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詩自為家。
經史而外,亦娴歌事;天啟辛酉闱畢,聊用解嘲。
天明,報至魁麟經,尚着髭鬚,登場徘徊不肯去,衆奪之;辄以戲袍履赴宴,谒主司;一時傳以為風騷。
嘗過鄱陽,風濤大作,夢龍神乞句;為二聯投水贈之,浪遽息。
久不第,就選南平縣;廉不諧俗,治有聲。
昇貳南雄府,卻光澤妖亂;父老賴之。
改邵武,以大夫銜與考選;蓋異數也。
弘光中,起吏部清吏司主事。
乙酉六月,清兵至浙,所用士多明孝廉:朱圖隆為平湖知縣、吳佩為嘉善知縣、彭萬裡為山陰知縣、張堯揚為海甯知縣、朱永祚為烏程知縣、沈希畢為新城知縣、唐士晟為武康知縣、陳之傑為海鹽知縣、陶梁棟為臨安知縣,共十七人;而諸生顧鳴彪為杭州府知府,皆不次。
時道焜既避武康,清令責朝急。
迺複入城,阖故廬,謝使曰:『道焜老病且死;必欲見,道焜輿襯來也』!繼責其子均出見——均為壬午賢書;道焜曰:『須使者明日來』!果明日登其堂,呼均,則道焜已自殺,屍橫地。
衆愕去,以狀還報,因不深求均。
甲午,清督學張崇祀道焜「鄉賢」。
而故十七人,皆為其治弄兵者所殺。
·盧象觀,宜興人;總督象昇弟也。
崇祯壬午,以南京解元,癸未成進士。
清兵渡江,象觀破家糾衆,起義太湖。
清兵往來道湖口者,悉出奇要截之,道路為鲠;清兵深患之。
後兵敗,鏖戰死于陣。
·葛麟,丹陽人;崇祯壬午鄉薦。
南都繼陷,麟集精銳起義丹陽,意欲振旅薄京,以圖恢複;清兵併力攻之,麟死于陣。
麟雖文士,貌如武人,有膂力,能開數石弓;賫志而殁,人多憐之。
·眭明永,字嵩年,鎮江丹陽人。
曾大父■〈火葉〉,官給事;父石,官太史:皆有能名。
明永性慷慨好義;為古文詩歌,才氣奔放;楷書顔魯公法。
崇祯十五年舉于鄉,年六十矣。
上春官,不第。
谒選華亭教谕,楷模多士,為一時所稱。
逾年,聞北都陷,遺子本書曰:『生無以報先帝;吾所以不死者,喪君有君故也』。
乙酉八月三日,城破,書明倫堂曰:『明命其永,嵩祝何年!生忝祖父,死依聖賢』。
遂自經,不死。
出投泮水,被執,以不屈而死。
子本為諸生,亦善詩,工楷法。
自父死,号慕哀吟,誓不複出。
甲午春,坐同邑賀太僕王盛事,株連被繫;一夕死。
論者以為不愧其父。
·溫璜,原名以介,字介石;浙烏程人。
崇祯癸未進士,出吳忠節甘來之門;為徽州司理。
甲申國變,哭臨如禮,并設師位于亭左。
三日衰服,抱其師主歸私署,号哭于路。
士民見者,皆為之涕下。
乙酉,清兵渡江,江南郡縣望風解绶;璜亦潛遁,以家口匿山中。
閏六月,金聲約共事;部郡兵猝複府城,守之數月。
以被間事敗,城複陷;璜疾走故匿山中,呼夫人,立令之先就死。
有二女已笄,璜手刃之。
僅一幼子,為徽民抱去。
清兵追至,被執;绐之曰:『我有金寶在司李署,押我往取』!至署,璜取進賢冠着頭上,大罵曰:『我廉吏,安得金寶!我恐妻女受辱,往鄉速之死耳。
我刑官,應死刑署;故绐爾送我至此』。
遂奪刀自刎,未殊。
張天祿舁至營中,百方救護;夜半複甦,方知身在營中,複觸石而絕。
·郭符甲,閩人。
天啟甲子鄉薦,出祁忠敏門下。
為孝廉二十年,歲資脩脯僅足養母。
無童僕,唯一老妪應門。
士林目為海忠介一流人,稱為「介庵先生」。
乙酉,起義于閩中,兵敗死之。
時方酷暑,七日後,百屍俱敗;獨一屍砍■〈孛頁〉下未殊,而顔色不改。
視之,則符甲也;為收葬之。
·汪志稷,婺源人;崇祯壬午鄉薦。
乙酉,起義樂平,與同事諸人分道進兵。
志稷兵先遇敵,陷圍中;志稷大呼曰:『願諸君努力厮殺,勿以我死而隳心』!清兵合圍射之,背矢如猬毛;罵不絕口而死。
·汪碩畫,休甯人。
崇祯朝,為邊塞參将。
有詩才,傳其詩有「夷、齊不改殷腸胃,馮、鄧猶安漢鬼神」之句。
黃道周與交,常稱之。
乙酉,南都陷,道周率閩師出信州,碩畫往從。
星源失,碩畫捍信城一年。
金聲桓發省騎萬餘,圍之三月,援絕被執。
聲桓與碩畫夙盟,百計誘降;閉目不與通一語。
