縣望風解绶,允彜為殉難冢宰徐石麒作傳。
适與侍郎沈猶龍等起義松江,不成。
清帥李成棟召之;因投書數百言,自矢勿二。
或曰:『浙東尚有可為』!允彜曰:『吾目中無将相才,安待之!今不即訣,移日或生顧慮,即允彜亦不能自必矣』!急走先茔,赴水死之。
絕命詞略曰:『以身事主,不媿忠貞。
卓哉吾友,虞求、廣成;勿齋、成如,子才、蘊生。
顧言從之,握手九京』。
臨難,遺書陳子龍,勗以棄家全身。
後子龍欲從清帥吳聖兆起義事覺,亦投水死。
允彜子完淳,夙稱神童。
嘗作表欲達魯藩海中,旋為奸者所發;時吳聖兆開府松江,得其表,寝之。
尋聖兆反清,與東海島中富平将軍張名振約内應事敗,籍聖兆衙署,得完淳初表;連完淳,併逮南都就訊。
訊者曰:『若年少,必為人所作』。
完淳曰:『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吾事已畢。
且此事豈容代作!吾父殉國已二年,完淳速死,尚無以見父地下』!清置之法。
時同難者皆跪刑,完淳挺立不屈,猶索紙筆為書與家人訣、作絕命詞;字迹不亂。
允彜,贈左庶子,謚「文忠」。
·侯峒曾,字豫瞻,别号廣成;南直嘉定人。
峒書有攣生弟岷曾及弟岐曾同學,八、九歲俱有文名,江南稱「三鳳」。
岷曾夭。
峒曾為人嚴整,清介絕俗。
萬曆戊午,舉鄉試第三。
天啟乙醜成進士,授南部主事。
丁卯,忤珰削籍。
思廟登極,以清望補南吏部,出為江西提學副使。
曆嘉湖道,昇順天府丞;辭以養親,未赴。
甲申國變,南大司馬史可法檄助義,峒曾傾家行;中道盜劫,堕水幾死。
弘光再造,以原官轉左通政使,病辭。
歎曰:『覆巢之後,複為處堂,其能久乎』! 乙酉,南都複陷,與進士黃淳耀欲舉義兵,遲疑未決。
會剃髮令下,友人趙以調、許子位就教峒曾;峒曾愕然曰:『聞徐太史汧護髮自裁,何不奮義!即不可為,乃與城存亡,未晚也』。
閏六月,遣二子遍約諸義;遂入城,逐清署事官,為戰守計粗備。
嘗一誘清騎入北關倉橋,擊敗之。
久之,清攻婁塘,兵敗力竭,忽大雨城塌。
七月之三日,清兵自北門登城。
二子夾峒曾下垛,過通橋;俯曰:『咄咄!美清流』!則二子勸與俱亡,不許。
歸家,拜宗廟已,率二子赴室後葉家池。
立水際,猶大言「頭甯碎,節不可移」!竟同二子俱死,時年五十有五。
長子玄演、次子玄潔,皆諸生,能文章。
清怒峒曾首事,懸其首于槊,題曰「元兇」。
有太學生朱之熙陰購其首,合殓池上;而族人鼎旸潛以歸,厝龍江。
清令求其幼子玄瀞,走玄墓剃度,以僧亡,潛浙之靈隐。
已而卧病,遣筆雲:『先君指爪一緘、淚羅遺帶一雙,五載播遷,未離頃刻;茲不應随亡』!僧以遺筆并指爪、遺帶送還其家。
弟岐曾,字雍瞻,以文章交滿天下。
國變,避居龍江僻處,閉門着書。
已而清捕吏科給事中陳子龍急,不可得,偶獲通海謝堯文,有岐曾上魯王箋;密捕岐曾,并得子龍。
并械至跨塘橋,子龍投水死,岐曾遂及難。
母龔氏,攜孫女五及岐曾妾俞氏同赴水死。
妻李氏,為李流芳女,能詩畫;憤惋不食,卒。
子三:玄濟、玄洵先夭;季玄泳,字研德。
·黃淳耀,字蘊生,南直嘉定人。
母方娠,夢神授獨節竹一枝;驚寤,舉淳耀。
性恬易,與其弟金榜折節讀書,工文辭。
崇祯癸未成進士;未投選,家居。
乙酉,并起義,應侯峒曾協守嘉定。
力敝城陷,淳耀以弟還,拜訣其父;詣城西僧舍,題數語于壁,略曰:『進不能置力皇朝,退不能潔身自引。
讀書寡益,學道無聞;耿耿不寐,此心而已』!嚼舌噴血于壁,因投缳自盡;至今僧舍血迹猶存。
或以其母夢「孤竹」,此二子也。
蘊生初與其内人三書,有雲:『南信已不必言。
新縣主到,決無見理』!居山,用深衣幅巾終其身。
遇冠婚喪祭禮,稱前進士某。
即古之謝疊山輩,不過如此;吾等以此為則可也。
初,蓋欲以智自全;自五月十七日以至七月四日,城亡與亡,卒完大節,不媿為海内名士也。
·錢旃,字彥林,浙江嘉善人;雲南巡撫士晉子也。
崇祯癸酉,薦順天賢書。
子默,成癸未進士;未就選,南還。
弘光登極,授旃兵部武選司郎中。
旃為世族,能務名廣交,亦多智略,傾動一時。
乙酉,魯藩監國越中,旃欲赴不果。
丁亥四月,清鎮将吳聖兆反清,清迹同謀,索給事中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