聲桓知不可奪,乃設牲醴生祭之,殺于廣潤門外。
·馬嘉,祁門人;
經史而外,亦娴歌事;天啟辛酉闱畢,聊用解嘲。
天明,報至魁麟經,尚着髭鬚,登場徘徊不肯去,衆奪之;辄以戲袍履赴宴,谒主司;一時傳以為風騷。
嘗過鄱陽,風濤大作,夢龍神乞句;為二聯投水贈之,浪遽息。
久不第,就選南平縣;廉不諧俗,治有聲。
昇貳南雄府,卻光澤妖亂;父老賴之。
改邵武,以大夫銜與考選;蓋異數也。
弘光中,起吏部清吏司主事。
乙酉六月,清兵至浙,所用士多明孝廉:朱圖隆為平湖知縣、吳佩為嘉善知縣、彭萬裡為山陰知縣、張堯揚為海甯知縣、朱永祚為烏程知縣、沈希畢為新城知縣、唐士晟為武康知縣、陳之傑為海鹽知縣、陶梁棟為臨安知縣,共十七人;而諸生顧鳴彪為杭州府知府,皆不次。
時道焜既避武康,清令責朝急。
迺複入城,阖故廬,謝使曰:『道焜老病且死;必欲見,道焜輿襯來也』!繼責其子均出見——均為壬午賢書;道焜曰:『須使者明日來』!果明日登其堂,呼均,則道焜已自殺,屍橫地。
衆愕去,以狀還報,因不深求均。
甲午,清督學張崇祀道焜「鄉賢」。
而故十七人,皆為其治弄兵者所殺。
·盧象觀,宜興人;總督象昇弟也。
崇祯壬午,以南京解元,癸未成進士。
清兵渡江,象觀破家糾衆,起義太湖。
清兵往來道湖口者,悉出奇要截之,道路為鲠;清兵深患之。
後兵敗,鏖戰死于陣。
·葛麟,丹陽人;崇祯壬午鄉薦。
南都繼陷,麟集精銳起義丹陽,意欲振旅薄京,以圖恢複;清兵併力攻之,麟死于陣。
麟雖文士,貌如武人,有膂力,能開數石弓;賫志而殁,人多憐之。
·眭明永,字嵩年,鎮江丹陽人。
曾大父■〈火葉〉,官給事;父石,官太史:皆有能名。
明永性慷慨好義;為古文詩歌,才氣奔放;楷書顔魯公法。
崇祯十五年舉于鄉,年六十矣。
上春官,不第。
谒選華亭教谕,楷模多士,為一時所稱。
逾年,聞北都陷,遺子本書曰:『生無以報先帝;吾所以不死者,喪君有君故也』。
乙酉八月三日,城破,書明倫堂曰:『明命其永,嵩祝何年!生忝祖父,死依聖賢』。
遂自經,不死。
出投泮水,被執,以不屈而死。
子本為諸生,亦善詩,工楷法。
自父死,号慕哀吟,誓不複出。
甲午春,坐同邑賀太僕王盛事,株連被繫;一夕死。
論者以為不愧其父。
·溫璜,原名以介,字介石;浙烏程人。
崇祯癸未進士,出吳忠節甘來之門;為徽州司理。
甲申國變,哭臨如禮,并設師位于亭左。
三日衰服,抱其師主歸私署,号哭于路。
士民見者,皆為之涕下。
乙酉,清兵渡江,江南郡縣望風解绶;璜亦潛遁,以家口匿山中。
閏六月,金聲約共事;部郡兵猝複府城,守之數月。
以被間事敗,城複陷;璜疾走故匿山中,呼夫人,立令之先就死。
有二女已笄,璜手刃之。
僅一幼子,為徽民抱去。
清兵追至,被執;绐之曰:『我有金寶在司李署,押我往取』!至署,璜取進賢冠着頭上,大罵曰:『我廉吏,安得金寶!我恐妻女受辱,往鄉速之死耳。
我刑官,應死刑署;故绐爾送我至此』。
遂奪刀自刎,未殊。
張天祿舁至營中,百方救護;夜半複甦,方知身在營中,複觸石而絕。
·郭符甲,閩人。
天啟甲子鄉薦,出祁忠敏門下。
為孝廉二十年,歲資脩脯僅足養母。
無童僕,唯一老妪應門。
士林目為海忠介一流人,稱為「介庵先生」。
乙酉,起義于閩中,兵敗死之。
時方酷暑,七日後,百屍俱敗;獨一屍砍■〈孛頁〉下未殊,而顔色不改。
視之,則符甲也;為收葬之。
·汪志稷,婺源人;崇祯壬午鄉薦。
乙酉,起義樂平,與同事諸人分道進兵。
志稷兵先遇敵,陷圍中;志稷大呼曰:『願諸君努力厮殺,勿以我死而隳心』!清兵合圍射之,背矢如猬毛;罵不絕口而死。
·汪碩畫,休甯人。
崇祯朝,為邊塞參将。
有詩才,傳其詩有「夷、齊不改殷腸胃,馮、鄧猶安漢鬼神」之句。
黃道周與交,常稱之。
乙酉,南都陷,道周率閩師出信州,碩畫往從。
星源失,碩畫捍信城一年。
金聲桓發省騎萬餘,圍之三月,援絕被執。
聲桓與碩畫夙盟,百計誘降;閉目不與通一語。
聲桓知不可奪,乃設牲醴生祭之,殺于廣潤門外。
·馬嘉,祁門人;